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66118发布日期:2019-07-13 09:37阅读:3669来源:国知局
药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热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药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如太阳不能正常运行,万物就不能生存,如果人体阴阳失衡,阳气不足,寒邪就会容易入侵体内,阳气可以促进机体生命的活动及五脏气体运行人的阳气,既能养神慧爽,又能养筋而使诸筋柔韧。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的支持,阳气不足,人就容易生病;阳气不足,寒湿就会入侵体内先由筋骨皮毛入,留连内腠,进而由背俞而内迫脏腑。寒湿入侵体内又会损伤阳气,就会形成这种恶性循环。人要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身手敏捷、身体强壮健康。阳气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的来源有两个:一为先天,来自于父母给的,即肾脏;二为后天,也就是脾胃;肾脏和脾胃就像电池和充电器一样的,从嘴里吃进去的食物通过胃的消化、小肠的吸收和脾的运输,不仅提供给各器官所需的能量,也补足肾脏缺失的肾精。因此,补阳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本申请人在这方面长期研究,发由多位中草药加工而成的一种药包,即药拓,将拓加热后直接在人体相应经络、穴位上实施行走采用按、推、揉、定等手法,达到补肾阳,祛寒湿,达到脾肾双调的功效。

药拓这种形式的中药器具最早在《五十二病方》中“一熨寒汗出”,记载了形式相近的熨法;在《黄帝内经》中“熨为十三方之一”,也是通过对皮肤温热刺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人们发现了将各种中药用棉布包裹成球团状,经高温蒸透后,可用于全身热敷、按压,这种形式的药包(通俗称为药拓)使用方便,针对颈椎、肩周炎、肌肉劳损、腰椎病变有较好的疗效。而现有的药拓都是简单用棉布将药物包装,再通过水气加热,这种方式药物无法充分吸收,药效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拓,该药拓通过对传统中药药理进行研究后重新组方,本药拓使用简便,具有舒筋活血、疏通经络、开放毛孔的功效,使药物吸收更充分,且补肾阳,祛寒湿,达到脾肾双调的功效;并提供该药拓的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药拓,其内用棉布包裹有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28-35份主药粉、90-120份辅药粉、100-120份艾叶、25-4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3-6份香料。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30份主药粉、99-112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主药粉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红花1份、艾叶2份、细辛3份、苏木4份、桑枝3份、防己2份、乳香2份、没药2份、泽泻2份、防风2份、桂枝2份、牛膝2份、石菖蒲2份。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辅药粉包括第一组辅药粉、第二组辅药粉、第三组辅药粉、第四组辅药粉、第五组辅药粉、第六组辅药粉中一组或者两组以上的组合;

所述第一组辅药粉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半枫荷10份、海风藤10份、桂皮10份、海桐皮8份、刺五加皮10份、牛膝8份、桑枝5份、青风藤7份、红花1份、防风4份、甘草4份、络石藤7份、生川乌10份、生草乌10份;

本中药组合物中:

半枫荷:味甘、性温;祛风湿、舒筋活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扭挫伤;外用治刀上出血;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桂皮:性热、味甘辛、气芳香、无毒,具有暖胃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和止泻的功能;主治腹冷胸满、呕吐噎膈、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等疾病

海桐皮:镇痛消炎、祛风行气、祛湿活血之效,根皮治胃炎、肾炎及风湿疼痛,亦可外敷刀伤;

刺五加皮:味辛、性温,祛风湿,强筋骨,活血祛瘀;

牛膝:苦、甘、酸,平;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桑枝:微苦、性平;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青风藤:苦、辛;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红花:辛、温;通经、活血,主治妇女病;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甘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络石藤:性微寒,味苦;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生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使用的关键是久煎,最好煎煮两个小时以上,可以有效地降低毒性;另外同干姜、甘草同用,也可降低毒性;

生草乌: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所述第二组辅药粉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党参4份、黑老虎18份、桑螵蛸6份、巴戟天8份、鸡血藤12份、牛膝8份、千斤拔8份、淫羊藿2份、锁阳8份、熟地6份、骨碎补10份、黄精4份、川断10份、补骨脂4份、菟丝子3份;

本中药组合物中:

党参:甘,平,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阴挺;

黑老虎: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治胃病,风湿骨痛,跌打瘀痛,并为妇科常用药;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巴戟天:性微温,味甘、辛;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归肝、心、肾经;色赤入血,质润行散;具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经闭,白细胞减少症;

牛膝:苦、甘、酸,平;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千斤拔:祛风利湿,消瘀解毒,治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

淫羊藿:主治阳萎早泄,腰酸腿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神经衰弱,健忘,耳鸣,目眩等症;

锁阳:补肾、益精、润燥,主治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肠燥便秘,对瘫痪和改善性机能衰弱有一定的作用;

熟地: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

骨碎补:骨碎补根状茎入药,富含黄酮、生物碱、酚类等有效成分,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续筋、治牙疼、腰疼、久泻;

黄精:甘、平;脾、肺、肾经;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

川断: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

补骨脂:果实入药,有补肾壮阳、补脾健胃之功能,并可治牛皮癣等皮肤病;

菟丝子:平补肾、肝、脾,临床主要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肾阴阳虚证。

所述第三组辅药粉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枸杞子5份、白术10份、沙参25份、熟地4份、千斤拔11份、木瓜11份、党参8份、生地4份、山药10份、牛膝10份、川芎13份、桂圆4份;

本中药组合物中:

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沙参:无毒,甘而微苦,有滋补、祛寒热、清肺止咳,也有治疗心脾痛、头痛、妇女白带之效;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熟地: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

千斤拔:祛风利湿,消瘀解毒;治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

木瓜:入药有解酒、去痰、顺气、止痢之效;

党参:甘、平,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阴挺;

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治伤寒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并治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

山药:甘、平;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牛膝:苦、甘、酸,平;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川芎:味辛、温;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

所述第四组辅药粉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血藤10份、何首乌8份、沙参5份、白术5份、党参5份、肉苁蓉5份、茯苓5份、黑血藤8份、阳起石5份、菟丝子6份、巴戟天8份、锁阳8份、破故纸8份、枸杞子5份、五味子5份、女贞子5份;

本中药组合物中:

血藤:苦、平;败毒消痈,活血通络;配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配连翘:泻火清热;配苦参,清热解毒;

何首乌:苦、甘、涩;性微温;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党参:甘、平;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阴挺;

肉苁蓉:甘酸咸、温;补肾,益精,润燥,滑肠;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黑血藤:补血活血;清肺润燥;通经活络;主贫血;有经不调;肺热燥咳;咳血;腰膝酸痛;风湿痹痛;手足麻木;瘫痪;

阳起石:主治肾阳虚衰,阳痿,遗精,早泄,腰膝酸软,宫寒不孕,带下,症瘕,崩漏;

菟丝子:平补肾、肝、脾,临床主要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肾阴阳虚证;

巴戟天:性微温,味甘、辛;本品性温补,为“补肾要剂”,功擅温肾益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主治肾阳虚衰,阳痿早泄,尿频遗尿、腰脊酸痛、风湿痛及妇女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等症;

锁阳:补肾、益精、润燥,主治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肠燥便秘,对瘫痪和改善性机能衰弱有一定的作用;

破故纸:主治元阳衰损,肾虚腰痛,精气不固;

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女贞子: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所述第五组辅药粉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野艾草5份、苏木10份、生川乌5份、生草乌5份、血竭2份、桑枝6份、桃仁5份、血藤7份、红花1份、黑血藤5份、青风藤8份、海风藤8份、威灵仙7份、牛膝5份、防己5份、防风5份、桂枝6份、五加皮6份;

本中药组合物中:

野艾草: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苏木:活血祛瘀,消肿定痛,如妇人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心腹痛,产后血晕,痈肿,跌打损伤,破伤风;

生川乌:气微,味辛、麻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

生草乌:辛、苦,热;有大毒,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血竭:甘、咸,平;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

桑枝:微苦、性平;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桃仁:苦、甘、平;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血藤:苦、平;败毒消痈,活血通络;配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配连翘:泻火清热;配苦参,清热解毒;

红花:辛、温;通经、活血,主治妇女病;

黑血藤:补血活血,清肺润燥,通经活络,主贫血,有经不调,肺热燥咳,咳血,腰膝酸痛,风湿痹痛,手足麻木,瘫痪;

青风藤:苦、辛,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威灵仙:祛风湿、利尿、通经、镇痛,治风寒湿热、偏头疼、黄胆浮肿、鱼骨鲠喉、腰膝腿脚冷痛;

牛膝:苦、甘、酸,平;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防己:味辛、苦,性寒;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桂枝: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五加皮:味辛、苦,性温;有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的作用。

所述第六组辅药粉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红花2份、野艾6份、细辛9份、苏木13份、桑枝11份、防己6份、乳香6份、没药6份、泽泻6份、防风6份、桂枝11份、牛膝6份、石菖蒲11份。

本中药组合物中:

红花:辛,温;通经、活血,主治妇女病;

野艾: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苏木:活血祛瘀,消肿定痛;如妇人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心腹痛,产后血晕,痈肿,跌打损伤,破伤风;

桑枝:味清苦,微寒,无毒;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防己:味辛、苦,性寒;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乳香:辛、苦,温;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没药:味辛、苦,性平;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泽泻:甘,寒;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桂枝: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牛膝:苦、甘、酸,平;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石菖蒲:用于治疗癫痫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患,有较好疗效,其挥发油对某些神经系统的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香料包括薰衣草、丁香、百合及檀香,四者的比例为1:1:1:1。薰衣草与檀香磨成的粉,丁香、百合的花朵晒干后磨成粉,两者按照比例配合,具有很舒服宁神的香味,能够辅助人们进入休息与放松状态,有助于提高疗效。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包括大拓及小拓,所述大拓用棉布包裹有500g所述中药组合物,所述小拓用棉布包裹有50-60g所述中药组合物。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每两个所述大拓及十二个所述小拓组成一套。

药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分别磨粉,过100-200筛,按照比例将原料混合,混合均匀后,称取对应重量的粉料放于一圆形棉布上,将所述圆形棉布沿边缘抓取,并用线或绳扎口;再一方形棉布继续包裹所述圆形棉布形成的药团,将所述方形棉布沿边角抓取,在原扎口处继续线或绳捆绑进行二次扎口,然后将方形棉布的边角处翻折用针线固定再形成一小圆团,最后在所述小圆团上包裹一层镂空棉网,并用针线固定。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小拓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按摩:将扁平状的鹅卵石平铺于平底锅上,干法将鹅卵石加热至160℃,将所述小拓放置于鹅卵石上加热,同时对待走拓的人体背部、腰部或腿部进行按摩5min;

②走拓:将加热的小拓用手部试温后,在人体背部、腰部或腿部进行轻轻来回拍动或滑动,每2min更换一次,此过程15min;

③定拓:继续将鹅卵石加热至180℃,将所述小拓放置于鹅卵石上加热,将加热的小拓用手部试温后,放置于人体背部、腰部或腿部,同时盖上干毛巾,每3-5min更换一次,此过程20min。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所述大拓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扁平状的鹅卵石平铺于平底锅上,干法将鹅卵石加热至160℃,将所述大拓放置于鹅卵石上加热,同时对待走拓的人体背部、腰部或腿部进行按摩5min;将加热的大拓用手部试温后,放置于人体腘窝和/或臀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药拓由多位名贵中草药特殊加工而成的一种药包;在人体相应经络、穴位上实施行走采用按、推、揉、定等手法,利用热能将腠理打开,将拓加热后在皮肤走拓、定拓,像电熨斗一样沿着经络的方向来回移动,最后固定在某些穴位上以增强效果,使得药效渗透皮下6-7毫米,不仅舒筋活血、疏通经络、开放毛孔的功效;而且使药物吸收更充分,起到畅通体内排毒通道与吸收通道、提升免疫力,且补肾阳,祛寒湿,达到脾肾双调的功效;通过脏腑感应调节脏腑功能,恢复人体自我康复机能、调节亚健康的作用。操作过程中,人体会出大量的汗以达到祛湿排毒的目的。另外,在加热、药物和穴位的三重作用下,肾阳也得到补充,肾脏的功能慢慢修复并变得强大。

同时,本发明的药拓制备方法简便,使用简便;同时配备一套完成合理的使用方法,适合系统化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药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所用的原料均可从市面上购买。

实施例1

(1)配方:28份主药粉、90份辅药粉、100份艾叶、25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3份香料;

其中,所述主药粉包括:红花1份、艾叶2份、细辛3份、苏木4份、桑枝3份、防己2份、乳香2份、没药2份、泽泻2份、防风2份、桂枝2份、牛膝2份、石菖蒲2份;

所述辅药粉包括:半枫荷10份、海风藤10份、桂皮10份、海桐皮8份、刺五加皮10份、牛膝8份、桑枝5份、青风藤7份、红花1份、防风4份、甘草4份、络石藤7份、生川乌10份、生草乌10份;

所述香料包括薰衣草、丁香、百合及檀香,四者的比例为1:1:1:1;

(2)制备方法:①将上述主药粉、辅药粉及香料的原料分别磨粉,过100-200筛,再按照各自比例配比混合;

②再将28份主药粉、90份辅药粉、100份艾叶、25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3份香料混合,混合均匀后,称取对应重量的粉料放于一圆形棉布上,其中,大拓包裹有500g上述药物,小拓包裹有50-60g上述药物;将所述圆形棉布沿边缘抓取,并用线或绳扎口;

③再用一方形棉布继续包裹步骤②得到的药团,将所述方形棉布沿边角抓取,在原扎口处继续线或绳捆绑进行二次扎口,然后将方形棉布的边角处翻折用针线固定再形成一小圆团,最后在所述小圆团上包裹一层镂空棉网,并用针线固定。

实施例2

(1)配方:30份主药粉、99份辅药粉、105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4份香料;

其中,所述主药粉包括:红花1份、艾叶2份、细辛3份、苏木4份、桑枝3份、防己2份、乳香2份、没药2份、泽泻2份、防风2份、桂枝2份、牛膝2份、石菖蒲2份;

所述辅药粉包括:党参4份、黑老虎18份、桑螵蛸6份、巴戟天8份、鸡血藤12份、牛膝8份、千斤拔8份、淫羊藿2份、锁阳8份、熟地6份、骨碎补10份、黄精4份、川断10份、补骨脂4份、菟丝子3份;

所述香料包括薰衣草、丁香、百合及檀香,四者的比例为1:1:1:1;

(2)制备方法:①将上述主药粉、辅药粉及香料的原料分别磨粉,过100-200筛,再按照各自比例配比混合;

②再将30份主药粉、99份辅药粉、105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4份香料混合,混合均匀后,称取对应重量的粉料放于一圆形棉布上,其中,大拓包裹有500g上述药物,小拓包裹有50-60g上述药物;将所述圆形棉布沿边缘抓取,并用线或绳扎口;

③再用一方形棉布继续包裹步骤②得到的药团,将所述方形棉布沿边角抓取,在原扎口处继续线或绳捆绑进行二次扎口,然后将方形棉布的边角处翻折用针线固定再形成一小圆团,最后在所述小圆团上包裹一层镂空棉网,并用针线固定。

实施例3

(1)配方:30份主药粉、105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

其中,所述主药粉包括:红花1份、艾叶2份、细辛3份、苏木4份、桑枝3份、防己2份、乳香2份、没药2份、泽泻2份、防风2份、桂枝2份、牛膝2份、石菖蒲2份;

所述辅药粉包括:枸杞子5份、白术10份、沙参25份、熟地4份、千斤拔11份、木瓜11份、党参8份、生地4份、山药10份、牛膝10份、川芎13份、桂圆4份;

所述香料包括薰衣草、丁香、百合及檀香,四者的比例为1:1:1:1;

(2)制备方法:①将上述主药粉、辅药粉及香料的原料分别磨粉,过100-200筛,再按照各自比例配比混合;

②再将30份主药粉、105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混合,混合均匀后,称取对应重量的粉料放于一圆形棉布上,其中,大拓包裹有500g上述药物,小拓包裹有50-60g上述药物;将所述圆形棉布沿边缘抓取,并用线或绳扎口;

③再用一方形棉布继续包裹步骤②得到的药团,将所述方形棉布沿边角抓取,在原扎口处继续线或绳捆绑进行二次扎口,然后将方形棉布的边角处翻折用针线固定再形成一小圆团,最后在所述小圆团上包裹一层镂空棉网,并用针线固定。

实施例4

(1)配方:32份主药粉、105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

其中,所述主药粉包括:红花1份、艾叶2份、细辛3份、苏木4份、桑枝3份、防己2份、乳香2份、没药2份、泽泻2份、防风2份、桂枝2份、牛膝2份、石菖蒲2份;

所述辅药粉包括:血藤10份、何首乌8份、沙参5份、白术5份、党参5份、肉苁蓉5份、茯苓5份、黑血藤8份、阳起石5份、菟丝子6份、巴戟天8份、锁阳8份、破故纸8份、枸杞子5份、五味子5份、女贞子5份;

所述香料包括薰衣草、丁香、百合及檀香,四者的比例为1:1:1:1;

(2)制备方法:①将上述主药粉、辅药粉及香料的原料分别磨粉,过100-200筛,再按照各自比例配比混合;

②再将32份主药粉、105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混合,混合均匀后,称取对应重量的粉料放于一圆形棉布上,其中,大拓包裹有500g上述药物,小拓包裹有50-60g上述药物;将所述圆形棉布沿边缘抓取,并用线或绳扎口;

③再用一方形棉布继续包裹步骤②得到的药团,将所述方形棉布沿边角抓取,在原扎口处继续线或绳捆绑进行二次扎口,然后将方形棉布的边角处翻折用针线固定再形成一小圆团,最后在所述小圆团上包裹一层镂空棉网,并用针线固定。

实施例5

(1)配方:30份主药粉、110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

其中,所述主药粉包括:红花1份、艾叶2份、细辛3份、苏木4份、桑枝3份、防己2份、乳香2份、没药2份、泽泻2份、防风2份、桂枝2份、牛膝2份、石菖蒲2份;

所述辅药粉包括:野艾草5份、苏木10份、生川乌5份、生草乌5份、血竭2份、桑枝6份、桃仁5份、血藤7份、红花1份、黑血藤5份、青风藤8份、海风藤8份、威灵仙7份、牛膝5份、防己5份、防风5份、桂枝6份、五加皮6份;

所述香料包括薰衣草、丁香、百合及檀香,四者的比例为1:1:1:1;

(2)制备方法:①将上述主药粉、辅药粉及香料的原料分别磨粉,过100-200筛,再按照各自比例配比混合;

②再将30份主药粉、110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混合,混合均匀后,称取对应重量的粉料放于一圆形棉布上,其中,大拓包裹有500g上述药物,小拓包裹有50-60g上述药物;将所述圆形棉布沿边缘抓取,并用线或绳扎口;

③再用一方形棉布继续包裹步骤②得到的药团,将所述方形棉布沿边角抓取,在原扎口处继续线或绳捆绑进行二次扎口,然后将方形棉布的边角处翻折用针线固定再形成一小圆团,最后在所述小圆团上包裹一层镂空棉网,并用针线固定。

实施例6

(1)配方:35份主药粉、120份辅药粉、120份艾叶、4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6份香料;

其中,所述主药粉包括:红花1份、艾叶2份、细辛3份、苏木4份、桑枝3份、防己2份、乳香2份、没药2份、泽泻2份、防风2份、桂枝2份、牛膝2份、石菖蒲2份;

所述辅药粉包括:红花2份、野艾6份、细辛9份、苏木13份、桑枝11份、防己6份、乳香6份、没药6份、泽泻6份、防风6份、桂枝11份、牛膝6份、石菖蒲11份;

所述香料包括薰衣草、丁香、百合及檀香,四者的比例为1:1:1:1;

(2)制备方法:①将上述主药粉、辅药粉及香料的原料分别磨粉,过100-200筛,再按照各自比例配比混合;

②再将35份主药粉、120份辅药粉、120份艾叶、4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6份香料混合,混合均匀后,称取对应重量的粉料放于一圆形棉布上,其中,大拓包裹有500g上述药物,小拓包裹有50-60g上述药物;将所述圆形棉布沿边缘抓取,并用线或绳扎口;

③再用一方形棉布继续包裹步骤②得到的药团,将所述方形棉布沿边角抓取,在原扎口处继续线或绳捆绑进行二次扎口,然后将方形棉布的边角处翻折用针线固定再形成一小圆团,最后在所述小圆团上包裹一层镂空棉网,并用针线固定。

实施例7

(1)配方:30份主药粉、112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

其中,所述主药粉包括:红花1份、艾叶2份、细辛3份、苏木4份、桑枝3份、防己2份、乳香2份、没药2份、泽泻2份、防风2份、桂枝2份、牛膝2份、石菖蒲2份;

所述辅药粉包括第四组辅药粉、第五组辅药粉及第六组辅药粉,三者质量比为1:1:1;

第四组辅药粉:血藤10份、何首乌8份、沙参5份、白术5份、党参5份、肉苁蓉5份、茯苓5份、黑血藤8份、阳起石5份、菟丝子6份、巴戟天8份、锁阳8份、破故纸8份、枸杞子5份、五味子5份、女贞子5份;

第五组辅药粉:野艾草5份、苏木10份、生川乌5份、生草乌5份、血竭2份、桑枝6份、桃仁5份、血藤7份、红花1份、黑血藤5份、青风藤8份、海风藤8份、威灵仙7份、牛膝5份、防己5份、防风5份、桂枝6份、五加皮6份;

第六组辅药粉:红花2份、野艾6份、细辛9份、苏木13份、桑枝11份、防己6份、乳香6份、没药6份、泽泻6份、防风6份、桂枝11份、牛膝6份、石菖蒲11份;

所述香料包括薰衣草、丁香、百合及檀香,四者的比例为1:1:1:1;

(2)制备方法:①将上述主药粉、辅药粉及香料的原料分别磨粉,过100-200筛,再按照各自比例配比混合;

②再将30份主药粉、112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混合,混合均匀后,称取对应重量的粉料放于一圆形棉布上,其中,大拓包裹有500g上述药物,小拓包裹有50-60g上述药物;将所述圆形棉布沿边缘抓取,并用线或绳扎口;

③再用一方形棉布继续包裹步骤②得到的药团,将所述方形棉布沿边角抓取,在原扎口处继续线或绳捆绑进行二次扎口,然后将方形棉布的边角处翻折用针线固定再形成一小圆团,最后在所述小圆团上包裹一层镂空棉网,并用针线固定。

实施例8

(1)配方:30份主药粉、112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

其中,所述主药粉包括:红花1份、艾叶2份、细辛3份、苏木4份、桑枝3份、防己2份、乳香2份、没药2份、泽泻2份、防风2份、桂枝2份、牛膝2份、石菖蒲2份;

所述辅药粉包括第一组辅药粉、第二组辅药粉及第三组辅药粉,三者质量比为2:1:1;

第一组辅药粉:半枫荷10份、海风藤10份、桂皮10份、海桐皮8份、刺五加皮10份、牛膝8份、桑枝5份、青风藤7份、红花1份、防风4份、甘草4份、络石藤7份、生川乌10份、生草乌10份;

第二组辅药粉:党参4份、黑老虎18份、桑螵蛸6份、巴戟天8份、鸡血藤12份、牛膝8份、千斤拔8份、淫羊藿2份、锁阳8份、熟地6份、骨碎补10份、黄精4份、川断10份、补骨脂4份、菟丝子3份;

第三组辅药粉:枸杞子5份、白术10份、沙参25份、熟地4份、千斤拔11份、木瓜11份、党参8份、生地4份、山药10份、牛膝10份、川芎13份、桂圆4份;

所述香料包括薰衣草、丁香、百合及檀香,四者的比例为1:1:1:1;

(2)制备方法:①将上述主药粉、辅药粉及香料的原料分别磨粉,过100-200筛,再按照各自比例配比混合;

②再将30份主药粉、112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混合,混合均匀后,称取对应重量的粉料放于一圆形棉布上,其中,大拓包裹有500g上述药物,小拓包裹有50-60g上述药物;将所述圆形棉布沿边缘抓取,并用线或绳扎口;

③再用一方形棉布继续包裹步骤②得到的药团,将所述方形棉布沿边角抓取,在原扎口处继续线或绳捆绑进行二次扎口,然后将方形棉布的边角处翻折用针线固定再形成一小圆团,最后在所述小圆团上包裹一层镂空棉网,并用针线固定。

实施例9

(1)配方:30份主药粉、112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

其中,所述主药粉包括:红花1份、艾叶2份、细辛3份、苏木4份、桑枝3份、防己2份、乳香2份、没药2份、泽泻2份、防风2份、桂枝2份、牛膝2份、石菖蒲2份;

所述辅药粉包括第一组辅药粉、第二组辅药粉、第三组辅药粉、第四组辅药粉、第五组辅药粉及第六组辅药粉,六者质量比为1:1:1:1:1:1;

第一组辅药粉:半枫荷10份、海风藤10份、桂皮10份、海桐皮8份、刺五加皮10份、牛膝8份、桑枝5份、青风藤7份、红花1份、防风4份、甘草4份、络石藤7份、生川乌10份、生草乌10份;

第二组辅药粉:党参4份、黑老虎18份、桑螵蛸6份、巴戟天8份、鸡血藤12份、牛膝8份、千斤拔8份、淫羊藿2份、锁阳8份、熟地6份、骨碎补10份、黄精4份、川断10份、补骨脂4份、菟丝子3份;

第三组辅药粉:枸杞子5份、白术10份、沙参25份、熟地4份、千斤拔11份、木瓜11份、党参8份、生地4份、山药10份、牛膝10份、川芎13份、桂圆4份;

第四组辅药粉:血藤10份、何首乌8份、沙参5份、白术5份、党参5份、肉苁蓉5份、茯苓5份、黑血藤8份、阳起石5份、菟丝子6份、巴戟天8份、锁阳8份、破故纸8份、枸杞子5份、五味子5份、女贞子5份;

第五组辅药粉:野艾草5份、苏木10份、生川乌5份、生草乌5份、血竭2份、桑枝6份、桃仁5份、血藤7份、红花1份、黑血藤5份、青风藤8份、海风藤8份、威灵仙7份、牛膝5份、防己5份、防风5份、桂枝6份、五加皮6份;

第六组辅药粉:红花2份、野艾6份、细辛9份、苏木13份、桑枝11份、防己6份、乳香6份、没药6份、泽泻6份、防风6份、桂枝11份、牛膝6份、石菖蒲11份;

所述香料包括薰衣草、丁香、百合及檀香,四者的比例为1:1:1:1;

(2)制备方法:①将上述主药粉、辅药粉及香料的原料分别磨粉,过100-200筛,再按照各自比例配比混合;

②再将30份主药粉、112份辅药粉、110份艾叶、30份粗盐、5份白芥子及5份香料混合,混合均匀后,称取对应重量的粉料放于一圆形棉布上,其中,大拓包裹有500g上述药物,小拓包裹有50-60g上述药物;将所述圆形棉布沿边缘抓取,并用线或绳扎口;

③再用一方形棉布继续包裹步骤②得到的药团,将所述方形棉布沿边角抓取,在原扎口处继续线或绳捆绑进行二次扎口,然后将方形棉布的边角处翻折用针线固定再形成一小圆团,最后在所述小圆团上包裹一层镂空棉网,并用针线固定。

本发明药拓的使用方法:每两个所述大拓及十二个所述小拓组成一套来共同使用;

小拓的使用方法:

①按摩:将扁平状的鹅卵石平铺于平底锅上,干法将鹅卵石加热至160℃,将所述小拓放置于鹅卵石上加热,同时对待走拓的人体背部、腰部或腿部进行按摩5min;

②走拓:将加热的小拓用手部试温后,在人体背部、腰部或腿部进行轻轻来回拍动或滑动,每2min更换一次,此过程15min;

③定拓:继续将鹅卵石加热至180℃,将所述小拓放置于鹅卵石上加热,将加热的小拓用手部试温后,放置于人体背部、腰部或腿部,同时盖上干毛巾,每3-5min更换一次,此过程20min;

大拓的使用方法:将扁平状的鹅卵石平铺于平底锅上,干法将鹅卵石加热至160℃,将所述大拓放置于鹅卵石上加热,同时对待走拓的人体背部、腰部或腿部进行按摩5min;将加热的大拓用手部试温后,放置于人体腘窝和/或臀部;

其中,小托和大托可以同时使用,真个疗程时间为45-60mim。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来考察本发明药拓的作用效果:

观察2010年-2018年期间共208例,其中女性135例、男性73例,所有患者都有使用其他方法的治疗史,但都有反复的特征;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手段。

通过上述临床试验与观察,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9制备的药拓,全部患者,一套疗程后最快直观的感受是大量排汗,达到祛湿排毒的目的;192名患者坚持3-5次疗程后,精神明显改善,身体感觉更暖;说明本发明药拓在加热、药物和穴位的三重作用下,不仅舒筋活血、疏通经络、开放毛孔的功效;而且使药物吸收更充分,起到畅通体内排毒通道与吸收通道、提升免疫力,且补肾阳,祛寒湿,达到脾肾双调的功效,肾阳也得到补充,肾脏的功能慢慢修复并变得强大。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