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6431发布日期:2019-09-11 22:1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量吸入给药器。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给药途径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口服、涂抹等,雾化吸入给药作为一种新兴的给药和治疗方式,逐渐得到了应用。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使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口腔、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的目的。雾化吸入给药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防止呼吸道刺激,防止局部药物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优点。雾化吸入给药适用于口服药物困难或吞咽困难的病人,同时可以避免注射给药的疼痛感,尤其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雾化给药装置按照雾化方式的不同,分为压力式、加热式和超声波作用式,固体或液体药物在压力、加热或超声波作用下,雾化成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并伴随气流使人吸入口腔、呼吸道或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

专利cn201720210653.1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药物雾化吸入器,包括吸嘴、雾化转运仓和雾化装置,雾化转运仓的两侧设有圆锥形的吸气部和进气部,雾化转运仓上方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上设有调压阀,进水管与第一预热部贯通连接,出水管与第二预热部贯通连接,雾化转运仓的中心设有柱形空腔,柱形空腔内部设有水囊,水囊上方设有压盘,压盘的边缘设有第一密封圈,压盘上方垂直设有计量杆,计量杆穿过雾化转运仓的上壁,计量杆与雾化转运仓的上壁间还设有第二密封圈,压盘与雾化转运仓的上壁间还设有弹簧,水囊的一端与第一预热部连接,水囊的另一端与第二预热部连接。该吸入器能够精确控制转运仓的容积。

专利cn201220179621.7提供了一种痔疮药物雾化治疗仪,其壳体后部安装药液罐,药液罐通过管路连接药液加热池,药液加热池下部安装红外加热板,药液加热池通过管路连接雾化空气泵,雾化空气泵通过连接管道连接壳体上部的雾化出口,该治疗仪通过控制器控制药液温度与计量输出,使治疗更加有效快捷。

专利cn201721168677.1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定量气雾吸入装置,包括工位转盘,工位转盘配置至少一个药液罐,每个药液罐具有罐体和出液机构,出液机构具有伸出罐体的出液管,且出液管向罐体内缩进时,使罐体内的药液从出液管流出,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工位转盘转动,使工位转盘上的一个或多个药液罐运动到按压工位或离开按压工位,按压装置使位于按压工位的药液罐的出液管向罐体内缩进。

在现有的药物雾化给药装置中,虽然具有药物计量作用,但计量装置比较复杂,通过供气量或出气量的调节来控制给药量,导致给药量的精确计量存在困难,并且对装置的精密度要求较高,而加热雾化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雾化方法,目前存在雾化效率和热能利用率较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量吸入给药器,包括外壳、计量给药装置、加热装置、过滤装置、供气排气装置和呼吸嘴接口,所述的计量给药装置、加热装置、过滤装置和供气排气装置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进药管道、舱体、加热体、进气口和药雾出口,所述加热体设置在舱体内,所述进气口与供气排气装置相连;所述计量给药装置通过进药管道与加热装置相连;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冷却仓体、进气分流管和排气接口,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气分流管与加热装置的药雾出口相连,所述的排气接口与呼吸嘴接口相连;所述的供气排气装置包括泵、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总进气口和散热排气口,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与外壳的总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排气口与加热装置的进气口相连。

所述计量给药装置包括药仓、计量转盘和电机,所述药仓设在计量转盘的上方,所述计量转盘设有至少一个药物槽,所述计量转盘通过齿轮连接电机,计量转盘能够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所述药物槽能够与药仓的下出口对接或离开所述下出口。

优选的,所述的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电机的顶部连接主动齿轮。

所述药仓设置在所述计量给药装置的顶部,药仓由上至下包括仓盖、药物进口、仓体和下出口,优选的,药仓侧面具有支撑架;所述仓盖与药物进口对接,打开所述仓盖,将药物从所述药物进口放入所述仓体,关闭仓盖,使仓体形成封闭环境,防止仓体被外界环境污染,影响药效。

所述仓盖与药物进口的对接方式选自螺纹对接、卡槽对接、铰链连接和螺丝螺孔对接。

优选的,所述仓盖与药物进口的对接方式为螺纹对接,仓盖的内侧面和药物进口的外侧面设有相互对应的螺纹,相互旋转咬合,更优选的,所述仓盖和药物进口之间设有密封垫圈,密封效果较好,结构简单。

优选的,所述仓盖与药物进口的对接方式为卡槽对接,仓盖内侧面或药物进口外侧面设有突出的卡槽。

所述仓盖的形状与药物进口的形状相同,所述仓盖的形状选自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和其它不规则几何形状,优选的,所述仓盖的形状为圆形。

所述药物进口与仓体相连,所述仓体为暂时储存药物的容器,优选的,所述仓体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

所述下出口与仓体的底部连通,为药物提供离开药仓的通路。

优选的,所述药仓的侧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仓体的外侧面,下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计量转盘外部的齿轮仓侧面。

所述药仓的下部设置计量转盘,所述计量转盘的中心设有转动轴,计量转盘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旋转;所述计量转盘的外侧面沿圆周设有锯齿,即所述计量转盘为从动齿轮,所述计量转盘的锯齿与所述电机的主动齿轮咬合对接,所述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带动计量转盘转动,优选的,所述计量转盘的锯齿为减速齿轮。使用时,所述计量转盘在电机的作用下以转动轴为轴做360度转动。

所述计量转盘上设有至少一个药物槽,所述药物槽贯穿计量转盘,药物槽设在计量转盘对应所述药仓下出口的位置,使得药物能从下出口落入药物槽中;所述药物槽的直径不小于所述药仓的下出口的直径,使得下出口落下的药物能够完全落入药物槽,避免药物散落在药物槽之外而造成的给药计量偏差。

优选的,所述计量转盘设有1-8个药物槽,便于分次连续给药,更优选的,所述药物槽沿着计量转盘对应所述下出口的位置均匀设置,更优选的,所述计量转盘设有1-5个药物槽。

优选的,所述计量转盘的外部设置齿轮仓,所述齿轮仓内放置计量转盘和主动齿轮,齿轮仓的底面对应主动齿轮的位置设有孔洞,便于所述电机的转动轴穿过所述孔洞连接主动齿轮。所述齿轮仓底面对应所述加热装置的进药管道的位置设有孔道,所述孔道的底部连通所述进药管道,进药管道的底部连通所述加热装置。

所述孔道顶端的直径不小于所述药物槽的直径,使得药物槽落下的药物能够完全落入孔道,避免药物散落在孔道之外而造成的给药计量偏差,所述孔道底部的直径不大于进药管道的直径,使得药物能够完全落入进药管道。

优选的,所述孔道与进药管道的对接方式选自螺纹对接、卡槽对接、铰链连接和螺丝螺孔对接。

优选的,所述齿轮仓的上方设有齿轮仓密封盖,所述齿轮仓密封盖表面对应所述药仓下出口的位置设有孔洞,使得从下出口落下的药物穿过齿轮仓密封盖后,落入计量转盘的药物槽。

所述齿轮仓和齿轮仓密封盖保护计量转盘和主动齿轮在运转药物时处于封闭环境,避免药物受污染。

优选的,所述计量转盘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密封垫片,当计量转盘的药物槽转动离开所述药仓下出口时,计量转盘上表面的密封垫片封堵所述下出口,防止药仓的药物掉落进计量转盘;当计量转盘的药物槽转动离开所述孔道时,计量转盘下表面的密封垫片封堵所述孔道,隔绝所述计量给药装置和加热装置,避免药仓中的药物受污染,同时防止所述加热装置的热量上移影响药仓中的药物。

通过控制每次落入所述计量转盘的药物槽中的药物计量,进而控制每次进入所述加热装置的药物计量,最终达到控制每次给药量的目的。根据给药量的要求,所述下出口、药物槽和孔道的尺寸和药物槽的数量可以调节。

使用时,所述齿轮仓和齿轮仓密封盖固定不动,所述步进电机通电后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再带动计量转盘转动,所述药物槽转到所述药仓下出口的下方,药物从下出口落入药物槽中,计量转盘带动药物槽和药物继续转动到所述孔道的上方,药物槽中的药物落入孔道中,再通过进药管道落入所述加热装置中进行雾化。

本发明所述的计量转盘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形式,所述计量转盘设有至少一个药物槽,所述药物槽设在计量转盘对应所述药仓下出口的位置;使得药物能从下出口落入药物槽中,所述药物槽的直径不小于所述药仓的下出口的直径;药物槽底部设有活动板,齿轮仓密封盖的上表面或齿轮仓的下表面设有控制所述活动板打开和关闭的开关。

优选的,所述计量转盘设有1-8个药物槽,便于分次连续给药,更优选的,所述药物槽沿着计量转盘对应所述下出口的位置均匀设置,更优选的,所述计量转盘设有1-5个药物槽。

所述齿轮仓底面对应所述加热装置的进药管道的位置设有孔道,所述孔道的底部连通所述进药管道,进药管道的底部连通所述加热装置,所述进药管道顶端开口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孔道的直径,使得药物能够完全落入进药管道。

优选的,所述孔道与进药管道的对接方式选自螺纹对接、卡槽对接、铰链连接和螺丝螺孔对接。

所述计量转盘的外侧面沿圆周设有锯齿,所述计量转盘的锯齿与所述电机的主动齿轮咬合对接,所述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带动计量转盘转动,优选的,所述计量转盘的锯齿为减速齿轮。使用时,所述计量转盘在电机的作用下以转动轴为轴做360度转动。

使用时,所述进药管道固定不动,所述步进电机通电后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再带动计量转盘转动,所述药物槽转到所述药仓下出口的下方,药物从下出口落入药物槽中,此时药物槽底部的活动板为关闭状态;计量转盘带动药物槽和药物继续转动到所述进药管道的上方,操作所述开关使药物槽底部的活动板打开,药物槽中的药物落入进药管道中,再落入所述加热装置中进行雾化。

所述药仓中盛放药物的形态为固体或液体,优选的,所述药物的形态选自丸剂、栓剂和片剂。

本发明所述的计量给药装置也可以采用药物粉末计量装置或药物液体计量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进药管道、舱体、加热体、进气口和药雾出口,所述加热体设置在舱体内,所述进气口与供气排气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加热容器和散热片体,所述加热容器、加热体和散热片体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舱体内部,所述进药管道贯穿所述舱体顶部并延伸到加热容器的上方,所述进气口和药雾出口设置在舱体的底部。

所述加热容器的顶部开口呈开放状态;所述加热体包括加热棒及其内部的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容器的中部设置药雾管道,所述药雾管道贯穿加热容器,并设置在所述加热体和散热片体的中心,并与所述药雾出口的一端相连;所述加热体设置在加热容器底部;所述散热片体为垂直于药雾管道的翅片,所述散热片体设置在加热体下方的药雾管道的外侧。

药物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容器内受热,进而雾化或汽化形成药雾,所述药雾热量高、质量轻,在驱动气流的作用下,药雾沿相应所述药雾管道流出所述加热装置。

所述舱体设置在加热装置的外部,保护装置内部的各部件,同时起密封作用,使得所述加热体产生的热量集中用于药物雾化或汽化,提高热量利用率,加快药物雾化或汽化速度;另一方面,防止产生的药雾向外界环境扩散而损失。

优选的,所述舱体的顶部为可活动的舱盖。

优选的,所述舱体和/或舱盖的材质为耐高温材质,更优选的,所述舱体和/或舱盖的材质为304不锈钢。

优选的,所述舱体和/或舱盖的内部和/或外部设置保温隔热材料,防止热量散失,,确保舱体内高温不外传,提高雾化/汽化效率。

所述舱盖上设有开口,所述进药管道从所述开口伸入舱体内部,密封良好。优选的,所述进药管道顶部设置密封盖,在药物进入舱体后,关闭所述密封盖,防止热量和药雾散失,提高雾化/汽化效率。

所述舱体内部的上方设有加热容器,所述加热容器的顶部开口呈开放状态,加热容器设在进药管道底部出口的下方,用于承接从所述计量给药装置落下的药物。优选的,所述加热容器的材质为医用级钛合金。

优选的,所述加热容器的的顶部开口与进药管道底部出口的距离为1-10mm,加热容器与进药管道底部出口的距离不易过大,避免药物从进药管道落入加热容器内时发生较大的碰撞迸溅;若所述距离较小,药物少量迸溅到加热容器内壁,其受热效果与落入加热容器底部的药物的受热效果相差不大,不影响药物雾化/汽化效率;若所述距离较大,药物下落后迸溅到所述舱体上,其受热效果较差,甚至该部分药物无法雾化/汽化,严重影响药物雾化/汽化效率。

所述加热容器的形状选自立方体、球形、倒圆台和其它不规则几何体。优选的,所述加热容器的形状为半球形,即底部为圆拱形,有利于药物液化后集中在加热容器底部的高温区,提高雾化/汽化效率。

所述加热容器的下方设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包括加热棒及其内部的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棒冷端的底部贯穿舱体底部,贯穿的部分连接加热电源。优选的,所述加热棒顶部为涡线形盘管,所述涡线形盘管内部设有加热丝。

所述加热体的升温速率较快,加热温度较高,能够实现药物的快速雾化/汽化,优选的,所述加热体的加热温度可调节为100-800摄氏度,更优选的,所述制热部件的加热温度可调节为200-300摄氏度。

优选的,所述加热容器中设置药雾管道,所述药雾管道的上端开口位于加热容器顶部开口的上方,药雾管道的下端开口连接所述药雾出口,所述药雾从加热容器的开口沿着药雾管道向下流动,最后从舱体底部流出。

所述加热体顶部的下方设置散热片体,所述散热片体将热量集中在加热容器附近,防止热量传递到舱体的中部和下部,进而防止热量从所述舱体底部传递给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其它部件,使热量用于药物雾化/汽化,提高雾化/汽化效率;同时保证舱体内中部和下部温度较低,低温气体聚集在舱体内中部和下部,高温药雾聚集在舱体内上部,进而从药雾管道的上端开口流出加热装置。药物雾化/汽化后,空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舱体,冷却所述散热片体即可最大化冷却所述舱体。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体为垂直于药雾管道的翅片。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体设置在加热体下方的药雾管道的外侧,更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体在药雾管道外侧的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都均匀排布。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药雾出口旁边,所述进气口的数量为1-5个,更优选的,所述进气口的数量为1-3个。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药雾出口的外部设有倒楞片或螺纹,使它们与其他气管连接紧密,无气体泄漏,更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药雾出口采用宝塔结构。

使用时,药物在所述加热装置内雾化/汽化的方法分为两个步骤:(1)药物受热雾化/汽化;(2)冷却与排气。

优选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加热体接通电源,加热丝升温并加热所述加热容器;

(2)计量药物从所述进药管道落入所述加热容器,药物受热并产生药雾;

(3)驱动气体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舱体,驱动药雾进入所述药雾管道,并经过药雾管道从药雾出口流出舱体;

(4)停止加热,所述进气口继续供气,所述舱体内的多余热气从药雾出口排出舱体,同时达到冷却与排气的目的;

(5)停止供气。

所述加热装置的药雾出口通过气体管道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药雾温度较高,若直接供人体吸入会造成烫伤,所以在人体吸入前药雾要先经过冷却,同时,药雾中含有制药载体、辅料和添加剂等成分,这些成分并不是有效药物成分,不必与药雾一同吸入人体,可以在冷却过程中除去非有效药物成分。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冷却仓体、进气分流管、排气接口和筛板,所述进气分流管与加热装置的药雾出口相连,所述的排气接口与呼吸嘴接口相连;所述进气分流管设在过滤冷却仓体内的下部,进气分流管的表面具有通孔,所述筛板设在过滤冷却仓体内的上部,所述排气接口设在筛板上方的过滤冷却仓体的侧面,所述过滤冷却仓体内部盛放冷却过滤介质。

所述过滤冷却仓体的形状选自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和其它几何体,优选的,所述过滤冷却仓体的形状为圆柱体。使用时,所述圆柱体过滤冷却仓体采用卧式放置,即过滤冷却仓体的曲形侧面平行于地面放置,圆形平面垂直于地面放置,所述进气分流管和排气接口分别从过滤冷却仓体的两个圆形平面进、出过滤冷却仓体。

所述进气分流管设在过滤冷却仓体内的下部,优选的,所述进气分流管设在过滤冷却仓体内的底部。

所述进气分流管的表面具有通孔,药雾进入进气分流管后,从所述通孔流出,最终进入过滤冷却仓体。优选的,所述通孔成排设置在进气分流管的侧面,更优选的,所述通孔成排设置在进气分流管底部的侧面上。这样,药雾从通孔流出时方向向下,并从过滤冷却仓体底部上升,经过所述筛板后,从排气接口排出,使得药雾的冷却过滤更加充分。更优选的,所述通孔在进气分流管上成多排布置,这样,使得进气更加均匀,提高冷却和过滤效率。

一排所述通孔的数量为10-25个,所述通孔的排数为1-5排。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1-5mm,更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5mm。

本发明所述进气分流管可以采用一种形式,所述进气分流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过滤冷却仓体的两个竖直圆形侧面上,进气分流管的一端是向过滤冷却仓体外部开放的,并通过气管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药雾出口,通入药雾;进气分流管的另一端是封闭的,药雾从进气分流管的通孔流入过滤冷却仓体。

本发明所述进气分流管可以采用另一种形式,所述进气分流管的一端固定在过滤冷却仓体的竖直圆形侧面上,并向过滤冷却仓体外部开放,且通过气管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底部的药雾出口,用于通入药雾;进气分流管的另一端伸入过滤冷却仓体并悬空设置,优选的,所述进气分流管的另一端是封闭的,药雾从进气分流管的通孔流入过滤冷却仓体。

优选的,所述过滤冷却仓体还包括进气接口和进气腔道,所述进气接口设置在进气分流管所在的过滤冷却仓体的竖直圆形侧面的上部,所述进气腔道为该圆形侧面内壁的一个封闭腔体,所述进气腔道一侧的上方与进气接口相通,进气腔道对侧的下方与所述进气分流管的开放端相通。使用时,药雾从所述进气接口流入,并进入所述进气腔道,药雾在进气腔道中向下流动到所述进气分流管的开放端,并进入进气分流管,最后通过进气分流管的通孔冒出进入过滤冷却仓体的冷却过滤介质。

所述筛板设在过滤冷却仓体内的上部,且筛板的下表面高于所述冷却过滤介质的液面;所述筛板表面设有筛孔,优选的,所述筛孔的顶部设有倾斜的挡板。

使用时,药雾从所述进气分流管的通孔冒出,类似曝气,经过冷却过滤介质的同时,扰动冷却过滤介质,当药雾气速较快时,扰动程度增大,甚至使冷却过滤介质呈滚沸状,若不设置所述筛板,冷却过滤介质迸溅甚至喷入所述排气接口,在极端情况下,药雾带动冷却过滤介质一同进入排气接口,影响人体吸入体验和效果;若设置所述筛板可阻挡所述介质进入排气接口,同时所述筛孔允许药雾通过并进入排气接口,即冷却过滤介质即使在药雾的扰动下出现迸溅,迸溅的介质接触筛板后在筛板下表集结最终落下,回到介质主体中,筛孔顶部的倾斜挡板起到阻挡介质冲出筛孔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筛板表面均匀设有筛孔阵列,所述筛孔成排和/或成列布置。

优选的,所述筛孔的直径为0.1-5mm,更优选的,所述筛孔的直径为1-5mm。所述筛孔的直径过大,则迸溅的冷却过滤介质有可能通过筛孔;若筛孔的直径过小,则影响药雾通过筛板的流速。

优选的,所述筛孔集中布置在进气分流管的开放端和中部的上方筛板表面,在靠近排气接口的筛板表面不设置筛孔。这种设计的原因为:药雾通过所述筛板后夹杂的少量冷却过滤介质可以在向排气接口流动的过程中下落回筛板,此时靠近排气接口的筛板不设筛孔,则没有冷却过滤介质液体的迸溅,无水花溅入排气接口。

所述排气接口设在进气分流管开放端对面的过滤冷却仓体竖直侧面上,排气接口的一端与过滤冷却仓体连通,并高于所述筛板,排气接口的另一端通过气管连接呼吸嘴接口。

优选的,所述排气接口和进气接口均为直角形,其中,平行于地面的部分与所述过滤冷却仓体联通,垂直于地面的部分连接气管,直角形结构便于安装,所占空间较小。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的材质为钢化玻璃,使得冷却过程可视化,随时监控冷却过滤介质的使用情况,并且钢化玻璃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受到冷却过滤介质和药雾的腐蚀。

所述供气排气装置提供气体以驱动药雾通过所述加热装置、过滤装置和呼吸嘴接口,并最终被人体吸入。

所述的供气排气装置包括泵、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和消音装置。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泵的泵体上,所述消音装置设在泵的外部或连接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这样的布局设计结构紧凑,节省空间,适用于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的模块化紧凑布局。

优选的,所述泵为隔膜泵。

所述的供气排气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泵运行的装置,所述控制泵运行的装置包括开关键、功率调节按键和气速调节按键。所述功率调节按键负责调节泵的输出功率,进而控制泵的供气气量,所述气速调节按键负责调节泵供气的气速。使用时,根据实际吸入药雾的气量和气速,调节所述功率调节按键和气速调节按键。

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气管连接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外壳的总进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气管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气口,使用时,启动所述泵,在规定的功率和供气气速下,空气通过外壳的总进气口和第一进气口被抽入泵,再从第一排气口输送至加热装置的舱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的外部设有宝塔结构或螺纹,使它们与其他气管连接紧密,无气体泄漏,按照规定的供气气量和气速运行,进而保证药雾的精确给药。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采用宝塔结构。

由于所述泵运行时噪音和振动较大,影响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体验,影响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处气管的密封性,影响泵的使用寿命,所以使用所述消音装置对泵进行降噪减震处理,保证泵稳定运行,保证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处气管对接良好。

所述消音装置设在所述泵、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的外部和/或内部,减小泵的噪音和震动。

优选的,所述消音装置包括消音管、减震阻尼和消音内胆。具体的,所述消音管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消音管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优选的,所述消音管的内部填充多孔材料。所述减震阻尼设置在所述泵的底部。所述消音内胆布置在泵的周围,优选的所述消音内胆的材质为多孔材料。所述多孔材料选自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和毛毡棉絮。

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的气路包括供气气路和排气气路,所述供气气路负责为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供气,并驱动药雾从所述加热装置经过过滤装置和呼吸嘴接口,流出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供人体吸入;人体吸入药雾后,所述排气气路从所述加热装置将多余热量导出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

具体的,所述供气气路通过气管依次连接所述外壳的总进气口和第一进气口,再由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气管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气口,再由加热装置的药雾出口通过气管连接电磁阀的进口,电磁阀的一个出口通过气管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气分流管或进气接口,再由过滤装置的排气接口通过气管连接呼吸嘴接口。优选的,当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具有多个进气口时,使用一个进气分流器,所述进气分流器具有一个进口和多个出口,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气管连接进气分流器的进口,进气分流器的多个出口分别连接加热装置底部的多个进气口。

所述排气气路的开始部分与供气气路重合,即由所述加热装置的药雾出口通过气管连接电磁阀的进口,电磁阀的另一个出口通过气管连接所述外壳的散热排气口。使用时,人体吸入药雾后,所述泵继续向加热装置供气,加热装置内的热量在气流的带动下从所述药雾出口排出,并进入电磁阀,此时控制电磁阀切换电路,热气流从电磁阀的另一个出口流出电磁阀,再通过所述外壳上的散热排气口排出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

优选的,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药雾出口、电磁阀和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气接口或进气分流管的气管为耐高温气管。

所述呼吸嘴接口设在外壳内部,一端通过气管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排气接口,另一端连接呼吸嘴,供人体吸入药雾。

优选的,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还包括外壳和控制装置,所述外壳容纳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各个部件;所述外壳的背面还包括总进气口、散热排气口、电源插口和电源开关。所述电源插口连接外接电源。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内部也可以设置可充电蓄电电源。

优选的,所述总进气口的外侧设有格栅,所述总进气口的内侧设有过滤材料,净化从总进气口进入的空气。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药物的雾化/汽化过程和排气散热过程。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面板、控制电路板、电磁阀和温度测量器;所述控制装置通过线路与所述计量给药装置、加热装置、过滤装置和供气排气装置连接,实现供气和排气功能;所述温度测量器设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体内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温度采集和控温模块、智能语音播报模块、加热控制模块、驱动控制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和步进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电磁阀设在外壳内部,优选的,所述电磁阀为二位三通电磁阀,便于切换气路,实现供气和排气功能。

具体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开关、药量指示灯、药量按键、背光灯、扬声器、显示屏、温度调节按键和雾化/汽化提示灯。优选的,所述药量指示灯包括低药量指示灯、中药量指示灯和高药量指示灯。优选的,所述药量按键包括低药量按键、中药量按键和高药量按键。所述显示屏能够显示加热装置的舱体内设定温度和实际温度、雾化/汽化剩余时长、设置的药量和休眠状态。例如,所述低药量为50mg,中药量为100mg,高药量为150mg。

所述显示屏开关控制所述控制面板的开关,所述药量指示灯和药量按键指示并选择不同药物计量,精确控制所述计量给药装置、加热装置和供气排气装置,所述背光灯和扬声器提示计量吸入给药器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所述温度调节按键设定加热装置的加热体加热温度。

所述计量吸入给药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打开所述药仓的仓盖,将药物由药物进口放入所述仓体;

(2)接通所述外壳的电源插口,按下所述电源开关,此时计量吸入给药器为待机状态,药量指示灯全部亮起;

(3)按下规定计量的药量按键,计量吸入给药器进入启动状态,所述背光灯亮起,对应的药量指示灯亮起,其他药量指示灯熄灭;同时,所述智能语音播报模块通过扬声器播报当前状态和选择的药物剂量;

(4)通过所述温度调节按键设定加热装置的加热容器的温度;所述加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体加热所述加热容器,同时温度测量器测量加热容器的温度,通过所述温度采集和控温模块精确计算和控制加热容器的温度,并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不同的药量按键对应不同的雾化/汽化加热时间,显示屏同时显示当前实际温度和加热剩余时长;

(5)当舱体内的实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95%时,所述步进电机控制模块控制步进电机转动,进一步带动所述计量转盘转动,将对应药量的药物由所述药物槽、进药管道送入加热装置的加热容器;

(6)所述加热体加热到设定温度时,所述驱动控制模块控制泵开始工作,此时,雾化/汽化提示灯亮起,智能语音播报模块通过扬声器播报开始音效;泵将外界空气输入加热装置的舱体内,并伴随药物雾化/汽化,再驱动药雾经过所述加热装置的药雾出口,所述电磁阀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为供气方式,药雾经过电磁阀和过滤装置的进气接口或进气分流管进入过滤冷却仓体,冷却过滤后由排气接口输送至呼吸嘴接口,最后输出供人体吸入;

(7)雾化/汽化结束后,加热体停止工作,雾化/汽化提示灯熄灭,智能语音播报模块通过扬声器播报结束音效;此时,所述电磁阀切换至排气方式,泵通过电磁阀将舱内多余热气排出,达到散热效果;

(8)排气后,泵关闭,所述药量指示灯全部亮起,智能语音播报模块通过扬声器播报工作完毕音效,背光灯熄灭;

(9)一段时间内未进行任何操作,显示屏显示休眠画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计量给药装置1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加热装置5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过滤装置6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供气排气装置7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计量吸入给药器结构图,其中,(a)为左视图,(b)为后视图,(c)为右视图,(d)为控制面板8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中,1-计量给药装置,2-药仓,201-仓盖,202-药物进口,203-仓体,204-下出口,3-计量转盘,301-转动轴,302-药物槽,303-齿轮仓,304-孔道,305-齿轮仓密封盖,306-密封垫片,4-步进电机,401-主动齿轮,5-加热装置,501-进药管道,502-舱盖,503-舱体,504-加热容器,505-加热丝,506-加热体,507-散热片体,508-药雾管道,509-药雾出口,510-进气口,6-过滤装置,601-过滤冷却仓体,602-进气分流管,603-排气接口,604-筛板,605-通孔,606-进气接口,607-进气腔道,608-筛孔,7-供气排气装置,701-隔膜泵,702-第一进气口,703-第一排气口,704-消音管,705-减震阻尼,8-控制面板,9-呼吸嘴接口,10-外壳,1001-总进气口,1002-散热排气口,1003-电源插口,1004-电源开关,11-控制装置,1101-电磁阀,1102-控制电路板,1103-显示屏开关,1104-药量指示灯,1105-药量按键,1106-背光灯,1107-扬声器,1108-显示屏,1109-温度调节按键,1110-雾化/汽化提示灯,12-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计量给药装置

本实施例涉及的加热装置5为实施例2的加热装置5。

本实施例的计量给药装置1结构图如图1所示,计量给药装置1包括药仓2、计量转盘3和步进电机4,药仓2设置在计量转盘3的上表面,计量转盘3的中心设有转动轴301,计量转盘3以转动轴301为圆心旋转,计量转盘3的外侧面沿圆周设有锯齿,即计量转盘3为从动齿轮,计量转盘3的锯齿与步进电机4的主动齿轮401咬合对接,步进电机4驱动主动齿轮401转动,主动齿轮401带动计量转盘3做360度转动。

计量转盘3上设有一个药物槽302,药物槽302贯穿计量转盘3,药物槽302设在计量转盘3对应药仓下出口204的位置,药物槽302的直径等于药仓的下出口204的直径,使得药物能从下出口204落入药物槽302中。

计量转盘3的外部设有齿轮仓303,齿轮仓303内放置计量转盘3和主动齿轮401,步进电机4的转动轴穿过齿轮仓303底部连接主动齿轮401。齿轮仓303底面的孔道304对应加热装置5的进药管道501的位置,即孔道304的底部连通进药管道501,孔道304顶端的直径等于药物槽302的直径,孔道304底部的直径等于进药管道501的直径,孔道304与进药管道501的对接方式为螺纹对接。

齿轮仓303的上方设有齿轮仓密封盖305,齿轮仓密封盖305表面对应药仓下出口204的位置设有孔洞,使得从下出口204落下的药物穿过齿轮仓密封盖305后,落入计量转盘3的药物槽302。计量转盘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密封垫片306,当药物槽302转动离开药仓下出口204时,计量转盘3上表面的密封垫片306封堵下出口204;当药物槽302转动离开孔道304时,计量转盘3下表面的密封垫片306封堵孔道304,隔绝计量给药装置1和加热装置5。

使用时,齿轮仓303和齿轮仓密封盖305固定不动,步进电机4通电后带动主动齿轮401转动,主动齿轮401再带动计量转盘3转动,药物槽302转到药仓下出口204的下方,药物从下出口204落入药物槽302中,计量转盘3带动药物槽302和药物继续转动到孔道304的上方,药物槽302中的药物落入孔道304中,再通过进药管道501落入加热装置5中进行雾化。

实施例2加热装置

本实施例涉及的计量给药装置1为实施例1的计量给药装置1。

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5结构图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5包括进药管道501、舱盖502、舱体503、热容器504、加热丝505、加热体506、散热片体507、药雾管道508、药雾出口509和进气口510。

舱体503设置在加热装置5的外部,舱盖502与舱体503通过螺纹紧密连接,舱盖502与舱体503的材质为304不锈钢,舱盖502与舱体503的外部设置陶瓷纤维和碳纤维布,防止热量散失,提高雾化/汽化效率。

舱盖502上设有开口,进药管道501从开口伸入舱体503内部。舱体503内部的上方设有加热容器504,加热容器504的顶部开口呈开放状态,加热容器504的形状为半球形,即底部为圆拱形,有利于药物液化后集中在加热容器504底部的高温区,提高雾化/汽化效率。加热容器504设在进药管道501底部出口的下方,用于承接从计量给药装置1落下的药物12。加热容器504的顶部开口与进药管道501底部出口的距离为1mm,加热容器504与进药管道501底部出口的距离不易过大,避免药物12从进药管道501落入加热容器504内时发生较大的碰撞迸溅,影响药物雾化/汽化效果。

加热容器504的下方设有加热体506,加热体506包括加热棒及其内部的加热丝505和温度传感器,加热棒顶部为涡线形盘管,涡线形盘管内部设有加热丝505和温度传感器。加热棒冷端的底部贯穿舱体503底部,贯穿的部分连接加热电源。加热体506的加热温度预制为300摄氏度。

药雾管道508设置在加热容器504的中部,并贯穿加热容器504,药雾管道508的上端开口位于加热容器504顶部开口的上方,药雾管道508的下端开口连接药雾出口509,药物12在加热容器504内受热,进而雾化或汽化形成药雾,药雾热量高、质量轻,在驱动气流的作用下,药雾从加热容器504的开口沿着药雾管道508向下流动,从药雾出口509流出加热装置5。

加热体506顶部的下方设置散热片体507,散热片体507将热量集中在加热容器504附近,防止热量传递到舱体503的中部和下部,进而防止热量从舱体503底部传递给计量吸入给药器1的其它部件,使热量用于药物雾化/汽化,提高雾化/汽化效率。药物雾化/汽化后,空气从进气口510进入舱体503,冷却散热片体507即可最大化冷却舱体503。

散热片体507为垂直于药雾管道508的翅片,散热片体507在药雾管道508外侧的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都均匀排布。

本实施例具有三个相同的进气口510,三个进气口510位于药雾出口509旁边,进气口510和药雾出口509采用宝塔结构,使它们与其他气管连接紧密,无气体泄漏。进气口510与供气排气装置7相连。

实施例3加热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实施例涉及的加热装置5为实施例2的加热装置5,具体使用使用方法如下:

(1)加热体506接通电源,加热丝505升温并加热加热容器504;

(2)计量药物12从进药管道501落入加热容器504,药物12受热并产生药雾;

(3)驱动气体从进气口510进入舱体503,驱动药雾进入药雾管道508,并经过药雾管道508从药雾出口509流出舱体503;

(4)停止加热,进气口510继续供气,舱体503内的多余热气从药雾出口509排出舱体503,同时达到冷却和排气的目的;

(6)停止供气。

实施例4过滤装置

本实施例涉及的加热装置5为实施例2的加热装置5。

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6结构图如图3所示,过滤装置6包括过滤冷却仓体601、进气分流管602、排气接口603、筛板604、进气接口606和进气腔道607;进气分流管602设在过滤冷却仓体601内的底部,进气分流管602的表面具有通孔605,筛板604设在过滤冷却仓体601内的上部,排气接口603设在筛板604上方的过滤冷却仓体601的侧面,过滤冷却仓体601内部盛放冷却过滤介质。

加热装置5的药雾出口509通过气管连接过滤装置6的进气接口606,药雾的温度较高,若直接供人体吸入会造成烫伤,所以在人体吸入前药雾要先经过冷却,同时,药雾中含有制药载体、辅料和添加剂等成分,这些成分并不是有效药物成分,不必与药雾一同吸入人体,可以在冷却过程中除去非有效药物成分,提高药雾湿度,湿润的药雾对呼吸道刺激最小。

过滤冷却仓体601的形状为圆柱体,使用时,圆柱体过滤冷却仓体601采用卧式放置,即过滤冷却仓体601的曲形侧面平行于地面放置,圆形平面垂直于地面放置,进气接口606和排气接口603分别设在过滤冷却仓体601两端的圆形竖直平面上。

进气接口606设置在进气分流管602所在的过滤冷却仓体601的竖直侧面的上部,进气腔道607为该竖直侧面内壁的一个封闭腔体,进气腔道607一侧的上方与进气接口606相通,对侧的下方与进气分流管602的开放端相通。使用时,药雾从进气接口606流入,并进入进气腔道607,药雾在进气腔道607中向下流动到进气分流管602的开放端,并进入进气分流管602,最后通过通孔605冒出并进入过滤冷却仓体601的冷却过滤介质。通孔605成排设置在进气分流管602底部的侧面上,一共2排,每排通孔605的数量为23个,通孔605的直径为2mm,这样,药雾从通孔605流出时方向向下,并从过滤冷却仓体601底部上升,经过筛板604后,从排气接口603排出,使得药雾的冷却过滤更加充分,提高冷却和过滤效率。

筛板604设在过滤冷却仓体601内的上部,且筛板604的下表面高于冷却过滤介质的液面;筛板604表面设有筛孔608阵列,成排布置;筛孔608的直径为2mm,筛孔608的直径过大,则迸溅的冷却过滤介质有可能通过筛孔608;若筛孔608的直径过小,则影响药雾通过筛板604的流速。筛孔608集中布置在进气分流管602的开放端和中部的上方,在靠近排气接口603的筛板604表面不设置筛孔608。

使用时,药雾从进气分流管602的通孔605冒出,类似曝气,经过冷却过滤介质的同时,扰动冷却过滤介质,当药雾气速较快时,扰动程度增大,甚至使冷却过滤介质呈滚沸状,若不设置筛板604,冷却过滤介质迸溅甚至喷入排气接口603,在极端情况下,药雾带动冷却过滤介质一同进入排气接口603,影响人体吸入体验和效果;若设置筛板604可阻挡介质进入排气接口603,同时筛孔608允许药雾通过并进入排气接口603,即冷却过滤介质即使在药雾的扰动下出现迸溅,迸溅的介质接触筛板604后在筛板604下表集结最终落下,回到介质主体中。

排气接口603的一端与过滤冷却仓体601联通,并高于筛板604,排气接口603的另一端通过气管连接呼吸嘴接口9。

排气接口603和进气接口606均为直角形,其中,平行于地面的部分与过滤冷却仓体601联通,垂直于地面的部分分别与呼吸嘴接口9、电磁阀的一个出口连接,防止排气接口603和进气接口606在安装、清洗过程中受力不均而损坏。

过滤装置6的材质为钢化玻璃,使得冷却过程可视化,随时监控冷却过滤介质的使用情况,并且钢化玻璃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受到冷却过滤介质和药雾的腐蚀。

实施例5供气排气装置

本实施例涉及的加热装置5为实施例2的加热装置5,涉及的过滤装置6为实施例4的过滤装置6。

本实施例的供气排气装置7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供气排气装置7包括隔膜泵701、第一进气口702、第一排气口703和消音装置。第一进气口702和第一排气口703设置在隔膜泵701的泵体上,消音装置设在隔膜泵701、第一进气口702和第一排气口703的外部。这样的布局设计结构紧凑,节省空间,适用于计量吸入给药器的模块化紧凑布局。

第一进气口702和第一排气口703采用宝塔接头,使它们与其他气管连接紧密,无气体泄漏,按照规定的供气气量和气速运行,进而保证药雾的精确给药。

由于隔膜泵701运行时噪音和振动较大,影响计量吸入给药器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体验,影响第一进气口702和第一排气口703处气管的密封性,影响隔膜泵701的使用寿命,所以使用消音装置对隔膜泵701进行降噪减震处理。消音装置包括两个消音管704、三个减震阻尼705和消音内胆。两个消音管704分别连接第一进气口702和第一排气口703的端口,消音管704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并填充多孔泡沫塑料。三个减震阻尼705设置在隔膜泵701的底部。消音内胆布置在隔膜泵701的周围,消音内胆的材质为多孔泡沫塑料。

供气排气装置7还可以设有控制隔膜泵701运行的装置,控制隔膜泵701运行的装置包括开关键、功率调节按键和气速调节按键。功率调节按键负责调节泵的输出功率,进而控制泵的供气气量,气速调节按键负责调节泵供气的气速。使用时,根据实际吸入药雾的气量和气速,调节功率调节按键和气速调节按键。

第一进气口702通过气管连接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外壳10的总进气口1001,第一排气口703通过气管连接加热装置5的进气口510,使用时,启动隔膜泵701,在规定的功率和供气气速下,空气通过总进气口1001和第一进气口702被抽入隔膜泵701,再从第一排气口703输送至加热装置5的舱体503内部。

计量吸入给药器的气路包括供气气路和排气气路,供气气路负责为计量吸入给药器供气,并驱动药雾从加热装置5经过过滤装置6和呼吸嘴接口9,流出计量吸入给药器,供人体吸入;人体吸入药雾后,排气气路从加热装置5将多余热量导出计量吸入给药器。

供气气路通过气管依次连接总进气口1001和第一进气口702,再由第一排气口703通过气管连接加热装置5的进气口510,再由加热装置5的药雾出口509通过气管连接电磁阀1101的进口,电磁阀1101的一个出口通过气管连接过滤装置6的进气分流管602或进气接口606,再由过滤装置6的排气接口603通过气管连接呼吸嘴接口9。由于加热装置5的底部具有三个相同的进气口510,本实施例使用一个进气分流器,进气分流器具有一个进口和三个出口,第一排气口703通过气管连接进气分流器的进口,进气分流器的三个出口分别连接加热装置5底部的三个进气口510。

排气气路由加热装置5的药雾出口509通过气管连接电磁阀1101的进口,电磁阀1101的另一个出口通过气管连接外壳10的散热排气口1002。使用时,人体吸入药雾后,隔膜泵701继续向加热装置5供气,加热装置5内的热量在气流的带动下从药雾出口509排出,并进入电磁阀1101,此时控制电磁阀1101切换电路,热气流从电磁阀1101的另一个出口流出,再通过外壳10上的散热排气口1002排出计量吸入给药器。连接药雾出口509、电磁阀1101和过滤装置6的进气接口606或进气分流管602的气管为耐高温气管。

实施例6计量吸入给药器

本实施例涉及的计量给药装置1为实施例1的计量给药装置1,涉及的加热装置5为实施例2的加热装置5,涉及的过滤装置6为实施例4的过滤装置6,涉及的供气排气装置7为实施例5的供气排气装置7。

本实施例的计量吸入给药器结构的左视图如图5(a)所示,外壳10设在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外部,容纳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各个部件。具体的,实施例1中的计量给药装置1设置在外壳10内的顶部,其下面依次设有实施例2的加热装置5和实施例5的供气排气装置7,计量给药装置1一侧设有实施例4的过滤装置6,供气排气装置7一侧设有呼吸嘴接口9,呼吸嘴接口9旁边设有控制电路板1102,控制电路板1102一侧设有控制装置11,过滤装置6下方的外壳10内部依次设有总进气口1001和电源插口1003。

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后视图如图5(b)所示,外壳10的背面中部设有总进气口1001,下方设有电源插口1003、电源开关1004和散热排气口1002,总进气口1001的外侧设有格栅,内侧设有过滤材料,净化从总进气口1001进入的空气。电源插口1003连接外接电源,电源开关1004控制计量吸入给药器的电源供给。

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右视图如图5(c)所示,过滤装置6下方设有二位三通电磁阀1101。

计量吸入给药器的控制面板8如图5(d)所示,外壳10顶部设有控制面板8。计量吸入给药器的控制装置11控制药物的雾化/汽化过程和排气清洗过程,控制装置11包括控制面板8、控制电路板1102、电磁阀1101和温度测量器,控制装置11通过线路与计量给药装置1、加热装置5、过滤装置6和供气排气装置7连接,实现供气和排气功能;温度测量器设在加热装置5的舱体503内部;控制电路板1102上设有温度采集和控温模块、智能语音播报模块、加热控制模块、驱动控制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和步进电机控制模块;电磁阀1101用于切换气路,实现供气和排气功能。

具体的,控制面板8包括显示屏开关1103、药量指示灯1104、药量按键1105、背光灯1106、扬声器1107、显示屏1108、温度调节按键1109和雾化/汽化提示灯1110。药量指示灯1104包括50mg药量指示灯、100mg药量指示灯和150mg药量指示灯。药量按键1105包括50mg药量按键、100mg药量按键和150mg药量按键,精确控制计量给药装置1、加热装置5和供气排气装置7。显示屏1108能够显示加热装置5的舱体503内设定温度和实际温度、雾化/汽化剩余时长和休眠状态。显示屏开关1103控制显示屏1108开关,背光灯1106和扬声器1107提示计量吸入给药器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温度调节按键1109设定加热装置5的舱体503内的温度。

计量吸入给药器的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具体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打开药仓2的仓盖201,将药物由药物进口202放入仓体203;

(2)接通外壳10的电源插口1003,按下电源开关1004,此时计量吸入给药器为待机状态,药量指示灯1104全部亮起,背光灯1106亮起;

(3)按下50mg计量的药量按键1105,计量吸入给药器进入启动状态,背光灯亮起,50mg药量指示灯1104亮起,其他药量指示灯熄灭;同时,智能语音播报模块通过扬声器1107播报当前状态和选择的药物剂量;

(4)通过温度调节按键1109设定加热装置5的加热容器504的温度;加热控制模块控制加热体506加热加热容器504,同时温度测量器测量加热容器504的温度,通过温度采集和控温模块精确计算和控制加热容器504的温度,并在显示屏1108上显示;显示屏1108显示50mg药量按键1105对应的雾化/汽化加热时间、当前实际温度和加热剩余时长;

(5)当舱体503内的实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95%时,步进电机控制模块控制步进电机4转动,进一步带动计量转盘3转动,将50mg药量的药物由药物槽302、进药管道501送入加热装置5的加热容器504;

(6)加热体506加热到设定温度时,驱动控制模块控制隔膜泵701开始工作,此时,雾化/汽化提示灯亮1110起,智能语音播报模块通过扬声器1107播报开始音效;隔膜泵701将外界空气输入加热装置5的舱体503内,并伴随药物雾化/汽化,再驱动药雾经过加热装置5的药雾出口509,电磁阀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1101为供气方式,药雾经过电磁阀1101和过滤装置6的进气接口606或进气分流管602进入过滤冷却仓体601,冷却过滤后由排气接口603输送至呼吸嘴接口9,最后输出供人体吸入;

(7)雾化/汽化结束后,加热体506停止工作,雾化/汽化提示灯1110熄灭,智能语音播报模块通过扬声器1107播报结束音效;此时,电磁阀1101切换至排气方式,隔膜泵701通过电磁阀1101将舱体503内多余热气排出,达到散热效果;

(8)排气后,隔膜泵701关闭,药量指示灯1104全部亮起,智能语音播报模块通过扬声器1107播报工作完毕音效,背光灯1106熄灭;

(9)一段时间内未进行任何操作,显示屏1108显示休眠画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