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用床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升降式床栏的防护床。
背景技术:
现目前医院中的病床大都适用于成人使用。但是,对于儿童来说,医院中没有专门设有适应于儿童所使用的病床,并且为了便于成人上下床,尤其是腿脚不便的病人,病床的两侧上也没有设置有相应的床栏杆。但是,当儿童躺在病床上时,由于儿童比较调皮,儿童比较好动,尤其是在儿童睡觉时,儿童可能会在病床上左、右滚动,若儿童移动到病床的边沿时,从而容易从病床上掉落到地面上,将儿童摔伤。现目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儿童的家长或者护士还需要进行额外的看护,也比较占用时间,浪费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升降式床栏的防护床,以防止儿童移动到床板的边沿时从床板上摔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具有升降式床栏的防护床,包括床板和两个床头板,两个床头板分别位于床板的两端,床板的两侧部均设有防护区,防护区上均竖向滑动连接有床栏,床栏的底部设有使床栏竖向移动的升降机构,床板上还设有位于床板中部的中部感应区和位于床板两侧部的边沿感应区,边沿感应区位于防护区和中部感应区之间,边沿感应区用于控制升降机构上升,中部感应区用于控制升降机构下降。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人躺在床板上时,两个床头板分别靠近于人体的头部和脚部。床栏用于将床板的两侧部挡住。升降机构用于使床栏竖向移动,从而可使床栏从床板上向上伸出或者向下缩回。儿童在床板上玩耍或者睡觉时,当儿童移动到边沿感应区时,儿童的身体触碰边沿感应区,使得边沿感应区工作,边沿感应区使得升降机构上升,升降机构带动床栏向上移动,从而将床板的两侧部遮挡住,儿童不会从床板的两侧的边沿掉落到地面上。当儿童回到床板的中部时,儿童的身体会触碰中部感应区,中部感应区开始工作,中部感应区使得床栏下降,床栏不会再将床板的两侧边沿遮挡住,从而实现了床栏的自动复位,无需人工使升起的床栏向下移动,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床栏下降后,由于床板的边沿没有床栏的阻挡,便于医护人员对小孩进行医护操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本防护床可适应于儿童和成人,当儿童在床板上活动或者休息时,儿童不会从床板上摔落,提高了安全性,另外,当儿童在床板的中部时,儿童距离床板的边沿较远,此时儿童处于安全的范围内,床栏不会从床板上伸出,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对小孩进行医护操作。
进一步,升降机构包括气泵和活塞缸,活塞缸内竖向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与活塞缸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簧,活塞上连接有活塞杆,气泵与活塞缸的底部连通。气泵用于向活塞缸内充入气体,当儿童触碰到边沿感应区时,边沿感应区使得气泵工作,气泵向活塞缸内充入气体时,活塞下方的部位气压逐渐变大,气压推动活塞向上移动,活塞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动,活塞杆再带动床栏向上移动。活塞向上移动时,活塞拉动第一拉簧,从而使第一拉簧伸长蓄力,当活塞缸泄气时,第一拉簧用于使活塞向下移动复位,从而使得活塞杆带动床栏向下移动而复位。
进一步,边沿感应区包括外壳体和竖向滑动连接在外壳体内的导电块,导电块与外壳体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簧,外壳体包括绝缘部和位于绝缘部下方的导电部,导电部能够与导电块电连接,导电部与气泵电连接。当儿童位于床板的中部时,儿童不会对边沿感应区进行触碰,导电块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从外壳体的顶部凸出,导电块与绝缘部接触,导电部不会将导电部连通,导电部呈断路状态,故气泵不会通电工作。当儿童位于床板边沿时,儿童会对外壳体顶部凸出的导电块进行挤压,导电块受到挤压向下移动,导电块与导电部相互接触,导电块使得导电部形成闭合的通路,电流流经导电部和导电块给气泵供电,气泵开始工作,气泵向活塞缸内充入气体。导电块受到挤压时,第一压簧受到导电块的挤压而收缩,当儿童离开边沿感应区时,导电块不再受到儿童的挤压,第一压簧使得导电块向上移动,导电块再次与导电部分离,从而使得导电部呈断路状态,故气泵停止工作,不再向活塞缸中充气。由此,实现了边沿感应区对气泵的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中部感应区包括竖向滑动连接在床板中部的楔块,楔块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压簧,楔块的斜面上滑动连接有连杆,活塞缸上设有压力阀,连杆远离楔块的一端能够与压力阀相抵;连杆上连接有第二拉簧。楔块在第二压簧的弹力的作用下会在床板的中部凸出。当儿童移动到床板的中部时,儿童会对凸出的楔块进行挤压,使得楔块向下移动,楔块对第二压簧进行挤压,楔块向下移动时,楔块与连杆的端部相抵,楔块推动连杆移动,连杆远离楔块的一端与活塞缸上的压力阀相抵,从而使得压力阀受到压力而打开,活塞受到第一拉簧的拉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而使得活塞缸中的气体从压力阀处泄出。活塞向下移动时,使得活塞杆带动床栏向下移动而复位。由此,实现了中部感应区对床栏进行控制,使得床栏能够自动下降,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活塞缸上连接有出气管,压力阀位于出气管远离活塞缸的一端上,出气管内设有哨子。由此,当压力阀泄气时,气体从出气管中吹出,气体流经出气管时,气体吹动哨子,从而使得哨子发出音乐,可使儿童感到欢快,防止儿童哭闹,提高了防护床的趣味性。
进一步,导电部上设有总开关。由此,可在导电部上设置总开关,这样当总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时,即便导电块与导电部连通,导电部也不会通电,气泵也不会工作,从而可便于人体坐在床板的边沿,不用担心会触碰到边沿感应区而使床栏上升。
进一步,防护区和边沿感应区之间均设有两个定滑轮,床栏内部设有竖直设置的盲孔,盲孔内竖向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与盲孔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拉簧,滑板上连接有拉绳,拉绳远离滑板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被子连接的连接部,拉绳跨过定滑轮,盲孔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正对的通孔,通孔上均横向滑动连接有卡杆,两个卡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第一磁铁,且两个第一磁铁的磁性相反,卡杆位于盲孔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二磁铁,防护区上设有与第二磁铁相对的第三磁铁,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的磁性相反,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之间的引力大于两个第一磁铁之间的引力。定滑轮可改变拉绳的移动方向,使得拉绳的移动更加顺畅。儿童睡觉在床板上滚动时,当儿童滚动到边沿感应区时,靠近儿童的床栏上升,上升的床栏向上拉动拉绳,拉绳拉动被子向靠近儿童的边沿感应区移动,从而使得被子盖在儿童的身体上,实现了被子跟随儿童一同移动,防止儿童在床板上睡觉滚动时与被子分离,避免儿童睡觉受凉生病。当靠近儿童一侧的床栏向上移动时,由于床栏向上移动,故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分离,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之间的磁力变小,两个卡杆端部的第一磁铁之间的引力会大于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之间的引力,两个卡杆在第一磁铁的引力作用下相互靠近,卡杆将滑板卡住,从而防止滑板向上移动,避免了床栏向上拉动拉绳时滑板受到拉绳的反向拉力而向上移动,保证了床栏能够正常拉动拉绳移动;而另一侧的床栏不会向上移动,另一侧的床栏位于原位,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会相互吸引,且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正对,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之间的引力大于两个第一磁铁之间的引力,故两个卡杆相互远离,两个卡杆不会对滑板进行阻挡,滑板可在盲孔内向上移动,从而可使得靠近儿童的床栏拉动拉绳时,拉绳能够从远离儿童的床栏中相对向上滑动,使得远离儿童一侧的拉绳能够相应的变长,避免对被子进行限位,使得被子能够正常靠近上升的床栏。
进一步,定滑轮包括轮体和支架,定滑轮转动连接在支架上,床板上设有用于容纳定滑轮的容纳槽。由此,当不需要使用定滑轮时,可将定滑轮收回到容纳槽中,这样定滑轮不会在床板上凸出,不会影响人们坐在床板的边沿上。
进一步,防护区上设有若干个滑孔,床栏滑动连接在滑孔中,第三磁铁位于滑孔的内壁上。由此,实现了床栏和床板之间的滑动连接。
进一步,床板的底部连接有四个支脚,支脚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板,床栏位于连接板上,活塞杆远离活塞缸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支脚用于对床板进行支撑。活塞杆可推动连接板移动,连接板可带动若干个床栏移动,这样只需要一个活塞缸即可带动若干个床栏一同移动,使得结构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升降式床栏的防护床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向侧视图;
图3为图1中边沿感应区的b向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床板的a向侧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中床栏位于滑孔内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图4中床栏从滑孔中伸出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8为图6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床板1、床头板2、支脚3、中部感应区4、防护区5、边沿感应区6、床栏7、滑孔8、连接板9、活塞缸10、活塞杆11、绝缘部12、导电部13、导电块14、第一压簧15、楔块16、连杆17、第二拉簧18、第二压簧19、气泵20、气管21、出气管22、横板23、轮体24、被子25、支架26、拉绳27、滑板28、第三拉簧29、卡杆30、第三磁铁31、第一拉簧32、活塞33。
实施例1
基本如附图1-3所示:具有升降式床栏的防护床,包括矩形状的床板1和两个矩形状的床头板2,床板1横向放置,两个床头板2均竖直放置,两个床头板2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床板1的短边的两端。床板1的底部的四个拐角处通过螺钉固定有四个支脚3。床板1的长边的两侧部均设有防护区5,防护区5上均设有沿床板1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个滑孔8,滑孔8内均竖向滑动连接有床栏7。床栏7的底部设有使床栏7竖向移动的升降机构。床栏7的底部焊接有横向设置的连接板9,连接板9的两端分别竖向滑动连接在两个支脚3上,具体的,支脚3上均设有竖向设置的滑槽,连接板9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床板1上还设有位于床板1中部的中部感应区4和位于床板1两侧部的边沿感应区6,边沿感应区6位于防护区5和中部感应区4之间,边沿感应区6靠近于防护区5,边沿感应区6用于控制升降机构上升,中部感应区4用于控制升降机构下降。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包括两个气泵20和两个活塞缸10,两个活塞缸10分别位于床板1的左、右两侧,且均位于床板1的下方。两个气泵20位于两个活塞缸10之间,两个气泵20分别与两个活塞缸10连通,具体的,左侧的气泵20与左侧的活塞缸10的底部之间、右侧的气泵20与右侧的活塞缸10的底部之间均连通有气管21。活塞缸10内均竖向滑动连接有活塞33,活塞33与活塞缸10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簧32,活塞33上连接有活塞杆11,活塞杆11远离活塞33的一端位于活塞缸10的上方,活塞杆11的顶端与连接板9焊接。
结合图2所示,中部感应区4包括竖向滑动连接在床板1中部的楔块16,具体的,床板1的中部设有竖孔,楔块16竖向滑动连接在竖孔内,楔块16的顶端宽度大于楔块16的底端宽度,竖孔的直径大于楔块16顶端的宽度,从而可保证楔块16能够正常竖向移动。两个气泵20之间焊接有横板23,楔块16的底部与横板23之间连接有第二压簧19,第二压簧19的外侧套设有伸缩筒。楔块16的斜面上滑动连接有“z”形的连杆17,连杆17的顶端均设有与楔块16侧面配合的斜面,两个连杆17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簧18。活塞缸10均连通有出气管22,出气管22的内部粘接有哨子,出气管22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压力阀,连杆17远离楔块16的一端与压力阀正对,连杆17远离楔块16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对压力阀进行挤压的挤压部。
结合图1和图3所示,边沿感应区6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顶部设有开口,外壳体的内部设有与开口连通的空腔,空腔内设有竖向滑动连接在外壳体内的导电块14,导电块14与外壳体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簧15,第一压簧15的外侧套设有伸缩筒。外壳体包括塑料制成的绝缘部12和位于绝缘部12下方的金属材质的导电部13,导电部13和绝缘部12均位于外壳体的两端,导电部13能够与导电块14的两端电连接,导电部13上设有总开关,导电部13与气泵20电连接,具体的,导电部13与气泵20之间串联有导线,导电部13上电连接有电源(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总开关为西蒙c3系列一开单控开关。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闭合总开关,导电块14在第一压簧15的作用下从外壳体顶部凸出,导电块14的两端与绝缘部12接触,导电部13呈断路状态,电流不会流经导电部13和导电块14进入到气泵20中,故气泵20不会通电工作。当儿童在床板1上休息或者玩耍时,若儿童移动到床板1的边沿时,儿童会对外壳体顶部凸出的导电块14进行挤压,导电块14受到挤压向下移动,导电块14与导电部13相互接触,导电块14使得导电部13形成闭合的通路,电流流经导电部13和导电块14给气泵20供电,气泵20开始工作,气泵20向活塞缸10内充入气体。这样,活塞33下方的部位气压逐渐变大,气压推动活塞33向上移动,活塞33带动活塞杆11向上移动,活塞杆11再带动连接板9在支脚3上向上滑动,连接板9带动床栏7向上移动,床栏7从滑孔8中伸出,从而对床板1的边沿进行遮挡,对位于床板1边沿的儿童进行防护,防止儿童从床板1的边沿滚落到地面上。
活塞33向上移动过程中,活塞33拉动第一拉簧32,从而使第一拉簧32伸长蓄力。当儿童离开边沿感应区6而移动到床板1的中部时,儿童距离床板1的边沿较远,此时儿童处于安全的范围内。此时,导电块14在第一压簧15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导电块14与导电部13分离,气泵20停止通电,气泵20不再工作。同时,儿童对床板1中部上凸出的楔块16进行挤压,向下移动,楔块16对第二压簧19进行挤压,楔块16向下移动时,楔块16与连杆17的端部相抵,楔块16推动两个连杆17相互远离,连杆17远离楔块16的一端上的挤压部与出气管22上的压力阀相抵,从而使得压力阀受到压力而打开。同时,活塞33受到第一拉簧32的拉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而使得活塞缸10中的气体从压力阀处泄出,这样,活塞缸10中的气压减小,活塞33带动活塞杆11向下移动,活塞杆11通过连接板9带动床栏7向下移动而复位,床栏7收缩到滑孔8中。由此,使得床栏7能够自动下降,自动化程度高。另外,当气体从出气管22中吹出时,气体会吹响出气管22中的哨子,从而使得哨子发出声音,可使儿童感到欢快,防止儿童哭闹,提高了防护床的趣味性。
当儿童离开床板1的中部后,楔块16在第二压簧19的弹力作用下会向上移动而复位,两个连杆17也会在第二拉簧18的弹力作用下相互靠近而复位。
另外,当不需要使用床栏7升降功能时,使总开关断开,这样即便无意之中触碰到边沿感应区6的导电块14,外壳体上的导电部13也不会通电,从而无法使得床栏7向上移动,便于人们坐在床板1的边沿上。
实施例2
结合图4-图8所示,床板1上设有四个定滑轮,左侧的防护区5和边沿感应区6之间、右侧的防护区5和边沿感应区6之间均设有两个定滑轮,具体的,定滑轮包括支架26和轮体24,轮体24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支架26上。结合图6-图8所示,与定滑轮相对的床栏7内部设有竖直设置的盲孔,盲孔内竖向滑动连接有滑板28,滑板28与盲孔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三拉簧29,盲孔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正对的通孔,通孔上均横向滑动连接有卡杆30,通孔位于盲孔内的一端均设有沉头阶梯槽,两个卡杆30相互靠近的一端均粘接有第一磁铁,且两个第一磁铁相互靠近的端部的磁性相反,沉头阶梯槽用于容纳第一磁铁,这样两个卡杆30相互远离时,第一磁铁可进入到沉头阶梯槽中。卡杆30位于盲孔外侧的一端粘接有第二磁铁,滑孔8的内壁上粘接有与第二磁铁相对的第三磁铁31,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31的相互靠近的端部的磁性相反。当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31正对时,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31之间的引力大于两个第一磁铁之间的引力。结合图4-图5所示,滑板28的顶部上粘接有拉绳27,拉绳27远离滑板28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被子25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与被子拴接,拉绳27跨过定滑轮。
当儿童滚动到边沿感应区6时,靠近儿童的床栏7上升,床栏7上升时,结合图7所示,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31会相互远离,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31之间的磁力会变小,两个卡杆30端部的第一磁铁之间的引力大于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31之间的引力,两个卡杆30在第一磁铁的引力作用下相互靠近,卡杆30将滑板28卡住。而远离儿童一侧的床栏7仍位于滑孔8中,结合图6所示,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31正对,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31之间的引力大于卡杆30端部的两个第一磁铁的引力,故两个卡杆30相互远离,两个卡杆30不会对滑板28进行阻挡,滑板28可在盲孔内向上移动。靠近儿童的床栏7上升过程中,床栏7会向上拉动拉绳27,而远离儿童的床栏7上的拉绳27会向上拉动滑板28,使得滑板28沿盲孔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拉绳27能够从盲孔中拉出。这样,被子25在拉绳27的拉动下,被子25向靠近儿童的边沿感应区6移动,从而使得被子25盖在儿童的身体上,实现了被子25跟随儿童一同移动,防止儿童在床板1上睡觉滚动时与被子25分离,避免儿童睡觉受凉生病。
由于靠近儿童的床栏7上的卡杆30将滑板28卡住,从而可防止滑板28向上移动,避免了床栏7向上拉动拉绳27时滑板28受到拉绳27的反向拉力而向上移动,保证了上升的床栏7能够正常拉动拉绳27。而远离儿童一侧的床栏7中的滑板28不会被卡杆30卡住,滑板28可正常向上移动,从而可保证拉绳27能够从盲孔中伸出而跟随被子25一同移动,避免拉绳27对被子25进行限位。
实施例3
床板1上可设有用于容纳定滑轮的容纳槽,支架26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容纳槽的槽壁上,这样当不需要使用定滑轮时,可将定滑轮转动收回到容纳槽中,这样定滑轮不会在床板1上凸出,不会影响人们坐在床板1的边沿上。另外,容纳槽上设有用于对支架26进行固定的插销,这样定滑轮从容纳槽中转出后,可通过插销对支架26进行固定,防止定滑轮使用时进入到容纳槽中,保证了定滑轮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床栏7顶部的外壁上可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挂钩,故挂钩可以位于凹槽内,也可通过转动挂钩,使得挂钩从凹槽中出来。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启动气泵20,使得相应的床栏7升起,床栏7升起之后,转动挂钩,使挂钩从凹槽内出来,挂钩可用于悬挂输液瓶,从而无需使用输液架即可实现输液,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