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塞式鼓室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0237发布日期:2019-12-27 15:19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耳塞式鼓室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鼓室给药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耳塞式鼓室给药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鼓室给药治疗内耳疾病已有60余年的历史,fowler于1948年全身应用链霉素治疗眩晕,随后schuknect在1956年鼓室内应用链霉素治疗梅尼埃病,给药方式发生了从全身到局部的变化。beck在1978年为保留听力将鼓室注射链霉素更换为庆大霉素。wilson在1980年的双盲、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中肯定了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有效性。但spandow在1988年动物实验发现向鼓室注射氢化可的松可引起耳聋。silverstein等在1996年首先报道使用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有效。2006年施俊等在国内首先报道了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鼓室内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药物通常为氨基糖苷类和类固醇激素。

鼓室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理论基础是药物具有穿透力能够通过圆窗膜,并能够在膜迷路中达到较高的浓度。圆窗膜是一层半透膜,能够对离子、分子及一些药物通透。不同的物质以不同的径路跨膜并被不同的因素影响。内耳中存在着糖皮质激素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利尿钠肽受体及水通道蛋白。rarey等对1例死于帕金森病的人的内耳组织进行检测,发现内耳中广泛分布着类固醇激素受体,其在耳蜗的分布多于前庭,在耳蜗中以螺旋韧带最多,血管纹和corti器次之,与大鼠耳蜗中的分布相似。gross等的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保护听力的机制是通过作用于盐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内耳离子水平实现的。parnes等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地塞米松、甲强龙、氢化可的松分别鼓室内注入,在1、2、4、6h不同时间段膜迷路的药物浓度均高于全身静脉给药。

鼓室给药的药物靶向性好,可避开血-迷路屏障进入内耳,膜迷路中药物浓度较全身给药高。鼓室给药的方法包括经咽鼓管途径、鼓膜通气管置入灌注或微泵给药、鼓膜切开圆窗龛放置预置材料、以及鼓室直接注射等。咽鼓管途径鼓室给药只适用于咽鼓管通畅者。鼓膜通气管置入灌注或微泵给药可根据需要间断或持续泵入药物,产生稳定的内耳药物浓度,但需手术植入,损伤大费用高,治疗结束时需手术取出。鼓膜切开圆窗龛放置预置材料可避免药物经咽鼓管流失,泡沫凝胶使药物定点准确且患者可自行定时滴药,但创伤较大且取出药物比较困难。而鼓室直接注射给药的操作简单,治疗期间内耳药物浓度较高,治疗效果较佳,在临床方面得到了广泛使用。但该方法需反复由医师操作,医师劳动强度比较大,操作精确度有时候难以非常精确把控;另外,药物注入后在鼓室内停留时间较短且药物与圆窗膜的接触时间不可控,药物很容易经过咽管流失,无法有效保持内耳药物浓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耳塞式鼓室给药装置,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鼓室给药管可以固定在耳朵内部,推升了给药的便捷性和精确度。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耳塞式鼓室给药装置,包括鼓室给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室给药管头端设有用于穿刺鼓膜进入鼓室的穿刺针,鼓室给药管尾端安装有用于固定在耳孔入口处的耳塞式定位件;所述鼓室给药管的尾端连接有输液接头,所述输液接头配装有密封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塞式定位件包括耳塞本体和耳塞盖,所述耳塞本体固定连接在鼓室给药管上,耳塞盖的侧边与耳塞本体的侧边铰接,耳塞盖内设有空腔,所述输液接头和密封盖位于所述空腔内,通过打开耳塞盖可使输液接头和密封盖露出;耳塞盖上设有弹性嵌接头,所述弹性嵌接头用于塞在耳塞本体的开口内,将耳塞盖与耳塞本体连接起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密封杆,所述密封杆插入到输液接头的内部,所述输液接头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磁环,所述密封盖位于密封杆外部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磁环,所述限位环通过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固定在限位槽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液接头的内表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杆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卡合在密封槽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杆为圆台状结构,且密封杆外表面的密封凸起等间距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均为圆环状结构,且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相互吸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盖异于密封杆的一端一体成型有拉环,所述拉环为圆环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鼓室给药管为可弯曲管,鼓室给药管的长度为2.8~3.4cm,鼓室给药管的外径不超过2mm,所述穿刺针的长度不超过1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耳塞式定位件包括定位气囊,所述定位气囊和鼓室给药管之间安装有气囊定位架,所述定位气囊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气囊为圆环状空心结构,所述定位气囊的上设有气门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在鼓室给药管头端设置穿刺针,使得鼓室给药管可以更顺利地穿刺鼓膜进入鼓室;鼓室给药管靠近尾端的部位安装有耳塞式定位件,可以让鼓室给药管固定的更稳定,方便操作,精确度也更高;通过在鼓室给药管的尾端连接有输液接头,从而可以方便地连接注射器注入药物,输液接头不用时可用密封盖封堵。

2)、本发明的密封盖结构巧妙,可以避免给药结束后输液接头的端部暴露在空气中受到污染,同时密封盖通过限位槽、第一磁环、限位环和第二磁环进行限位,限位环一端的第二磁环吸附在第一磁环的表面,使得限位环固定在限位槽的内部,增加了输液接头和密封盖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耳塞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鼓室给药管、2-穿刺针、3-耳塞式定位件、3.1-耳塞本体、3.2-耳塞盖、3.3-定位气囊、3.4-气囊定位架、4-防滑槽、5-气门嘴、6-输液接头、7-密封盖、8-密封杆、9-密封槽、10-密封凸起、11-限位槽、12-第一磁环、13-限位环、14-第二磁环、15-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塞式鼓室给药装置,包括鼓室给药管1,所述鼓室给药管1头端设有用于穿刺鼓膜进入鼓室的穿刺针2,鼓室给药管1尾端安装有用于固定在耳孔入口处的耳塞式定位件3;所述鼓室给药管1的尾端连接有输液接头6,所述输液接头6配装有密封盖7。如此设置,穿刺针2便于鼓室给药管1头端顺利穿刺鼓膜进入到鼓室的内部。耳塞式定位件3可以让鼓室给药管1固定的更稳定,方便操作,精确度也更高;输液接头6可以方便地连接注射器注入药物,输液接头6不用时可用密封盖7封堵。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耳塞式定位件3包括耳塞本体3.1和耳塞盖3.2,所述耳塞本体3.1固定连接在鼓室给药管1上,耳塞盖3.2的侧边与耳塞本体3.1的侧边铰接,耳塞盖3.2内设有空腔,所述输液接头6和密封盖7位于所述空腔内,通过打开耳塞盖3.2可使输液接头6和密封盖7露出;耳塞盖3.2上设有弹性嵌接头,所述弹性嵌接头用于塞在耳塞本体3.1的开口内,将耳塞盖3.2与耳塞本体3.1连接起来。如此设置,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来说,当鼓室给药需要长程【一周以上】治疗时,本装置可固定于耳部,对睡眠影响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密封盖7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密封杆8,所述密封杆8插入到输液接头6的内部,所述输液接头6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磁环12,所述密封盖7位于密封杆8外部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环13,所述限位环13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磁环14,所述限位环13通过第一磁环12和第二磁环14固定在限位槽11的内部。如此设置,输液接头6通过密封盖7一体成型的密封杆8进行密封,避免给药结束后输液接头6的端部暴露在空气中受到污染,同时密封盖7通过限位槽11、第一磁环12、限位环13和第二磁环14进行限位,限位环13一端的第二磁环14吸附在第一磁环12的表面,使得限位环13固定在限位槽11的内部,增加了输液接头6和密封盖7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输液接头6的内表面开设有密封槽9,密封杆8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密封凸起10,密封凸起10卡合在密封槽9的内部,密封杆8为圆台状结构,且密封杆8外表面的密封凸起10等间距分布。如此设置,密封杆8插入到输液接头6内部后,密封杆8的外表面一体成型的密封凸起10卡合在密封槽9的内部,提高了输液接头6通过密封杆8进行密封的稳定性。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磁环12和第二磁环14均为圆环状结构,且第一磁环12和第二磁环14相互吸引。如此设置,增加了第一磁环12和第二磁环14连接接触的稳定性。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密封盖7异于密封杆8的一端一体成型有拉环15,拉环15为圆环状结构。如此设置,用户通过牵引拉环15可更方便地使密封盖7与输液接头6分离。

本发明中,所述鼓室给药管1为可弯曲管,鼓室给药管1的长度优选设置为2.8~3.4cm,鼓室给药管1的外径不超过2mm,这样的尺寸是根据患者的耳道深度设定的,基本可以满足所有患者的使用需求。所述穿刺针2的长度不超过1cm,这样既可满足穿刺要求,又不会损伤耳内结构。

本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如下:

使用时,医护人员把鼓室给药管1插入到耳朵内,鼓室给药管1头端的穿刺针2先刺破鼓膜进入鼓室,接着将鼓室给药管1引导进入鼓室的内部,耳塞本体3.1与耳道紧密接触,实现定位;然后打开耳塞盖3.2,拆下密封盖7,将输液接头6连接注射器,即可进行鼓室给药。

给药结束后,取下注射器,装上密封盖7,输液接头6的一端通过密封盖7表面一体成型的密封杆8进行密封,同时密封杆8外表面一体成型的密封凸起10卡合在密封槽9的内部,限位环13通过第一磁环12和第二磁环14固定在限位槽11的内部。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塞式鼓室给药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耳塞式定位件3的结构有所不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2中,所述耳塞式定位件3包括定位气囊3.3,所述定位气囊3.3和鼓室给药管1之间安装有气囊定位架3.4,所述定位气囊3.3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槽4。如此设置,定位气囊3.3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耳孔结构做适应性的形变,适用性更好;同时定位气囊3.3外表面开设的防滑槽4增加了定位气囊3.3与患者耳道内表面接触的稳定性,提高了鼓室给药管1固定在患者耳朵内部的牢靠性。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2中,所述气囊定位架3.3为圆环状空心结构,气囊定位架3.3的外表面连接有气门嘴5。如此设置,便于鼓室给药管1通过气囊定位架3.3进行定位,以及便于通过气门嘴5快速充气。

本实施例2具体使用时,当鼓室给药管1引导进入鼓室内部时,医护人员通过气门嘴5往气囊定位架3.3的内部注入合适量的气体,此时气囊定位架3.3缓缓变大并贴合在耳道的内表面,气囊定位架3.3通过外表面开设的防滑槽4增加与耳道接触的摩擦阻力。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