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陈皮柠檬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96891发布日期:2019-10-18 21:23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食品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陈皮柠檬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包括:便意少,便次少;排便费力、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便秘、烦躁。如病程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便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7%,便秘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因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患者常有许多苦恼,长期便秘者可引起或加重直肠疾病,如直肠炎、肛裂、痔等,同时还伴有便秘、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便秘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治疗便秘是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便秘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按发病机制主要分为慢性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两类。临床绝大多数慢性便秘是原因不明确的功能性疾病。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案是针对可能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选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一般生活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训练和手术治疗。但目前慢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欠佳。生活治疗是生活饮食习惯纠正,提倡增加膳食纤维素和饮水量,适用于慢性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两种类型的慢性功能性便秘。但是由于受到现代人高糖高脂高蛋白为主饮食模式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冲击,大多数人无法在每天饮食中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素和饮水量,继而不能恒定起效;药物治疗:(1)容积性泻剂主要包括可溶性纤维素(果胶、车前草、燕麦麸等)和不可溶性纤维(植物纤维、木质素等),可以明显增加大便的持水性,增加大便容积,继而促进肠道蠕动,因此改善慢性传输型便秘效果可靠,但由于无法改善出口梗阻便秘病因病机,不适于作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迅速通便治疗;(2)渗透性泻剂常用的药物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等,由于可以明显快速改变肠道壁的渗透压,不仅减少直肠对水分的重吸收,更促进直肠水分直接进入粪便,适用于粪块嵌塞等出口梗阻型慢性便秘者的快速治疗措施;但由于无法增加胃肠道蠕动效率,无法改变大便持水性,对大便容积性无明显改善,无法持续刺激胃肠道动力增加,不适于作为慢性传输型便秘的长期通便治疗;(3)润滑性泻剂如开塞露、矿物油或液状石蜡,盐类泻剂如硫酸镁、镁乳,均能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由于开塞露使用属于侵袭性操作,矿物油及石蜡口感差,饮入困难,盐类泻剂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蒽醌类泻剂长期应用可造成结肠黑便病或泻药结肠,引起平滑肌的萎缩和损伤肠肌间神经丛,反而加重便秘,停药后可逆;生物反馈治疗训练患者在排便时松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时腹肌、盆底肌群活动协调,可用于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便秘患者,其长期疗效较好。由于训练计划并无特定规范,效果受到操作人员及设备条件制约,效果不恒定;手术治疗对严重顽固性便秘上述所有治疗均无效,若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型便秘、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的创伤性以及远期效果尚仍存在争议,手术效果受到人员、仪器、设备因素影响。

基于此,患者需要一种效果稳定、可针对便秘可能类型、可能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均发挥作用;并治疗形式和载体统一,治疗方式和有效剂量标准化,治疗无毒副作用、无创伤、不受仪器及人员因素影响、方便实施、可持续实施,并能给患者带来美好治疗体会的新的治疗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陈皮柠檬膏,解决现有方法存在疗效不稳定、有毒副作用、口感差、治疗可持续性差和适用便秘类型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陈皮柠檬膏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熬制工艺易破坏的营养物质的结构,降低活性功能物质的有效含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陈皮柠檬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组成:黄冰糖120~180份、柠檬100~145份、陈皮2~5份、制附片8~14份、桂枝20~40份、白芍30~50份、干姜12~18份、炙甘草15~25份、大枣20~35份、白术12~18份、柴胡18~30份、枳壳7~16份、厚朴10~20份和焦山楂6~15份。

进一步,上述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陈皮柠檬膏还包括水溶性膳食纤维80~90份和低聚木糖18~25份。这样,在上述膏体中加入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低聚木糖两种营养强化剂,二者的水溶性好,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水溶性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低聚木糖可以明显快速改变肠道壁的渗透压,减少直肠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直肠水分直接进入粪便,且低聚木糖是果糖效果的10~20倍;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低聚木糖协同作用可以快速增加大便含水量,明显增加肠道蠕动功能,从而快速解决便秘,并且使患者的有效改善便秘时间由原配方的3~5天缩短到24h内,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

进一步,所述水溶性膳食纤维为果胶(苹果果胶、柚皮果胶、蓝莓果胶、菠萝果胶等从水果中提取的膳食纤维)、大豆低聚糖、琼脂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陈皮柠檬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制附片、桂枝、白芍、干姜、炙甘草、大枣、白术、柴胡、枳壳、厚朴和焦山楂得到药材,然后加入4~6倍的水,浸泡0.5~1h,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1~2h,滤出药液备用;向药渣中再加入所述药材质量4~6倍的水,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1~2h,滤出药液备用;

2)将步骤1)得到的药液合并,静置沉淀10~24h,取其全部上清液,然后将所述上清液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2~3h得到药膏;

本发明通过多次药材加热浸出并静置沉淀得到的药膏中活性成分均为水溶性以及分子量小,提高了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同时也避免药渣易变质,提高了陈皮柠檬膏的保质期,且无药渣,口感好。

3)将陈皮和柠檬切碎成丁,然后将其与黄冰糖放入盅中,再将所述盅置于沸水浴中隔水炖20~28h,得到浸出液;

4)将步骤2)制备的药膏加入步骤3)的浸出液中,搅拌均匀,继续隔水炖4~6h,反应结束后将所述盅取出,自然冷却至30~35℃,然后加入将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低聚木糖,搅拌均匀,即得到所述的陈皮柠檬膏。

这样,沸水浴中让食物加热温度始终保持在100℃,热力均匀平衡,不粘不焦,炖品营养结构不被破坏,且食物中可溶性蛋白、果糖、膳食纤维、氨基酸等物质,在炖煮中可得到充分溶解和保留,避免高温使蛋白质变性,造成营养破坏。

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低聚木糖在30~35℃时,理化特性均稳定,便于充分稳定发挥作用。

进一步,所述药膏的密度为1.2,这样有效提高了药膏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增强药效,每1克药膏相当于原药材的2~5克,而普通中药的一剂2熬的熬制工艺,可以保留原药材0.6~0.75的量,相比较而言,就保留原药材量的差异上讲,本发明药膏是普通熬制工艺的3倍多。药膏密度过低易变质,密度过高为苦味,口感不好。

进一步,所述持续加热温度为120~150℃。若温度高于150℃容易破坏药液的酸碱平衡,导致药效减弱;若温度低于120℃不利于水分从药液中蒸发彻底,导致药膏中有效成分浓度降低,减弱疗效。

进一步,所述药材在浸泡前还需要将其烘干然后置于-10~-30℃下进行粉碎制成超微粉,所述超微粉的粒度为300~450目。

这样,药材的粒径粉碎到细胞粒径为48μm(300目)~25μm(500目)的粉末,使药材粒度达到细胞破碎级,使药物细胞间和细胞内有效成分直接释放出来,提高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率。在低温冰冻条件下粉碎,各组分易粉碎至超微粉,同事还减小粉碎时产生的摩擦热量,对物料有效成分进行保护,从而降低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损失,保留原有活性。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制附片:辛、甘、大热,散寒止痛、用于痹痛、以寒湿偏盛、骨节疼痛较甚者为适宜,用之能祛除寒湿、温经止痛。

桂枝: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桂枝的作用是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百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温经通脉之功效。

白芍: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且性味为苦、酸,微寒。

干姜:性平,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效。

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

大枣:味甘,平;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赃躁。《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柴胡: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

厚朴: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主治: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焦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含有机酸如氯原酸、咖啡酸及鞣质、鞣酐、表儿茶酚、胆碱、乙酰胆碱、β谷甾醇、胡萝卜素及大量维生素c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

临床便秘以肠腑不通为主,多因脾虚失于健运而始。《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夜生活丰富,再加上滥用空调取冷、多食冰冷等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严重损伤人体阳气。尤在一些湿邪较盛的地区,比如成都、广州等,同气相求,则湿邪最易伤脾。吴鞠通曰:“湿盛则阳痿。”湿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故现代人出现脾胃阳气虚弱,推动失司或气不化津,肠道失于濡润而大便干燥如羊屎之证比较常见。而有的病人是大便先干,难以顺利排出,而后又稀溏。此证属“固瘕”。《伤寒论》191条明训:“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仲景在其后的太阴病篇太阴病变指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痛,食不下,自利益甚,肚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因此,本发明采用中医辩证分型,从肠腑不通和阳虚寒凝论治,附子制、干姜加炙甘草以温补脾肾,桂枝加白芍以温运脾阳,柴胡、白芍、枳壳和甘草以疏肝运脾除胀,焦山楂消食和胃,厚朴以行肠中之水气,白术健脾化湿,各组分之间经过精确合理的配伍,诸药同用,共奏温肾暖脾,疏肝化湿,推动糟粕,排出腐秽之功,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进一步,本发明还复配有黄冰糖、柠檬和陈皮,黄冰糖、柠檬作为果糖食品来源,用陈皮和柠檬作为膳食纤维食品来源,其中:柠檬:味酸甘,性平,入肝、胃经,具有生津、健脾的作用。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的作用。冰糖: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作用。三者合用能和胃润肺、生津健脾、开胃理气。将上述中药制作成为流浸膏再与冰糖、陈皮、柠檬共同制膏。与上方同用,共奏温肾暖脾,疏肝化湿,和胃润肺、生津理气、推动糟粕,排出腐秽之功。对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和预防均有显著的疗效。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食药同源的中药以及食物,按照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确定处方,效果稳定,组方配比科学,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组分,成份天然,安全无毒无刺激作用,服用安全,组分配伍科学合理,附子制、干姜加炙甘草以温补脾肾,桂枝加白芍以温运脾阳,柴胡、白芍、枳壳和甘草以疏肝运脾除胀,焦山楂消食和胃,厚朴以行肠中之水气,白术健脾化湿,冰糖、陈皮和柠檬合用以和胃润肺、生津健脾、开胃理气;组分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共奏温肾暖脾,疏肝化湿,和胃润肺、生津理气、推动糟粕,排出腐秽之功。既能够明显增加肠道动力,又能够持续软化大便,促进轻松排便,故针对便秘可能类型、可能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效果均稳定可靠,对于治疗和预防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的疗效。

2、本发明首先通过多次药材加热浸出并静置沉淀、浓缩得到的药膏中活性成分均为水溶性以及分子量小,提高了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中药利用度和减少了中药用量。其次,沸水浴炖煮使食物加热温度始终保持在100℃,热力均匀平衡,不粘不焦,炖品营养结构不被破坏,使营养物质、性味、功效可最大限度保留和充分的溶解。在30~35℃时加入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低聚木糖,保持其理化性质的稳定,稳定发挥作用,避免高温变性。通过将中药浸出、食品沸水浴炖煮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添加时机有机结合,在使有效成分溶出的前体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各有效成分的活性,药效也相应增强,从而减少用药剂量,大大节约原料药材。

3、本发明秉承我国中药炮制技术,结合现代食品制作工艺,实现辩证施治的原则确定处方,寓药于食,将中药、食物做成美味美观的陈皮柠檬膏,让病人在享受美观美味的同时,药到病除以及有效预防复发。本发明不仅见效快、无毒副作用,而且不会产生任何的药物依赖,治愈效果俱佳,有效率达到98%以上,尤其适用于因肠腑不通和阳虚寒凝导致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本发明以纯天然食品为原料,工艺坚持古法返璞归真,配方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由于治疗形式是食品,味道酸甜可口,使用方法是经口饮食,对人无创伤,病人愿意主动坚持每天食用;产品的形式是流浸膏,以玻璃瓶装单独包装,可以让病人随身携带,方面随时食用,可长期使用。本发明制备的陈皮柠檬膏具有美观美味、方便、病人就医体感好、病人主动接受度高,疗效可持续性强,配方制作工艺已经成熟并标准化,食用方法已经标准化,不会受仪器、操作人员等因素影响,效果可稳定展现,便于更广更快更好的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陈皮柠檬膏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陈皮柠檬膏,原料配比为:1500克黄冰糖、1250克有机黄柠檬、25克陈皮、100克制附片、300克桂枝、400克白芍、150克干姜、200克炙甘草、300克大枣、150克白术、200克柴胡、100克枳壳、150克厚朴、100克焦山楂、840克苹果果胶和210克低聚木糖。

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制附片、桂枝、白芍、干姜、炙甘草、大枣、白术、柴胡、枳壳、厚朴和焦山楂分别烘干,然后分别置于-20℃环境下进行粉碎制成300~450目的超微粉,再将上述超微粉混合后加入铝锅中,然后加入11000克水,浸泡0.5h,加热至沸腾,125℃持续加热1.5h,滤出药液备用;向药渣中再加入11000克水,加热至沸腾,125℃持续加热1.5h,滤出药液备用。

2)将步骤1)得到的药液合并,静置沉淀12小时,取其全部上清液,然后将所述上清液小火加热至沸腾,125℃持续加热3h得到药膏,测试药膏比重为1.2,出药膏700克。

3)用10%盐水清洗柠檬至净,沥干水,用0.9%生理盐水浸泡柠檬2小时,切片成丁,去核,片厚2-3mm,丁直径1-2cm,备用;将陈皮切碎成丁,0.3~0.5cm直径,备用;将黄冰糖磨成粉;然后将冰糖、柠檬和陈皮分层放入盅中,再将所述盅置于微电脑电炖锅内沸水浴选用“营养炖”功能,每半小时搅拌一次防止粘锅,中隔水炖25h,得到浸出液。

4)将步骤2)制备的药膏加入步骤3)的浸出液中,搅拌均匀,继续隔水炖4~6h,反应结束后将所述盅取出,自然冷却至30~35℃,然后加入将苹果果胶和低聚木糖,搅拌均匀,自然冷却3~4h,即得到所述的陈皮柠檬膏。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陈皮柠檬膏,原料配比为:1200克黄冰糖、1000克柠檬、23克陈皮、90克制附片、350克桂枝、420克白芍、130克干姜、180克炙甘草、350克大枣、160克白术、250克柴胡、140克枳壳、180克厚朴、130克焦山楂、820克羧甲基纤维素和200克低聚木糖。

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制附片、桂枝、白芍、干姜、炙甘草、大枣、白术、柴胡、枳壳、厚朴和焦山楂分别烘干,然后分别置于-20℃环境下进行粉碎制成300~450目的超微粉,再将上述超微粉混合后加入铝锅中,然后加入11000克水,浸泡0.5h,加热至沸腾,130℃持续加热1.5h,滤出药液备用;向药渣中再加入11000克水,加热至沸腾,130℃持续加热1.5h,滤出药液备用。

2)将步骤1)得到的药液合并,静置沉淀12小时,取其全部上清液,然后将所述上清液小火加热至沸腾,130℃持续加热3h得到药膏,测试药膏比重为1.2,出药膏700克。

3)用10%盐水清洗柠檬至净,沥干水,用0.9%生理盐水浸泡柠檬2小时,切片成丁,去核,片厚2-3mm,丁直径1-2cm,备用;将陈皮切碎成丁,0.3~0.5cm直径,备用;将黄冰糖磨成粉;然后将冰糖、柠檬和陈皮分层放入盅中,再将所述盅置于微电脑电炖锅内沸水浴选用“营养炖”功能,每半小时搅拌一次防止粘锅,中隔水炖25h,得到浸出液。

4)将步骤2)制备的药膏加入步骤3)的浸出液中,搅拌均匀,继续隔水炖4~6h,反应结束后将所述盅取出,自然冷却至30~35℃,然后加入将羧甲基纤维素和低聚木糖,搅拌均匀,自然冷却3~4h,即得到所述的陈皮柠檬膏。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陈皮柠檬膏,原料配比为:1800克黄冰糖、1200克柠檬、30克陈皮、130克制附片、400克桂枝、500克白芍、180克干姜、150克炙甘草、350克大枣、120克白术、180克柴胡、80克枳壳、180克厚朴、120克焦山楂、880克苹果果胶和245克低聚木糖。

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制附片、桂枝、白芍、干姜、炙甘草、大枣、白术、柴胡、枳壳、厚朴和焦山楂混合加入铝锅中,然后加入11000克水,浸泡0.5h,加热至沸腾,150℃持续加热1.5h,滤出药液备用;向药渣中再加入11000克水,加热至沸腾,150℃持续加热1.5h,滤出药液备用。

2)将步骤1)得到的药液合并,静置沉淀12小时,取其全部上清液,然后将所述上清液小火加热至沸腾,150℃持续加热3h得到药膏,测试药膏比重为1.2,出药膏700克。

3)用10%盐水清洗柠檬至净,沥干水,用0.9%生理盐水浸泡柠檬2小时,切片成丁,去核,片厚2-3mm,丁直径1-2cm,备用;将陈皮切碎成丁,0.3~0.5cm直径,备用;将黄冰糖磨成粉;然后将冰糖、柠檬和陈皮分层放入盅中,再将所述盅置于微电脑电炖锅内沸水浴选用“营养炖”功能,每半小时搅拌一次防止粘锅,中隔水炖25h,得到浸出液。

4)将步骤2)制备的药膏加入步骤3)的浸出液中,搅拌均匀,继续隔水炖4~6h,反应结束后将所述盅取出,自然冷却至30~35℃,然后加入将苹果果胶和低聚木糖,搅拌均匀,自然冷却3~4h,即得到所述的陈皮柠檬膏。

二、临床试验

便秘的中医疗效是基在于辨证论治,即方案个性化。由于大肠功能失调原因多证型多则治法复杂,过于个体化的治疗则使证型繁杂,不利于开发出的新药大面积的推广。于是本发明在确定配方之前,对我院过去3年诊治的患者进行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具体如下:

将我院脾胃科2016~2018年经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依据公认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编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2006年9月)对便秘中医分型的诊断标准和相关文献资料)筛选,进行中医证候学观察。

结果:共收集可统计分析的患者468例,研究发现:1、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无关,其中以单纯证候多见。2、单纯证候分布特点为:肠腑不通证>阳虚寒凝证>脾气虚弱证>瘀血内阻证>肠道实热证肠道湿滞证。其中在所有调查病例中,涉及肠腑不通证的患者有356例,涵盖率76.06%;阳虚寒凝证有103例,涵盖率22.01%,两者合并涵盖率为98.07%。3、我院功能性便秘中肠腑不通证和阳虚寒凝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候。

疗效评定:

1、痊愈:病理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无其它病变。

2、显效:病理症状大部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无其它病变。

3、有效:病理症状明显减轻,功能有所恢复,无其它病变。

4、无效:病理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有其它并发症状。

468例患者中0~18岁占16%,19~35岁占13.2%,36~60岁占46.7%,60岁以上占24.1%。服用方式:使用本发明制备的陈皮柠檬膏20ml/次,用200~300ml温水化开,饭前服药,一日三次,记录使用效果。痊愈366例、显效64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8%以上,本发明针对肠腑不通证和阳虚寒凝这一相对集中的固定证型的治法方药,可显著让患者恢复正常排便生理。

典型病例:

案例一

林某,女,15岁,素来大便秘结不易排出,服通利药及开塞露取一时之快,但复又便秘。此次来诊已五日未便,且腹部胀满,口气较重。舌淡,苔中腻,脉弱。诊断:便秘(肠腑不通阳虚寒凝)。服用本发明陈皮柠檬膏,处方:陈皮柠檬膏20ml/次,用200-300ml温水化开,饭前服药,一日三次。1天后,大便顺畅排出,且量较大;续服5天,大便自调;1周后复诊,本方同用2月,大便自调;停药3月复诊,未见复发。

案例二

刘某,男,65岁。大便难以排出多年,常嗳气返酸,肠鸣声频繁,脉缓,右脉内偏,细弱。双寸上不满位,关带去像,尺稍大,边界不清。舌质暗,舌边稍紫,苔薄腻。诊断:便秘(肠腑不通阳虚寒凝)。服用本发明陈皮柠檬膏,处方:陈皮柠檬膏20ml/次,用200-300ml温水化开,饭前服药,一日三次。3日后复诊,诸症均有所好转;续服7天,后大便自调;10天后复诊,本方同用2月,大便自调;停药3月复诊,未见复发。

案例三

赵某,女,45岁,素来大便秘结不易排出,或前便干结之后便溏,长期使用开塞露,偶有便血。此次来诊已三日未便,且腹部胀满,胀痛。舌淡,苔白腻,脉弱。诊断:便秘(肠腑不通阳虚寒凝)。服用本发明陈皮柠檬膏,处方:陈皮柠檬膏20ml/次,用200-300ml温水化开,饭前服药,一日三次。1天后,大便顺畅排出,且量较大;续服6天,大便自调;1周后复诊,本方同用2月,大便自调;停药3月复诊,未见复发。

案例四

李某,男,67岁,大便秘结不易排出20年余,痔疮20年,手术2次,近来因为感冒咳嗽2月余,白色泡沫痰,便秘再发加重,伴有便血。此次来诊已四日未便,且腹部胀满,胀痛。舌质暗,苔薄腻,脉弱。诊断:便秘(肠腑不通阳虚寒凝)。服用本发明陈皮柠檬膏,处方:陈皮柠檬膏20ml/次,用200~300ml温水化开,饭前服药,一日三次。2天后,大便顺畅排出,且量较大;续服5天,大便自调;1周后复诊,本方同用2月,大便自调;停药3月复诊,未见复发。

综上,本发明原料简单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易生产制备,该陈皮柠檬膏具有温肾暖脾,疏肝化湿,和胃润肺、生津理气、推动糟粕,排出腐秽之功,有效改善因肠腑不通和/或阳虚寒凝导致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高达98%以上,而且疗效稳定可靠,无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易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