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及应用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35706发布日期:2019-04-29 13:57阅读:1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及应用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眼科手术用缝线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及应用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晶状体脱位是眼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也可以出现在正常人群或者晶体脱位家系(一种家族性遗传疾病),该病可以出现视力下降,继发青光眼导致眼睛失明无法弥补等等。晶状体脱位常见手术治疗方法是人工晶体固定,也就是先把晶状体取出,然后将一枚人工晶体固定在眼球壁上。做这个手术时,缝线固定的线头如果留在眼球外将会摩擦眼球、引起眼球剧烈疼痛,所以要将缝线埋在巩膜层间内,因而手术常规的方法是很繁琐的,虽然经过多年的改进,仍然是眼科最复杂的、最“恐惧”的手术之一。常规手术的具体步骤是:1.上方做结膜瓣、止血、巩膜瓣、取出脱位的晶状体、前部玻璃体切除、缝合切口。2.做鼻侧和颞侧结膜剪开、结膜瓣。结膜下止血。3.分别做两侧的巩膜瓣。4.将人工晶体的两个攀分别用两根10-0聚丙烯缝线绑好固定,并将人工晶体及缝线植入眼内,用1ml针头由外向内穿入眼内并用相应的10-0缝针穿入、由1ml针引出,并在巩膜瓣下打结固定(鼻侧和颞侧各固定一针)。然后分别缝合巩膜瓣一至二针、缝合结膜瓣两针。

为了解决上述、简化上述步骤,亟需发明一种人工晶体固定的简易方法,简化人工晶体固定手术的流程,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及应用和使用方法,简化人工晶体固定手术的流程,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包括缝线主体、过渡线、钩状缝线和针头;

所述钩状缝线的直径大于缝线主体的直径,所述过渡线为变径线;

所述缝线主体、过渡线和钩状缝线依次连接,所述针头固定设置在缝线主体的另一端,所述过渡线的细端的直径与缝线主体的直径相同,所述过渡线的粗端的直径与钩状缝线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缝线主体、过渡线和钩状缝线采用聚丙烯材料一体成形,特别是对于钩状缝线的一体成形尤为重要。

进一步的,所述缝线主体为5-0缝线,所述钩状缝线为4-0缝线或4-0/t缝线或3-0缝线或2-0缝线,优选的,所述钩状缝线为4-0缝线。

进一步的,所述缝线主体的长度为15mm~30mm,所述过渡线的长度为0.5mm~5mm,所述钩状缝线的线长度为0.1mm~5mm(钩状缝线由直线部和曲线部构成,线长度为直线部的长度加上曲线部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缝线主体的长度为20mm,所述过渡线的长度为1mm-3mm,所述钩状缝线的线长度为4mm-5mm。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为弧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在人工晶体固定中的应用。

本发明一种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的使用方法,根据上述的人工晶体固定的预制缝线在人工晶体固定中的应用,其使用方法为:

s1,眼球经过玻璃体切除或者晶体摘除,取出脱位的晶状体、前部玻璃体切除、缝合切口;

s2,通过透明角膜切口(2-3mm)将带有两个攀,每个攀上分别有一个圈的新型人工晶体植入眼内,用1ml针从鼻侧的结膜面进穿入眼球,作为牵引针;

所述角膜切口的长度为2mm-3mm;

s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晶体固定的预制缝线,将针头端通过颞侧透明角膜穿刺口进入眼球内,缝线针头与1ml针头相会、并且将缝线针头穿进1ml针头内,并通过1ml针头引出眼外;同时将钩状缝线钩住人工晶体一端的圈,以固定一端的晶体攀;

s4,然后缝线针头在鼻侧巩膜板层内穿行约3-4mm固定;

s5,同样完成颞侧缝线,并且固定在颞侧巩膜板层内;同时将钩状缝线钩住人工晶体另一端的圈,以固定另一端的晶体攀;

s6,调节缝线的松紧和人工晶体位置,剪断外露的缝线,完成手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采用5-0聚丙烯缝线代替原来的10-0缝线,用来固定人工晶体攀,稳定晶体位置,大大简化手术步骤。

2、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晶体固定的预制缝线,5-0聚丙烯缝线耐力强、不易断裂。成形后记忆力强(不易变形)、特别是缝线末端的钩状缝线,可以勾住人工晶体攀圈,不容易松、不易变形。并且5-0缝线较粗、埋在巩膜隧道里自行固定不易松动和脱出。

3、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简化了手术步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和治疗。

4、本发明提供的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简捷的手术方法,并且价钱更低、花费更少,减少了国家医保的支出、减少了患者的支出,也减少了医疗风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及应用和使用方法,简化人工晶体固定手术的流程,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的构思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缝线主体;2-过渡线;3-钩状缝线;4-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缝线主体1、过渡线2、钩状缝线3和针头4;

所述钩状缝线3的直径大于缝线主体1的直径,所述过渡线2为变径线;

所述缝线主体1、过渡线2和钩状缝线3依次连接,所述针头固定设置在缝线主体1的另一端,所述过渡线2的细端的直径与缝线主体1的直径相同,所述过渡线2的粗端的直径与钩状缝线3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缝线主体1、过渡线2和钩状缝线3采用聚丙烯材料一体成形。

进一步的,所述缝线主体1为5-0缝线,所述钩状缝线3为4-0缝线或4-0/t缝线或3-0缝线或2-0缝线,优选的,所述钩状缝线3为4-0缝线。

进一步的,所述缝线主体1的长度为15mm~30mm,所述过渡线2的长度为0.5mm~5mm,所述钩状缝线3的线长度为0.1mm~5mm。

进一步的,所述缝线主体1的长度为20mm,所述过渡线2的长度为1mm-3mm,所述钩状缝线3的线长度为4mm-5mm。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4为弧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在人工晶体固定中的应用。

本发明一种人工晶体固定的预制缝线的使用方法,根据上述的人工晶体固定的预制缝线在人工晶体固定中的应用,其使用方法为:

s1,眼球经过玻璃体切除或者晶体摘除,取出脱位的晶状体、前部玻璃体切除、缝合切口;

s2,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角膜切口的长度为2mm-3mm)将带有两个攀,每个攀上分别有一个圈的新型人工晶体植入眼内,用1ml针从鼻侧的结膜面进穿入眼球,作为牵引针;

所述角膜切口的长度为2mm-3mm;

s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晶体巩膜板层固定的预制缝线,将针头(4)通过颞侧透明角膜穿刺口进入眼球内,缝线针头与1ml针头相会、并且将缝线针头穿进1ml针头内,并将通过1ml针头引出眼外;同时将钩状缝线钩住人工晶体一端的圈,以固定一端的晶体攀;

s4,然后缝线针头在鼻侧的巩膜板层内穿行约3-4mm固定;

s5,同样完成颞侧缝线,并且固定在颞侧巩膜板层内;同时将钩状缝线钩住人工晶体另一端的圈,以固定另一端的晶体攀;

s6,调节缝线的松紧和人工晶体位置,剪断外露的缝线,完成手术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