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7℃温和条件下新型白蛋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1543发布日期:2019-05-22 02:5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纳米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7℃温和条件下新型白蛋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清白蛋白是生命体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承担着体内各种贮存和运输工作,具有多个药物结合位点,是疏水性分子体内输送的天然载体。以血清白蛋白为材料制备的纳米药物载体可显著提高疏水化合物的溶解度,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由于白蛋白纳米载体载药量高、毒副作用小,并在炎症、肿瘤等组织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是优异的药物输送载体。白蛋白所具有的可生物降解、无毒、无抗原性、病人耐受和生物利用度高等特质,受到了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和药物载体等。目前,有多个血清白蛋白纳米药物已上市或处于临床及临床前研究。

如何使载药后形成的白蛋白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血清稳定性与储存稳定性,是白蛋白纳米药物载体发展的方向。

传统制备白蛋白纳米载体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1)通过化学偶联试剂,形成化学交联的白蛋白纳米载体;2)利用蛋白大分子内部丰富的疏水区、氢键、范德华力等物理作用力,形成白蛋白纳米凝胶。化学偶联形成的白蛋白纳米载体,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体循环内不易破裂降解,有助于延长药物半衰期。但交联剂戊二醛、甲醛(scienceandtechnologyofadvancedmaterials.2010,11(1):1-13)等会随机结合白蛋白表面的氨基等反应位点,释放出醛类残基,有毒副作用。通过反溶剂法、乳化法、热凝胶法、白蛋白纳米结合技术(nab,nanoparticlealnnmin-nonndtechnology)、自组装技术、纳米喷雾干燥等物理方法,可形成物理结合力组装的白蛋白纳米颗粒。该类纳米颗粒在稀释条件下,在血清中纳米颗粒很快破裂,稳定性不强。americanbioscience公司通过nab技术(us6753006b1)开发了一款上市的白蛋白紫杉醇纳米药物——凯素(anraxane),但有研究发现,anraxane稀释到缓冲溶液或者是胎牛血清中后,粒径会迅速降低,稳定性较差。有机溶剂的引入有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生物毒性。对比来看,纳米喷雾干燥法形成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粒径较大,易被体内识别清除(internationaljonrnalofpharmacentics.2011,403(1-2):192-200)。

近年来,业界已有很多利用白蛋白分子间巯基形成二硫键网络的白蛋白纳米药物,但因交联剂、温度、有机试剂的使用,对有些热敏性药物、蛋白类药物的负载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7℃温和条件下新型白蛋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制得的白蛋白纳米药物由分子间二硫键交联构建,具有强的血清稳定性与储存稳定性,不仅可以用以体内递送疏水性药物,而且对热敏性药物、蛋白药物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37℃温和条件下新型白蛋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体积质量浓度为10-80mg/ml的白蛋白水溶液;

2)配置1-1000mm的还原剂溶液,加入白蛋白水溶液中,使还原剂溶液中的还原剂与白蛋白水溶液中的白蛋白的摩尔比为10:1-100:1,得反应体系,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01%-3%的蛋白变性剂溶液,得初步混合液,初步混合液在30-80℃下反应0.5h-6h后得到巯基暴露的还原白蛋白溶液;

3)将步骤2)得到的还原白蛋白溶液在室温下透析或超滤,去除未反应的还原剂以及蛋白变性剂,得到纯净的还原白蛋白纳米溶液;

4)将步骤3)得到的还原白蛋白纳米溶液用ph在2.8-5.0之间的酸性缓冲液混合为二次混合液,使二次混合液的ph在2.8-5.0之间,置于37℃环境下,搅拌反应1.5h-10h,得到粒径均一的白蛋白纳米颗粒,透析后再经冷冻干燥,得白蛋白纳米粒干粉,即最终的白蛋白纳米药物。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白蛋白纳米颗粒的粒径范围为20nm-500nm,多分散系数为0.01-0.3。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白蛋白纳米颗粒的粒径范围为30nm-380nm。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白蛋白纳米药物中的白蛋白氨基酸的序列中至少包含4个半胱氨酸;所述白蛋白氨基酸为人血清白蛋白、重组人血清蛋白、牛血清白蛋白、鼠血清蛋白和卵清蛋白中的一种和多种的任意组合。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还原剂溶液中的还原剂为维生素c、还原性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所述蛋白变性剂溶液中的蛋白变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尿素和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初步混合液在30-80℃下反应4h-6h后得到巯基暴露的还原白蛋白溶液。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酸性缓冲液的浓度为10mm-100mm,ph值为2.0-6.0,且酸性缓冲液为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2-(n-吗啉)乙磺酸(mes)缓冲液、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和醋酸缓冲液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步骤4)的反应体系中加入溶有分子药物的有机试剂溶液,得到新的反应体系,然后调节新的反应体系的ph至3.0-5.0,置于37℃环境下,磁力搅拌或摇床晃动,反应1.5h-10h,透析后再经冷冻干燥,得到粒径均一的载药白蛋白纳米颗粒,即最终的白蛋白纳米药物。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有机试剂溶液与还原蛋白纳米溶液的体积比为1:10-1:40,所述有机试剂溶液为乙醇、乙腈、叔丁醇或二甲基亚砜。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载药白蛋白纳米颗粒中药物质量占总质量的1%-60%。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药物包括紫杉醇及其衍生物、顺铂及其衍生物、阿霉素、姜黄素、吡非尼酮、nlrp3受体抑制剂和mcc950(cp-456773)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所述载药白蛋白纳米颗粒中药物质量占总质量的5%-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形成的白蛋白纳米颗粒主要通过分子间巯基形成的二硫键网络构建,辅以氢键、疏水作用力以及范德华力,具有非常好的血清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实验证实,该纳米颗粒在含有10%的胎牛血清溶液里,存放15天粒径基本无变化。该纳米颗粒在10mm,ph为7.4的pbs溶液里,4℃存放60天,粒径基本不变。该纳米颗粒在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里,4℃存放30天,粒径基本不变。该纳米颗粒在5mm的谷胱甘肽溶液里,在8h内基本裂解。在含有1%sds的5mm谷胱甘肽溶液里,该蛋白纳米颗粒在2h-6h内基本裂解。

以上特性使得该纳米药物可以在体循环系统中稳定存在,增加药物的半衰期,具有还原敏感特性。纳米药物在胞内运输微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其他环境作用下,降解并释放出负载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一种37℃温和条件下新型白蛋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体积质量浓度为10-80mg/ml的白蛋白水溶液;

2)配置1-1000mm的还原剂溶液(还原剂溶液的浓度只要在1-1000mm之间即可),加入白蛋白水溶液中,使还原剂溶液中的还原剂与白蛋白水溶液中的白蛋白的摩尔比为10:1-100:1,得反应体系,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01%-3%的蛋白变性剂溶液,得初步混合液,初步混合液在30-80℃下反应0.5h-6h后得到巯基暴露的还原白蛋白溶液;

3)将步骤2)得到的还原白蛋白溶液在室温下透析或超滤,去除未反应的还原剂以及蛋白变性剂,得到纯净的还原白蛋白纳米溶液;

4)将步骤3)得到的还原白蛋白纳米溶液用ph在2.8-5.0之间的酸性缓冲液混合为二次混合液,使二次混合液的ph在2.8-5.0之间,即ph可以为2.8,也可以为3.9,又或者可以为5.0等等,不做具体限定,调整好ph后将反应体系置于37℃环境下,搅拌反应1.5h-10h,得到粒径均一的白蛋白纳米颗粒,透析后再经冷冻干燥,得白蛋白纳米粒干粉,即最终的白蛋白纳米药物。

其中,所述白蛋白纳米颗粒的粒径范围为20nm-500nm,优选为30nm-380nm,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多分散系数(pdi)为0.01-0.3。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白蛋白纳米药物中的白蛋白氨基酸的序列中至少包含4个半胱氨酸;所述白蛋白氨基酸优选为人血清白蛋白(hnmansernmalnnmin,hsa)、重组人血清蛋白(recomninanthsa,rhsa)、牛血清白蛋白(novinesernmalnnmin,bsa)、鼠血清蛋白(monsesernmalnnmin,msa)和卵清蛋白(ova)中的一种和多种的任意组合。

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还原剂溶液中的还原剂为维生素c、还原性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所述蛋白变性剂溶液中的蛋白变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尿素和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初步混合液在30-80℃下反应4h-6h后得到巯基暴露的还原白蛋白溶液。

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酸性缓冲液的浓度为10mm-100mm,ph值为2.0-6.0,且酸性缓冲液为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2-(n-吗啉)乙磺酸(mes)缓冲液、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和醋酸缓冲液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

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步骤4)的反应体系中加入溶有分子药物的有机试剂溶液,得到新的反应体系,然后调节新的反应体系的ph至3.0-5.0,置于37℃环境下,磁力搅拌或摇床晃动,反应1.5h-10h,透析后再经冷冻干燥,得到粒径均一的载药白蛋白纳米颗粒,即最终的白蛋白纳米药物。其中,所述有机试剂溶液与还原蛋白纳米溶液的体积比为1:10-1:40,所述有机试剂溶液为乙醇、乙腈、叔丁醇或二甲基亚砜。最终制得的载药白蛋白纳米颗粒中药物质量占总质量的1%-60%,优选为5%-50%。其中,所述药物为小分子化合物,优选为疏水性药物,包括紫杉醇及其衍生物、顺铂及其衍生物、阿霉素、姜黄素、吡非尼酮、nlrp3受体抑制剂和mcc950(cp-456773)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

实施例:

一种37℃温和条件下新型白蛋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配置质量浓度为10-80mg/ml的白蛋白水溶液;

2)配置还原剂溶液,还原剂溶液包括还原性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维生素c,且使得还原剂溶液的摩尔浓度为50mm-1000mm之间,将配置好的还原剂溶液加入白蛋白水溶液中,使还原剂溶液中的还原剂与白蛋白水溶液中的白蛋白的摩尔比为50:1-100:1,得反应体系;配置质量浓度为1%-3%的蛋白变性剂溶液,使其占反应体系浓度的0.05%-2%,将蛋白变性剂溶液加入反应体系中,得初步混合液,初步混合液在40-70℃温度下反应4h-6h,反应完成后,得到巯基暴露的还原白蛋白溶液;其中蛋白变性剂溶液中的蛋白变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尿素或乙醇均可;

3)将步骤2)得到的还原白蛋白溶液在室温下用mwco(10000)透析袋透析48h或用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管超滤洗涤6次,去除未反应的还原剂以及蛋白变性剂,得到纯净的还原白蛋白纳米溶液;

4)配置ph在2-4之间的酸性缓冲液,酸性缓冲液包括柠檬酸钠和2-吗啉乙磺酸(mes),酸性缓冲液的摩尔浓度为50mm,然后将步骤3)得到的还原白蛋白纳米溶液用酸性缓冲液混合为二次混合液,将二次混合液中的还原白蛋白稀释至4mg/ml-10mg/ml,置于摇床中,使二次混合液的ph在2.8-5.0之间,置于37℃环境下,150-300次/分速度条件下反应3-6h,得到粒径均一的白蛋白纳米颗粒,透析后再经冷冻干燥、喷雾干燥进行脱水处理,得到二硫键交联的白蛋白纳米粒干粉,即稳定的白蛋白纳米颗粒,也就是最终的白蛋白纳米药物。

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450nm,多分散系数(pdi)在0.01-0.3。

本发明所制得的白蛋白纳米颗粒和负载药理活性物质的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优点在于:

形成的白蛋白纳米颗粒主要通过分子间巯基形成的二硫键网络构建,辅以氢键、疏水作用力以及范德华力,具有非常好的血清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实验证实,该纳米颗粒在含有10%的胎牛血清溶液里,存放15天粒径基本无变化。该纳米颗粒在10mm,ph为7.4的pbs溶液里,4℃存放60天,粒径基本不变。该纳米颗粒在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里,4℃存放30天,粒径基本不变。该纳米颗粒在5mm的谷胱甘肽溶液里,在8h内基本裂解。在含有1%sds的5mm谷胱甘肽溶液里,该蛋白纳米颗粒在2h-6h内基本裂解。

以上特性使得该纳米药物可以在体循环系统中稳定存在,增加药物的半衰期,具有还原敏感特性。纳米药物在胞内运输微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其他环境作用下,降解并释放出负载的药物。

实验例一:二硫键交联的稳定人血清蛋白纳米颗粒制备

40mg人血清蛋白粉末溶于5ml去离子水中,过滤或离心出去絮状不溶物。向人血清蛋白体系中加入3ml摩尔浓度为100mm还原型谷胱甘肽水溶液,搅拌均匀。向人血清蛋白体系加入50微升质量分数为8%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搅拌2分钟,混合均匀。将反应溶液注入螺口玻璃瓶中拧紧,置于50℃水浴中加热,在磁力搅拌器上以3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反应时间为6h。反应完成后,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6h,去除未反应的谷胱甘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将纯净的还原白蛋白分子去离子水定量稀释至一定浓度,再用ph在3.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对半稀释,使反应溶液终ph在3.5-4.0之间。将稀释好的白蛋白溶液置于恒温摇床中。摇床设定速率为100次/分钟,37℃下反应3-6h。随着反应时间的不同,可得到质量良好(pdi<0.2)、可控性较强的,具有不同粒径(20-500nm)的白蛋白纳米颗粒。

该白蛋白纳米颗粒经去离子水透析后,冷冻干燥36h,得到白色絮状固体。该白色固体复溶后易被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水等溶解为原溶液,且纳米粒粒径及多分散系数基本保持不变。复溶后的白蛋白纳米颗粒主要分布在30-500nm。该蛋白纳米颗粒具有还原敏感性。

实验中,人血清白蛋白可以被重组人血清蛋白、牛血清蛋白、鼠血清蛋白、卵清蛋白以及它们的组合替换。

实验中,还原剂可以由以下试剂替代:维生素c、巯基乙醇、半胱氨酸或者它们的组合。

实验中,十二烷基硫酸钠还可用其它变性剂代替,比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尿素以及它们的组合。结果发现,较温和的变性剂有利于打开白蛋白的折叠结构,有助于形成质量较高的还原蛋白分子纳米颗粒,对最终蛋白颗粒的结果影响较大。

实验例二:二硫键交联的稳定紫杉醇人血清蛋白纳米药物制备

40mg人血清蛋白粉末溶于5ml去离子水中,过滤或离心出去絮状不溶物。向人血清蛋白体系中加入3ml摩尔浓度为100mm还原型谷胱甘肽水溶液,搅拌均匀。向人血清蛋白体系加入50微升质量分数为8%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搅拌2分钟,混合均匀。将反应溶液注入螺口玻璃瓶中拧紧,置于50℃水浴中加热,在磁力搅拌器上以3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反应时间为4h。反应完成后,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6h,去除未反应的谷胱甘肽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将纯净的还原白蛋白分子去离子水定量稀释至一定浓度,再用ph在3.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对半稀释,使反应溶液终ph在3.5-4.0之间,总体积为2ml。向该蛋白100μl浓度为10mg/ml的紫杉醇乙腈溶液。将反应溶液置于恒温摇床中。摇床设定速率为100次/分钟,37℃下反应2-6h。随着反应时间的不同,可得到质量良好(pdi<0.16)、可控性较强的,具有不同粒径(20-500nm)的白蛋白纳米颗粒。形成的白蛋白纳米药物中,紫杉醇质量占比为2%-30%之间。

该白蛋白纳米颗粒经透析后,冷冻干燥36h,得到白色絮状固体。该白色固体复溶后易被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水等溶解为原溶液,且粒径及多分散系数基本保持不变。复溶后的纳米疫苗粒径主要分布在30-500nm。该蛋白纳米颗粒具有还原敏感性。

实验中,最终的白蛋白溶液缓冲体系可由mes缓冲液、甘氨酸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以及它们的组合替代。

实验例三:二硫键交联的稳定顺铂血清蛋白纳米药物制备

50mg牛血清蛋白粉末溶于5ml去离子水中,过滤或离心出去絮状不溶物。向血清蛋白体系中加入3ml摩尔浓度为100mm维生素c水溶液,搅拌均匀。向人血清蛋白体系加入40微升质量分数为8%的尿素水溶液,搅拌2分钟,混合均匀。将反应溶液注入螺口玻璃瓶中拧紧,置于50℃水浴中加热,在磁力搅拌器上以3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反应时间为4h。反应完成后,去离子水中透析36h,去除未反应的维生素c和尿素。将纯净的还原白蛋白分子去离子水定量稀释至一定浓度,再用ph为3.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对半稀释,调节ph,使反应溶液终ph在3.5-4.0之间,蛋白浓度为2mg/ml。取2ml白蛋白溶液,向里面加入200μl浓度为15mg/ml的顺铂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将反应溶液置于摇床中。摇床设定速率为150次/分钟,37℃下反应3h。可得到水合粒径在150nm,pdi在0.105,质量良好的血清蛋白@顺铂纳米药物。改方法对顺铂的包封率为92±0.6%,形成的白蛋白纳米药物中,邻苯二胺法鉴定,顺铂质量占比为14.3±0.1%。

该白蛋白纳米颗粒经去离子水透析36h后,冷冻干燥24h,得到白色絮状固体。该白色固体复溶后易被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水等溶解为原溶液,且粒径及多分散系数基本保持不变。复溶后的纳米疫苗粒径主要分布在140nm-150nm。该蛋白纳米颗粒具有还原敏感性。

实验例四:二硫键交联的稳定姜黄素血清蛋白纳米药物制备

30mg人血清蛋白粉末溶于5ml去离子水中,过滤或离心出去絮状不溶物。向血清蛋白体系中加入2ml摩尔浓度为100mm半胱氨酸水溶液,搅拌均匀。向人血清蛋白体系加入40微升质量分数为8%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搅拌2分钟,混合均匀。将反应溶液注入螺口玻璃瓶中拧紧,置于50℃水浴中加热,在磁力搅拌器上以3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反应时间为4h。反应完成后,去离子水中透析36h,去除未反应的维生素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将纯净的还原白蛋白分子去离子水定量稀释至一定浓度,再用ph为3.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对半稀释,调节ph,使反应溶液终ph在3.5-4.0之间,蛋白浓度为0.5mg/ml。取5ml白蛋白溶液,向里面加入500μl浓度为10mg/ml的姜黄素乙醇溶液。将反应溶液置于摇床中。摇床设定速率为150次/分钟,37℃下反应3.5h。可得到水合粒径在110nm,pdi在0.184,质量良好的血清蛋白@顺铂纳米药物。该方法对姜黄素的包封率为90%,形成的白蛋白纳米药物中,hplc鉴定,顺铂质量占比为18.1±0.7%。

该白蛋白纳米颗粒经去离子水透析36h后,冷冻干燥24h,得到白色絮状固体。该白色固体复溶后易被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水等溶解为原溶液,且粒径及多分散系数基本保持不变。复溶后的纳米疫苗粒径主要分布在108nm-115nm。该蛋白纳米颗粒具有还原敏感性。

实验例五:二硫键交联的稳定mcc950血清蛋白纳米药物制备

30mg人血清蛋白粉末溶于5ml去离子水中,过滤或离心出去絮状不溶物。向血清蛋白体系中加入2ml摩尔浓度为100mm半胱氨酸水溶液,搅拌均匀。向人血清蛋白体系加入40微升质量分数为8%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搅拌2分钟,混合均匀。将反应溶液注入螺口玻璃瓶中拧紧,置于50℃水浴中加热,在磁力搅拌器上以3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反应时间为4h。反应完成后,去离子水中透析36h,去除未反应的维生素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将纯净的还原白蛋白分子去离子水定量稀释至一定浓度,再用ph为3.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对半稀释,调节ph,使反应溶液终ph在3.5-3.8之间,蛋白浓度为0.5mg/ml。取5ml白蛋白溶液,向里面加入400μl浓度为30mg/ml的mcc950二甲基亚砜溶液。将反应溶液置于摇床中。摇床设定速率为300次/分钟,37℃下反应4h。可得到水合粒径在180nm,pdi在0.12,质量良好的血清蛋白@顺铂纳米药物。该方法对mcc950的包封率为92%,形成的白蛋白纳米药物中,hplc鉴定,mcc950质量占比为45.3±0.9%。

该白蛋白纳米颗粒经去离子水透析36h后,冷冻干燥24h,得到白色絮状固体。该白色固体复溶后易被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水等溶解为原溶液,且粒径及多分散系数基本保持不变。复溶后的纳米疫苗粒径主要分布在180nm-185nm。该蛋白纳米颗粒具有还原敏感性。

以上实验例均证明本发明所制得的白蛋白纳米颗粒和负载药理活性物质的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优点在于:

形成的白蛋白纳米颗粒主要通过分子间巯基形成的二硫键网络构建,辅以氢键、疏水作用力以及范德华力,具有非常好的血清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实验证实,该纳米颗粒在含有10%的胎牛血清溶液里,存放15天粒径基本无变化。该纳米颗粒在10mm,ph为7.4的pbs溶液里,4℃存放60天,粒径基本不变。该纳米颗粒在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里,4℃存放30天,粒径基本不变。该纳米颗粒在5mm的谷胱甘肽溶液里,在8h内基本裂解。在含有1%sds的5mm谷胱甘肽溶液里,该蛋白纳米颗粒在2h-6h内基本裂解。

以上特性使得该纳米药物可以在体循环系统中稳定存在,增加药物的半衰期,具有还原敏感特性。纳米药物在胞内运输微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其他环境作用下,降解并释放出负载的药物。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