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牵引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1820发布日期:2019-06-28 22:44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骨折牵引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骨折定位固定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精准地进行多步骤复合调节和固定的骨折部位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股骨干骨折和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在进行髓内钉固定和接骨板固定之前,首先需要对骨折部位的两端进行复位对接和固定。牵引是复位股骨骨折、恢复下肢长度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医院用于下肢骨折病人复位的牵引器主要包括牵引绳和滑轮,牵引绳的一端连接骨折处的支架,另一端绕过滑轮后悬挂砝码,并通过人工增加砝码的数量或更换砝码的重量来控制牵引力。由于病人躺在病床会动弹,使得牵引力发生变化,一旦牵引力发生变化,就应调节砝码的重量。对于现有的人工控制方法来说,频繁更换砝码极为不便,不仅给医院护士人员的工作增加负担,而且对骨折病人的复位带来麻烦。另一方面,由于牵引绳的一端连接骨折部位远端,且需要牵引力度较大,导致骨折远端被牵引的方向只能沿牵引绳方向,而骨折后骨折远端和近端通常存在交错和扭转情况,现有技术中通过牵引骨折远端的方式属于刚性牵引,不易对骨折进行旋转和摆动,从而无法达到最佳的复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骨折定位固定装置多角度调节灵活性差或无法实现任意角度和位置调节移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适合任意骨折情况进行多步骤复合调节的复位装置,达到快速和精准对接骨折部位,对骨折部位具有较高约束性,以利于对骨折部位后续手术顺利进行。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近端钢环、远端钢环和两者之间的调节钢环,以及近端横穿钉和上下调节钉杆,近端横穿钉用于固定断骨根部,上下调节钉杆用于固定断骨远端;近端横穿钉通过固定件连接在近端钢环上,从而使近端钢环与断骨根部固定在一起,近端钢环和远端钢环之间通过连杆固定在一起;调节钢环上分布有调节环弧形孔,所述连杆从调节钢环的调节环弧形孔中穿过,连杆上螺纹安装有轴向推拉螺母,在调节环弧形孔内的顶部横向安装有横平座,横平座上沿轴向设置有横扁孔,横扁孔内竖向套装所述上下调节钉杆,该上下调节钉杆的下端螺纹旋进断骨远端,上下调节钉杆被上下锁丝固定在横扁孔内,所述横平座的一侧横向固定有顶部固定螺杆,顶部固定螺杆横穿所述调节环弧形孔后被顶部滑动螺母固定或约束(即非固定状态能够沿调节环弧形孔滑动);在所述上下调节钉杆外侧套装有拉杆座,拉杆座横向固定有拉杆,同时在远端钢环的外侧平行叠放一个活动横挡板,活动横挡板的中部设置自调节扁孔,拉杆横穿自调节扁孔后安装有滑动螺母,滑动螺母能够在自调节扁孔中自由滑动;在拉杆座上或者在上下调节钉杆上垂直连接有左右调节杆,左右调节钉杆被左右锁丝固定或约束在一个竖平座的竖扁孔内,该竖平座的一侧横向固定有侧部固定螺杆,侧部固定螺杆横穿调节环弧形孔后被侧部滑动螺母固定。

在活动横挡板中部的自调节扁孔边缘设置有平倒角滑道或球面凹倒角滑道,滑动螺母的内侧面为球面,且球面与平倒角滑道或球面凹倒角滑道表面接触且能够自由滑动。

位于所述调节钢环上的调节环弧形孔边缘设置有弧形凹倒角滑道或弧形平倒角滑道,顶部滑动螺母或侧部滑动螺母的内侧面为球面,且球面与弧形凹倒角滑道或弧形平倒角滑道表面接触且能够在非锁丝状态下自由滑动。

所述近端钢环或远端钢环上设置有弧形孔,用于固定近端横穿钉的固定件固定安装在近端钢环的弧形孔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三平行钢环调节的方式,能够实现标准化和高精度调节功能。而且各钢圈无需辅助固定件,其结构简化使用效果好。本发明能够实现骨折位置的拉伸、转动(转角)、上下左右平移对准和复位对接的功能,骨缝对接后受各钢件支撑稳定程度高,便于后续手术操作。本发明调节操作简单易行,精准度非常高,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和对接不准确性,简单培训后适合各层次医生操作使用,也为骨折定位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廉,容易批量生产制造,销售前景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正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调节钢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活动横挡板的正视图和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竖平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拉杆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01为近端钢环,102为近钢环固定孔,103为近钢环弧形孔,201为调节钢环,202为调节环固定孔,203为调节环弧形孔,204为弧形凹倒角滑道,205为弧形平倒角滑道,301为远端钢环,302为远钢环固定孔,303为远钢环弧形孔,401为连杆一,402为连杆二,403为连杆三,404为固定螺母,405为轴向推拉螺母,501为近端横穿钉,502为固定座,503为固定螺杆,504为固定螺母,601为拉杆座,602为拉杆,603为活动横挡板,604为自调节扁孔,605为滑动螺母,606为平倒角滑道,701为上下调节钉杆,702为横平座,703为横扁孔,704为上下锁丝,705为顶部固定螺杆,706为顶部滑动螺母,801为左右调节杆,802为竖平座,803为竖扁孔,804为左右锁丝,805为侧部固定螺母,806为侧部滑动螺母,807为挡片,808为平倒角滑道,901为断骨根部,902为断骨远端,903为断骨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骨折牵引复位装置,从内到外依次平行设置近端钢环101、调节钢环201和远端钢环301。三个钢环直径相等,三个钢环上分布有固定孔和弧形孔,分别为近钢环固定孔102和近钢环弧形孔103,调节环固定孔202和调节环弧形孔203,远钢环固定孔302和远钢环弧形孔303。

还包括有近端横穿钉501,该近端横穿钉在靠近近端钢环附近对断骨根部901固定,即如图1中将近端横穿钉横穿断骨根部。近端横穿钉又通过固定件连接在近端钢环上,该固定件包括如图1所示的固定座,固定座中有孔,近端横穿钉穿过固定轴的孔后被固定螺母固定,固定座的一端横向连接有固定螺杆,固定螺杆横穿近端钢环的调节环弧形孔后被固定螺母固定。从而使近端钢环与断骨根部固定在一起。所以本实施例中的近端钢环无需辅助固定件,也无需将近端钢环与床架等外置设备固定连接在一起。

近端钢环和远端钢环之间通过连杆固定在一起,从而近端钢环和远端钢环形成一个整体。连杆经过调节钢环的位置,从调节环弧形孔穿过,从而不影响调节钢环进行转动调节。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调节环弧形孔内的顶部横向安装有横平座702,横平座上沿轴向设置有横扁孔703,横平座的一侧横向固定有顶部固定螺杆,顶部固定螺杆横穿所述调节环弧形孔顶部后被顶部滑动螺母固定。在调节环弧形孔内的侧部横向安装有竖平座802,竖平座上沿轴向设置有竖扁孔803,竖平座的一侧横向固定有侧部固定螺杆,侧部固定螺杆横穿所述调节环弧形孔侧部后被侧部滑动螺母固定。

横扁孔内竖向套装有上下调节钉杆,该上下调节钉杆的下端螺纹旋进断骨远端,从而断骨远端与调节环固定位一体。上下调节钉杆被上下锁丝固定在横扁孔内,但松开上下锁死后能够调节上下调节杆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拉紧或远离所述调节钢环和远端钢环之间距离的方式,是在上下调节钉杆外侧套装有拉杆座,如图10所示,拉杆座上沿轴向固定有拉杆。同时,如图1和图3所示在远端钢环的外侧平行叠放一个活动横挡板,其能够自由滑动。而且在活动横挡板的中部设置自调节扁孔,所述拉杆横穿自调节扁孔后安装有滑动螺母,滑动螺母能够在自调节扁孔中自由滑动。

本实施例又在拉杆座上垂直连接有左右调节杆801,如图1和图4所示,左右调节钉杆被左右锁丝固定在竖平座的竖扁孔内,该竖平座的一侧横向固定有侧部固定螺杆,侧部固定螺杆横穿调节环弧形孔后被侧部滑动螺母固定。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第一步:将三个钢环都穿过断骨区域,调节好近端钢环与远端钢环合适距离,再将近端横穿钉穿过断骨根部,然后通过固定件将近端横穿钉与近端钢环固定在一起,从而断骨根部与近端钢环固定位一体。第二步:将上下调节钉杆沿竖向旋进断骨远端,断骨根部901和断骨远端902是相对于骨缝的两端而言,从而断骨远端与调节钢环固定位一体。第三步:旋拧滑动螺母来拉动拉杆,从而是调节钢环向远端钢环靠近,即实现了将断骨远端与断骨根部分离。第四步:转动调节钢环,调节使断骨的骨缝角度对应,此时需要分别松弛顶部滑动螺母和侧部滑动螺母,确保顶部固定螺杆和侧部固定螺母能够在调节环弧形孔内自由滑动。转动调节钢环的同时,活动横挡板也能够在远端钢环表面滑动,以及拉杆连接滑动螺母后也能够在自调节扁孔中滑动。然后旋转连杆上的轴向推拉螺母,使各轴向推拉螺母对调节钢环进行压紧。此时提供给调节钢环和远端钢环的拉力,从拉杆转移至各连杆。第五步:分别调节上下锁丝和左右锁丝,用于控制上下调节钉杆和左右调节杆的移动,从而达到控制断骨远端的高低平移调节和左右平移调节,以及高低左右同时调节,使断骨远端和断骨根部的骨缝口对应。该步骤同时要求对顶部滑动螺母和侧部滑动螺母处于锁紧状态下进行调节,横平座和竖平座一侧的螺杆根部分别有挡片,横平座的挡片与顶部滑动螺母配合锁紧,竖平座的挡片与侧部滑动螺母配合锁紧。第六步:依次松开各连杆上的轴向推拉螺母,适度松弛上下锁丝和左右锁丝,从而使调节钢环远离远端钢环,即实现将了将断骨远端向断骨根部逐渐靠近和对接,实现复位。然后再复位状态下植入髓内钉或加固钢板等手术操作。

为提高活动横挡板的调节性能,采用了如图7所示结构,在活动横挡板中部的自调节扁孔边缘设置有平倒角滑道808或球面凹倒角滑道,滑动螺母的内侧面为球面,且球面与平倒角滑道或球面凹倒角滑道表面接触且能够自由滑动。

在转动调节钢环时,为提高横平座和竖平座的自由滑动性能,采用如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即位于所述调节钢环上的调节环弧形孔边缘设置有弧形凹倒角滑道或弧形平倒角滑道,顶部滑动螺母或侧部滑动螺母的内侧面为球面,且球面与弧形凹倒角滑道或弧形平倒角滑道表面接触且能够在非锁丝状态下自由滑动。

在复位最后一步为提高上下锁丝和左右锁丝的滑动性能,采用如图8和图9所示的结构,即位于横平座或竖平座的横扁孔和竖扁孔边缘设置有弧形凹倒角滑道或弧形平倒角滑道,上下锁丝和左右锁丝的内侧面为球面(该处也可以不为球面),且球面与弧形凹倒角滑道或弧形平倒角滑道表面接触且能够在非锁丝状态下自由滑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