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的静脉血管结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5495发布日期:2019-08-30 22:32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创的静脉血管结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外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创的静脉血管结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治疗静脉曲张和静脉瘤,必要时可进行手术疗法,通过将皮肤切开,将结扎线送入皮肤组织下套住血管,对血管进行结扎。

现有技术血管结扎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采用弯钩针从血管一侧皮肤切口刺入血管下方,然后从血管另一侧皮肤切口穿出,由此使得结扎线套住血管,然后将结扎线打结实现血管的结扎。此种方式结扎时会将两个切口之间的皮肤组织结扎起来,不仅不美观,还会导致血管闭合不完全。

如图1所示,另一种方式通常在血管7两侧的皮肤8上切开切口a和切口b,通过弯钩针从切口a进入,经血管7下方组织从切口b穿出,使得结扎线位于血管7下方。然后将弯钩针从切口b原路穿回血管7上方,再经血管7上方组织从切口a穿出,由此使得结扎线绕到血管7上方套住血管7,实现结扎。图1中路径c为弯钩针的路径。该方式虽然能够避免结扎皮肤组织,但是该方式还是需要切开两个切口,且整个过程弯钩针穿出后再穿回,需要保证弯钩针能够准确的从两个切口穿回,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微创的静脉血管结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麻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创的静脉血管结扎装置,包括导线针和引线针,导线针针头处设置环形的有用于固定结扎线的绕线槽,引线针针头处设置有可将导线针上固定的结扎线转移至引线针上的拉线机构。

本方案的原理为:

绕线槽用于缠绕结扎线,从而将结扎线固定在导线针上,导线针用于将结扎线送入至血管下方。将引线针从导线针进入的切口插入血管上方并与导线针连接,利用拉线机构将导线针上的结扎线转移并固定在引线针上,然后退出引线针即可将结扎线从血管上方绕过并拉出,由此使得结扎线套住血管,即可实现结扎。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导线针将结扎线送入血管下方,然后利用引线针将结扎线从血管上方拉出,使得结扎线套住血管;与现有技术中将弯钩针先从血管下方穿至血管另一侧穿出,穿回后再从血管上方穿出相比,本发明的操作更加简单。

2、导线针和引线针从同一切口进入和退出,手术时只需切开一个切口,创面更小。进一步,拉线机构包括勾线夹。勾线夹用于将结扎线从导线针上勾出并夹紧在引线针上,实际运用时将引线针送至导线针针头处,使得勾线夹在导线针上滑动,将导线针上的结扎线夹紧在勾线夹上,由此即可利用引线针将结扎线拉出。

进一步,导线针和引线针均呈弧形,绕线槽位于导线针的内侧,勾线夹位于引线针的外侧。将导线针和引线针设成弧形,使用时使得导线针和引线针的弧心朝向血管,如此便于引线针和导线针对接,更加便于拉出结扎线。

进一步,导线针上还设置有贯穿绕线槽的勾线槽,勾线槽沿导线针的长度方向设置。勾线槽用于供勾线夹滑动,提供勾线夹移动的空间,便于勾线夹夹紧结扎线。

进一步,勾线夹端部固定在引线针上,勾线夹可围绕其固定端远离引线针运动,勾线夹与引线针之间可形成用于夹持结扎线的夹持空间。引线针在导线针上移动时,调整引线针的位置,使得勾线夹张开从而在勾线夹和引线针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并通过引线针的移动将结扎线推至夹持空间内,勾线夹复位即可夹持结扎线,由此即可将结扎线转移到引线针上。

进一步,勾线夹自由端内侧设置有限位珠,限位珠自由状态下与引线针相抵。勾线夹张开时限位珠远离引线针形成供结扎线进入夹持空间的通道,勾线夹复位后限位珠与引线针相抵,由此避免结扎线从引线针上脱离。

进一步,引线针针头可在勾线槽内滑动。如此能够利用勾线槽为引线针导向,更加便于引线针和导线针对接。

进一步,导线针上设置有固线孔,固线孔位于绕线槽的一侧。将结扎线从固线孔中穿出后再缠绕在绕线槽上,能够增加结扎线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绕线槽为螺纹槽。采用螺纹槽相比采用多个相互平行的绕线槽,能够使得结扎线更加紧密的贴合在导线针上,进一步提高结扎线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结扎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导线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线针上勾线槽和绕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引线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实际运用时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导线针1、绕线槽2、勾线槽3、引线针4、勾线夹5、限位珠6、血管7、皮肤8、结扎线9。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微创的静脉血管结扎装置,包括弧形的导线针1,导线针1的针头处设置有环形的用于固定图5中的结扎线9的绕线槽2,绕线槽2沿导线针1的周向开设。导线针1使用时以图2所示的状态从血管7下方结扎线9送入。结合图3可知,导线针1上还开设有勾线槽3,勾线槽3贯穿所有绕线槽2,勾线槽3沿导线针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勾线槽3开设在导线针1的内侧面上,以图2中导线针1的状态为准,导线针1的外圆弧为外侧,导线针1的内圆弧为内侧。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包括弧形的引线针4,引线针4的针头可在勾线槽3内滑动,引线针4的针头处设置有可将导线针1上固定的结扎线9转移至引线针4上的拉线机构,引线针4使用时以图4所示的状态从图5中血管7上方勾出导线针1上的结扎线9。本实施例中拉线机构整体结构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笔帽的结构,具体包括勾线夹5,勾线夹5位于引线针4的外侧。勾线夹5上端一体成型在引线针4上,勾线夹5下端内侧一体成型有限位珠6,引线针4上开设有容纳限位珠6的容纳槽,限位珠6自由状态下抵在容纳槽内。勾线夹5在受外力时可围绕其固定端远离引线针4运动,从而在勾线夹5与引线针4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结扎线9的夹持空间。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如图5所示,实际运用时,在血管7一侧皮肤8上切开2~3㎜的切口,将结扎线9缠绕在导线针1上的绕线槽2上,保持结扎线9一端位于切口外,然后在超声引导下将缠绕有结扎线9的导线针1从该切口进入血管7下方的组织内,并使得导线针1从血管7下方包裹血管7,即如图5所示的状态。

然后将弧形的引线针4以如图5所示的状态,即引线针4的弧心朝下的状态从同一切口进入血管7上方,并使得勾线夹5的自由端和引线针4的自由端均位于导线针1上的勾线槽3中。初始状态下,勾线夹5上的限位珠6与引线针4相抵,引线针4插入后,拉开勾线夹5使其与引线针4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具体的操作为:保持勾线夹5与勾线槽3底壁抵紧的状态稍微向左拉动引线针4,使得引线针4的自由端稍微向左移动,即可使得勾线夹5自由端远离引线针4,从而在勾线夹5和引线针4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然后推动引线针4沿着勾线槽3滑动,由此使得结扎线9进入该夹持空间。由于此时结扎线9缠绕在绕线槽2内,且勾线槽3贯穿绕线槽2,即结扎线9横跨在勾线槽3内,引线针4滑动时,结扎线9能够轻松的进入该夹持空间内。

当缠绕在导线针1上的结扎线9全部进行夹持空间内后,向右推动引线针4使得勾线夹5复位,勾线夹5上的限位珠6再次与引线针4相抵,夹持空间封闭,结扎线9被夹持在勾线夹5和引线针4之间。此时将引线针4从该切口退出即可将结扎线9从血管7上方拉出,从而使得结扎线9套住血管7。最后退出导线针1,并将结扎线9打结即可完成血管7的结扎。限位珠6的设计,能够防止引线针4退出的过程中结扎线9从引线针4上脱落。

本发明采用导线针1将结扎线9送入血管7下方,然后利用引线针4将结扎线9从血管7上方拉出,使得结扎线9套住血管7。整个过程只需切开一个切口,与现有技术中弯钩针从一侧切口穿入后从另一侧切口穿出、然后再原路穿回进行套线方式相比,本发明操作更加简单。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线针1上还开设有固线孔,固线孔位于绕线槽2的一侧,且本实施例中绕线槽2为螺纹槽。实际运用时现将结扎线9从固定孔中穿过后在缠绕在绕线槽2内,能够使得结扎线9更加稳定的固定在导线针1上。此外,采用螺纹槽的结构能够使得结扎线9更加贴合在导线针1上,进一步提高结扎线9的固定稳定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引线针4自由端的长度小于勾线夹5的长度,如此设置便于将勾线夹5拉开形成夹持空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