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23094发布日期:2019-09-06 22:41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中药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糠秕马拉色菌起到抑菌效果的外用去屑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糠秕马拉色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及温血动物皮肤表面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礁炎、头皮屑、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等皮肤性疾病。而头皮屑过多是最令人困恼且难以根除的一种皮肤性疾病,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头皮屑多的成因跟糠秕马拉色菌的过度繁殖有关。夏天温度升高,加上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头皮油脂分泌增多,而油腻的头皮正是细菌、真菌最好的培养基,这种以吞噬油脂为营养源的糠秕马拉色菌在夏天便如鱼得水,开始加速繁殖,同时又产生分泌物进一步刺激皮脂分泌,并加快头皮表皮细胞的成熟和更替速度,导致头皮瘙痒和头皮屑的大量反复产生。对此,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朱学骏教授也曾指出,糠秕马拉色菌在人体头部皮肤的数量可多达1000万个,它是导致头皮屑以及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的主要元凶。而中医理论认为头皮屑的产生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血热生风、湿热内蕴导致皮脂异常溢出,引起头部条件致病菌——马拉色菌生长速度加剧,破坏头部皮肤表面微环境,致使出现斑丘疹及皮肤脱屑与脱发。针对此类头皮屑过多的症状通常要使用含有硫化硒或者酮康唑的药用洗剂来进行治疗,但作为西药成分,二者的使用会对机体产生副作用,比如局部用药部位出现烧灼感、瘙痒、红肿等症状。

因此,在中药研发技术领域中,对于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中药研发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用去屑中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药物去屑产生副作用以及去屑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包括以下组分:乌梅20-40重量份,高良姜5-15重量份,蒲公英5-15重量份,川芎10-30重量份,土槿皮20-40重量份,石莒蒲5-15重量份,荆芥10-30重量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外用去屑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取乌梅20-40重量份,高良姜5-15重量份,蒲公英5-15重量份,川芎10-30重量份,土槿皮20-40重量份,石莒蒲5-15重量份,荆芥10-30重量份放入砂锅中,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放到电热炉上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煮沸后用纱布将药液倒入烧杯中,药渣再加100ml蒸馏水,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然后将两次药液混合,加热浓缩,使其浓度为1g/ml,使溶液呈黑褐色。

进一步地,还包括从土槿皮、乌梅、生黄芪、零陵香、姜半夏、霍香、蒲公英、龙胆草、徐长卿、石莒蒲、高良姜、川芎、荆芥中筛选出乌梅,高良姜,蒲公英,川芎,土槿皮,石莒蒲的步骤:

sa、培养基配制,(1)组分配制,分别取1.0g蛋白胨、0.5g葡萄糖、0.1g酵母膏粉、0.4g牛胆盐、0.05g单硬脂酸甘油酯、0.1g丙三醇、50ul吐温60、1.0g全脂牛奶粉、0.005g氯霉素粉在500ml烧杯内混合均匀;(2)将装有上述混合物的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在电热炉加热,煮沸1分钟,在煮沸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3)将煮后的混合液用漏斗分装于250ml锥形瓶中;(4)蒸汽灭菌,用塞子塞住锥形瓶口,塞子的1/3在瓶外,塞子的2/3在瓶内,锥形瓶的瓶口和塞子用一层牛皮纸包住,并用细绳系上,使得瓶内压力达到101.33kpa、温度达到120℃、保压15-30分钟进行灭菌;(5)灭菌后冷至50摄氏度,充分摇匀,加入0.05g放线菌酮再次摇匀;(6)滴加2ml橄榄油制成液体培养基;

sb、复苏糠秕马拉色菌冻干粉,(1)将装有糠秕马拉色菌的1ml冻干管尖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1-2分钟,然后在加热处滴50-100ul无菌水用无菌镊子使尖端破裂;(2)用无菌镊子将冻干粉移入1.5ml无菌ep管,用移液枪吸取150ul无菌水滴入管中,搅拌均匀,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250ml锥形瓶中的液体培养基内制成菌悬液;

sc、药物配制,

(1)制作13种单一药物的药液,这13种药物为土槿皮、乌梅、生黄芪、零陵香、姜半夏、霍香、蒲公英、龙胆草、徐长卿、石莒蒲、高良姜、川芎、荆芥,每种单一药物的制作均如下操作:

将30g单一药物放入砂锅中,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放到电热炉上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煮沸后用纱布将药液倒入烧杯中,药渣再加100ml蒸馏水,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然后将两次药液混合,加热浓缩,使其浓度为1g/ml,此时溶液呈黑褐色,取药液100ul,加入100ul液体培养基,使其浓度为0.5g/ml,制成单一药物的药液后,放在冰箱2-8℃保存备用;

(2)13种单一药物的药液对糠秕马拉色菌的抑菌效果测试,

取两个96孔微量板,选取13行作为实验用,一种药物用一行进行实验,分别在13行孔的1孔中加入13种单一药物的药液200ul,每行在2-12孔中加100ul液体培养基,每行自第1孔吸出100ul药液加入第2孔内,依次作递倍稀释,第10孔混匀后弃去100ul,第11孔作不加菌的阴性对照,第12孔作不加药液的正常生长;

将菌悬液稀释为10ml于无菌管中,吸取100ul接种至1-10孔和12孔中,振荡混匀,所有孔内均加5ul橄榄油;

在30℃培养72小时,观察孔内油脂变化情况;

(3)选择出抑菌效果好的6种中药,分别为:乌梅,高良姜,蒲公英,川芎,土槿皮,石莒蒲。

进一步的,还包括荆芥的筛选步骤:

根据抑菌效果选取乌梅30重量份,高良姜10重量份,蒲公英10重量份,川芎20重量份,土槿皮30重量份,石莒蒲10重量份和另一种药物20重量份放入砂锅中,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进行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按照单一药物测试方式分别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选择出对糠秕马拉色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组,该组组分为乌梅,高良姜,蒲公英,川芎,土槿皮,石莒蒲和荆芥。

进一步地,步骤sc中,1到10孔药液浓度分别为0.5g/ml、0.25g/ml、0.125g/ml、0.0625g/ml、0.03125g/ml、0.015625g/ml、0.0078125g/ml、0.00390625g/ml、0.001953125g/ml、0.0009765625g/ml。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的外用去屑中药采用纯中药制剂,取代了传统的西药,对糠秕马拉色菌起到抑菌效果好,取得了良好去屑止痒效果,且无副作用。

(2)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是液基微量稀释法,该法具有可重复性、检测精确、误差小、观察时间短、试验方法简便易操作,与传统的平板涂布抑菌实验相比,它的操作更方便,结果更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包括以下组分:20g乌梅、5g高良姜、5g蒲公英、10g川芎、20g土槿皮、5g石莒蒲和10g荆芥。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包括以下组分:30g乌梅、10g高良姜、10g蒲公英、20g川芎、30g土槿皮、10g石莒蒲和20g荆芥;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用去屑中药,包括以下组分:40g乌梅、15g高良姜、15g蒲公英、30g川芎、40g土槿皮、15g石莒蒲和30g荆芥。

该外用去屑中药采用纯中药制剂,取代了传统的西药,对糠秕马拉色菌起到抑菌效果好,取得了良好去屑止痒效果,且无副作用。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外用去屑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取乌梅20-40重量份,高良姜5-15重量份,蒲公英5-15重量份,川芎10-30重量份,土槿皮20-40重量份,石莒蒲5-15重量份,荆芥10-30重量份放入砂锅中,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放到电热炉上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煮沸后用纱布将药液倒入烧杯中,药渣再加100ml蒸馏水,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然后将两次药液混合,加热浓缩,使其浓度为1g/ml,使溶液呈黑褐色。

该方法采用纯中药制剂,对糠秕马拉色菌起到抑菌效果好,取得了良好去屑止痒效果,且无副作用。

该制备方法还包括从土槿皮、乌梅、生黄芪、零陵香、姜半夏、霍香、蒲公英、龙胆草、徐长卿、石莒蒲、高良姜、川芎、荆芥中筛选出乌梅,高良姜,蒲公英,川芎,土槿皮,石莒蒲的步骤:

sa、培养基配制,(1)组分配制,分别取1.0g蛋白胨、0.5g葡萄糖、0.1g酵母膏粉、0.4g牛胆盐、0.05g单硬脂酸甘油酯、0.1g丙三醇、50ul吐温60、1.0g全脂牛奶粉、0.005g氯霉素粉在500ml烧杯内混合均匀;(2)将装有上述混合物的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在电热炉加热,煮沸1分钟,在煮沸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3)将煮后的混合液用漏斗分装于250ml锥形瓶中;(4)蒸汽灭菌,用塞子塞住锥形瓶口,塞子的1/3在瓶外,塞子的2/3在瓶内,锥形瓶的瓶口和塞子用一层牛皮纸包住,并用细绳系上,使得瓶内压力达到101.33kpa、温度达到120℃、保压15-30分钟进行灭菌;(5)灭菌后冷至50摄氏度,充分摇匀,加入0.05g放线菌酮再次摇匀;(6)滴加2ml橄榄油制成液体培养基。

sb、复苏糠秕马拉色菌冻干粉,(1)将装有糠秕马拉色菌的1ml冻干管尖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1-2分钟,然后在加热处滴50-100ul无菌水用无菌镊子使尖端破裂;(2)用无菌镊子将冻干粉移入1.5ml无菌ep管,用移液枪吸取150ul无菌水滴入管中,搅拌均匀,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250ml锥形瓶中的液体培养基内制成菌悬液。

sc、药物配制,

(1)制作13种单一药物的药液,这13种药物为土槿皮、乌梅、生黄芪、零陵香、姜半夏、霍香、蒲公英、龙胆草、徐长卿、石莒蒲、高良姜、川芎、荆芥,每种单一药物的制作均如下操作:

将30g单一药物放入砂锅中,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放到电热炉上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煮沸后用纱布将药液倒入烧杯中,药渣再加100ml蒸馏水,加热20分钟,每隔5分钟搅拌一次,然后将两次药液混合,加热浓缩,使其浓度为1g/ml,此时溶液呈黑褐色,取药液100ul,加入100ul液体培养基,使其浓度为0.5g/ml,制成单一药物的药液后,放在冰箱2-8℃保存备用。

(2)13种单一药物的药液对糠秕马拉色菌的抑菌效果测试,

取两个96孔微量板,选取13行作为实验用,一种药物用一行进行实验,分别在13行孔的1孔中加入13种单一药物的药液200ul,每行在2-12孔中加100ul液体培养基,每行自第1孔吸出100ul药液加入第2孔内,依次作递倍稀释,第10孔混匀后弃去100ul,操作时,第10孔混匀后从中吸取100ul弃到废液缸内,第11孔作不加菌的阴性对照,第12孔作不加药液的正常生长,1到10孔药液浓度分别为0.5g/ml、0.25g/ml、0.125g/ml、0.0625g/ml、0.03125g/ml、0.015625g/ml、0.0078125g/ml、0.00390625g/ml、0.001953125g/ml、0.0009765625g/ml;

将菌悬液稀释为10ml于无菌管中,吸取100ul接种至1-10孔和12孔中,振荡混匀,所有孔内均加5ul橄榄油;

在30℃培养72小时,观察孔内油脂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不同的中药在不同的浓度下对糠秕马拉色菌的抑制效果不同,观察到油脂会呈现不透明,半透明或完全透明这三种状态,其透明程度代表活糠秕马拉色菌的数量,越透明代表糠秕马拉色菌数越少,抑菌效果越好。由此,先根据油脂的透明程度将这13种中药进行一个抑菌效果排序,然后再根据中药浓度越小其抑菌效果越强的原理再将这13种中药进行排序将这两个顺序进行综合从中选择6种效果好的中药。

(3)选择出抑菌效果好的6种中药,分别为:乌梅,高良姜,蒲公英,川芎,土槿皮,石莒蒲。

进一步的,还包括荆芥的筛选步骤:

根据抑菌效果选取乌梅30重量份,高良姜10重量份,蒲公英10重量份,川芎20重量份,土槿皮30重量份,石莒蒲10重量份和另一种药物20重量份放入砂锅中,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进行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按照单一药物测试方式分别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选择出对糠秕马拉色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组,该组组分为乌梅,高良姜,蒲公英,川芎,土槿皮,石莒蒲和荆芥。

具体的说,按照以下步骤测试实施:

1.1将中药进行混合。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6种中药进行混合,命名为1号:乌梅30g,高良姜10g,蒲公英10g,川芎20g,土槿皮30g,石莒蒲10g,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进行混合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

1.2将1号混合药液按单个中药加样方式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

1.3观察96孔微量板的情况。肉眼可观察到在药液为0.015625g/ml时油脂完全透明,没有糠秕马拉色菌生长。保存此类混合中药。

2.1在1号混合中药乌梅30g,高良姜10g,蒲公英10g,川芎20g,土槿皮30g,石莒蒲10g的基础上再加生黄芪20g,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进行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

2.2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

2.3观察96孔微量板的情况。肉眼可观察到在药液为0.25g/ml时油脂不透明,充满着生长的糠秕马拉色菌。没有1号效果好,因此去掉此类混合中药。

3.1在1号混合中药乌梅30g,高良姜10g,蒲公英10g,川芎20g,土槿皮30g,石莒蒲10g的基础上再加零陵香20g,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进行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

3.2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

3.3观察96孔微量板的情况。肉眼可观察到药液在0.03125g/ml时油脂呈现半透明状态,有一部分糠秕马拉色菌生长。没有1号效果好,因此去掉此类混合中药。

4.1在1号混合中药乌梅30g,高良姜10g,蒲公英10g,川芎20g,土槿皮30g,石莒蒲10g的基础上再加姜半夏20g,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进行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

4.2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

4.3观察96孔微量板的情况。肉眼可观察到药液在0.125g/ml时油脂呈现透明状态,没有生长的糠秕马拉色菌。没有1号效果好,因此去掉此类混合中药。

5.1在1号混合中药乌梅30g,高良姜10g,蒲公英10g,川芎20g,土槿皮30g,石莒蒲10g的基础上再加荆芥20g,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进行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

5.2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

5.3观察96孔微量板的情况。肉眼可观察到药液在0.0078125g/ml时油脂呈现透明状态,没有生长的糠秕马拉色菌。比1号效果更好,因此保留此类混合中药,命名2号。

6.1在1号混合中药乌梅30g,高良姜10g,蒲公英10g,川芎20g,土槿皮30g,石莒蒲10g的基础上再加龙胆草20g,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进行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

6.2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

6.3观察96孔微量板的情况。肉眼可观察到药液在0.25g/ml时油脂呈现透明状态,没有生长的糠秕马拉色菌。没有2号效果好,因此去掉此类混合中药。

7.1在1号混合中药乌梅30g,高良姜10g,蒲公英10g,川芎20g,土槿皮30g,石莒蒲10g的基础上再加霍香20g,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进行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

7.2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

7.3观察96孔微量板的情况。肉眼可观察到药液在0.0625g/ml时油脂呈现透明状态,没有生长的糠秕马拉色菌。没有2号效果好,因此去掉此类混合中药。

8.1在1号混合中药乌梅30g,高良姜10g,蒲公英10g,川芎20g,土槿皮30g,石莒蒲10g,石莒蒲10g的基础上再加徐长卿20g,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进行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

8.2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

8.3观察96孔微量板的情况。肉眼可观察到药液在0.03125g/ml时油脂呈现不透明状态,有糠秕马拉色菌生长。没有2号效果好,因此去掉此类混合中药。

由此可见,2号:30g乌梅、10g高良姜、10g蒲公英、20g川芎、30g土槿皮、10g石莒蒲和20g荆芥进行混合熬制抑菌效果最佳。这种配比比其他配比的抑菌效果更佳,而且这种配比可以更好的让混合药因联合协同作用而产生更加明显的抑菌效果,使药物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该方法采用的是液基微量稀释法,该法具有可重复性、检测精确、误差小、观察时间短、试验方法简便易操作,与传统的平板涂布抑菌实验相比,它的操作更方便,结果更可靠。

实施例五:

9.1将2号组分按照不同重量分为三组分别实验:

第一组:20g乌梅、5g高良姜、5g蒲公英、10g川芎、20g土槿皮、5g石莒蒲和10g荆芥;

第二组:30g乌梅、10g高良姜、10g蒲公英、20g川芎、30g土槿皮、10g石莒蒲和20g荆芥;

第三组:40g乌梅、15g高良姜、15g蒲公英、30g川芎、40g土槿皮、15g石莒蒲和30g荆芥;

加入中药质量10倍毫升的蒸馏水,分别进行熬制约1.5小时,浓度为1g/ml,溶液呈黑褐色,然后再稀释成0.5g/ml。

9.2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进行加样、接种和培养。

9.3观察96孔微量板的情况。

肉眼可观察到第一组和第三组混合药液在0.0078125g/ml时油脂呈现透明状态,没有生长的糠秕马拉色菌。第二组混合药液在0.00390625g/ml时油脂呈现透明状态,没有生长的糠秕马拉色菌。

实施例六:

采用30g乌梅、10g高良姜、10g蒲公英、20g川芎、30g土槿皮、10g石莒蒲和20g荆芥按照实施例四的方法制成混合药物,该混合药物体外抑菌实验:

1.1选取20名头皮屑比较多的实验者,女生10名,男生10名。

1.2将实验者分成两组,两组都是5名女生和5名男生。

1.3将2号混合药和市场上买的某某洗发露(例如海飞丝、潘婷等品牌)分别进行体外实验。

第一组用清水洗完头之后,再用6ml左右的2号混合药涂抹于头发根处,带上头套约15分钟;

第二组用某某洗发露6ml洗头后,也带上头套约15分钟。

每三天洗一次,连续洗7次,观察效果。

1.4经采访实验者可知,第一组实验者只有少量或头皮碎屑,并无瘙痒感和油腻感。第二组有些实验者头发上还存在着少量块状头皮屑,其他则有比较多的头皮屑,并伴有瘙痒感和油腻感。

实验结论,该外用去屑中药采用纯中药制剂,对糠秕马拉色菌起到抑菌效果好,取得了良好去屑止痒效果,且无副作用。

实施例七:

采用30g乌梅、10g高良姜、10g蒲公英、20g川芎、30g土槿皮、10g石莒蒲和20g荆芥按照实施例四的方法制成混合药物,该混合药物体外抑菌实验:

1.1选取10名头皮屑比较多的实验者,女生5名,男生5名。

1.2将10名实验者采用市场上买的某某洗发露分别进行体外实验。

实验时:用清水洗完头之后,再用某某洗发露6ml洗头后,带上头套约15分钟,每三天洗一次,连续洗7次,观察效果。

1.3将10名实验者清水洗头一月,恢复至初始状态。

1.4将10名实验者采用混合药分别进行体外实验。

实验时:用清水洗完头之后,再用6ml左右的2号混合药涂抹于头发根处,带上头套约15分钟;每三天洗一次,连续洗7次,观察效果。

1.5经采实验观察可知:

实验结论,该外用去屑中药采用纯中药制剂,对糠秕马拉色菌起到抑菌效果好,取得了良好去屑止痒效果,且无副作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