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用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4410发布日期:2019-06-13 17:3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用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用接骨板。



背景技术:

股骨又叫大腿骨,是全身最大的骨头,股骨近端骨折如股骨的粗隆部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大转子间骨折和股骨大转子下骨折,都是常见的股骨严重损伤。由于股骨颈的解剖特殊性,一旦发生骨折,其复位和固定均十分困难,常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故而致残率也较高。股骨大转子下骨折,在暴力直接打击、从高处坠跌、车辆撞击、碾压等都可造成。发生股骨骨折时,下肢不能活动,骨折处严重肿胀、疼痛,还可出现扭曲或成角等畸形,有时可出现下肢长度缩短。如果同时有开放性伤口,则病情更加严重,常会使病人发生休克。骨折后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患者大出血、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目前针对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和内固定器材很多。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1120263945.4,申请日20110725,授权公告号cn202198662u,授权公告日20120425,公开了一种“股骨近端外侧锁定装置”,包括锁定钢板,所述锁定钢板包括上端的勺部和下端的柄部,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用于伸入到股骨的粗隆部内的三根粗隆部锁定螺钉,所述三根粗隆部锁定螺钉安装在锁定钢板的勺部上且交叉设置。该股骨近端外侧锁定装置能有效对股骨近端外侧进行固定,固定牢固,不易松动,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1510522320.8,申请日20150824,授权公告号cn105030317b,授权公告日20170620,公开了“一种股骨近端定位锁定钢板固定结构”,包括:钢板、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压盖及铆钉,所述钢板包括:长条形本体部及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设有第二克氏钉固定孔、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及压盖安装孔,所述压盖安装孔内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一螺钉安装于第二螺纹孔内,所述第二螺钉安装于第三螺纹孔内,所述压盖包括:安装部及凸部,所述安装部内设有铆钉安装孔,所述铆钉穿过该铆钉安装孔并固持于第四螺纹孔内,所述第二螺钉包括主体部、头部及尾部,所述第二螺钉的头部设有与压盖凸部相卡扣的凹槽,所述第二螺钉的主体部内设有斜孔,所述第一螺钉穿过该斜孔,从而不仅节约了安装空间,还大大提高的固定稳定性。

上述专利技术公开的是在股骨近端外侧固定钢板并配合伸入到股骨的粗隆部内的锁定螺钉实现对骨折处的固定,与此同时采用髓内固定装置也是股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研究方向。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1521129260.5,申请日20151228,授权公告号cn205729490u,授权公告日20161130,公开了一种“髓内固定装置及髓内钉”,髓内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髓内钉本体,第一髓内钉前端及与所述第一髓内钉前端相对的第一髓内钉末端,第一髓内钉沿股骨颈轴向设于股骨颈内;第二髓内钉,设有第二钉髓内本体,第二髓内钉前端及与第二髓内钉前端相对的第二髓内钉末端,第二髓内钉沿股骨体轴向设于股骨体内;锁固装置,设于第一髓内钉末端端部;其中,第一髓内钉本体设有锁定孔以使第二髓内钉自第二髓内钉前端至第二髓内钉末端纵向贯穿所述通孔进入股骨体髓内,并由锁固装置径向固定贯穿第一髓内钉的第二髓内钉的贯穿部。本发明利用第一髓内钉只能沿第二髓内钉纵向滑动产生纵向加压效果,避免应力集中、遮挡,最大限度减少髋内翻、头切割,退出等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1720119913.4,申请日20170209,授权公告号cn207024106u,授权公告日20180223,公开了“一种用于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装置”,包括从股骨的大粗隆顶端拧入股骨髓腔内的髓内钉主钉和从股骨的大粗隆处拧入并斜行置入髓内钉主钉上的两组套筒,套筒内装设有前部带螺纹、后部不带螺纹的中空加压螺钉,且前部带螺纹处固定在股骨头内,后部不带螺纹处与股骨颈和套筒滑动连接;髓内钉主钉远端设有两组锁定螺钉孔,通过固定远端锁钉将髓内钉主钉下部固定在股骨干上。本发明利用髓内钉主钉和套筒,并在套筒管内装设有中空加压螺钉的方式固定股骨颈骨折,同时中空加压螺钉具有了角稳定和活动加压的特性,采用髓内固定方式使内固定可以达到微创植入的目的,对股骨头血运破坏降到最小,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能性,临床应用效果好。

采用髓内固定的方式也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但是采用髓内固定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临床手术中因为由于骨折类型的不同,采用髓内钉或外部固定结构等常规产品无法满足骨折的类型,例如股骨颈端骨折和股骨大转子下骨折同时发生时,使用髓内固定方式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虽然能够起到固定作用,但是由于股骨近端骨折后断端间剪切力和旋转扭曲应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克服,致使骨折端之间难以维持复位和加压固定,并且由于股骨颈骨折时常常伴随股骨头上的软骨丢失,临床手术操作面小、手术时间长导致无法兼顾多个方面,会造成骨折处连接错位,甚至骨折块的丢失,股骨颈残端软骨丢失后的软骨修复和骨骼形状的重建较为困难,患者康复缓慢。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兼顾多个临床手术位点的股骨固定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用接骨板,结构简单,具有自塑性,方便手术中预弯成解剖弧度;在接骨板上设计有功能性天窗,用于观察股骨状态以及将髓内钉从功能性天窗内拧入,与锁定螺钉配合,用于股骨的固定,避免骨折块丢失,保证骨折块绝对稳定,有利于股骨颈残端软骨丢失后的软骨修复和骨骼形状的重建,接骨板可设计多种规格适应不同骨骼的需要,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用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其特点是所述接骨板本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平行;所述接骨板本体的中部设置开口部,开口部作为功能性天窗,用于观察股骨近端情况,同时可通过开口部内拧入螺钉用于固定髓内钉;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首尾连接处设置向外凸伸的凸部,分别为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所述凸部内设置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设置若干螺钉安装部,在螺钉安装部内设置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宽体部和窄体部,所述宽体部设置n根,所述窄体部设置n-1根,n为自然数且n≥1;所述窄体部设在两个两个宽体部之间,所述窄体部靠近开口部,在远离开口部的窄体部一端向外连接螺钉安装部;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安装部和凸部呈圆环形,所述圆环形的空心圆设为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宽体部的宽度设定为a,所述窄体部的宽度设定为b,所述圆环形的环宽与窄体部的宽度相等,即窄体部是构成螺钉安装部的一部分,a=2b;该尺寸关系式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当医生对接骨板进行折弯重建时,如果a≠2b第四凸部与第一连接板上的螺钉安装部、第三凸部与第三连接板上的螺钉安装部之间很容易因为应力集中而发生断裂;当窄体部与螺钉安装部的环宽不相等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的螺钉安装部和窄体部容易发生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贴合股骨的一侧表面为内凹圆弧面,圆弧面贴合股骨的解剖弧度。

进一步地,所述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构成的接骨板本体的正面投影呈中部设有开口部的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部的正面投影呈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接骨板由钛合金制成,钛合金材料具有自塑性,由于每个人的骨骼大小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一块接骨板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因此需要接骨板使用的材料具有自塑(重建)性,也就是说,当接骨板安装于人体后,还需要根据每个人具体的骨骼形状来对接骨板进行折弯微调,本发明中接骨板的折弯角度更加容易掌控,医生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接骨板的自塑(重建)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接骨板使用的螺钉为锁定螺钉,将接骨板与股骨骨折块绝对稳定,由于其稳定作用,可以更好地重建骨骼的形状,使患者尽早下地行走和康复。

本发明可作为辅助器械,在临床手术中由于骨折类型的不同,常规产品无法满足骨折的类型时起到辅助作用。手术方法,先用本发明的接骨板将骨折的骨块固定住,然后用髓内钉固定装置把骨头固定,并用髓内钉产品通过此钢板的开口部穿入固定骨头,到达了产品的绝度稳定性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采用钛合金制作具有自塑性,方便手术中预弯成解剖弧度以贴合股骨;在接骨板上设有开口部作为功能性天窗,用于观察股骨近端情况,同时可通过开口部内拧入螺钉用于固定髓内钉;螺纹孔与锁定螺钉配合固定股骨,使骨折块处于绝对稳定状态,提高骨折处连接位置正确,有利于股骨颈残端软骨丢失后的软骨修复和骨骼形状的重建;接骨板可设计多种规格适应不同骨骼治疗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第三连接板4-第四连接板5-开口部6-凸部61-第一凸部62-第二凸部63-第三凸部64-第四凸部65-螺纹孔7-螺钉安装部8-宽体部9-窄体部10-圆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用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其特点是接骨板本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三连接板3和第四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1与第三连接板3平行,第二连接板2与第四连接板4平行;接骨板本体的中部设置开口部5,开口部5作为功能性天窗,用于观察股骨近端情况,同时可通过开口部5内拧入螺钉用于固定髓内钉;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三连接板3和第四连接板4首尾连接处设置向外凸伸的凸部6,分别为第一凸部61、第二凸部62、第三凸部63和第四凸部64,凸部6内设置螺纹孔65;第一连接板1和第三连接板3上设置若干螺钉安装部7,在螺钉安装部7内设置螺纹孔65。

如图1、图3所示,第一连接板1设置宽体部8和窄体部9,宽体部8设置n根,窄体部设置n-1根,n为自然数且n≥1;窄体部9设在两个两个宽体部8之间,窄体部9靠近开口部5,在远离开口部5的窄体部9一端向外连接螺钉安装部7;第三连接板3与第一连接板1结构相同。

如图1、图3所示,螺钉安装部7和凸部6呈圆环形,圆环形的空心圆设为螺纹孔65。

宽体部8的宽度设定为a,窄体部9的宽度设定为b,圆环形的环宽与窄体部的宽度相等,即窄体部9是构成螺钉安装部7的一部分,a=2b;该尺寸关系式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当医生对接骨板进行折弯重建时,如果a≠2b第四凸部64与第一连接板1上的螺钉安装部7、第三凸部63与第三连接板3上的螺钉安装部7之间很容易因为应力集中而发生断裂;当窄体部9与螺钉安装部7的环宽不相等时,第一连接板1和第三连接板3上的螺钉安装部7和窄体部9容易发生断裂。“环宽”这一定义在现有技术中的解释为:圆环相当于一个空心的圆,空心圆拥有一个小半径(r),整个圆有一个大半径(大写r),整个圆的半径减去空心圆半径就是环宽。

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板2和第四连接板4贴合股骨的一侧表面为内凹圆弧面10,圆弧面10贴合股骨的解剖弧度。第一连接板1和第三连接板3在与第二连接板2和第四连接板4连接后会呈如图2所示贴合股骨的解剖弧度延伸,因此在本发明为立体结构,图1所示标示的宽体部8的宽度a、窄体部9的宽度b仅做为位置说明,便于技术人员理解,不作为实际比例对本发明做限定。

如图1所示,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三连接板3和第四连接板4构成的接骨板本体的正面投影呈中部设有开口部5的矩形。

开口部5的正面投影呈矩形。

接骨板由钛合金制成,钛合金材料具有自塑性,由于每个人的骨骼大小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一块接骨板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因此需要接骨板使用的材料具有自塑(重建)性,也就是说,当接骨板安装于人体后,还需要根据每个人具体的骨骼形状来对接骨板进行折弯微调,本发明中接骨板的折弯角度更加容易掌控,医生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接骨板的自塑(重建)性能。

接骨板使用的螺钉为锁定螺钉(图中未标示),将接骨板与股骨骨折块绝对稳定,由于其稳定作用,可以更好地重建骨骼的形状,使患者尽早下地行走和康复。

本发明可作为辅助器械,在临床手术中由于骨折类型的不同,常规产品无法满足骨折的类型时起到辅助作用。手术方法,先用本发明的接骨板将骨折的骨块固定住,然后用髓内钉固定装置把骨头固定,并用髓内钉产品通过此钢板的开口部穿入固定骨头,到达了产品的绝度稳定性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