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0316发布日期:2019-07-06 10:4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卒中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卒中学步车,尤其涉及一种卒中学步车。



背景技术:

由脑中风、脊椎受伤、脑外伤等造成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下肢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使用学步车来辅助患者进行行走助步,而这些学步车通常功能较为单一,实用性不强,因此,现有的学步车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卒中学步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卒中学步车,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前车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前车架左右两侧的左车架和右车架,所述前车架、左车架及右车架共同限定出一适于站立的站立空间;

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架及坐板,所述座椅架设置于所述车体后侧,左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左车架转动连接,右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右车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坐板设置于所述座椅架的前侧,并与所述座椅架转动连接,且所述坐板可相对于所述座椅架在水平状态及竖直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坐板上可收折的设置有椅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卒中学步车,可收折的设置有座椅组件,方便患者学步的过程中感到疲劳时就坐休息,由此,使得本发明实用性强,方便患者使用。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卒中学步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架包括:

u型架,所述u型架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及横杆,所述第一竖杆及第二竖杆左右相对设置,所述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及第二竖杆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竖杆及第二竖杆的上端相连;

u型板,所述u型板设置于第一竖杆及第二竖杆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竖杆及第二竖杆相连;

所述坐板与所述u型板转动连接,且可在所述水平状态及竖直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左车架抽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u型板转动连接,且适于在所述u型板内左右滑动;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右车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右车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u型板转动连接,且适于在所述u型板内左右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板包括板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板体上下两端且向前延伸的上延伸部及下延伸部,所述坐板与所述下延伸部转动连接,且所述上延伸部及下延伸部的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孔;

所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两所述滑孔转动连接,且适于沿两所述滑孔左右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均包括:

转杆,所述转杆的上下两端均分别可滑动的设置于两所述滑孔内,且与两所述滑孔转动配合;

杆体,所述杆体一端与所述转杆的中部相连;

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所述杆体的另一端相连,且对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铰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座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相连;

座体,所述座体与所述基板可拆卸连接,且对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铰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右车架的外壁上下相对的设置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板,两所述卡板之间具有一卡设间隙,位于上方的所述卡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卡孔,所述多个第一卡孔沿前后方向间隔均匀布设;

所述第二连接杆上间隔均匀的开设有多个第二卡孔,所述多个第二卡孔沿左右方向间隔均匀布设,且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穿设于任意一所述第一卡孔及任意一所述第二卡孔内的插杆卡设于所述卡设间隙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车架及右车架均与所述前车架转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置物板,所述置物板设置于所述前车架上,且可相对于所述前车架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当所述置物板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置物板水平向前设置,当所述置物板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置物板水平向后设置,且所述第一位置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车架的后侧左右相对的设置有一滑板,两所述滑板的相对侧壁上相对的开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置物板的长度;

所述置物板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置一转轴,两所述转轴分别可滑动的设置于两所述滑槽内,且与两所述滑槽转动配合;

所述前车架的顶部以及两所述滑板的底部均设置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当所述置物板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支撑所述置物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车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座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座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车体10;

前车架11;

滑板111;

置物板112;

支撑板113;

左车架12;

右车架13;

卡板131;

第一卡孔1311;

卡设间隙132;

站立空间14;

座椅组件20;

座椅架21;

u型架211;

第一竖杆2111;

第二竖杆2112;

横杆2113;

u型板212;

上延伸部2121;

下延伸部2122;

滑孔21221;

坐板22;

椅腿221;

第一连接组件30;

第一连接杆31;

第一连接件32;

第二连接组件40;

第二连接杆41;

第二卡孔411;

第二连接件42;

转杆421;

杆体422;

铰接座423;

基板4231;

座体4232。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卒中学步车,包括车体10及座椅组件20;

具体的,车体10包括前车架11以及设置于前车架11左右两侧的左车架12和右车架13,前车架11、左车架12及右车架13共同限定出一适于站立的站立空间14。其中,在车体1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滑轮,同时,在左车架12及右车架13上设置有刹车,方便患者控制车体10行走,此外,在左车架12及右车架13上还设置有腋托,方便支撑患者的双臂,在左车架12及右车架13上还设置有用于制成患者盆骨部位的兜带(图中未示出),以防止患者站立不稳而摔倒,兜带采用上下可调式的,方便用户使用。当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站立于该站立空间14内,由兜带托住患者的盆骨部位,同时手臂支撑在腋托上,即可开始进行行走锻炼。

座椅组件20包括座椅架21及坐板22,座椅架21设置于车体10后侧,左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30与左车架12转动连接,右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0与右车架13可拆卸连接,坐板22设置于座椅架21的前侧,并与座椅架21转动连接,且坐板22可相对于座椅架21在水平状态及竖直状态之间切换;坐板22上可收折的设置有椅腿221。

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座椅组件20与右车架13拆开,此时患者即可进入站立空间14内,当患者进入站立空间14后,使座椅组件20与右车架13相互连接,站立空间14则被封闭,此时患者即可开始进行行走锻炼,而当患者感到疲累时,将座板切换至水平状态,并利用椅腿221对座板进行支撑,便可就坐在座板上休息,休息完毕后,将座板切换至竖直状态,并对椅腿221进行收折即可继续行走锻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卒中学步车,可收折的设置有座椅组件20,方便患者学步的过程中感到疲劳时就坐休息,由此,使得本发明实用性强,方便患者使用。

有利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座椅架21包括u型架211及u型板212;

u型架211包括第一竖杆2111、第二竖杆2112及横杆2113,第一竖杆2111及第二竖杆2112左右相对设置,横杆2113设置于第一竖杆2111及第二竖杆2112之间,且与第一竖杆2111及第二竖杆2112的上端相连;

u型板212设置于第一竖杆2111及第二竖杆2112之间,且与第一竖杆2111及第二竖杆2112相连;

坐板22与u型板212转动连接,且可在水平状态及竖直状态之间切换。

如此,即方便座板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切换,有利于患者在进行行走锻炼时就坐休息。

有利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杆31及第一连接件32,第一连接杆31与左车架12抽拉连接,第一连接件32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u型板212转动连接,且适于在u型板212内左右滑动;

第二连接组件40包括第二连接杆41及第二连接件42,第二连接杆41与右车架13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42一端与右车架13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u型板212转动连接,且适于在u型板212内左右滑动。

如此,第一连接组件30和第二连接组件40采用上述结构,即使得座椅组件20可以向后调节,从而增加座椅组件20和前车架11的间距,从而方便座板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下切换。也即是患者进行行走训练时,通过将第一连接杆31插入左车架12的深度达到最大,同时将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42收容于u型板212内,此时,座椅组件20则离前车架11的距离最小,相应的,本发明的整体尺寸也就相对较小,也就更加方便患者使用;而当患者需要使用座板就坐时,则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连接杆31插入左车架12内的长度,以及调节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42收容于u型板212内的长度,则可以使得座椅组件20与前车架11的距离增大,相应的,也就便于将座板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切换。当休息完毕后,再次使第一连接杆31插入左车架12的深度达到最大,同时将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42收容于u型板212内,即可使整个车体10的尺寸较小,便于患者使用。

有利的,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u型板212包括板体以及设置于板体上下两端且向前延伸的上延伸部2121及下延伸部2122,坐板22与下延伸部2122转动连接,且上延伸部2121及下延伸部2122的相对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孔21221;

第一连接件32及第二连接件42的另一端与两滑孔21221转动连接,且适于沿两滑孔21221左右滑动。

作为优选地,第一连接件32及第二连接件42均包括转杆421、杆体422及铰接座423;

转杆421的上下两端均分别可滑动的设置于两滑孔21221内,且与两滑孔21221转动配合;

杆体422一端与转杆421的中部相连;

铰接座423与杆体422的另一端相连,且对应与第一连接杆31及第二连接杆41铰接。

如此,即便于第一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42相对于u型板212的转动和滑动,从实现座椅组件20与前车架11之间的距离的调节,以方便座板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之间切换。

当然,在转杆421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需要对其进行固定,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螺母等结构。

有利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铰接座423包括基板4231及座体4232;

基板4231与第一连接杆31及第二连接杆41相连;

座体4232与基板4231可拆卸连接,且对应与第一连接杆31及第二连接杆41铰接

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杆31及第二连接杆41可以与相应的基板4231相拆卸,相应的,也就使得座椅组件20可以与车体10相互分离,故而,拆卸下来的组件则可单独作为助力拐杖使用,使用时,将座板切换至竖直状态,同时,使杆体422收容在u型板212内,患者即可将u型架211上的横杆2113支撑于腋下进行助力行走,当然,为提高舒适性,在横杆2113上设置有柔性垫,以便于使用。如此,当患者的行走能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将座椅组件20从车体10上拆卸下来,同时依靠座椅作为助力拐杖助力行走,由此,即可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

有利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右车架13的外壁上下相对的设置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板131,两卡板131之间具有一卡设间隙132,位于上方的卡板13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卡孔1311,多个第一卡孔1311沿前后方向间隔均匀布设;

第二连接杆41上间隔均匀的开设有多个第二卡孔411,多个第二卡孔411沿左右方向间隔均匀布设,且第二连接杆41通过穿设于任意一第一卡孔1311及任意一第二卡孔411内的插杆卡设于卡设间隙132内。

如此,既方便第二连接杆41与右车架13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也便于调节第二连接杆41与右车架13之间的连接长度,从而便于调节座椅组件20与前侧板之间的间距。

有利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左车架12及右车架13均与前车架11转动连接。

那么,由于左车架12和右车架13与前车架11转动连接,那么,在将左车架12和右车架13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时,由前车架11、左车架12和右车架13所限定的站立空间14的大小也就可以调节,如此,通过调节站立空间14的大小,使得当体型相对较胖的患者使用时,也不会感到拥挤,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

调整后的左车架12和右车架13可由第一连接组件30、第二连接组件40及座椅组件20共同固定,从而便于使用。

有利的,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置物板112,置物板112设置于前车架11上,且可相对于前车架11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当置物板112切换至第一位置时,置物板112水平向前设置,当置物板112切换至第二位置时,置物板112水平向后设置,且第一位置的高度低于第二位置。

那么,当患者进行行走锻炼时,可将置物板112切换至第一位置,此时,置物板112水平向前,从而方便放置物品,且不会占用站立空间14的空间,而当患者就坐在座板组件上休息时,此时,患者的整体高度低于站立时的高度,则可以将置物板112切换至第二位置,由于置物板112在第二位置时的高度低于第一位置时的高度,且水平向后,那么也就方便患者就坐休息时放置用品于置物板112上,相应的,也就方便用品的拿取。也即是,置物板112可根据需要切换至不同的位置,从而方便患者在不同情况下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实用性。

有利的,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前车架11的后侧左右相对的设置有一滑板111,两滑板111的相对侧壁上相对的开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滑槽的长度大于置物板112的长度;

置物板112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置一转轴,两转轴分别可滑动的设置于两滑槽内,且与两滑槽转动配合;

前车架11的顶部以及两滑板111的底部均设置有一支撑板113,支撑板113用于当置物板112转动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支撑置物板112。

如此,利用滑板111上滑槽与置物板112上转轴的配合,即可实现置物板112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且操作十分方便,在植物板切换至相应的位置后,可由对应位置的支撑板113进行支撑,以使保持在水皮状态。此外,由于滑槽的长度大于置物板112的长度,因此,在置物板112转动至竖直状态时,还可以收容在两个滑槽之间,相应的,当患者无需使用置物板112时,即可对置物板112进行收折。

此外,在置物板112的边沿位置,可以设置挡板,以防止放置于其上的物品掉落,同时,可以采用相应的固定措施,以使得置物板112转动到相应的位置保持相应的状态,例如插销、螺杆等固定方式均可。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在本装置上还可以设置用于检测患者身体体征的检测装置,例如用于检测心率的心率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血压的血压检测装置等,同时,本装置也可以配备一键报警系统,从而可以在患者发生意外时一键报警,以便于医护人员可以及时的进行援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