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0127发布日期:2019-10-09 00:3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肌肉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由肌细胞(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组成。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细胞内含丰富的肌丝蛋白,组成细肌丝和粗肌丝。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到了一定的年纪,腿部肌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衰老现象,尤其是老年人的腿部肌肉衰老更加明显,腿部肌肉的衰老程度是评判老年人健康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现有技术的测量中,只能对整个腿部进行笼统测量,难以对腿部不同部位的肌肉进行精准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用于测试人体小腿力量的大小,可以对肌肉进行定量测量,测量方式简单方便、测量结果较为直观。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用于对被测试人员的小腿进行测力,所述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包括座椅本体和小腿测力器,所述小腿测力器包括两个小腿测力组件,两个所述小腿测力组件并排固定于所述座椅本体,所述小腿测力组件包括支撑件、测力计和受力板,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座椅本体固定,所述测力计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受力板与所述测力计的活塞杆固定且所述受力板与所述活塞杆垂直,所述受力板位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前方且被配置为与小腿配合。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测力计与所述支撑件可转动的配合,所述测力计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沿所述座椅本体的左右方向延伸。

测力计可以翻转,从而使得小腿始终与活塞杆垂直,小腿与受力板的接触位置始终保持不变,有效保护被测试人员的小腿,并且有效提高测量精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测力计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管、限位弹簧和限位钢珠,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测力计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转动轴线为参考轴线,所述参考轴线沿所述座椅本体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凹槽绕所述参考轴线呈圆弧状延伸,从所述限位凹槽的一端到另一端,所述限位凹槽的底面呈波浪形。

所述限位管固定于所述测力计的外表面,所述限位管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限位管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朝向所述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弹簧设置于所述限位管内,所述限位钢珠从所述开口端伸出且可滚动的抵接于所述限位凹槽的底面,所述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封闭端和所述限位钢珠,以使所述限位钢珠抵接于所述限位凹槽的底面。

当测力计未受到小腿施力时,限位弹簧推动限位钢珠抵接于限位凹槽的底面,若想使限位钢珠在限位凹槽内滚动,则需要对测力计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可以有效防止测力计非正常转动。此外,由于限位钢珠在限位凹槽内的滚动摩擦力较小,所需的作用力也比较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小。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测力计的高度可调。

由于被测试人员的身高不同,小腿的长度也会不同,测力计的高度可调,可以保证测力计的位置与小腿的脚踝位置匹配,适应不同身高的被测试人员,适用范围广,测量更精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座椅本体具有椅背、椅面和四条椅腿。

四条所述椅腿分别位于所述椅面的下方且用于支撑所述椅面,所述椅背位于所述椅面的上方。

所述座椅本体同一侧的两条所述椅腿为一个腿组,两个所述小腿测力组件与两个所述腿组一一对应,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腿组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小腿测力组件还包括防冲击组件,所述防冲击组件包括支撑板和限位器。

所述支撑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筒状部、板状部和弧形部,所述筒状部呈圆筒状且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椅面,所述板状部呈平板状,所述弧形部呈弧形板状,所述筒状部位于所述板状部的一端,所述弧形部位于所述板状部的另一端,所述板状部分别与所述筒状部和所述弧形部相切且所述筒状部和所述弧形部位于所述板状部的同一侧,所述筒状部与所述椅面的顶面相切。

所述限位器固定于所述椅面且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限位器被配置为与大腿位置配合且能够在大腿的按压作用下触发,所述限位器使所述防冲击组件具有复位状态和测试状态,所述防冲击组件处于所述复位状态时,所述限位器使所述支撑板向后翻转,所述防冲击组件处于所述测试状态时,所述限位器使所述支撑板向前翻转且抵接于小腿。

支撑板与小腿结合较为紧密,并且圆滑形结构可以避免支撑板的棱角处对小腿造成损害。当被测试人员进行测试时,小腿向前翻转,推动受力板前进,此时,支撑板在限位器的作用下翻转,始终保持支撑板与小腿接触,当测力完成后,小腿收力,此时支撑板对小腿形成支撑,防止小腿急速回落,然后触发限位器,使防冲击组件处于复位状态,即可使小腿缓慢回落,有效保护小腿等部位。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限位器包括支撑滑块、支撑弹簧、复位弹簧、支撑转杆、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

所述椅面的底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椅面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滑块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支撑滑块的上方设置有多个棘齿,所述支撑弹簧为压簧且位于所述支撑滑块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为压簧且位于所述支撑滑块的另一端,所述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椅面和所述支撑滑块,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椅面,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中转块且所述中转块抵接于所述支撑滑块,所述中转块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支撑弹簧使所述支撑滑块具有向前滑动的趋势,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支撑滑块具有向后滑动的趋势。

所述支撑转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支撑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滑块铰接。

所述第一触发件具有第一回复状态和第一触发状态,所述第二触发件具有第二回复状态和第二触发状态,所述第一触发件处于所述第一回复状态且所述第二触发件处于所述第二回复状态时,所述防冲击组件处于所述复位状态,所述中转块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支撑滑块向后运动;所述第一触发件处于所述第一触发状态且所述第二触发件处于所述第二触发状态时,所述防冲击组件处于所述测试状态,所述中转块与所述支撑滑块脱离且所述支撑弹簧推动所述支撑滑块向前运动。

被测试人员未坐在座椅本体上时,防冲击组件会始终保持在初始状态,而一旦被测试人员坐于座椅本体上,就会出发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无需人工控制,只需要依靠大腿的压力即可实现,操作方式简单方便、快捷高效。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触发件包括第一触发弹簧和一体成型的连接部、按压部、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

所述连接部可转动的支撑于所述椅面,所述按压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按压部的另一端从所述椅面的上方伸出且能够在大腿的压力下被按下,所述第一棘爪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棘爪的另一端与所述棘齿配合,所述第二棘爪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棘爪的另一端与所述棘齿配合,所述第一棘爪和所述第二棘爪组成双向棘轮机构且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择一与所述棘齿配合。

所述第一触发弹簧使所述第一触发件具有维持所述第一回复状态的趋势。

所述第一触发件处于所述第一回复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和所述棘齿配合且所述第二棘爪与所述棘齿脱离,所述支撑滑块只能向后单向滑动;所述第一触发件处于所述第一触发状态时,所述按压部被按下,所述第二棘爪和所述棘齿配合且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棘齿脱离,所述支撑滑块只能向前单向滑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触发件包括触发压杆、双联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触发弹簧。

所述椅面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触发压杆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触发压杆的顶端从所述椅面上方伸出且被配置为与大腿位置对应,所述触发压杆在大腿的压力下能够向下运动,所述第二触发弹簧套设于所述触发压杆,所述第二触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触发压杆和所述椅面连接且使所述触发压杆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所述双联齿轮可转动的设置于椅面下方,所述双联齿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且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

所述第一齿条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椅面下方且所述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轨一致,所述触发压杆具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中转块固定且所述第一齿条能够带动所述中转块沿所述滑轨滑动。

所述第二触发弹簧使所述第二触发件具有维持所述第二回复状态的趋势。

所述第二触发件处于所述第二回复状态时,所述中转块逐渐靠近所述支撑滑块至相互抵接;所述第二触发件处于所述第二触发状态时,所述中转块逐渐远离所述支撑滑块。

上述结构的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触发状态和解除触发状态的控制方式非常简便,需要使其处于触发状态时,只需要使被测试人员坐在座椅本体上,大腿压住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即可,需要解除触发状态时,只需要向一侧倾斜侧身,使一侧大腿略微抬起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所述触发压杆的顶端设置有触发压板,所述通孔为阶梯孔,所述触发压板为圆形板状且与大腿配合,所述触发压板能够嵌入所述阶梯孔内。

触发压板可以增大与小腿的接触面积,使小腿更加舒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主要用于对老年人的腿部肌肉衰老程度进行测量,需要测量小腿力量时,先使被测试者坐在座椅本体上,受力板处于小腿的前方,小腿与受力板的一侧接触,此时在肱四头肌等肌肉的带动下使小腿向上翻转,小腿推动受力板向前运动,测力计的活塞杆滑动,从而使测力计测量出小腿的力量大小,进而定量化研究控制小腿运动的肌肉,测量方式简单方便、测量结果直观,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老年人的腿部肌肉衰老程度,为后续的研究或治疗等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的其中一个视图;

图3示出了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的另外一个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防冲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第一触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

11-座椅本体;12-小腿测力器;

110-椅背;111-椅面;112-椅腿;113-通孔;120-小腿测力组件;121-支撑件;122-测力计;123-受力板;124-活塞杆;130-限位件;131-限位管;132-限位弹簧;133-限位钢珠;134-限位凹槽;140-防冲击组件;141-支撑板;142-限位器;143-支撑滑块;144-支撑弹簧;145-复位弹簧;146-支撑转杆;150-第一触发件;151-滑轨;152-棘齿;153-中转块;154-第一触发弹簧;155-连接部;156-按压部;157-第一棘爪;158-第二棘爪;160-第二触发件;161-触发压板;162-触发压杆;163-双联齿轮;164-第一齿条;165-第二触发弹簧;166-第二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10,用于对被测试人员的小腿进行测力,该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10用于测量人体的大腿力量,可以对相应的肌肉进行定量研究股。

通过测量小腿力量的大小,对老年人的腿部肌肉衰老程度进行评判,进而判断老年人的健康状态。老年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当然,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10被用来测量60岁以下的中年人的腿部肌肉衰老程度也是完全可以的。

具体的,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10包括座椅本体11和小腿测力器12。

座椅本体11的结构不限,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请参照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座椅本体11具有椅背110、椅面111和四条椅腿112。

四条椅腿112分别位于椅面111的下方,四条椅腿112可以呈矩形分布,主要用于支撑椅面111,椅面111可以支撑被测试人员,椅背110位于椅面111的上方主要用于使被测试人员依靠,使被测试人员可以更加舒适。

椅面111并非是指一个平面,而是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或者框架结构等。

当然,座椅本体11不包含椅背110,或者四条椅腿112更换成其他结构、再或者座椅本体11还包括扶手等也是完全可以的。

小腿测力器12的具体结构如下:小腿测力器12包括两个小腿测力组件120,两个小腿测力组件120并排固定于座椅本体11,每个小腿测力组件120分别与被测试人员的一条腿位置对应,每个小腿测力组件120可以测量对应小腿的力量。

小腿测力组件120包括支撑件121、测力计122和受力板123。

支撑件121与座椅本体11固定,座椅本体11同一侧的两条椅腿112为一个腿组,两个小腿测力组件120与两个腿组一一对应,支撑件121固定于腿组上。

支撑件121的结构不限,例如可以采用板状、块状、柱状等。

测力计122设置于支撑件121上,测力计12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例如采用弹簧式压力测量结构、气缸式测试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测力计122包括缸体、滑块、弹簧、活塞杆124等构造,滑块可滑动的设置于缸体内,弹簧位于缸体内,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缸体和滑块,活塞杆124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活塞杆124的另一端与受力板123连接。

受力板123与测力计122的活塞杆124固定且受力板123与活塞杆124垂直,受力板123位于座椅本体11的前方且被配置为与小腿配合。

需要测量小腿力量时,先使被测试者坐在座椅本体11上,受力板123处于小腿的前方,小腿与受力板123的一侧接触,此时在肱四头肌等肌肉的带动下使小腿向上翻转,小腿推动受力板123向前运动,测力计122的活塞杆124滑动,从而使测力计122测量出小腿的力量大小。

本发明中出现的“前”、“后”、“左”、“右”、“上”、“下”是以座椅本体11的方位为准,具体的,请参照图2所示,图2中的左侧为座椅本体11的“前”、图2中的右侧为座椅本体11的“后”、图2中的上方为座椅本体11的“上”、图2中的下侧为座椅本体11的“下”,请参照图3所示,图3中的下方为座椅本体11的“左”、图3中的上方为座椅本体11的“右”。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10,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当然,第一实施例中存在了多种方案,第二实施例可以以第一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方案为基础。第二实施例中未提及的部分,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

具体的,测力计122与支撑件121可转动的配合,测力计122相对于支撑件121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沿座椅本体11的左右方向延伸。

由于在测试小腿力量的过程中,小腿是呈圆周运动,若受力板123只能沿座椅本体11的前后方向运动,会导致受力板123与小腿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进而会对小腿皮肤造成摩擦损伤,另外,由于小腿对受力板123施加的力与受力板123的运动方向不一致,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测力计122可以翻转,从而使得小腿始终与活塞杆124垂直,小腿与受力板123的接触位置始终保持不变,有效保护被测试人员的小腿,并且有效提高测量精度。

测力计122与支撑件121之间设置有限位件130,限位件130可以使测力计122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原位,防止测力计122非正常转动。

请参照图5所示,限位件130包括限位管131、限位弹簧132和限位钢珠133。

支撑件12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凹槽134,测力计122相对于支撑件121的转动轴线为参考轴线,参考轴线沿座椅本体11的左右方向延伸,限位凹槽134绕参考轴线呈圆弧状延伸,从限位凹槽134的一端到另一端,限位凹槽134的底面呈波浪形。

限位管131固定于测力计122的外表面,限位管131的一端为封闭端,限位管131的一端为开口端,开口端朝向限位凹槽134,限位弹簧132设置于限位管131内,限位钢珠133从开口端伸出且可滚动的抵接于限位凹槽134的底面,限位弹簧13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封闭端和限位钢珠133,以使限位钢珠133抵接于限位凹槽134的底面。

当测力计122未受到小腿施力时,限位弹簧132推动限位钢珠133抵接于限位凹槽134的底面,若想使限位钢珠133在限位凹槽134内滚动,则需要对测力计122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可以有效防止测力计122非正常转动。此外,由于限位钢珠133在限位凹槽134内的滚动摩擦力较小,所需的作用力也比较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测力计122的位置既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使测力计122的高度可调。高度可调的方案不限,例如采用螺栓使支撑件121与座椅本体11实现可拆卸连接等。

由于被测试人员的身高不同,小腿的长度也会不同,测力计122的高度可调,可以保证测力计122的位置与小腿的脚踝位置匹配,适应不同身高的被测试人员,适用范围广,测量更精确。

小腿测力组件120还包括防冲击组件140,防冲击组件140包括支撑板141和限位器142。

本发明中的小腿肌肉衰老测试装置10,主要用于对老年人的腿部肌肉进行测量,老年人在抬腿测量后,可能会出现脱力的情况,此时若测力计122迅速回复原位,则会对小腿产生推力,加速小腿的下降过程,并且可能导致脚部迅速与地面接触造成冲击,进而对小腿等产生危害,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防冲击组件140,可以有效降低潜在危险,防冲击组件140的设计初衷是保护老年人,若被测试者为青壮年时,则可以取消该结构。

支撑板141包括一体成型的筒状部、板状部和弧形部,筒状部呈圆筒状且可转动的支撑于椅面111,板状部呈平板状,弧形部呈弧形板状,筒状部位于板状部的一端,弧形部位于板状部的另一端,板状部分别与筒状部和弧形部相切且筒状部和弧形部位于板状部的同一侧,即筒状部和弧形部均朝向座椅本体11的后方延伸,筒状部与椅面111的顶面相切。

支撑板141与小腿结合较为紧密,并且圆滑形结构可以避免支撑板141的棱角处对小腿造成损害。

限位器142固定于椅面111且与支撑板141连接,限位器142被配置为与大腿位置配合且能够在大腿的按压作用下触发,限位器142使防冲击组件140具有复位状态和测试状态,防冲击组件140处于复位状态时,限位器142使支撑板141向后翻转,防冲击组件140处于测试状态时,限位器142使支撑板141向前翻转且抵接于小腿。

当被测试人员进行测试时,小腿向前翻转,推动受力板123前进,此时,支撑板141在限位器142的作用下翻转,始终保持支撑板141与小腿接触,当测力完成后,小腿收力,此时支撑板141对小腿形成支撑,防止小腿急速回落,然后触发限位器142,使防冲击组件140处于复位状态,即可使小腿缓慢回落,有效保护小腿等部位。

请参照图4所示,支撑板141向前翻转是指图4中的支撑板141顺时针旋转,支撑板141向后翻转是指图4中的支撑板141逆时针旋转。

限位器142的具体结构如下:请参照图6所示,限位器142包括支撑滑块143、支撑弹簧144、复位弹簧145、支撑转杆146、第一触发件150和第二触发件160。

椅面111的底部设置有滑轨151,滑轨151沿椅面111的前后方向延伸,支撑滑块143可滑动的设置于滑轨151上,支撑滑块143的上方设置有多个棘齿152。

支撑弹簧144为压簧且位于支撑滑块143的一端,支撑弹簧14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椅面111和支撑滑块143,支撑弹簧144使支撑滑块143具有向前滑动的趋势。

复位弹簧145为压簧且位于支撑滑块143的另一端,复位弹簧145的一端连接于椅面111,复位弹簧145的另一端连接有中转块153且中转块153抵接于支撑滑块143,中转块153可滑动的设置于滑轨151上,复位弹簧145使支撑滑块143具有向后滑动的趋势。

支撑弹簧144和复位弹簧145的规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定,若需要调节的支撑板141最大转动角度较大,则需要选用伸缩长度较大的弹簧。当防冲击组件140处于初始状态时,复位弹簧145的弹力与支撑弹簧144的弹力基本相同。

支撑转杆146的一端与支撑板141铰接,支撑转杆146的另一端与支撑滑块143铰接。

支撑滑块143向前滑动时,能够推动支撑板141向前翻转,支撑块向后滑动时,能够带动支撑板141向后翻转。

第一触发件150具有第一回复状态和第一触发状态,第二触发件160具有第二回复状态和第二触发状态。

第一触发件150处于第一回复状态且第二触发件160处于第二回复状态时,防冲击组件140处于复位状态,中转块153在复位弹簧145的作用下推动支撑滑块143向后运动;第一触发件150处于第一触发状态且第二触发件160处于第二触发状态时,防冲击组件140处于测试状态,中转块153与支撑滑块143脱离且支撑弹簧144推动支撑滑块143向前运动。

在初始阶段,第一触发件150和第二触发件160不受外力作用即未触发,防冲击组件140处于初始状态,初始状态可以认为是复位状态的终点以及测试状态的起点。

被测试人员坐于椅面111上时,大腿对第一触发件150和第二触发件160施加一定的作用力,此时第一触发件150和第二触发件160被触发,防冲击组件140进入测试状态,中转块153沿滑轨151滑动且与支撑滑块143脱离,支撑弹簧144推动支撑滑块143向前运动,以使支撑板141始终与小腿接触。

当测力完成后,被测试人员控制大腿脱离第一触发件150和第二触发件160,防冲击组件140进入复位状态,复位弹簧145推动支撑滑块143向后滑动,支撑板141向后翻转,进而使得小腿缓慢下降。

被测试人员未坐在座椅本体11上时,防冲击组件140会始终保持在初始状态,而一旦被测试人员坐于座椅本体11上,就会出发第一触发件150和第二触发件160,无需人工控制,只需要依靠大腿的压力即可实现,操作方式简单方便、快捷高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发件150采用如下结构:请参照图7所示,第一触发件150包括第一触发弹簧154和一体成型的连接部155、按压部156、第一棘爪157和第二棘爪158。

连接部155可转动的支撑于椅面111,按压部156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55,按压部156的另一端从椅面111的上方伸出且能够在大腿的压力下被按下,第一棘爪157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55,第一棘爪157的另一端与棘齿152配合,第二棘爪158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155,第二棘爪158的另一端与棘齿152配合,第一棘爪157和第二棘爪158组成双向棘轮机构且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择一与棘齿152配合。

第一触发弹簧154使第一触发件150具有维持第一回复状态的趋势,第一触发弹簧154可以为扭簧,扭簧的一端与椅面111固定,扭簧的另一端与按压部156等固定。当然,第一触发弹簧154为拉簧或者压簧也是完全可以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发弹簧154为拉簧,第一触发弹簧154的一端与椅面111固定,第一触发弹簧154的另一端与第二棘爪158连接。

第一触发件150处于第一回复状态时,第一棘爪157和棘齿152配合且第二棘爪158与棘齿152脱离,支撑滑块143只能向后单向滑动;第一触发件150处于第一触发状态时,按压部156被按下,第二棘爪158和棘齿152配合且第一棘爪157与棘齿152脱离,支撑滑块143只能向前单向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触发件160采用如下结构:请参照图8所示,第二触发件160包括触发压杆162、双联齿轮163、第一齿条164和第二触发弹簧165。

椅面111上设置有通孔113,触发压杆162可滑动的设置于通孔113内,触发压杆162的顶端从椅面111上方伸出且被配置为与大腿位置对应,触发压杆162在大腿的压力下能够向下运动,第二触发弹簧165套设于触发压杆162,第二触发弹簧165的两端分别与触发压杆162和椅面111连接且使触发压杆162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双联齿轮163可转动的设置于椅面111下方,双联齿轮163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且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二齿轮的齿数。

根据支撑板141所需的最大转动角度,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齿数比的方式实现。

第一齿条164可滑动的设置于椅面111下方且第一齿条164的延伸方向与滑轨151一致,触发压杆162具有第二齿条166,第一齿条164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条166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条164与中转块153固定且第一齿条164能够带动中转块153沿滑轨151滑动。

第二触发弹簧165使第二触发件160具有维持第二回复状态的趋势,第二触发弹簧165可以采用压簧,也可以采用拉簧等。

第二触发件160处于第二回复状态时,中转块153逐渐靠近支撑滑块143至相互抵接;第二触发件160处于第二触发状态时,中转块153逐渐远离支撑滑块143。

上述结构的第一触发件150和第二触发件160,触发状态和解除触发状态的控制方式非常简便,需要使其处于触发状态时,只需要使被测试人员坐在座椅本体11上,大腿压住第一触发件150和第二触发件160即可,需要解除触发状态时,只需要向一侧倾斜侧身,使一侧大腿略微抬起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触发压杆162的顶端设置有触发压板161,通孔113为阶梯孔,触发压板161为圆形板状且与大腿配合,触发压板161能够嵌入阶梯孔内。

触发压板161可以增大与小腿的接触面积,使小腿更加舒适。

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抵接”,是指一个物体与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接触、相抵,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作用力,例如,“中转块153抵接于支撑滑块143”是指中转块153与支撑块相互接触,中砖块对支撑滑块143时间一定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的滑动配合形式不限,例如,可以采用t字形结构和t字形槽的配合等,在此不在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