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耳炎治疗的耳部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13895发布日期:2019-11-26 01:30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耳炎治疗的耳部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耳炎上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中耳炎治疗的耳部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针对中耳炎症状,在进行治疗时,需对耳朵内部进行上药,而上药之前需先对耳道内部进行清理,将内部的化脓物抽吸出来,再进行滴药处理;这一行为需要靠别人帮助才能完成,而患者自身无法完成,这就对了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外界不稳定因素,不能随时随地的进行治疗。

而市场上现有的耳部上药装置,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耳炎患者,仍然不能自主上药;让别人帮助上药的另一个缺点便是,不能在上药的时候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稍有不慎便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一种用于中耳炎治疗的耳部上药装置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自主上药,并能根据自身感受准确上药减少伤害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中耳炎治疗的耳部上药装置,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的两侧活动连接有吸气管,腔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呼气管,腔体的内部且位于呼气管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阻气网,吸气管远离腔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药机构,所述上药机构包括弹簧,弹簧远离吸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持板,挡持板远离弹簧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抽吸槽,抽吸槽远离挡持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螺杆;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两侧均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为橡胶材质,避免划伤耳道皮肤;

优选的,所述抽吸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抽吸囊,抽吸囊被挤压后具有吸气能力;

优选的,所述腔体的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过滤到呼气的湿气。

优选的,所述上药机构与吸气管的连接处活动连接有旋转杆,便于调节上药机构的位置,使其更好的挂在患者耳边;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内部固定连接弯曲管,弯曲管的体积大于患者耳道内部的脓液;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为半圆形设计,更好的贴合耳道;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伸出长度小于人体耳道的深度,避免螺杆伸出太长,损伤耳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腔体塞进患者的鼻子里,并将旋转杆挂在耳朵旁边,转动旋转杆使上药机构塞入患者的耳朵中,穿戴完毕之后,患者进行呼气时,大部分气体从阻气网通过经呼气管流入上药机构内,气流到达弹簧表面,弹簧被挤压推动挡持板移动,挡持板缓慢移动至抽吸槽内,挤压抽吸囊的同时会使转轴旋转,将螺杆伸出保护套的表面,并到达耳朵需要被清理的部位,至此患者的呼出的气流消失;当患者进行吸气时候,因阻气网的存在,患者只能从吸气管吸入空气,而弹簧失去挤压力的同时受到向上的拉伸力,因此会带动挡持板向上移动,抽吸槽内的抽吸囊释放之前被挤压产生的形变量,并使转轴反转,螺杆收缩回来的同时,会利用患者吸气的气流将脓液吸入弯曲管内,从而达到了上药之前自主清理的效果。

2.通过上述患者呼气的同时,挡持板会带动两侧的弹性管道一起向下移动,并挤压储液槽内的药液,因储液槽位于弹簧的下部,且流出时需弹簧挤压的数次之后才能流出,因此会在患者数次呼吸之后,即清理完成之后,储液槽内的药液才会从弹性管道流出,流出的药液在弹性管道的夹持下流入液流通道内,最终流出保护套,从而达到了自主上药的效果;当患者在自主上药的时候,若感觉到不适,可立即张开嘴巴,用嘴呼吸,便可停止上药进程,且患者可通过调整从鼻子里呼气或吸气的力度,来控制清理时抽吸的力,降低不适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腔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吸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呼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上药机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上药机构主视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抽吸囊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螺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上药机构呼气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抽吸囊结构被挤压时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螺杆结构推出时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保护套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中:1-腔体、2-吸气管、3-呼气管、4-阻气网、5-上药机构、6-弹簧、7-挡持板、8-抽吸槽、9-转轴、10-螺杆、11-液流通道、12-弹性管道、13-储液槽、14-保护套、15-抽吸囊、16-过滤板、17-旋转杆、18-弯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2,一种用于中耳炎治疗的耳部上药装置,包括腔体1,腔体1的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6,供应3mw-2811-10过滤板滤芯/呼吸防护,过滤掉呼气的湿气,腔体1的两侧活动连接有吸气管2,腔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呼气管3,腔体1的内部且位于呼气管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阻气网4,阻气网4只能呼出气体,而不能吸入气体,有效将患者的呼气与吸气分离开,为下步工作做好准备,吸气管2远离腔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药机构5,上药机构5与吸气管2的连接处活动连接有旋转杆17,旋转杆17为弧形,且贴合患者的耳朵形状,使其佩戴更为牢固,不会因为轻微晃动而掉落,便于调节上药机构5的位置,使其更好的挂在患者耳边,上药机构5包括弹簧6,弹簧6远离吸气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持板7,挡持板7远离弹簧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抽吸槽8,抽吸槽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抽吸囊15,抽吸囊15被挤压后具有吸气能力,且可重复长久使用而不发生断裂,因阻气网4的存在,患者只能从吸气管2吸入空气,而弹簧6失去挤压力的同时受到向上的拉伸力,因此会带动挡持板7向上移动,抽吸槽8内的抽吸囊15释放之前被挤压产生的形变量,并使转轴9反转,螺杆10收缩回来的同时,会利用患者吸气的气流将脓液吸入弯曲管18内,起到上药之前自主清理的作用,抽吸槽8远离挡持板7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轴9,转轴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螺杆10,螺杆10的伸出长度小于人体耳道的深度,避免螺杆10伸出太长,损伤耳道,螺杆10的内部固定连接弯曲管18,弯曲管18的体积大于患者耳道内部的脓液,防止因脓液量过多而无法完全吸入的现象,螺杆10的两侧均设置有保护套14,保护套14为半圆形设计,更好的贴合耳道,保护套14为橡胶材质,避免划伤耳道皮肤;从外当患者在自主上药的时候,若感觉到不适,可立即张开嘴巴,用嘴呼吸,便可停止上药进程,且患者可通过调整从鼻子里呼气或吸气的力度,来控制清理时抽吸的力,降低不适的感觉。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在使用时,将腔体1塞进患者的鼻子里,并将旋转杆17挂在耳朵旁边,转动旋转杆17使上药机构5塞入患者的耳朵中,穿戴完毕之后,患者进行呼气时,大部分气体从阻气网4通过,经呼气管3流入上药机构5内,气流到达弹簧6表面,弹簧6被挤压推动挡持板7移动,挡持板7缓慢移动至抽吸槽8内,挤压抽吸囊15,抽吸囊15内的气体被挤出,吹动转轴9使其旋转,转轴9旋转将螺杆10伸出保护套14的表面,并到达耳朵需要被清理的部位,至此患者的呼出的气流消失;当患者进行吸气时候,因阻气网4的存在,患者只能从吸气管2吸入空气,而弹簧6失去挤压力的同时受到向上的拉伸力,因此会带动挡持板7向上移动,抽吸槽8内的抽吸囊15释放之前被挤压产生的形变量,并使转轴9反转,螺杆10收缩回来的同时,会利用患者吸气的气流将脓液吸入弯曲管18内,起到上药之前自主清理的作用;通过上述患者呼气的同时,挡持板7会带动两侧的弹性管道12一起向下移动,并挤压储液槽13内的药液,因储液槽13位于弹簧6的下部,且流出时需弹簧6挤压的数次之后才能流出,因此会在患者数次呼吸之后,即清理完成之后,储液槽13内的药液才会从弹性管道12流出,流出的药液在弹性管道12的夹持下流入液流通道11内,最终流出保护套14,起到自主上药的作用;当患者在自主上药的时候,若感觉到不适,可立即张开嘴巴,用嘴呼吸,便可停止上药进程,且患者可通过调整从鼻子里呼气或吸气的力度,来控制清理时抽吸的力,降低不适的感觉。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