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骨痹用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0033发布日期:2019-09-24 20:52阅读:10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湿骨痹用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风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是骨科常见的顽症。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是有邪、瘀、虚三方面。外邪侵袭人体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具体病因有风、寒、热、湿(痰)诸邪。临床表现为外邪侵犯肌表,久久不散,邪气入里,闭阻经络,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筋脉失养,瘀阻成痹,出现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发为本病。或患者脏腑亏虚,阴阳失衡。内生五邪,内外合邪,经络痹阻随发本病。治疗本病关键是辨证论治,以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疏其经络,托邪外出。

现有治疗风湿病的中西药很多,但中药大多应用单方单剂不能体现出中医之整体观和辩证论治之优势,亦不能体现传统医理与现代中药药理相结合原则,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西药治疗多为止痛剂、激素类,虽有一定效果,副作用极大,病人很难坚持治疗,达不到临床预期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风湿骨痹用中药,能体现中医药之整体观和辩证论治之优势,并能体现传统医药药理与中药现代免疫药理相结合为原则为指导下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西药副作用极大,患者治疗不能坚持,中药中的配方单一,疗效不持久或不明显的技术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治疗风湿骨痹用中药组合物,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包括黑蚂蚁、金雀根、熟地黄、生地黄、当归、鸡血藤、淫羊霍、肉苁蓉、骨碎补、全蝎、蜈蚣、炙蜂房、炙蜣螂、地龙、土元、老鹳草、青风藤、穿山龙、炙僵蚕、蕲蛇、乌蛇、山药、薏仁、虎杖、鹿衔草、苍耳子和炙甘草,原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黑蚂蚁110—130份、金雀根290—310份、熟地黄90—110份、生地黄90—110份、当归90—110份、鸡血藤110—130份、淫羊霍90—110份、肉苁蓉90—110份、骨碎补90—110份全蝎15—25份、蜈蚣15—25份、炙蜂房90—110份、炙蜣螂15—25份、地龙90—110份、土元90—110份、老鹳草90—110份、青风藤110—130份、穿山龙110—130份、炙僵蚕90—110份、蕲蛇30—50份、乌蛇90—110份、山药90—110份、薏仁90—110份、虎杖90—110份、鹿衔草90—110份、苍耳子35—45份、炙甘草25—35份。

进一步的,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独活、酒黄柏、白芥子、胆南星和细辛。

进一步的,在所述原料中独活、酒黄柏、白芥子、胆南星和细辛的重量份数分别为独活25—35份、酒黄柏55—65份、白芥子10—20份、胆南星10—20份、细辛8—10份。

进一步的,所述白芥子经姜汁竹沥翻炒。

进一步的,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乳香、没药、醋五灵脂、草乌、胆南星和薄荷。

进一步的,在所述原料中乳香、没药、醋五灵脂、草乌、胆南星和薄荷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乳香8—12份、没药8—12份、醋五灵脂28—32份、草乌8—12份、胆南星8—12份、薄荷14—16份。

进一步的,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盐知母、盐黄柏、龟甲胶和肉桂。

进一步的,在所述原料中盐知母、盐黄柏、龟甲胶和肉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盐知母8—12份、盐黄柏8—12份、龟甲胶5—7份、肉桂2—4份。

进一步的,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补骨脂、杜仲、鹿角胶、鹿角霜、益智仁、当归、枸杞、怀牛夕和松节。

进一步的,在所述原料中补骨脂、杜仲、鹿角胶、鹿角霜、益智仁、当归、枸杞、怀牛夕和松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补骨脂12—18份、杜仲12—18份、鹿角胶12—18份、鹿角霜12—18份、益智仁12—18份、当归12—18份、枸杞12—18份、怀牛夕12—18份、松节12—18份。

本申请的方解与配伍思路;壮督通痹系列组合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壮督生髓,搜风通络,主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属肝肾不足不足,痰瘀阻络证。方解中黑蚂蚁能补益肝肾,强精生髓,除痹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表有免疫双项调节作。金雀根健脾补肺,活血通络,除湿蠲痹。其有很好的免疫抑制作。两药相能健脾益肾,蠲痹通络,调节免疫,共为方中之君药。以熟地、当归、鸡血藤、鹿衔草、骨碎补、肉苁蓉、淫羊霍补益肝肾,填精生髓;山药、薏仁健脾除湿,培补后天;穿山龙合青风藤能除湿舒筋,祛风通络,正骨利髓,两药相合亦取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蜂房能助阳通督,搜风止痛,共为方中之臣药。佐以全蝎,蜈蚣,土鳖虫,乌蛇,蕲蛇,僵蚕,地龙,蜣螂取其灵动之性搜风活血,涤痰散结,逐邪蠲痹。生地凉血生精,虎杖清热解毒,老鹳草亦有除湿通络之效与前药共为方中之佐药。苍耳子其能散风通窍,通,其能上通脑顶,下行足膝,以引邪外出,甘草调和诸药共为方中之使。如此全方共奏健脾益肾,强筋健骨,散结活血,搜风除湿之效,其补中寓通,通中寓补,使邪祛正安,正气充则邪退,则诸痛顽痹可除。临床病证结合可根据人之所禀不同及病之所偏,再合相应的汤方灵活变通。配方应尽量做到传统与现代药理有机结合。上为为治痹之主方,另配辩证论治加减方,肾虚兼湿热合用用独活配酒黄柏辛开苦降以除湿热,白芥子胆南星以散痰结,细辛以搜肾风,肾虚兼寒凝者可合用乳香、没药醋五灵脂活血舒筋、草乌祛寒蠲痹,胆南星化痰蠲痹、薄荷散风舒郁,上为细散姜汁煎汁泛丸,用姜与草乌合用取其增效减毒的作用“乌附无姜不热”,且姜能和中降逆。肾虚兼肾阴虚火旺用知母黄柏坚阴泄火,龟甲胶,滋阴填髓,山药益脾滋阴,肉桂引火归元,肾虚脾肾阳虚补骨脂温补肝肾,暖丹田,杜仲补肝肾,健筋骨,鹿角胶、鹿角霜益肾壮督,益智仁补益脾肾,当归枸杞补精血,牛夕活血舒筋,益肾健骨,松节祛风除湿,蠲痹,以疗历节风痛。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正筋筋;脾主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肾精充足则骨髓得养,脾健则气血旺而湿不生,则痹顽自除,配方体现了传统医学理论,现代中药免疫学理论筛选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的黑蚂蚁、金雀根、青风藤、老鹳草、穿山龙等以治其本。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风湿骨痹用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免疫学及现代中药药理学配伍壮督通痹系列中药丸剂辨证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骨关节疾病。本申请的配方可达到调和五脏,和调阴阳,免疫调节,修复关节软骨,恢复关节功能多效合一功能,副作用小,疗效显著而持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风湿骨痹用中药组合物,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包括黑蚂蚁、金雀根、熟地黄、生地黄、当归、鸡血藤、淫羊霍、肉苁蓉、骨碎补、全蝎、蜈公、炙蜂房、炙蜣螂、地龙、土元、老鹳草、青风藤、穿山龙、炙僵蚕、蕲蛇、乌蛇、山药、薏仁、虎杖、鹿衔草、苍耳子和炙甘草,原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黑蚂蚁110、金雀根290份、熟地黄90份、生地黄90份、当归90份、鸡血藤110份、淫羊霍90份、肉苁蓉90份、骨碎补90份、全蝎15份、蜈公15份、炙蜂房90份、炙蜣螂15份、地龙90份、土元90份、老鹳草90份、青风藤110份、穿山龙110份、炙僵蚕90份、蕲蛇30份、乌蛇90份、山药90份、薏仁90份、虎杖90份、鹿衔草90份、苍耳子35份、炙甘草25份。

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风湿骨痹用中药组合物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免疫学及现代中药药理学配伍壮督通痹系列中药丸剂辨证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骨关节疾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风湿骨痹用中药组合物,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包括黑蚂蚁、金雀根、熟地黄、生地黄、当归、鸡血藤、淫羊霍、肉苁蓉、骨碎补、全蝎、蜈公、炙蜂房、炙蜣螂、地龙、土元、老鹳草、青风藤、穿山龙、炙僵蚕、蕲蛇、乌蛇、山药、薏仁、虎杖、鹿衔草、苍耳子和炙甘草,原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黑蚂蚁130份、金雀根310份、熟地黄110份、生地黄110份、当归110份、鸡血藤130份、淫羊霍110份、肉苁蓉110份、骨碎补110份、全蝎25份、蜈公25份、炙蜂房110份、炙蜣螂25份、地龙110份、土元110份、老鹳草110份、青风藤130份、穿山龙130份、炙僵蚕110份、蕲蛇50份、乌蛇110份、山药110份、薏仁110份、虎杖110份、鹿衔草110份、苍耳子45份、炙甘草35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风湿骨痹用中药组合物,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包括黑蚂蚁、金雀根、熟地黄、生地黄、当归、鸡血藤、淫羊霍、肉苁蓉、骨碎补、全蝎、蜈公、炙蜂房、炙蜣螂、地龙、土元、老鹳草、青风藤、穿山龙、炙僵蚕、蕲蛇、乌蛇、山药、薏仁、虎杖、鹿衔草、苍耳子和炙甘草,原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黑蚂蚁120份、金雀根300份、熟地黄100份、生地黄100份、当归100份、鸡血藤120份、淫羊霍100份、肉苁蓉100份、骨碎补100份、全蝎20份、蜈蚣20份、炙蜂房100份、炙蜣螂20份、地龙100份、土元100份、老鹳草100份、青风藤120份、穿山龙120份、炙僵蚕100份、蕲蛇40份、乌蛇100份、山药100份、薏仁100份、虎杖100份、鹿衔草100份、苍耳子40份、炙甘草30份。

实施例4

在采取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独活、酒黄柏、白芥子、胆南星和细辛。在所述原料中独活、酒黄柏、白芥子、胆南星和细辛的重量份数分别为独活25份、酒黄柏55份、白芥子10份、胆南星10份、细辛8份。

进一步的,所述白芥子经姜汁竹沥翻炒,所述白芥子经姜汁竹沥翻炒的制备方法包括:取新鲜淡竹1段架在柴火上,烧烤其中间部分,这时由两端流出的淡黄色液体即是竹沥,之后将白芥子置于竹沥和姜片中翻炒即可。

实施例5

在采取实施例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独活、酒黄柏、白芥子、胆南星和细辛。在所述原料中独活、酒黄柏、白芥子、胆南星和细辛的重量份数分别为独活35份、酒黄柏65份、白芥子20份、胆南星20份、细辛10份。

实施例6

在采取实施例3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独活、酒黄柏、白芥子、胆南星和细辛。在所述原料中独活、酒黄柏、白芥子、胆南星和细辛的重量份数分别为独活30份、酒黄柏60份、白芥子15份、胆南星15份、细辛9份。

实施例7

在采取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乳香、没药、醋五灵脂、草乌、胆南星和薄荷生姜汁。在所述原料中乳香、没药、醋五灵脂、草乌、胆南星和薄荷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乳香8份、没药8份、醋五灵脂28份、草乌8份、胆南星8份、薄荷14份。

实施例8

在采取实施例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乳香、没药、醋五灵脂、草乌、胆南星和薄荷生姜汁。在所述原料中乳香、没药、醋五灵脂、草乌、胆南星和薄荷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乳香12份、没药12份、醋五灵脂32份、草乌12份、胆南星12份、薄荷16份。

实施例9

在采取实施例3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乳香、没药、醋五灵脂、草乌、胆南星和薄荷。在所述原料中乳香、没药、醋五灵脂、草乌、胆南星和薄荷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乳香10份、没药10份、醋五灵脂30份、草乌10份、胆南星10份、薄荷15份生姜30克煎汁泛丸。

实施例10

在采取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盐知母、盐黄柏、龟甲胶和肉桂。在所述原料中盐知母、盐黄柏、龟甲胶和肉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盐知母8份、盐黄柏8份、龟甲胶5份、肉桂2份。

实施例11

在采取实施例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盐知母、盐黄柏、龟甲胶和肉桂。在所述原料中盐知母、盐黄柏、龟甲胶和肉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盐知母12份、盐黄柏12份、龟甲胶7份、肉桂4份。

实施例12

在采取实施例3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盐知母、盐黄柏、龟甲胶和肉桂。在所述原料中盐知母、盐黄柏、龟甲胶和肉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盐知母10份、盐黄柏10份、龟甲胶6份、肉桂3份。

实施例13

在采取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补骨脂、杜仲、鹿角胶、鹿角霜、益智仁、当归、枸杞、怀牛夕和松节。在所述原料中补骨脂、杜仲、鹿角胶、鹿角霜、益智仁、当归、枸杞、怀牛夕和松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补骨脂12份、杜仲12份、鹿角胶12份、鹿角霜12份、益智仁12份、当归12份、枸杞12份、怀牛夕12份、松节12份。

实施例14

在采取实施例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补骨脂、杜仲、鹿角胶、鹿角霜、益智仁、当归、枸杞、怀牛夕和松节。在所述原料中补骨脂、杜仲、鹿角胶、鹿角霜、益智仁、当归、枸杞、怀牛夕和松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补骨脂18份、杜仲18份、鹿角胶18份、鹿角霜18份、益智仁18份、当归18份、枸杞18份、怀牛夕18份、松节18份。

实施例15

在采取实施例3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还包括补骨脂、杜仲、鹿角胶、鹿角霜、益智仁、当归、枸杞、怀牛夕和松节。在所述原料中补骨脂、杜仲、鹿角胶、鹿角霜、益智仁、当归、枸杞、怀牛夕和松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补骨脂15份、杜仲15份、鹿角胶15份、鹿角霜15份、益智仁15份、当归15份、枸杞15份、怀牛夕15份、松节15份。

以下集合具体案例对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案例1

龚某,女,55岁。2018年3月9日初诊。主诉:多关节肿痛伴畸形7年,加重1年。

现病史:患者2011年开始出现左膝关节疼痛,无红肿,在新蔡县人民医院经x线摄片示:膝关节间骨质增生。2013~2014年间在仁济医院治疗。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予泼尼松10mg口服,服50粒后自行停药。曾用推拿、针灸、小针刀治疗,均无明显效果。2016年开始出现右膝肿胀屈伸不利,疼痛难忍,行走不便,依赖拐杖,双手腕关节僵硬疼痛,手关节逐渐变形。2017年8月26日曙光医院摄片示:左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右膝骨质增生。血沉:97mm/h。2018年3月9日于瑞金医院查:ana1100(+),血沉107mm/h,类风湿因子210iu/ml(<20),c反应蛋白10.31mgl(<0.6),igg2210gl,iga663g/l,igm310gl。特来我院中医门诊诊求治。刻诊: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均变形,疼痛伴晨僵>1小时,皮温高,触之温热。双手拇指掌指关节畸形,颈项僵直,双肩沉重疼痛,双膝关节肿大(左膝为甚),大腿小腿肌肉萎缩疼痛.胃纳一般,时有嗳气,大便正常,夜尿多,每晚3~4次一夜寐不安,盗汗,舌红苔根薄黄腻,脉滑数。

诊断:中医诊断尫痹。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为脾肾亏虚,湿热痰瘀阻络,督脉瘀滞。治拟健脾益肾,壮督通脉,清络利湿、祛痰化瘀止痛。

处方:按实施例6提供的配方700克,每次11克,每日三次,饭后开水冲服。

二诊:患者4月9日复诊,肩、肘、踝关节及颈椎关节、双手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仍有疼痛,晨僵好转,关节处触之有热感,无红肿,夜寐欠安,易惊醒,自活出,夜尿多,舌质红苦薄,脉滑数。拟守法再进服前药服一个月。

三诊:2018年5月9日复诊查患者身微热,仍疼痛,但减轻,夜尿减少,入寐汗出亦少,关节肿减轻,苔薄,脉滑数。守方治疗。

四诊:2018年6月11日患者症状缓解,关节局部微热,面色萎黄,苔薄,脉滑。守方改壮督通痹丹每次10克每日三次独活五妙每次3克每日三次。

五诊:服药后疼痛较前减轻,肿消,晨僵亦消失。苔薄,脉滑。

按实施例6提供的配方600克,每次9.5克,每日三次。

六诊:服上方后查沉:类风湿因子15iu/ml,血沉10mm/h,反应蛋白5mg/l患者疼痛消失,但双手指关节畸形,活动较前灵活,后停药随访观察患者病情稳定。

案例2

李某,女,38岁,河南省新蔡县人。2017年5月8日初诊。

主诉:四肢关节肿痛1年余伴晨僵。

现病史:1年前患者四肢关节肿痛,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关节为主,伴晨僵半天,外院查类风湿因子320iu/ml,血沉100mm/h,双手x片示: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外院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予甲氨蝶呤每周7.5mg口服,但出现肝损,故停药,特来求治于中医。刻诊:双膝、双肩、足后跟痛,左膝关节肿胀发热,后背痛,夜间怕冷,晨僵持续一整天,掌指关节肿胀畸形,纳可,二便调。检查:左膝关节肿胀,扪之发烫,舌红光绛苔薄,脉细数。

诊断:中医诊断尫痹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属肝肾亏虚,气阴耗伤,痰瘀凝于关节局部,热。治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蠲痹通络法。

处方:按实施例12的配方称取720g,每次11g,每日3次,饭后开水冲服。

二诊:6月8日方服后关节痛减轻,左膝仍有热感,证治同前,予5月8日以二诊方为主治疗4个月,诸症皆有改善。类风湿因子20iu/ml,血沉16mm/h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

案3:孙某,男,新蔡县人37岁。2017年3月10日初诊。

病史:患者因反复双髋关节疼痛8年余就诊。患者2009年3月无诱因下出现右臀部疼痛在郑大一附院查骨盆平片示骶髂关节炎,hla-b27(+),血沉90mm/h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曾服甲氨蝶呤、莫比可(美洛昔康)等,疗效一般,后渐渐出现腰背僵痛,活动受限,至今年又出现颈椎板滞感。刻诊:双髋关节疼痛,颈部板滞感,腰背不适,四肢欠温,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可,苔薄,舌质红,脉小弦。

诊断:中医诊断为大偻病,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证属肾虚督寒,痰瘀阻络。治拟补肾强督,化痰活血。

处方:按实施例9的配方称取720克,每次13.5克,每日三次,饭后开水冲服。

二诊:2017年4月17日。服方后患者腰背僵痛较以前好转,现晨起腰背虽有僵感,但活动后随即缓解,时感腰脊疼痛,怕冷,胃纳可,夜尿频,大便正常,偶有日2~3行,成形,舌苔薄白,舌质红,脉细。处方仍用上方坚持服1月。

三诊:2017年5月17日服上方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查血沉60mm/h舌脉同前;

处方:按实施例9和实施例15的配方共称取840g,每次14.5g,每日三次,饭后开水冲服。

患者以上方服半年后,查血沉17mm/hhla-b27(+),腰髋痛基本消失,后多次追访患者病情稳定。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