套筒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8087发布日期:2019-06-11 21:57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套筒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口腔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筒冠。



背景技术:

套筒冠是一种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套筒冠是指通过制作具有高密合度的双层冠,将内层冠粘固在基牙上,外层冠置于义齿内,通过内外冠之间密合而产生的摩擦力使义齿固位。但是套筒冠使用时间较长后,由于内冠与外冠之间经常接触,使得内冠与外冠之间变得光滑,导致外冠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套筒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套筒冠使用时间较长后,由于内冠与外冠之间经常接触,使得内冠与外冠之间变得光滑,导致外冠脱落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套筒冠,包括内冠和套设在内冠外侧壁的外冠,内冠的外侧壁设置有滑道和至少一个凹槽,外冠的内侧壁设置有与至少一个凹槽对应的突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道从内冠的顶部延伸至靠近内冠的底部的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突起通过弹性元件与外冠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元件为弹簧或弹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突起为球体或圆柱体或棱柱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道的深度小于凹槽的深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冠的顶部和外冠之间具有0.2mm-1mm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内冠的顶部和外冠之间具有0.3mm-0.5mm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冠的内聚角为4°-10°。

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内冠的内聚角为6°-8°。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套筒冠,通过在内冠的外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并在外冠的内侧壁设置有与至少一个凹槽对应的突起来增强内冠与外冠之间的固位力,以避免外冠的脱落;同时通过在内冠的外侧壁设置有滑道,在外冠与内冠套合的过程中,使突起在滑道中滑行来对外冠的滑行路径进行限位,以避免出现外冠左右晃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包含弹性元件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包含弹性元件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包含弹性元件和突起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包含突起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包含突起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内冠与外冠之间具有间隙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内冠与外冠之间不具有间隙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套筒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套筒冠包括内冠11和套设在内冠11外侧壁的外冠12,内冠11的外侧壁设置有滑道13和至少一个凹槽14,外冠12的内侧壁设置有与至少一个凹槽14对应的突起15。

应当理解,内冠11的外侧壁是指靠近外冠12的一侧壁,包括左右各一个外侧壁;外冠12的内侧壁是指靠近内冠11的一侧壁,包括左右各一个内侧壁。内冠11的外侧壁设置有滑道13和至少一个凹槽14,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滑道13的个数,滑道13的个数根据凹槽14而定,也就是说如果内冠11仅仅只在左侧或右侧的外侧壁设置有凹槽14,那么相应的也只需要在左侧或右侧设置有一个滑道13;如果内冠11的左侧和右侧的外侧壁均设置有凹槽14,那么相应的需要在左侧和右侧的外侧壁各设置一个滑道13。滑道13的作用就是在内冠11与外冠12相互套合的过程,使突起15可以在滑道13中滑行以对外冠12的滑行路径进行限位,避免外冠12套合的过程中出现左右晃动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凹槽14的个数,凹槽14的个数只要大于等于一个即可,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也并不限制凹槽14在内冠11的左侧和右侧的外侧壁的分布方式,也就是说位于内冠11的左侧和右侧的外侧壁的凹槽14可以如图1所示的左右不对称分布,也可以如图2所示的左右对称分布。突起15的个数由凹槽14的个数而定,一个凹槽14对应一个突起15,相互嵌合的凹槽14和突起15,可以增强内冠11与外冠12之间的固位力,以避免外冠12的脱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滑道13从内冠11的顶部a延伸至靠近内冠11的底部b的凹槽14。

应当理解,内冠11的顶部是指如图1所示的a的位置,内冠11的底部是指如图1所示的b的位置,那么靠近内冠11的底部b的凹槽14是指距离内冠11的底部b最近的一个凹槽14。因为滑道13的作用就是为了在内冠11和外冠12套合的过程中,使突起15在滑道13中滑行,并最终划入相应的凹槽14中,所以优选的,滑道13的长度只要由内冠11的顶部a至距离内冠11的底部b最近的一个凹槽14即可。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也并不限制滑道13的长度,滑道13的长度也可以设置在从内冠11的顶部a至内冠11的底部b,还可以设置在内冠11的顶部a至距离内冠11的底部b最近的一个凹槽14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滑道13的断面形状可以为以下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弧形、矩形和u形。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滑道13的形状,只要可以将突起15限制在其中即可。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也并不限制滑道13的组合形式,例如如果该套筒冠包含了两个滑道13,那么这两个滑道13的断面可以均为弧形或矩形或u形;这两个滑道13的断面也可以一个为弧形,另一个为矩形或u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凹槽14的断面形状可以为以下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弧形、矩形和u形。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凹槽14的形状,只要可以与突起15相互嵌合即可,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也并不限制凹槽14的组合形式,例如如果该套筒冠包含两个凹槽14,那么这两个凹槽14的断面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弧形;这两个凹槽14的断面也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矩形;这两个凹槽14的断面还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一个是弧形,另一个是矩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突起15通过弹性元件51与外冠12连接。

应当理解,弹性元件51与外冠12相连接,并通过弹性元件51将突起15顶出外冠12的内侧壁。在内冠11与外冠12相互套合的过程中,弹性元件51不断的改变其弹性变量来使突起15维持在内冠11的滑道13中,最后划入到相应的凹槽14中,当突起15划入到凹槽14中时,弹性元件51的弹性变量处于最小的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弹性元件51的个数,弹性元件51的个数由突起15的个数而定,一个突起15对应一个弹性元件5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距离内冠11的底部b最近的一个凹槽14是指设置在距内冠11的底部b的距离为2mm-3mm之间的凹槽14,位于2mm-3mm之间的凹槽14与对应的突起15的嵌合效果最稳固。如果该凹槽14设置在距内冠11的底部b的距离小于2mm,则在内冠11与外冠12相互套合的过程中,弹性元件51将不具有弹出的空间,那么与该凹槽14对应的突起15将不具有伸缩的效果,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取摘,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弹性元件51为弹簧或弹片。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弹性元件51由何种结构构成,只要构成该弹性元件51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变量,可以将突起15维持在滑道13和凹槽14中即可,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弹性元件51的组合形式,例如如果该套筒冠包含两个弹性元件51,那么这两个弹性元件51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弹簧;这两个弹性元件51也可以为如图6所示的弹片;这两个弹性元件51还可以为如图7所示的一个是弹簧,另一个是弹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元件51的材料包括具有韧性的金属或具有弹性的橡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弹性元件51的是由何种材料构成,只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变量,可以通过其弹性变量将突起15维持在内冠11的滑道13中,并最后划入到凹槽14中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9所示,突起15为球体或圆柱体或棱柱体。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突起15的形状,只要可以与凹槽14相互嵌合即可,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突起15的组合形式,例如如果该套筒冠包含两个突起15,那么这两个突起15可以为如图7所示的球体;这两个突起15也可以为如图8所示的圆柱体;这两个突起15还可以为如图9所示的一个是球体,另一个是圆柱体。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突起15的尺寸大小,突起15的尺寸大小只要满足维持其在滑道13中滑行,并最后划入凹槽14中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滑道13的深度小于凹槽14的深度。应当理解,滑道13的深度和凹槽14的深度是指滑道13和凹槽14陷入到内冠11的外侧壁的距离。当滑道13的深度小于凹槽14的深度时,才能使突起15从滑道13中划入到凹槽14中,从而增强内冠11与外冠12之间的固位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突起15的材料包括不锈钢或铬,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突起15是由何种材料构成,只要该材料具有一定的硬度即可,这样可以满足在套筒冠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突起15不会被磨损而影响用户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突起15为球体,那么该球体的直径为1.5mm-2.5mm。应当理解,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在满足一定的固位力的同时,还可以使用户取摘更容易,该球体的直径可以设置为1.5mm-2.5mm中的任意一个数值,即可以设置为1.5mm、2mm及2.5mm等离散的值。如果球体的直径大于2.5mm,则由于球体过大而影响美观,使用户的体验得不到保障;如果球体的直径小于1.5mm,则固位力会下降,达不到良好的固位效果,经过长期的使用后,会出现内冠11与外冠12脱离的现象。所以优选的,球体的直径设置为2mm时,这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而且可以达到良好的固位效果。然而,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球体的直径大小,只要满足维持其在滑道13中滑行,并最后划入凹槽14中即可。

由此可见,当突起15为球体,且球体的直径为1.5mm-2.5mm时,滑道13的深度可以设置为0.5mm-1.5mm,凹槽的深度可以设置为1.5mm-2.5mm。在内冠11与外冠12相互套合的过程中,弹性元件51通过其不断变化的弹性变量,使被顶出外冠的内侧壁的球体的尺寸不断的变化以维持在深度为0.5mm-1.5mm的滑道13中滑行,并最后划入到深度为1.5mm-2.5mm的凹槽14中,当直径为1.5mm-2.5mm的球体划入到深度为1.5mm-2.5mm的凹槽14中时,此时被顶出外冠的内侧壁的球体的尺寸最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内冠11的顶部a和外冠12之间具有0.2mm-1mm的间隙101。应当理解,为了提供咬合时的缓冲力,根据临床医生提供患者的黏膜弹性来调整内冠11的顶部a与外冠12之间的间隙101,该间隙101的高度可以设置为0.2mm-1mm中的任意一个数值,即可以设置为0.2mm、0.4mm、0.6mm、0.8mm及1mm等离散的值。

优选的,内冠11的顶部a和外冠12之间具有0.3mm-0.5mm的间隙101,如果间隙101的高度大于0.5mm,则过大的间隙会使套筒冠的取摘比较困难,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如果间隙101的高度小于0.3mm,则过小的间隙无法提供咬合的缓冲力,也无法分散基牙所承受的压力,从而达不到缓冲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间隙101的高度,间隙101的高度需要根据临床医生提供患者的黏膜弹性来调整,在满足易取摘的同时,满足提供足够大的缓冲力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内冠11的内聚角α为4°-10°。应当理解,内冠11的内聚角α是指如图11所示的直线c与直线d之间的角度α。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使用户取摘更容易,该内聚角α可以设置为4°-10°中的任意一个数值,即可以设置为4°、6°、8°及10°等离散的值。

优选的,内冠11的内聚角α为6°-8°。如果内聚角α大于8°,则固位力会下降,达不到良好的固位效果,经过长期的使用后,会出现内冠11与外冠12脱离的现象;如果内聚角α小于6°,虽然可以达到良好的固位效果,但是会降低用户的体验,使用户在取摘时比较困难,且也无法呈现出突起15与凹槽14相互嵌合所带来的固位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内聚角α的大小,只要满足易取摘,且达到良好的固位效果即可,同时对于基牙数较多的套筒冠,内聚角α的大小需要根据基牙的条件和位置来调整,不同条件的基牙与不同位置的基牙的内聚角α的大小也是不尽相同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套筒冠的内冠11的顶部a与外冠12之间具有0.3-0.5mm的间隙101,且内冠11具有6°-8°的内聚角α。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该套筒冠的内冠11的顶部a与外冠12之间不具有间隙101,但是内冠11仍具有6°-8°的内聚角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