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内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在微创手术中,由于手术医生的手不能进入病人体腔内,需要接受手术的身体组织常常受到自身悬挂组织、已部分切割游离组织或内脏器官(如肝、脾、肺)等的遮盖,因此必须翻动这些组织或器官才能充分暴露手术操作部位,继续手术进程。
目前,腔镜手术一般是在体表a上通过穿刺套管c打3-4个5-12mm的切口b,如图25所示。然后将长杆手术器械f通过穿刺套管c的通道伸入腔内d进行手术的操作,如图26所示。当需要对腔内组织或器官e进行牵拉暴露手术操作部位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另外用穿刺套管c打孔并通过穿刺套管c置入长杆手术钳牵拉腔内组织或器官e进行暴露。长杆手术钳占用手术空间,影响主刀医师操作,同时,增加的切口会增加患者的创伤和痛苦,也会增多患者体表的疤痕,影响美观。此外,目前的腔镜手术器械多为一体不可拆分,因此其腔内操作部分的尺寸往往受其连接杆尺寸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腔内手术器械,可以减少患者机体的创伤,同时能够让手术操作者更加方便地在体外进行手术操作,减轻手术操作者的负担,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腔内手术器械,包括:
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和连接部;
手柄,设置有连接杆;
其中,所述连接杆具有适于刺入腔内的尖端部,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为能在腔内与所述连接杆的尖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杆包括中空的套杆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杆中的芯杆,所述手柄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芯杆停留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芯杆使得所述操作装置处于张开状态,在第二位置时,所述芯杆使得所述操作装置处于闭合状态。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包括:
套筒,具有轴向贯穿的通道,所述套筒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推杆,设置于所述套筒的通道内,被配置为能沿所述套筒的通道轴向滑移;以及
钳头,被配置为受控张开或闭合。
优选地,所述套筒还包括凸台,用于限制所述推杆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推杆包括:
第一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连接,能够沿着所述套筒的通道滑移;
其中,所述推杆第一段第一端与所述钳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钳头包括:
钳板,用于与被牵拉的组织或器官直接接触;以及
传动机构,用于连接所述钳板与所述推杆,被配置为随所述推杆的运动而驱动所述钳板张开或闭合。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两个弯杆,每个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两个连接臂,用于连接所述推杆和所述弯杆;
其中,每个所述弯杆第一端与对应所述钳板连接,每个所述弯杆第二端与对应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套筒和所述推杆之间而使所述推杆保持第二方向运动趋势。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操作装置和所述连接杆。
优选地,所述手柄包括:
握杆,具有轴向贯通的通道;
连接杆,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握杆的通道内;以及
按压装置,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握杆的通道内,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芯杆的轴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握杆包括:
第一杆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二杆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第三杆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杆段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段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杆段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杆段第一端连接;
所述套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杆段的通道内。
优选地,所述芯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套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芯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操作装置连接,和/或所述套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操作装置连接;所述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按压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按压装置包括:
按键,用于传导使用者的作用力;以及
导柱,根据按键所受外力沿所述握杆的通道进行轴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导柱包括:
上齿柱,包括齿端和非齿端;
下齿柱,包括齿端和非齿端;以及
第二弹性部件,用于支撑在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握杆之间而使所述芯杆和下齿柱保持第二方向运动趋势;
其中,所述上齿柱齿端与所述下齿柱齿端相向设置,并能在至少一个位置上啮合。
优选地,所述上齿柱还包括第三弹性部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用于支撑在上齿柱和握杆之间而使上齿柱保持第二方向运动趋势。
优选地,所述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导柱接触,所述芯杆被配置为随所述导柱的运动而发生运动。
优选地,所述按键包括:
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握杆通道内,用于与所述导柱连接;
第二端,部分或全部暴露在所述握杆通道外,被配置为受使用者直接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包括操作装置和手柄,其中,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和连接部,手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具有尖端部,连接杆的尖端部与操作装置连接。连接杆包括中空的套杆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杆中的芯杆,通过对手柄的操作能够控制芯杆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从而使操作装置张开或闭合。在手术时将操作装置通过切口放置于腔内,将连接杆的尖端部沿着穿刺点进入腔内与操作装置的连接部固定连接,然后通过在体外操作手柄即可控制操作部实现相应的手术操作。连接杆尖端部的直径小于3mm,穿刺点无需缝合,可以减少患者机体的创伤,同时由于操作装置与手柄可分离,操作装置的尺寸不受连接杆直径的限制,能够更加方便地在体外进行手术操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操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连接部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连接部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连接部的示意图三;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连接部的示意图四;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连接部的示意图五;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连接部的示意图五的第一限位部件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连接部的示意图五的第一限位部件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操作装置闭合状态外观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操作装置张开状态外观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操作装置闭合状态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操作装置张开状态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手柄外观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手柄结构爆炸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手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按压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操作装置结构爆炸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操作装置闭合状态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操作装置张开状态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操作装置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操作装置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腔内手术装置的连接杆尖端部局部剖视图一;
图2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腔内手术装置的连接杆尖端部局部剖视图二;
图25是本发明相关的现有医疗技术的腔内手术操作示意图一;
图26是本发明相关的现有医疗技术的腔内手术操作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a-体表;b-穿刺孔;c-穿刺套管;d-腔内;e-腔内组织或器官;f-长杆手术器械;
1-操作装置;11-操作部;111-第一弹性部件;12-连接部;121-连接机构;122-固定凹槽;122a-第一限位部件;122b-限位槽;122c-第四弹性部件;13-套筒;131-凸台;132-端盖;14-推杆;15-钳头;151-钳板;152-传动机构;152a-弯杆;152b-连接臂;
2-手柄;21-握杆;211-第一杆段;212-第二杆段;213-第三杆段;22-按压装置;221-按键;222-导柱;223-上齿柱;224-下齿柱;225-第二弹性部件;226-第三弹性部件;227-导轨;
3-连接杆;31-套杆;32-芯杆;321-基座;33-第二限位部件;331-卡槽;332-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当一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接合到”、“被连接到”或“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接合、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比之下,当一元件被提及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被接合到”、“直接被连接到”或“直接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词语应该以相似方式被解释(例如,“之间”与“直接在之间”,“邻近”与“直接邻近”等)。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示意图。腔内手术器械包括操作装置1和手柄2,所述手柄2设置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包括中空的套杆31和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杆31中的芯杆32,连接杆3具有尖端部。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操作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进行腔内手术时,医生根据需要在患者的体表a打开一个穿刺孔b,然后将与穿刺孔b大小对应的穿刺套管c插入穿刺孔b中,形成手术器械进出的通道,然后将操作装置1通过穿刺套管c置于腔内d;使用者手持所述手柄2,将连接杆3的尖端部通过患者体表a其它位置刺入腔内d;使用者通过穿刺孔b在腔内d进行操作,将连接杆3与操作装置1进行固定连接;然后,使用者可以通过体外的手柄2控制操作装置1对腔内组织或器官e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装置1包括操作部11和连接部12。操作装置1可以为医用夹持器、医用剪刀等适于进行腔内手术操作的器械。
图3-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部的示意图。连接部12具有连接机构121,连接机构121包括固定凹槽122。其中,固定凹槽122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杆3的第一限位部件122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杆31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122a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件33。当套杆31的第一端进入固定凹槽122内时,套杆31和连接部12通过第一限位部件122a和第二限位部件33实现固定连接。连接部12为合金钢等具有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可以提高操作装置1的强度,同时还可以加工出细小尺寸的结构,以满足使用需求。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部的示意图一。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件122a包括至少一个圆形弹簧圈,内嵌于固定凹槽122内。所述圆形弹簧圈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小于套杆31的外径,自然状态是指圆形弹簧圈未受到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所呈现的状态。第二限位部件33设置为与所述圆形弹簧圈相配合的卡槽331和导向槽332。卡槽331和导向槽332从套杆31的第一端向套杆31的第二端依次设置,其中,卡槽331的深度小于导向槽332。当套杆31的第一端进入固定凹槽122内时,所述圆形弹簧圈通过挤压进入卡槽331内,由于卡槽331的容纳空间小,所述圆形弹簧圈发生变形,其横截面变为近似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与套杆31的插入方向形成一个夹角。此时,由于套杆31的拔出方向(即第二方向)会使所述圆形弹簧圈截面椭圆形的长轴与套杆之间的夹角增大,增大了套杆31的运动阻力,难以拔出套杆31。当手术完成后,需要将套杆31与连接部12分离时,可以将套杆31继续向固定凹槽122第一方向插入,由于插入方向使所述圆形弹簧圈的截面椭圆形的长轴与套杆之间的夹角变小,使套杆31运动所受阻力较小,可以轻松地使所述圆形弹簧圈进入到导向槽332内,由于导向槽332的空间较大,所述圆形弹簧圈恢复到自然状态。此时,拔出连接杆3时,所述圆形弹簧圈再次进入卡槽331时被挤压变形,此时所述圆形弹簧圈的截面椭圆形的长轴与套杆31之间的夹角随套杆31往第二方向的运动而逐渐变小,由于套杆31所受阻力小,可以轻松的将套杆31从固定凹槽122内拔出,实现连接杆3与操作装置1的分离。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部件122a可以设置为内螺纹,而套杆31的第二限位部件33设置为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套杆31通过穿刺点进入腔内后与连接部1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部件122a可以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卡扣,而套杆31的第二限位部件33设置为与所述弹性卡扣相匹配的卡扣槽。套杆31通过穿刺点进入腔内后与连接部12通过卡扣、卡扣槽实现固定连接。使用完毕后,使用者可以使用医用剪刀或医用钳等工具剪断连接杆3,从而实现手柄2和与操作装置1的分离。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限位部件122a可以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卡爪,内嵌于固定凹槽122的端部。第二限位部件33设置为卡槽。套杆31通过穿刺点进入腔内后,卡爪根据自身的弹性在套杆31的第一端移动,当移动至所述卡槽处时,由于容纳空间变大恢复至自然状态(不受任何外力的状态)与所述卡槽固定连接。使用完毕后,使用者可以使用医用剪刀或医用钳等工具剪断连接杆3,从而实现手柄2和与操作装置1的分离。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限位部件122a可以设置为活动卡扣,第一限位部件122a通过第四弹性部件122c与固定凹槽122固定连接,固定凹槽122在纵向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限位部件122a的限位槽122b,由于第四弹性部件122c的弹性,第一限位部件122a能够在限位槽122b内移动。所述活动卡扣上设置有通孔,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固定卡扣,用于固定套杆31。第二限位部件33设置为卡槽331。可选地,在套杆31的周向上设置三个第二限位部件33,即三个卡槽331,使连接杆3能在三个位置上与连接部12固定,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芯杆32和套杆31同轴,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任意数目的卡槽331。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限位部件122a的通孔与固定凹槽122同轴以使得所述套杆3穿过所述通孔,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通孔内的卡扣与所述卡槽331配合连接以固定套杆31。第一限位部件122a在固定凹槽122内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限位部件122a的通孔的中心轴与固定凹槽122的中心轴距离较大,此时套杆31不能穿过所述通孔,如图8所示。第一限位部件122a在固定凹槽122内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限位部件122a的通孔的中心轴与固定凹槽122的中心轴重合或近似重合,此时套杆31可以穿过所述通孔,如图9所示。连接时,使用医用钳等工具从操作装置1的外部按压第一限位部件122a,即所述活动卡扣,使连接杆3通过第一限位部件122a的通孔,使套杆上的卡槽331与第一限位部件122a通孔上的固定卡扣对齐,然后释放第一限位部件122a,从而夹紧套杆31。需要拔出连接杆3时,再次使用医用钳等工具从操作装置1的外部按压第一限位部件122a,即所述活动卡扣,使连接杆3通过第一限位部件122a的通孔,从而实现连接杆3和与操作装置1的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11为牵引夹。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组织,选择不同的牵引夹。如肺夹、胃夹、肠夹、肝夹、肌腱夹、血管夹等。如图10-图13所示,操作部11包括套筒13、推杆14、第一弹性部件111和钳头15,套筒13具有轴向贯穿的通道,套筒13中部周向上有凸台131。推杆14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且第二段的直径大于第一段直径。套筒13内表面和推杆14第二段的外表面光滑且尺寸相适应,从而使推杆14能够平稳地在套筒13通道内轴向滑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111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推杆14第一段,推杆14第一段以及所述第一弹簧从套筒13第二端的通道开口处安装进入,使所述第一弹簧支撑在凸台131和推杆14第二段和第一段连接的肩部之间,从而使推杆14保持第二方向运动趋势。钳头15包括钳板151和传动机构15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传动机构152包括两个弯杆152a和两个连接臂152b,每个弯杆152a的第一端与对应的钳板151通过销轴连接,弯杆152a的第二端与对应的连接臂152b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可选地,每个弯杆152a折弯处的角度大于90°小于180°,即一个钝角,从而使钳头15张开的角度保持在一个适于使用的范围。两个弯杆152a在折弯处通过销轴连接并与套筒13第一端连接,即适用一个销轴连接两个弯杆152a和套筒13第一端上的两个位置,使弯杆152a能够绕着一个固定的连接点转动。两个连接臂152b的另一端与推杆14第一段通过销轴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选择其他形式的转动连接方式,例如,螺栓连接。弯杆152a的长度和连接臂152b的长度相适应,以使钳头15获得适宜的张开角度并能减小钳头15的整体尺寸。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仅为一种较佳的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结构的牵引夹或其他适于进行手术操作的器械。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2与操作装置1连接后,使用者通过控制手柄2能够使芯杆32进行相应的轴向移动。在自然状态(无外力作用)下,推杆14位于初始位置,两个连接臂152b之间的角度较小,弯杆152a和连接臂152b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最短,钳头15闭合。当芯杆32受控向第一方向运动时,芯杆32第一端推动推杆14向第一方向移动,使两个连接臂152b之间的夹角增大,由于两个弯杆152a在折弯处相对于套筒13位置固定,弯杆152a和连接臂152b的两个连接处之间的距离也相应的增大,钳头15张开角度增大,芯杆32向第一方向移动的距离长短对应钳头15张开的角度大小。同时,所述第一弹簧被压缩。当芯杆32停止运动后,停留在第一位置,此时芯杆32施加的作用力和弹簧的反作用力处于平衡状态,使得推杆14停留在第一位置附近,进而使得钳头15保持一个张开的状态。当芯杆32受控向第二方向运动直至停留在第二位置附近时,所述第一弹簧从压缩状态向初始状态恢复,推动推杆14向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使两个连接臂152b之间的夹角减小,由于两个弯杆152a在折弯处相对于套筒13位置固定,弯杆152a和连接臂152b的两个连接处之间的距离也相应的减小,钳头15张开角度变小,从而使两个钳板151夹紧需要夹持的腔内组织或器官。然后,使用者可向第二方向拉动手柄,使钳头15带动被夹住的腔内组织和器官离开原位置,从而能够良好地暴露手术视野。
可选地,当手术过程中暂时不需要对操作装置1进行操作时(例如,被夹持的组织已被拉至合适的位置时),在体表附近采用夹持装置等与手柄连接,对所述腔内手术器械进行固定,从而能解放使用者的手进行其它手术操作。
如图14-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手柄2包括握杆21、连接杆3和按压装置22。握杆21用于容纳按压装置22和连接杆3设置三个杆段,包括第一杆段211、第二杆段212和第三杆段213,第一杆段211第二端与第二杆段212第一端连接,第二杆段212第二端与第三杆段213第一端连接。由于按压装置22和连接杆3的部件较多,且尺寸较为细小,握杆21分为三个杆段可为装配提供便利。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要设计任意数目和形状的杆段。握杆的杆段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适于稳定连接的连接方式。握杆21的第一杆段211、第二杆段212和第三杆段213依次连接完成后,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轴向贯通的通道。该通道用于容纳按压装置和22连接杆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包括套杆31和芯杆32。套杆31固定连接在第一杆段211第一端的通道内,芯杆32的长度大于套杆31的长度,套杆31内部中空,芯杆32能够在套杆31中轴向滑动。芯杆32的第一端具有尖端部,适于进行穿刺操作,方便使连接杆刺入人体。芯杆32的第二端设置一个基座321,其直径大于套杆31内径,基座321的端部与按压装置22连接。基座321的设置能够增大芯杆32与按压装置22的接触面积,从而能更稳定地受按压装置22传导的力而沿套杆31轴向移动,防止芯杆32因受力不均而折断。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装置22包括按键221和导柱222,导柱222包括上齿柱223、下齿柱224和第二弹性部件225。第二弹性部件225套置在芯杆32上,支撑在芯杆32第二端的基座321和握杆第一杆段内的凸台之间,使芯杆32和按压装置22保持第二方向运动趋势。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部件225为第二弹簧,上齿柱223包括一个第三弹性部件226,第三弹性部件226为第三弹簧。如图17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握杆第一杆段内周向上固定地均匀分布有三个突出的导轨227,每个导轨227的第一端为斜面上齿柱223的齿端周向上均匀分布有与导轨227相对应的三个导轨槽,上齿柱223的齿端周向上均匀分布有三个齿。下齿柱224的齿端周向上均匀分布有与导轨227相对应的三个导轨槽,下齿柱224的齿端周向上均匀分布有三个齿。其中上齿柱223的导轨槽和下齿柱224的导轨槽在齿上的分布位置不同。上齿柱223的齿端能够与下齿柱224的齿端相互啮合,导轨227第一端的斜面也能够与下齿柱224的齿端相互啮合。第三弹簧套设在上齿柱223上,支撑在上齿柱223和握杆21内的导轨227的第二端之间,使上齿柱223保持第二方向运动趋势。按键221与上齿柱223的非齿端连接。当按压装置22处于自然状态(不受任何外力的状态)时,导轨227第一端处于下齿柱224的导轨槽内,导轨227第二端处于上齿柱223的导轨槽内,上齿柱223的齿端和下齿柱224的齿端部分啮合。当按键221受到外力向第一方向运动时,上齿柱223也沿着导轨227随之向第一方向运动,推动下齿柱224沿着导轨227向第一方向运动直至上齿柱223和下齿柱224的啮合面与导轨227第一端的斜面处于同一平面,即导轨227第一端离开下齿柱224的导轨槽,在以上过程中,芯杆32向第一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附近,使牵引夹张开,同时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压缩。当上齿柱223和下齿柱224的啮合面与导轨227第一端的斜面处于同一平面时,减小或撤去对按键221施加的外力,则下齿柱224因受到第二弹簧向第二方向的力而沿着啮合面旋转地向第二方向运动,同时,第三弹簧对上齿柱223有向第二方向的力而使上齿柱223沿着导轨227向第二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芯杆32向第二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牵引夹张开角度减小,夹住组织或器官,上述运动直至下齿柱224的齿转动一定的角度与上齿柱223的另一个齿啮合,下齿柱224的齿卡在导轨227处,最终按压装置22处于锁定状态,牵引夹保持一个固定的张开角度,第二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当再次对按键221施加外力时,上齿柱223沿着导轨227向第一方向运动,推动下齿柱224沿着导轨227向第一方向运动直至上齿柱223和下齿柱224的啮合面与导轨227第一端的斜面处于同一平面,在以上过程中,芯杆32向第一方向运动,使牵引夹张开角度增大,释放被夹持的组织或器官,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压缩,储存弹性势能。当上齿柱223和下齿柱224的啮合面与导轨227第一端的斜面处于同一平面时,减小或撤去对按键221施加的外力,则下齿柱224因受到第二弹簧向第二方向的力而沿着啮合面旋转地向第二方向运动,直至导轨227第一端进入下齿柱224的导轨槽内,同时,第三弹簧对上齿柱223有向第二方向的力而使上齿柱223沿着导轨227向第二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附近,在此过程中,芯杆32向第二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牵引夹张开角度减小直至完全闭合,即按压装置22恢复到自然状态。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电机驱动导柱222运动。按压装置包括按键221、导柱222和一个电机。导柱222周向上有螺纹,握杆21的通道壁上设置相应的螺纹段并设置相应的限位装置,所述电机的轴与导柱222连接,能够驱动导柱22旋转。所述电机外壳与握杆21滑动连接,例如,握杆21通道内设置导槽,所述电机外壳上相应位置上设置导块,使所述电机能够沿着所述导槽滑动。按键221与所述电机电连接,能够控制所述电机向正转和反转。当按键221控制电机向一个方向转动时,导柱沿着握杆21通道上相应的螺纹旋转地向第一方向运动,芯杆32也随之向第一方向运动并最终停留在第一位置附近,操作装置1处于张开状态。当按键221控制电机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导柱沿着握杆21通道上相应的螺纹旋转地向第二方向运动,芯杆32也随之向第二方向运动并最终停留在第二位置附近,操作装置1处于闭合状态。
在手术时,一般连接杆3的外径小于3mm,通过穿刺点进入腔内,在拔出后,由于肌肉以及皮肤的自收缩功能,小于3mm的伤口会很快止血,穿刺的伤口不需要缝合,利用近乎无创的方式降低了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可选地,套杆31的直径可设置为2.5mm、2mm和1.5mm,可以适应不同手术的需求且方便加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需要设计连接杆3的直径。优选地,在套杆31的的中段设置有磨砂表面。所述中段是指套杆31第一端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段预定长度的磨砂表面。所述中段也可以是套杆31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的具有预定长度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磨砂杆。所述磨砂杆的外表面设置为磨砂,其外径和内径均与所述尖端部的外径和内径相同,且磨砂杆与套杆31第一端和第二端同轴。所述预定长度可以设置为1cm,其具体长度可以根据手术不同或患者不同进行设置。在连接杆3进入腔内后,磨砂可以增加连接杆3与腔壁的摩擦力,同时增加连接杆3与腔壁接触点的密闭性,以避免进行腹腔手术时出现漏气,影响手术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包括操作装置和手柄,其中,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和连接部,手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具有尖端部,连接杆的尖端部与操作装置连接。连接杆包括中空的套杆以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杆中的芯杆,通过对手柄的操作能够控制芯杆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从而使操作装置张开或闭合。在手术时将操作装置通过切口放置于腔内,将连接杆的尖端部沿着穿刺点进入腔内与操作装置的连接部固定连接,然后通过在体外操作手柄即可控制操作部实现相应的手术操作。连接杆的直径小于3mm,穿刺点无需缝合,可以减少患者机体的创伤,同时由于操作装置与手柄可分离,操作装置的尺寸不受连接杆直径的限制,能够更加方便地在体外进行手术操作。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腔内手术装置包括操作装置1和手柄2,所述手柄设置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包括中空的套杆31和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杆31中的芯杆32,连接杆3具有尖端。如图2所示,在进行腔内手术时,医生根据需要在患者的体表a打开一个切口b,然后将与切口b大小对应的穿刺套管c(trocar)插入切口b中,形成手术器械进出的通道,然后将操作装置1通过穿刺套管c置于腔内d;使用者手持所述手柄,将连接杆3的尖端部通过患者体表a其它位置刺入腔内d;使用者通过切口b在腔内d进行操作,将连接杆3与操作装置1进行固定连接;然后,使用者可以通过体外的手柄3控制操作装置1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装置1包括操作部11和连接部12。操作装置1可以为医用夹持器、医用剪刀等适于进行腔内手术操作的器械。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11为牵引夹。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组织,选择不同的牵引夹。如肺夹、胃夹、肠夹、肝夹、肌腱夹、血管夹等。如图18-图20所示,牵引夹包括套筒13、推杆14、第一弹性部件111和钳头15,套筒13具有轴向贯穿的通道。推杆14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且第二段的直径大于第一段直径。套筒13内表面和推杆14第二段的外表面光滑且尺寸相适应,从而使推杆14能够平稳地在套筒13通道内轴向滑移。套筒13还包括一个端盖132,设置在套筒13的第二端,所述端盖132的一部分处于套筒13的通道内,所述端盖132中央有一个可以容纳连接杆3的孔,所述端盖132处于套筒12通道内的一端有一个环形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111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端盖132的环形槽内,另一端连接推杆14,从而使推杆14保持第二方向运动趋势。可选地,所述端盖132还可以设置弹簧蓄能密封,从而使所述端盖132与套筒13之间、所述端盖132与套杆3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并能较好地保证连接杆3与套筒13和推杆14之间的同轴度。钳头15包括钳板151和传动机构152。传动机构152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2与操作装置1连接后,使用者通过控制手柄2能够使芯杆32进行相应的轴向移动。如图19所示,在自然状态(无外力作用)下,推杆14位于初始位置,两个连接臂152b之间的角度较小,弯杆152a和连接臂152b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最短,钳头15闭合。当芯杆32受控向第一方向运动时,芯杆32第一端推动推杆14向第一方向移动,使两个连接臂152b之间的夹角增大,由于两个弯杆152a在折弯处相对于套筒13位置固定,弯杆152a和连接臂152b的两个连接处之间的距离也相应的增大,钳头15张开角度增大,芯杆32向第一方向移动的距离长短对应钳头15张开的角度大小。同时,第一弹簧被拉伸。当芯杆32停止运动后,停留在第一位置,此时芯杆32施加的作用力和弹簧的反作用力处于平衡状态,使得推杆14停留在第一位置附近,进而使得钳头15保持一个张开的状态,如图20所示。当芯杆32受控向第二方向运动直至停留在第二位置附近时,第一弹簧从拉伸状态向自然状态恢复,拉动推杆14向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使两个连接臂152b之间的夹角减小,由于两个弯杆152a在折弯处相对于套筒13位置固定,弯杆152a和连接臂152b的两个连接处之间的距离也相应的减小,钳头15张开角度变小,从而使两个钳板151夹紧需要夹持的腔内组织或器官。然后,使用者可向第二方向拉动手柄,使钳头15带动被夹住的腔内组织和器官离开原位置,从而能够良好地暴露手术视野。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的连接机构121设置在所述端盖132上。连接部12、钳头15和手柄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应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21为本实施例的腔内手术装置的操作装置张开状态示意图,图22为本实施例的腔内手术装置的操作装置闭合状态示意图。如图21和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腔内手术装置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腔内手术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
如图21所示,在自然状态(无外力作用)下,推杆14位于初始位置,两个连接臂152b之间的角度较小,弯杆152a和连接臂152b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最短,钳头15处于张开状态。当芯杆32受控向第一方向运动时,芯杆32第一端推动推杆14向第一方向移动,使两个连接臂152b之间的夹角增大,由于两个弯杆152a在折弯处相对于套筒13位置固定,弯杆152a和连接臂152b的两个连接处之间的距离也相应的增大,钳头15张开角度减小,当芯杆32停止运动后,停留在第二位置,此时芯杆32施加的作用力和弹簧的反作用力处于平衡状态,使得推杆14停留在第二位置附近,进而使得钳头15保持一个闭合的状态,从而使两个钳板151夹紧需要夹持的腔内组织或器官,如图22所示。然后,使用者可向第二方向拉动手柄,使钳头15带动被夹住的腔内组织和器官离开原位置,从而能够良好地暴露手术视野。当芯杆32受控向第二方向运动直至停留在第一位置附近时,第一弹簧带动推杆14向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使两个连接臂152b之间的夹角减小,由于两个弯杆152a在折弯处相对于套筒13位置固定,弯杆152a和连接臂152b的两个连接处之间的距离也相应的减小,钳头15张开角度增大,从而释放被夹持的腔内组织或器官。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装置22包括按键221和导柱222,导柱222包括上齿柱223、下齿柱224和第二弹性部件225。第二弹性部件225套置在芯杆32上,支撑在芯杆32第二端的基座321和握杆第一杆段内的凸台之间,使芯杆32和按压装置22保持第二方向运动趋势。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部件225为第二弹簧,上齿柱223包括一个第三弹性部件226,第三弹性部件226为第三弹簧。如图17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握杆第一杆段内周向上固定地均匀分布有三个突出的导轨227,每个导轨227的第一端为斜面上齿柱223的齿端周向上均匀分布有与导轨227相对应的三个导轨槽,上齿柱223的齿端周向上均匀分布有三个齿。下齿柱224的齿端周向上均匀分布有与导轨227相对应的三个导轨槽,下齿柱224的齿端周向上均匀分布有三个齿。其中上齿柱223的导轨槽和下齿柱224的导轨槽在齿上的分布位置不同。上齿柱223的齿端能够与下齿柱224的齿端相互啮合,导轨227第一端的斜面也能够与下齿柱224的齿端相互啮合。第三弹簧套设在上齿柱223上,支撑在上齿柱223和握杆21内的导轨227的第二端之间,使上齿柱223保持第二方向运动趋势。按键221与上齿柱223的非齿端连接。当按压装置22处于自然状态(不受任何外力的状态)时,导轨227第一端处于下齿柱224的导轨槽内,导轨227第二端处于上齿柱223的导轨槽内,上齿柱223的齿端和下齿柱224的齿端部分啮合。当按键221受到外力向第一方向运动时,上齿柱223也沿着导轨227随之向第一方向运动,推动下齿柱224沿着导轨227向第一方向运动直至上齿柱223和下齿柱224的啮合面与导轨227第一端的斜面处于同一平面,即导轨227第一端离开下齿柱224的导轨槽,在以上过程中,芯杆32向第一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附近,使牵引夹张开角度减小,同时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压缩。当上齿柱223和下齿柱224的啮合面与导轨227第一端的斜面处于同一平面时,减小或撤去对按键221施加的外力,则下齿柱224因受到第二弹簧向第二方向的力而沿着啮合面旋转地向第二方向运动,同时,第三弹簧对上齿柱223有向第二方向的力而使上齿柱223沿着导轨227向第二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芯杆32向第二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牵引夹张开角度仍较小,能够夹住组织或器官,上述运动直至下齿柱224的齿转动一定的角度与上齿柱223的另一个齿啮合,下齿柱224的齿卡在导轨227处,最终按压装置22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牵引夹保持夹紧腔内组织或器官的状态,第二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当再次对按键221施加外力时,上齿柱223沿着导轨227向第一方向运动,推动下齿柱224沿着导轨227向第一方向运动直至上齿柱223和下齿柱224的啮合面与导轨227第一端的斜面处于同一平面,在以上过程中,芯杆32向第一方向运动,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压缩。当上齿柱223和下齿柱224的啮合面与导轨227第一端的斜面处于同一平面时,减小或撤去对按键221施加的外力,则下齿柱224因受到第二弹簧向第二方向的力而沿着啮合面旋转地向第二方向运动,直至导轨227第一端进入下齿柱224的导轨槽内,同时,第三弹簧对上齿柱223有向第二方向的力而使上齿柱223沿着导轨227向第二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附近,在此过程中,芯杆32向第二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牵引夹张开角度增大释放被夹持的腔内组织或器官,即按压装置22恢复到自然状态。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电机驱动导柱222运动。按压装置包括按键221、导柱222和一个电机。导柱222周向上有螺纹,握杆21的通道壁上设置相应的螺纹段并设置相应的限位装置,所述电机的轴与导柱222连接,能够驱动导柱22旋转。所述电机外壳与握杆21滑动连接,例如,握杆21通道内设置导槽,所述电机外壳上相应位置上设置导块,使所述电机能够沿着所述导槽滑动。按键221与所述电机电连接,能够控制所述电机向正转和反转。当按键221控制电机向一个方向转动时,导柱沿着握杆21通道上相应的螺纹旋转地向第一方向运动,芯杆32也随之向第一方向运动并最终停留在第二位置附近,操作装置1处于闭合状态。当按键221控制电机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导柱沿着握杆21通道上相应的螺纹旋转地向第二方向运动,芯杆32也随之向第二方向运动并最终停留在第一位置附近,操作装置1处于张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3、推杆14、连接部12和手柄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应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腔内手术装置与实施例一到实施例三的腔内手术装置的区别仅在于:
图23是本实施例的腔内手术装置的连接杆尖端部局部剖视图一,图24是本实施例的腔内手术装置的连接杆尖端部局部剖视图二。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具有尖端部,连接杆3的尖端部设置在套杆31上。套杆31的尖端部用于穿刺,而芯杆32第一端较为平整,与推杆14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更加平稳地推动推杆14运动,使操作部11的工作更加顺畅。
可选地,如图24所示,套杆31和芯杆32也可以均设置尖端部,从而连接杆3可以在套杆31或芯杆32其中之一的尖端部发生磨损等情况时,仍能进行穿刺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