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湿修复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21663发布日期:2019-10-09 00:5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保湿修复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湿是化妆品最基本的基础功能,但是角质层受着外界环境的挑战,如紫外线、表面活性剂等,皮肤变得敏感脆弱,变得干燥脱屑,尤其到了秋冬季节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传统意义上消费者认为是皮肤缺水造成的,目前市场上保湿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补水、锁水成分带来的保湿功效;二是保湿作为基础搭载其他功效。以上两类产品较少将皮肤补水与屏障修复联系在一起。保湿和屏障修复是相辅相成的,做好保湿,活性物更容易穿透肌肤进行皮肤屏障的修复,屏障修复好了皮脂膜功能正常才能进行更好的保湿。并且有些产品追求低成本,活性物添加量低,保湿成分单一,只能带来即时保湿效果,无法进行长时间保湿。当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引起屏障破坏和皮肤含水量减少时,优化比例的保湿修复剂可以减轻皮肤刺激,补充水分,降低皮肤水分流失量。如现有技术一中提供了一种深层补水和屏障修复的面膜精华液,但是该精华液只能起到表面修复,与现有的保湿产品的作用机理相同,无法对皮肤进行深度修复。技术实现要素: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保湿修复乳液,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严格限定原料的种类及用量,符合皮肤保湿修复的机理。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保湿修复乳,至少包含以下组分:保湿修复剂、润肤剂以及保湿剂;所述保湿修复剂包含重量比为1-3:2-4:1-3的β-葡聚糖、d-泛醇以及红没药醇;所述润肤剂中包含润肤油脂,所述润肤油脂包含重量比为1-4:1-4:2-5:0.2-1.2的牛油果树果脂、氢化聚癸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以及氢化卵磷脂组成;所述保湿剂包含1-3:2-4的甘油以及戊二醇。本发明中选用β-葡聚糖、d-泛醇以及红没药醇作为保湿修复剂,β-葡聚糖是天然的高聚糖,可以在皮肤上形成透明的、透气的薄膜,大分子结构可以锁住水分,防止水分流失,具有高效保湿性;d-泛醇外用极易被皮肤耐受,有许多研究报道了它的美容功效,包括保湿、皮肤舒缓、抗炎等,d-泛醇是一种有效的角质层保湿剂,可以穿透角质层,与葡聚糖相辅相成,一个在表面形成保护膜,一个进入到皮肤角质层保水。d-泛醇除了保湿也可以通过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少刺激性;红没药醇为水溶性红没药醇,作为活性成分可以保护肌肤,起到抗炎效果。三种成分相组合,β-葡聚糖表皮成膜锁住水分,d-泛醇穿过角质层进行内部保湿,内外结合协同保湿,泛醇在保湿的同时还可以改善皮肤屏障,红没药醇有抗炎功效,可以对皮肤即时的炎症有明显的作用。本发明中通过润肤油脂在实现皮肤保湿的同时对皮肤屏障进行修复,润肤油脂中的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具有和皮肤油脂相似的结构,极易被皮肤吸收,使皮肤有光泽;牛油果树果脂是从牛油果树的果实中提取的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增加皮肤的保湿能力,对干性皮肤有一定的滋润作用,也可以提供产品柔软的肤感;氢化聚癸烯:无色无味,颜色透亮,具有高度的滋润型与保湿性,使产品容易推开。氢化卵磷脂:具有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促进活性物质吸收,四种油脂中牛油果树果脂赋予乳液柔软的肤感,氢化聚癸烯赋予产品容易推开的特性,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易被肌肤吸收,迅速补充肌肤所需油脂,氢化卵磷脂可以促进活性物进一步向角质层内部渗透。四种油脂组合充当了活性物的载体,将活性物运输至深层皮肤,除此之外四种油脂搭配兼具保湿修复功效并且有不黏腻高级的肤感。优选地,所述保湿修复乳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组成:保湿修复剂:1-3%β-葡聚糖、2-4%d-泛醇以及1-3%红没药醇;润肤剂:1-4%牛油果树果脂、1-3%聚二甲基硅氧烷、1-4%氢化聚癸烯、1-3%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1-3%维生素e、2-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以及0.2-1.2%氢化卵磷脂;保湿剂:1-3%甘油以及2-4%戊二醇;增稠稳定剂:0.1-0.16%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以及0.03-0.06%黄原胶;乳化剂:1-3%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3%甘油硬脂酸酯以及1-3%鲸蜡硬脂醇;防腐剂:0.3-1%馨二醇;余量为水。优选地,所述β-葡聚糖:d-泛醇:红没药醇的重量比为1:2:1。优选地,所述牛油果树果脂、氢化聚癸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氢化卵磷脂的重量比为2:2:2:1。优选地,作为润肤剂的牛油果树果脂、聚二甲基硅氧烷、氢化聚癸烯、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维生素e、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以及氢化卵磷脂占产品总重量百分比为10-13%;最优选地,润肤剂占产品的重量百分比为12%。优选地,所述保湿修复乳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组成:保湿修复剂:1%β-葡聚糖、2%d-泛醇以及1%红没药醇;润肤剂:2%牛油果树果脂、1-3%聚二甲基硅氧烷、2%氢化聚癸烯、1-3%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1-3%维生素e、2%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以及1%氢化卵磷脂;保湿剂:1-3%甘油以及2-4%戊二醇;增稠稳定剂:0.1-0.16%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以及0.03-0.06%黄原胶;乳化剂:1-3%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3%甘油硬脂酸酯以及1-3%鲸蜡硬脂醇;防腐剂:0.3-1%馨二醇;余量为水。优选地,所述保湿修复乳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组成:保湿修复剂:1%β-葡聚糖、2%d-泛醇以及1%红没药醇;润肤剂:2%牛油果树果脂、2%聚二甲基硅氧烷、2%氢化聚癸烯、2%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1%维生素e、2%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以及1%氢化卵磷脂;保湿剂:2%甘油以及3%戊二醇;增稠稳定剂:0.1%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以及0.05%黄原胶;乳化剂:2%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甘油硬脂酸酯以及1%鲸蜡硬脂醇;防腐剂:0.5%馨二醇;余量为水。上述保湿修复乳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水、甘油、戊二醇、黄原胶加热搅拌至85-90℃,溶解完全得到a相;(2)将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鲸蜡硬脂基葡糖苷、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牛油果树果脂、聚二甲基硅氧烷、氢化聚癸烯、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维生素e、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氢化卵磷脂加热至85-90℃溶解完全得到b相;(3)将b相加入a相均质乳化8-10min,搅拌降温至40-45℃加入β-葡聚糖、d-泛醇、红没药醇、馨二醇。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严格限定原料的种类及用量,符合皮肤保湿修复的机理;(2)本发明的保湿修复肤乳液通过保湿修复剂组合起到长效保湿修复的效果,润肤油脂组合起到了促渗透作用、抗炎作用、滋润肌肤的作用,制得的产品外观有光泽、延展度极佳,易于涂抹;(3)本发明实现了短期增加角质层保水性,中期改善蜕皮现象,长期强化皮肤屏障功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对于本研究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以下实例,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范围。下面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仪器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一、制备方法(1)将水、甘油、戊二醇、黄原胶加热搅拌至85℃,溶解完全得到a相。(2)将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鲸蜡硬脂基葡糖苷、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牛油果树果脂、聚二甲基硅氧烷、氢化聚癸烯、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维生素e、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氢化卵磷脂加热至85℃溶解完全得到b相。(3)将b相加入a相均质乳化8min,搅拌降温至45℃加入β-葡聚糖、d-泛醇、红没药醇、馨二醇(68t)。二、产品制备按照第一部分的制备方法,表1的各组方的重量百分比制备保湿润肤乳,余量为水。表1产品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注:表1中对比例4中组分中用海藻糖取代β-葡聚糖、d-泛醇、红没药醇组分。三、产品检测3.1皮肤保湿功效测试试验20-40岁之间志愿者,身体健康,没有皮肤病史和过敏史,在测试前,受试者不使用任何化妆品和药物用品。在试验前1小时,受试者需要清洁干净待测试部位,在测试前稳定至少30分钟,记录测试环境。每名受试者在手臂前侧分别使用样品,在测定样品使用前后的1、4、8h水分含量、经表皮失水率。(1)人体皮肤含水率(mmv)试验测试点标记:在每位受试者的手臂内侧用模具标记测试区域(5cm×5cm),模具上挖孔洞,并标记出测试探头的测试点位置,将样品平均涂于手臂的试验区域。该试验采用电容法进行,试验部位为手臂前侧,每个受试区域平行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先测量各测试区域的空白值(0h),然后分别将本发明实施例1~3、对比例1~5的乳液均匀涂布于受试区域。涂抹后,分别测量1h、4h、8h时受试区域的mmv值,将每次检测的平均值减去空白值即为该时段mmv值的变化值,再除去空白值即得出mmv值的增长率。结果见表2:表2皮肤t时段皮肤mmv值变化测定结果t/h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155.3%54.2%48.2%30.4%36.1%22.3%20.3%30.5%457.2%58.6%50.4%28.3%32.5%17.2%18.2%26.6%856.9%52.3%47.3%25.1%30.2%13.9%15.6%20.3%试验结果显示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5中保湿修复剂的含量是逐渐增高的,但是从数据上来看实施例1与实施例2相差不大,从成本角度考虑,优选实施例1方案,而实施例3和对比例5的保湿效果降低,分析原因是因为随着β-葡聚糖、d-泛醇等含量的增加,产品的粘度也会增加,产品的肤感降低,可能被皮肤吸收的成分降低从而导致长效保湿效果差,或者是因为皮肤的吸水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再继续吸水导致数值变低。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的保湿效果均不如实施例1的效果,说明三种原料单独使用的效果不如三种原料的混合效果好,单种原料比如葡聚糖可能即时的保湿效果较好,随着时间变化数值降低,对比例3中只添加了红没药醇,该原料多为舒缓修复使用,因此保湿效果较差。对比例4中将保湿修复组合物替换为目前比较普遍的保湿型多糖海藻糖,从结果可以看到其效果不如实施例1的保湿效果,综上所述,实施例1提供的保湿修复乳液对于皮肤长效保湿效果最佳,可以保持稳定的保湿效果。(2)水分经皮肤散失量的测定皮肤水分流失量(tewl)对评估皮肤水分保护层的功能非常重要,皮肤水分保护层的红能越好,水分的含量就越高。皮肤屏障修复可以用tewl来进行表示。测试点标记:在每位受试者的手臂内侧用模具标记测试区域(5cm×5cm),模具上挖孔洞,并标记出测试探头的测试点位置,将样品平均涂于手臂的试验区域。将配置的塑料薄片辅助器安装在探头上。按下“start”按钮启动tewl测量。测试时间默认30-40秒,试验部位为手臂前侧,每个受试区域平行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见表3:表3皮肤t时段皮肤tewl值测定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tewl值最低,表明实施例1对皮肤屏障修复效果较好,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5次之,分析原因是因为实施例2、3、对比例5复合物含量增加,达到皮肤能吸收的峰值,并且d-泛醇和β-葡聚糖用量加多以后活性物的粘度增加,阻碍了活性物质的继续吸收。对比例3的数值要优于对比例4,分析原因是因为对比例3中加了红没药醇,红没药醇有抗炎效果,可以快速修复皮肤屏障,皮肤屏障修复后,可以增加皮肤的保水率,降低皮肤水分流失。四、本发明保湿润肤乳液特性测试4.1产品制备按照表4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制备实施例1、对比例6~8,余量为水。制备方法为:(1)将水、甘油、戊二醇、透明质酸钠、甘草酸二钾、黄原胶加热搅拌至85℃,溶解完全得到a相。(2)将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鲸蜡硬脂基葡糖苷、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牛油果树果脂、聚二甲基硅氧烷、氢化聚癸烯、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维生素e、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氢化卵磷脂加热至85℃溶解完全得到b相。(3)将b相加入a相均质乳化8min,搅拌降温至45℃加入燕麦葡聚糖、d-泛醇、红没药醇、馨二醇(68t)。按照表4制备的产品,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保湿润肤乳液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吸收度,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易被皮肤吸收;牛油果树果脂可以提供产品柔软的肤感;氢化聚癸烯使产品容易推开。氢化卵磷脂促进活性物质吸收,四种油脂搭配兼具保湿修复功效并且有不黏腻的高级肤感。表4产品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4.2产品评价延展性:在垫板的0刻度处挤出0.05ml产品,使用涂布棒拖曳,观察其拖曳痕迹的长度。8-10cm说明延展性尚可,不算突出;11-15cm延展性较好;大于15cm延展性优秀。吸收度:取米粒大小的膏体于手臂前侧,用手指拖动膏体在手臂前侧5cm的范围内进行来回直线涂擦。涂擦次数10次以上说明吸收慢、5-10次说明吸收较好、小于5次说明吸收性好。油腻情况:取米粒大小的膏体于手臂前侧,均匀涂抹后,取0.5m3的纸片贴于膏体涂抹出看纸片是否能贴于皮肤上,若不能贴于皮肤上说明产品无油腻情况,若产品贴于皮肤上说明产品有油腻情况。选取市售产品与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4-6提供乳液进行对比,结果见表5。表5乳液特性评估结果通过表5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保湿修复乳液延展性好,吸收度好,并且无油腻情况产生,实施例4因为油脂过多因此肤感不好,特别油腻。实施例5减少了氢化聚癸烯的含量,增加了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牛油果树果脂的含量,造成产品肤感略油腻,并且不容易推开。实施例6将四种油脂的含量均降低,使得产品涂抹起来过于干燥,涂抹后无润肤的感觉,皮肤感觉紧绷。从实施例1与实施例4-6中润肤剂的用量可以看出,本产品中润肤剂的优选含量为占产品总重量的12-13%,最优选的为12%,因此实施例1中为最佳油脂搭配。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