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炎靶向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96448发布日期:2019-10-18 21:20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炎靶向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炎靶向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载体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仍然是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局部免疫反应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和未知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传统治疗包括降低胆固醇和凝血的药物,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外科手术。然而,这些医学治疗存在不良反应,且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而不是减少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需要开发更有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策略。

最近的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炎症已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加速密切相关。例如,促炎信号通路的下游生物标志物,如含有pyrin结构域的信号通路蛋白质3(nlrp3),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心血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与胆固醇水平无关。2017年,canakinumab是人类抗il-1β单克隆抗体可中和il-1β信号,在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较低的心血管(cv)事件,开创了抗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时代。尽管有前景,但仍需改善疗效,同时减少副作用。针对炎症进行治疗仍然是一大挑战,仍需要进一步开发用于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炎性微环境的靶向递送系统。

目前已有多个用于动物模型的抗炎靶向递送系统的报道,如thijsj.beldman等人用透明质酸作为抗炎靶向递送系统,通过使用透明质酸纳米粒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症,改善了动脉粥样硬化。dianadehaini等人用红细胞膜和血小板膜包plga来作为抗炎靶向递送系统。由此可见,目前绝大多数的抗炎靶向递送系统采用合成材料,或需要进行化学修饰,工艺相对复杂,在体内参与的生物化学反应和降解产物往往不够明确,这些都是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因此,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较大。因此,将利用化学物质改性或缔合的抗炎靶向系统用于人体时,其使用的安全性是最大的问题。

此外,现有的血小板膜包plga的方法的缺陷包括提取分离步骤繁琐,需要提取、分离血小板膜之后再修饰到高分子plga纳米颗粒表面,步骤繁琐复杂,成本高昂,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炎靶向递送系统,其由血小板制备得到,不包含任何人工合成高分子或其他材料,生物安全性高。血小板衍生囊泡可通过活化血小板一步法获得,分离工艺简单,操作步骤简单,并且来源广泛。此外,血小板对炎症部位具有内在的亲和力,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血小板来源的靶向递送系统可以选择性地结合多种细胞类型,如巨噬细胞和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相关的内皮细胞,因而利用此靶向递送系统能够将抗炎药物递送至炎症部位。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炎靶向递送系统,所述的抗炎靶向递送系统包括血小板衍生囊泡和装载在所述的血小板衍生囊泡内或附着于所述的血小板衍生囊泡表面的抗炎药物,所述的血小板衍生囊泡通过超速离心活化后的血小板获得。

进一步地,所述的血小板衍生囊泡的粒径为100-10000nm。

进一步地,所述的抗炎药物为亲水性或疏水性的小分子抗炎药物。在一些情况下,小分子化合物为活性小分子药物。

进一步地,所述的抗炎药物为mcc950、auranofin、tak-242、bromoxone、姜黄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血小板来源于自体或血型一致的捐献者。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抗炎靶向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有血小板的血液样品分散于含有血小板凝集抑制剂的缓冲液中,在50-150g离心至上清液澄清,去除红细胞和白细胞,获得只含有血小板的上清液;

(2)将抗炎药物与步骤(1)得到的血小板混合均匀,然后进行血小板活化;

(3)将步骤(2)活化后的血小板在600-1000g离心15-25min,收集上清液;

(4)将步骤(3)收集的上清液以至少2500g转速进行超速离心,收集沉淀,得到所述的抗炎药物靶向递送系统。

进一步地,在步骤(1)之后还包括对血小板进行纯化的步骤:将步骤(1)收集的上清液在600-1000g离心,收集血小板沉淀,并加入含有血小板抗凝抑制剂的缓冲液洗涤,洗涤后在600-1000g离心,收集沉淀,为纯化血小板。在使用时,采用缓冲液进行重悬。

进一步地,所述的血小板活化通过添加血小板活化诱导剂活化。

进一步地,所述的血小板活化诱导剂包括凝血酶、胶原、凝血酶敏感蛋白、adp、血栓素a2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超速离心的时间为至少30min。

进一步地,向所述样品中提供一种或多种血小板抑制剂,所述血小板抑制剂中的至少一种为前列腺素h1。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所述的抗炎药物与纯化血小板按照高于1:1比例进行混合。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的缓冲液为pbs缓冲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抗炎靶向递送系统,其由血小板制备得到。由于血小板来自于生物体,因此血小板是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参与了体内的新陈代谢,没有毒副作用,因而来源于血小板的血小板衍生囊泡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获得的血小板衍生囊泡不包含任何人工合成高分子或其他材料,利用本发明的抗炎靶向递送系统无需使用异源或是聚乳酸甘醇酸(plga)等人工合成材料类物质作为抗炎靶向递送载体,生物安全性高。此外,本发明工艺简单,无需提取血小板膜,血小板衍生囊泡非常容易获得,血小板可来源于病人本身或者来源于血型一致的捐献者,血小板衍生囊泡可通过活化血小板一步法获得,分离工艺简单,操作步骤简单。此外,血小板对炎症部位具有内在的亲和力,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而血小板来源的靶向递送系统可以选择性地结合多种炎症活化的细胞类型,如巨噬细胞和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相关的内皮细胞,因而利用此靶向递送系统能够将抗炎药物递送至炎症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发明的血小板衍生囊泡的显微镜检图;

图2为本发明的血小板衍生囊泡的粒径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的血小板衍生囊泡在不同溶液里的粒径变化图;

图4为本发明的血小板衍生囊泡、血小板的电泳分析图;

图5为本发明的血小板衍生囊泡、血小板的westernblot结果图;

图6为本发明的血小板衍生囊泡、血小板分泌的炎性因子图;

图7为本发明的血小板衍生囊泡靶向巨噬细胞图;

图8为本发明的血小板衍生囊泡靶向内皮细胞图;

图9为本发明的血小板衍生囊泡体内靶向小动物成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组织切片共聚焦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mcc950紫外吸收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mcc950缓释曲线;

图13为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对巨噬细胞il-1β表达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对内皮细胞il-1β表达图;

图15为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对巨噬细胞nlrp3表达情况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对内皮细胞nlrp3表达情况图;

图17为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对小鼠主动脉弓斑块大小影响的he染色图;

图18为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对主动脉弓斑块il-1β免疫组化染色图;

图19为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对主动脉弓斑块mac3免疫组化染色图;

图20为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对血液炎性因子表达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6-8周龄的c57bl/6小鼠和apoe-ko小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小鼠按照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所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iacuc)的指导操作方法进行处理。

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内皮细胞huvecs购自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简称atcc)。raw264.7和huvecs于添加有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u/ml的链霉素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中保藏。使用第三代或第四代传代培养的细胞用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实施例1:血小板的提取

从c57bl/6小鼠眼眶取出血液,储存在含有5mmedta和1μmpge1的pbs中。100g离心15分钟去除红细胞,重复步骤直到上清液澄清,收集上清液并以800g离心20分钟;将离心沉淀物在室温下储存,以在重新悬浮后进一步使用。

实施例2:血小板衍生囊泡的提取

将血小板沉淀物重新悬浮后,加入2u/ml的凝血酶,于37℃活化30分钟,再以800g离心20分钟,收集上清液并进行超速离心获取血小板衍生囊泡,以2500g(2小时)的速率浓缩成颗粒,即为血小板衍生囊泡。

实施例3:血小板衍生囊泡的定性分析

通过透射电镜(tem)检测血小板衍生囊泡的表征,结果如图1所示,直径约100-150nm。通过动态光散射(dls)测量粒径以及血小板衍生囊泡在不同溶液里随时间的粒径变化,结果如图2,图3所示,在4℃下储存在各种缓冲液中至少4天。在没有血小板聚集抑制剂pge1的情况下,pvs的大小没有显着变化,表明pvs的高稳定性。提取血小板及血小板衍生囊泡蛋白后,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对血小板及血小板衍生囊泡蛋白质进行蛋白质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由此,可得出血小板衍生囊泡含有来自血小板的部分蛋白质,然而,失去了高分子量的胞质蛋白质,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之后利用westernblot检测技术,采用10%的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血小板和血小板衍生囊泡蛋白,转膜至二氟化树脂膜(pvdf膜)上后,进行一抗二抗孵育。然后用amershamimager600超灵敏多功能成像仪对cd41的含量进行显影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cd41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血小板衍生囊泡确实来自血小板。

为了测定血小板衍生囊泡在激活后是否释放促炎细胞因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凝血酶激活的上清液中的il-1β和il-6表达。结果如图6所示,血小板衍生囊泡不分泌促炎因子,表明血小板衍生囊泡在作为抗炎靶向递送载体时,对机体不产生副作用,作为炎症治疗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实施例4:血小板衍生囊泡的靶向性分析

(1)体外靶向分析

首先将血小板用did染色,经活化后收集得到did标记的血小板衍生囊泡。将巨噬细胞用氧化ldl处理使之转化为泡沫细胞,然后将泡沫细胞与用did标记的血小板或血小板衍生囊泡pvs孵育。结果如图7所示,通过荧光成像观察到,与未活化的巨噬细胞相比,血小板衍生囊泡pvs对泡沫细胞显示出更高的亲和力。did标记的血小板或血小板衍生囊泡pvs与经lps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孵育,结果如图8所示,同样的,血小板衍生囊泡靶向活化后的内皮细胞。总之,这些结果在表明靶向递送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组分具有强亲和力,其可用于药物靶向递送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微环境。

(2)体内靶向分析

将游离did或did标记的血小板衍生囊泡pvs,静脉内注射到apoe-ko小鼠中。注射后6小时,对小鼠实施安乐死。切除心脏和主动脉用于离体成像。结果如图9所示,did标记的血小板衍生囊泡在apoe-ko小鼠中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显着积累。相反,在游离染料处理的apoe-ko小鼠中检测到很少的信号。此外,在野生型小鼠中未显示主动脉中pvs的积累,表明靶向能力是由pvs与活化的巨噬细胞或内皮之间的亲和力引起的。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进一步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切片,结果如图10所示。与游离did处理或野生型小鼠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小板衍生囊泡的富集进一步证实了血小板衍生囊泡的靶向能力。

实施例5:抗炎组合物的制备

将抗炎药物mcc950与纯化血小板混合进行共孵育24小时,800g离心20分钟获取沉淀物,沉淀物为mcc950装载的血小板,将沉淀物重新重悬,加入2u/ml的凝血酶,于37℃活化30分钟,再以800g离心20分钟,收集上清液并进行超速离心获取mcc950装载的血小板衍生囊泡,以100,000rpm(2小时)的速率浓缩成颗粒,即为抗炎靶向递送系统。

实施例6:抗炎组合物的定性分析

利用紫外吸收仪测定抗炎组合物的紫外吸收峰,结果如图11所示,mcc950在吸收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表明抗炎药物mcc950成功加载到血小板衍生囊泡上。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mcc950的加载和释放曲线,结果如图12所示,药物负载百分比约为15.3%,药物的释放曲线呈现缓释性。

实施例7:抗炎组合物的抗炎效果分析

(1)在体外减轻炎症的治疗效果

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铺板培养后,待细胞均匀长至60%时,弃去原培养液,加入含100ng/mllps的新培养液,1小时后再分别加入同样剂量的抗炎药物mcc950,靶向递送系统血小板衍生囊泡pvs,抗炎组合物mcc950-pvs。24小时后收集细胞上清液使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同样的在24小时后提取细胞蛋白,利用westernblot检测技术检测nlrp3的表达情况。结果分别如图13-16所示,由图13-16可看出用lps处理的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大量il-1β,以及上调nlrp3表达。相反的,抗炎药或抗炎组合物处理后显著抑制il-1β和nlrp3表达,说明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2)在体内减轻炎症的治疗效果

apoe-ko小鼠高脂饲料喂养十二周,另普通饲料喂养的小鼠作未处理的对照。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在21天内接受9次静脉输注pbs,抗炎药物mcc950或抗炎组合物mcc950-pvs,每次输注施用的mcc950剂量为5mg/kg。最终输注后24小时对所有小鼠实施安乐死。解剖取小鼠主动脉弓,对经各种治疗的小鼠主动脉弓中的斑块进行了定量组织学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横截面用苏木精和伊红(h&e),并对il-1β,mac3(巨噬细胞)进行免疫染色。结果如图17-19所示,组织学检查证实高脂饲料喂养小鼠未经治疗组中存在较大的斑块。在治疗组中,我们发现接受抗炎组合物mcc950-pvs治疗的小鼠内膜增厚与高胆固醇组和纯药物治疗相比显着降低,斑块明显减少,并且病变也明显减少。值得注意的是,抗炎组合物mcc950-pvs的治疗效果更好,可能是由于通过靶向递送系统靶向递送在斑块部位具有更高的mcc950浓度。

通过elisa测试了外周血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如图20所示,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在高脂肪组中上调,相反,在抗炎药物mcc950或抗炎组合物mcc950-pvs处理组中,促炎因子的分泌显着下降。这些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抗炎组合物也缓解了全身性炎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