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61698发布日期:2019-10-14 16:0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疗效评价标准主要为两个方面:一为客观指标,如实验室或影像检查结果,二为量表评分后采用尼莫地平法,即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的公式来计算证候积分的变化量。而根据减分率,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具体分级标准有一定的差异,量表亦有差异,多用hamd量表减分率。

现有学者提出联合模型和核心指标集,前者结合了疾病结局事件及中医症状改善,后者加入了模糊疗效评价概念。

目前虽然使用客观指标评价对于疾病的治疗是良好有效的评价指标,但是临床尚存在疾病只有症状而无客观指标异常情况;而后者,量表的使用大多用于科研而非临床。联合模型和核心指标集虽一定程度上弥补临床疗效评价的欠缺,但是仍忽略可体现患者痛苦根源的内心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由医生端输入病史信息及客观指标信息,医生端发送的患者初诊时病史信息;

s2:患者确认并输入内心体验信息;

s3:由服务器判断其是否为初诊;若为初诊,医生端发送的治疗方案,患者复诊时病历信息及内心体验描述信息,服务器基于上述信息,对当前治疗方案进行评价,获得疗效评价结果;若非初诊,患者端提供疗效评价结果,医生可参照疗效评价结果,开具诊疗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若无特殊内心体验,可以填写无。

更进一步地,所述病史信息可以包括中西医及心理量表。

更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判断是否存在客观指标;

s12:若存在,即根据客观指标进行疗效评价;若不存在,则综合患者症状变化及内心体验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不一致时,采用较低等级的疗效评价结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医生端及患者端的描述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由服务器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评价,其中症状信息通过医生提供的病史信息提取。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系统,疗效评价系统运行于服务器,所述系统包括:医生端与患者端,由医生端发送病史及治疗方案,患者端确认病历信息并发送内心体验信息,由服务器处理信息,并获取疗效评价结果。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服务器获取患者病史信息及内心体验信息,并基于此进行疗效评价,获得更为准确及体现人文关怀的疗效评价结果,优化医疗诊疗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的服务器算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的一种应用实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另一种应用实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再一种应用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由医生端输入病史信息及客观指标信息,医生端发送的患者初诊时病史信息;

s2:患者确认并输入内心体验信息;

s3:由服务器判断其是否为初诊;若为初诊,医生端发送的治疗方案,患者复诊时病历信息及内心体验描述信息,服务器基于上述信息,对当前治疗方案进行评价,获得疗效评价结果;若非初诊,患者端提供疗效评价结果,医生可参照疗效评价结果,开具诊疗方。

其中,s2步骤中若无特殊内心体验,可以填写无。

其中,病史信息可以包括中西医及心理量表。

本发明中,所述服务器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判断是否存在客观指标;

s12:若存在,即根据客观指标进行疗效评价;若不存在,则综合患者症状变化及内心体验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不一致时,采用较低等级的疗效评价结果。

优选地,医生端及患者端的描述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由服务器进行预处理后再进行评价,其中症状信息通过医生提供的病史信息提取。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系统,所述疗效评价系统运行于服务器,所述系统包括:医生端与患者端,由医生端发送病史及治疗方案,患者端确认病历信息并发送内心体验信息,由服务器处理信息,并获取疗效评价结果。

使用系统时,由患者和医生输入信息,服务器得出疗效评价反馈,其中服务器部署在私有云及公有云均可。

实施例3

参照图4,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以为发热主诉,为方便说明,省略理化检查指标,医生端输入病史数据:患者昨日淋雨后出现发热,最高温度40摄氏度,伴流黄涕,自行服用头孢后,未见缓解,遂来我院门诊治疗。刻下症见:发热,寒战,鼻塞,无头痛,黄痰;同时输入客观指标:t:39.5摄氏度;并发送相关信息。

患者确认并输入内心体验:觉得身体特别乏力,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坐不住;

再次就诊时,医生端发送信息:患者衣物发热、无痰的病史数据以及体温36摄氏度的客观指标;患者端提供内心体验:现在感觉很好;即可做出痊愈的疗效评价结果。

实施例4

参照图5,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相较于实施例4,该患者就诊,医生端发送病史数据:患者3天前,无明显原因自觉发热,体温未见异常,无恶寒,无流涕鼻塞,伴头晕、乏力、自汗,纳差,眠差;以及客观指标:体温36.2摄氏度;患者确认并输入内心体验:觉得身体特别乏力,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坐不住。

再次就诊:医生端发送病史数据:患者自觉发热频次减少,自汗减少,仍有乏力,纳差;以及客观指标:体温36.3摄氏度;症状发生变化,医生端端确认有效的疗效评价;患者端提供内心体验:仍然觉得乏力,什么事情都不想干,烦躁,想要骂人,容易发火,并作出无效评价;疗效评价不一致,服务器采用较低等级的疗效评价结果即:无效。

实施例5

参照图6,一种增加患者内心体验的疗效评价方法和系统相较于实施例4和实施例5;该患者就诊,医生端发送病史数据:患者3天前,无明显原因自觉发热,体温未见异常,无恶寒,无流涕鼻塞,伴头晕、乏力、自汗,纳差,眠差;以及客观指标:体温36.2摄氏度;患者确认并输入内心体验:觉得身体特别乏力,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坐不住。

再次就诊时:医生端发送病史数据:患者自觉发热频次减少,自汗减少,仍有纳差,眠差;并记录客观指标体温36.3摄氏度,并作出有效评价,患者确认并作出内心体验:觉得精力恢复,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工作学习,心境平和,并作出痊愈评价,两者评价一直,服务器判定有效评价作为最终疗效结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