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50370发布日期:2021-02-23 21:31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双腔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腔微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指正向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0级且闭塞时间≥3个月的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如果存在同侧桥侧支或同侧侧支血管,尽管闭塞远端血管timi血流>0级,仍视为完全闭塞病变。
[0003]
因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被称为冠状动脉介入领域“最后的堡垒”。研究发现有高达20%的冠心病患者同时合并至少一处cto病变。成功的cto病变血运重建可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和缓解心绞痛,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需要,并可改善临床预后。
[0004]
微导管是处理cto病变必备器具,不仅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且方便导引钢丝塑形和交换及确保近端已取得的成果。在运用双腔微导管处理分支开口完全闭塞的血管时(如回旋支开口完全闭塞,角支开口完全闭塞,om开口完全闭塞等),当第一导管内的导丝头端稍过主血管的闭塞口时,由于双腔微导管不能随着跟进,也就是第二导管无法再向前跟进,导致第二导管内的导丝头端支撑点减少,攻击点分散,容易有反弹出血管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第二微导管导丝头端支撑点弱,攻击点分散,容易有反弹出血管的可能等缺陷,提供一种双腔微导管。
[0006]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
一种双腔微导管,其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相连接,其特点在于,所述双腔微导管还包括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导管内径,所述第三导管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内。
[0008]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在原有的双腔微导管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三导管,当第二导管无法跟进时,可以推进第三导管,使第三导管插入端更加贴近血管闭塞口。
[0009]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平行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的插入端超出于所述第二导管的插入端,所述第一导管的插入端呈一平面,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呈一倾斜面。
[0010]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第一导管插入端呈平面,避免对血管壁造成伤害。
[0011]
较佳地,所述第二导管的插入端呈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的两侧设有第一端头。
[0012]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第二导管插入端呈倾斜面,使导管在血管中推进时更加顺利,从而保护血管,第一端头的设置,使手术进行时,推进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更加方便。
[0013]
较佳地,所述第三导管插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内,所述第三导管的插入端呈一倾斜
面,所述第三导管的另一端的两侧设有第二端头。
[0014]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第三导管插入端呈倾斜面,使第三导管靠近血管闭塞口时有较佳的角度进行手术,同时,第二端头的设置,便于推进第三导管,提高手术效率,更加便利。
[0015]
较佳地,所述双腔微导管还包括第三端头,所述第三端头与导丝连接,所述第三端头可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三导管内,所述导丝可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三导管内。
[0016]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将导丝插设于第三导管内,使导丝头端支撑力增强,使导丝攻击点更加集中,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0017]
较佳地,所述双腔微导管还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外侧。
[0018]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外侧套设保护管,避免双腔微导管对血管壁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0019]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管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所述第二导管包括由外至内并相互连接的钢丝网层和聚四氟乙烯层,所述第三导管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0020]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材料,减少双腔微导管的材料对人体造成伤害。
[0021]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0022]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23]
本发明通过在第二导管内增设第三导管,当第一导管内的导丝头端稍过主血管的闭塞口时,由于双腔微导管不能随着跟进,也就是第二导管无法再向前跟进时,推进第三导管,使第三导管贴近血管闭塞口,从而使第三导管内的导丝头端支撑点增多,攻击点集中,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双腔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双腔微导管的剖面示意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
[0027]
1 第一导管
[0028]
2 第二导管
[0029]
21 第一端头
[0030]
3 第三导管
[0031]
31 第二端头
[0032]
4 第三端头
[0033]
5 保护管
[0034]
6 聚四氟乙烯层
[0035]
7 钢丝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
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37]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双腔微导管,其包括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第一导管1与第二导管2相连接,双腔微导管还包括第三导管3,第三导管3外径小于第二导管2内径,第三导管3可滑动设于第二导管2内。
[0038]
在原有的双腔微导管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三导管3,当第二导管2无法跟进时,可以推进第三导管3,将第三导管3推进至血管闭塞口,使第三导管3插入端更加贴近血管闭塞口。
[0039]
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平行连接,第一导管1的插入端超出于第二导管2的插入端,第一导管1的插入端呈一平面,第一导管1的另一端呈一倾斜面。第一导管1插入端呈平面,避免对血管壁造成伤害。
[0040]
第二导管2的插入端呈一倾斜面,第二导管2的另一端的两侧设有第一端头21。第二导管2插入端呈倾斜面,使导管在血管中推进时更加顺利,从而保护血管,第一端头21的设置,使手术进行时,推进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更加方便。
[0041]
第三导管3插设于第二导管2内,第三导管3的插入端呈一倾斜面,第三导管3的另一端的两侧设有第二端头31。第三导管3插入端呈倾斜面,使第三导管3靠近血管闭塞口时有较佳的角度进行手术,同时,第二端头31的设置,便于推进第三导管3,提高手术效率,更加便利。
[0042]
双腔微导管还包括第三端头4,第三端头4与导丝连接,第三端头4可滑动插设于第三导管3内,导丝可滑动插设于第三导管3内。将导丝插设于第三导管3内,使导丝头端支撑力增强,使导丝攻击点更加集中,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0043]
双腔微导管还包括保护管5,保护管5套设于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外侧。在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外侧套设保护管5,避免双腔微导管对血管壁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0044]
第一导管1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第二导管2包括由外至内并相互连接的钢丝网层7和聚四氟乙烯层6,第三导管3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采用上述材料,减少双腔微导管的材料对人体造成伤害。
[0045]
在进行手术时,通过在第一导管1内设置导丝,通过第一端头21控制双腔微导管跟随第一导管1移动至血管闭塞口附近,使第二导管2靠近血管闭塞口,当第二导管2插入口离血管闭塞口较远时,通过第二端头31控制推进第三导管3,使第三导管3插入口贴近血管闭塞口,紧接着推动第三端头4控制与第三端头4连接的导丝攻击闭塞口,由于设置了第三导管3,导丝攻击闭塞口的支撑点增多,攻击点集中,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0046]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