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98407发布日期:2019-09-03 22:20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癌性疼痛为癌症中晚期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状况、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解除癌性疼痛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的作用。癌痛治疗多用三阶梯止痛,临床效果尚可,很多癌痛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仍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神志异常等等,也有的病人仍然疼痛控制不理想。

中医常能增强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对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临床早已得到肯定,并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较少,无成瘾性、耐药性,配合西药则可以增效减毒,提高止痛疗效。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止痛药,达到不增加西医止痛药的剂量,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有效避免止痛药的成瘾性和不良反应。故而中医药在癌痛的治疗方面有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穴位贴敷治疗癌性疼痛包括穴位贴敷治疗癌性疼以及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癌性疼痛。可发现使用穴位贴敷法治疗癌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杜亚青[1]等人选取肿瘤中晚期癌性疼痛患者100例,试验组在常规的治疗癌痛的基础上采用用“止痛散”穴位贴敷治疗,敷贴于局部阿是穴,每次贴敷2~6h,1次/天,并根据辨证加减用药:寒盛者加用生草乌、附子、白芥子等,热毒炽盛加山慈菇、苦参、连翘等,疗程:均为10天。结果显示试验组疼痛控制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61.87%,穴位贴敷法联合三阶梯止痛对癌痛的控制效果更优。李瑛[2]等人选取10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察蟾乌凝胶膏穴位贴敷,将蟾乌凝胶膏按照1cm×1cm的尺寸裁成药物敷贴片,用其辅助粘帖材料按照2cm×2cm的尺寸裁成固定加强贴。主穴为合谷、丘墟(均双侧),胃癌患者选取了胃俞。结果显示实验组疼痛控制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68%,常规三阶梯药物治疗联合蟾乌凝胶膏穴位贴敷缓解癌痛不但能减少三阶梯中药物剂量和毒副反应,而且减缓阿片类药物耐药的发生,其综合疗效优于常规三阶梯药物单用,可以更好地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的癌痛。周德奇[3]等人将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的癌痛患者65例,按随机原则分2组,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之上,治疗组于患者右侧期门穴贴敷癌痛贴制成2cm×2cm大小的敷贴,每日3次,6小时/次。结果显示实验组疼痛控制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62.50%。

现代医学文献研究已不再专注于一种治疗方法的使用,而是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治疗疾病,希望通过两种或者多种治疗方法联合,来以此达到协同互补的作用。余金钟[4]将1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穴位贴敷取中脘穴、阿是穴贴敷外用7cm×7cm的一次性敷贴固定6h更换1次,艾灸取穴中脘、足三里。方法:选取穴位后,点燃艾条,在中脘穴、足三里穴各悬10分钟,以穴位皮肤潮红为度,注意距离不可过近,防止灼伤皮肤。结果显示实验组疼痛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为82.5%。袁玉华[5]将9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干预来控制胃癌术后疼痛,穴位贴敷选取其足三里穴、内关穴和三阴交穴,贴后每2h观察1次贴敷部位,贴敷24h后取下药贴,认真观察穴位皮肤的情况,若局部皮肤有水泡、红疹出现或者有瘙痒不适感,应立即穴位贴敷操作。结果显示实验组疼痛控制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62.5%。区俊文[6]将8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胃癌30例,取大杼、悬钟、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6个穴位,每穴取已熬制成的膏剂约3~5g,膏剂放入专用穴位敷料贴中外贴,1次/天,每次贴敷8h后去除敷料,共治疗15天。患者穴位外敷后1h,给予全身红外线热疗。结果显示实验组疼痛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研究表明癌痛膏穴位贴敷联合全身红外线热疗治疗癌性疼痛安全有效,可以有效缓解癌性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期。

但是目前研究仍存在方剂不确定,变化多,操作不方便等多种问题,如蟾乌凝胶膏方剂具有药味多,含有有毒中药,不易获得等缺点,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缓解癌性疼痛的穴位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以有效缓解癌性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期。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中药复方穴位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中药复方穴位贴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中药复方穴位贴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没药1-10份,五灵脂1-10份,玄胡1-10份,草果1-10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没药1份,五灵脂1份,玄胡1份,草果1份。

作为本发明的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没药5g,五灵脂5g,玄胡5g,草果5g。

方中没药为君药,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的作用;五灵脂、玄胡为臣药,五灵脂味苦、咸、甘,性温,归肝经,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的功效;玄胡味辛、苦,性温,归肝、脾、心经,能活血行气止痛;五灵脂、玄胡共同增强没药的功效;草果为佐药,草果味辛,性温,入脾经、胃经,具有行气止痛,燥湿除寒的功效,且性味辛温,可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饴糖为使药,味甘,微温,有缓急止痛之功,以上诸药经饴糖调制,缓和药性,减轻皮肤刺激,通过经络腧穴渗透共奏散瘀行气止痛之功。

其中,饴糖作为赋形剂,其具有温和无刺激的效果。

上述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各中药原料按照重量分数称取,混合均匀,碾成中药粉;

(2)按照质量比将30-70%步骤(1)得到的中药粉与30-70%饴糖混合调制,制成药芯;

(3)用压舌板将将步骤(2)得到的药芯均匀涂抹于棉纸上,得到穴位贴。

步骤(2)中,所述的中药粉的质量比优选为40~60%,饴糖的质量比优选为40~60%。其中,所述的中药粉和饴糖的质量比更优选为50%和50%,或40%和60%。

步骤(3)中,所述的穴位贴大小为0.8~1.2cm×0.8~1.2cm×0.1~0.4cm,优选1cm×1cm×0.2cm。

上述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的使用方法,它选取阿是穴贴敷,将药物帖敷于穴位上,外用穴位敷贴胶布固定。

其中,所述的使用方法是选取阿是穴,加上对应疾病的腧穴,如胃癌取一侧胃俞。贴敷部位交替使用,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穴位贴敷时间一般4-6小时,根据病情、年龄、季节调整,每日1次。

上述的中药复方穴位贴在治疗癌性疼痛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1)该止痛验方在我科临床使用已达3年左右,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临床观察有效率达75%左右。

(2)本技术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疗效更优、易于推广应用。现很多患者要求出院带药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没药5g,五灵脂5g,玄胡5g,草果5g。

制备方法:

(1)将各中药原料按照重量分数称取,混合均匀,碾成中药粉;

(2)按照质量比将40%步骤(1)得到的中药粉与60%饴糖混合调制,制成药芯;

(3)将步骤(2)得到的药芯均匀涂抹于棉纸上,得到穴位贴,其大小为1cm×1cm×0.2cm。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没药5g,五灵脂5g,玄胡3g,草果3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中药粉的质量比为50%,饴糖的质量比为50%。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没药10g,五灵脂10g,玄胡15g,草果1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中药粉的质量比为50%,饴糖的质量比为50%。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复方穴位贴,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没药10g,五灵脂10g,玄胡15g,草果15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中药粉的质量比为45%,饴糖的质量比为55%。

实施例5:

1、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江苏省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集的癌痛患者,共计52例。

2、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52例癌痛患者,其中轻度疼痛12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32例。(实施例1的组方)

2.1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对癌痛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治疗,日敷一次。组分为没药5g,五灵脂5g,玄胡5g,草果5g。

使用方法:穴位贴敷,外用穴位敷贴胶布固定。取穴:阿是穴,加上对应疾病的腧穴,如胃癌取一侧胃俞。贴敷部位交替使用,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穴位贴敷时间一般4~6小时,根据病情、年龄、季节调整,每日1次,7日为1疗程,共予以1个疗程。

2.2评价方法

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症候积分的方法(参照2002年5月第1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无疼痛为0分,轻度疼痛1分,中度疼痛2分,重度疼痛3分。按表1进行评价,总有效率=(较好+好)/总例数。

表1评价标准

3、治疗结果

结果显示: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分,发现对于疼痛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具体结果见表2:

表2治疗前后患者的变化

通过评分,发现中药穴位贴敷后止痛的总有效率达75%。具体见表3:

表3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有75%的病人治疗后分级有改变。治疗前重度疼痛32人,治疗后有3人无效,29人有效,其中8人中度疼痛,20人轻度疼痛,1人疼痛消失;治疗前中度疼痛8人,治疗后均有效,其中2人轻度疼痛,6人疼痛消失;治疗前轻度疼痛12人,治疗后均有效,疼痛消失。其对应的是19人疼痛消失,疗效为好;20人疼痛积分下降2分,但未达到0分,疗效为较好;10人积分下降1分,但未达到0分,疗效为一般;3人疼痛评分没有改变,为疗效差。

讨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中药外用源远流长,是治疗癌痛的独特疗法。《医学源流论》载:“使药性从皮肤如腠理,通经贯络,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皮肤吸收法是将药物敷于作用部位,利用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使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到达相应的组织细胞或进入血液循环,以发挥镇痛作用。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外敷、熏洗、涂擦等。中药外敷是经体表给药,药物直接接触皮肤,通过皮肤吸收,绕过了内服药的肝脏首过效应,药力直达病所,起效迅速,维持时间长,毒副作用小。穴位中药外治法是以一定的中药在相应的穴位上给药以达到控制癌痛目的,该疗法发挥了穴位刺激和药物双重作用的疗效。

临床应用该方穴位贴敷治疗癌性疼痛,避免口服药物引起的不适反应,充分突出了中医特色,较好地缓解了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技术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疗效更优、易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亚青,李向英,张静,佟雪飞,周奎龙.“止痛散”穴位贴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8,40(04):594-596.

[2]李瑛,金辉华,王海琴,季玲琳,盛松松.蟾乌凝胶膏穴位贴敷缓解癌症疼痛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04):397-400.

[3]周德奇,周天寒,汪霞,何彬.癌痛贴穴位贴敷对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吗啡治疗剂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07):989-991.

[4]余金钟,李波.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证160例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5):62-63.

[5]袁玉华,沈献芳,赵燕萍.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对胃癌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8,4(03):70-73.

[6]区俊文,王小璞,张欣婷,孙晓生.癌痛膏穴位贴敷联合全身红外线热疗对癌性疼痛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7,38(11):1761-176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