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及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4205发布日期:2020-01-24 13:2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及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以及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在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脊柱的问题,比如背部脊椎疼痛,甚至会导致脊椎病,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或者按摩治疗,由于脊柱位于人体背部,不论是上药或者按摩,都需要借住外部条件,比如请人上药或请人按摩等,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上药或者按摩都极其的不方便,而且对于受伤的人员来说,不仅非常不便还极易造成二次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可实现在不拆下护理装置的情况下对脊柱进行药物治疗,不需要外人的帮助便可以实现对脊柱的上药,使用方便、穿戴舒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包括理疗器械、中药组合物以及辅助剂,所述理疗器械包括本体、固定带、敷药带、辅助带;

所述本体采用不可弯曲的塑性材料一体制成,所述本体与脊柱接触面的形状与脊柱形状相适应,为曲线型,所述本体包括沿脊柱方向的开放槽,所述开放槽为沿脊柱方向的曲线型开放槽,所述开放槽用于放置所述敷药带以及辅助带,所述敷药带以及辅助带交替放置在所述开放槽内,以使所述敷药带或辅助带与脊柱接触,所述开放槽内的两侧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用于所述敷药带以及辅助带的滑动安装及取下,所述本体的上端及下端均设有所述固定带以将所述本体固定到脊柱部位;

所述敷药带包括装载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给药部,设置所述给药部两侧的塑料包边,以及设置在所述给药部两端的硬性包边,其中,所述给药部的表面凸起于所述塑料包边的表面,所述硬性包边为凸出的导向结构,所述敷药带通过所述塑料包边以及硬性包边在所述滑动槽进行滑动,以使所述敷药带能够在所述开放槽中滑动安装或滑动取下;

所述辅助带包括装载所述辅助剂的装载部,设置所述装载部两侧的塑料包边,以及设置在所述装载部两端的硬性包边,其中,所述装载部的表面凸起于所述塑料包边的表面,所述硬性包边为凸出的导向结构,所述辅助带通过所述塑料包边以及硬性包边在所述滑动槽进行滑动,以使所述辅助带能够在所述开放槽中滑动安装或滑动取下;

所述开放槽底端设置有限位结构,和/或所述敷药带以及辅助带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结构;

所述敷药带以及辅助带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结构;

所述敷药带以及辅助带的顶端的限位结构包括定位插扣,所述本体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插扣相对应的定位插槽。

优选的,所述敷药带的给药部为脱脂棉纱布,所述脱脂棉纱布内装载有所述中药组合物;

所述辅助带的装载部为脱脂棉纱布,所述脱脂棉纱布内装载有所述辅助剂;

所述辅助剂为医用酒精或清水。

优选的,所述开放槽内还包括有气囊槽,所述气囊槽内固定设置有按压气囊,所述按压气囊通过一进气管与设置在本体外部的按压球进行连接,所述按压气囊还通过一设置有出气阀的出气管向本体外部排气。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包括至少两层布料,所述进气管和/或所述出气管隐藏设置在所述固定带的布料夹层中。

优选的,所述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侧的肋板,所述主体部以及肋板与脊柱接触面的形状与脊柱形状相适应,为曲线型,所述开放槽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内。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白术10~15份、白芷8~12份、薏苡仁9~12份、川芎5~10份、当归8~12份、土茯苓5~10份、过江龙12~16份、宽筋藤10~15份、海桐皮5~8份、薄荷3~6份、鬼针草6~9份、两面针10~15份、白芨4~8份、余量为艾叶。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重量份的各成分:白术10~15份、白芷8~12份、薏苡仁9~12份、川芎5~10份、当归8~12份、土茯苓5~10份、过江龙12~16份、宽筋藤10~15份、海桐皮5~8份、薄荷3~6份、鬼针草6~9份、两面针10~15份、白芨4~8份、余量为艾叶;清洗,晾晒,粉碎至20~30目得药物粗粉;

(2)将所述药物粗粉置于超微粉碎机中进行超微粉碎至400~600目得药物细粉;

(3)取所述药物细粉,用溶剂充分浸泡得浸泡液,将所述浸泡液进行连续循环渗漉法萃取2~3次,合并萃取液;

(4)将所述萃取液过滤,浓缩,即得。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溶剂为乙醇和/或水,所述浸泡的具体条件为温度80~105℃,时间60~9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可实现在不拆下康复器械的情况下对脊柱进行药物治疗与护理,不需要外人的帮助便可以实现对脊柱的上药,使用方便、穿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的后视图(省略固定带和密封布套);

图3为本发明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的沿开放槽中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的带气囊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敷药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敷药带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相应名称如下所示:

1、本体;11、主体部;12、肋板;113、滑动槽;114、气囊槽;

2、开放槽;

3、固定带;

4、敷药带;41、给药部;42、塑料包边;43、硬性包边;44、定位插扣;45、硬性包边(带导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

参见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包括理疗器械、中药组合物以及辅助剂,所述理疗器械包括本体1、固定带3、敷药带4、辅助带(与敷药带4形状及结构相同);其中,所述本体1采用不可弯曲的塑性材料一体制成,所述本体1与脊柱接触面的形状与脊柱形状相适应,为曲线型,所述本体1包括沿脊柱方向的开放槽2,所述开放槽2为沿脊柱方向的曲线型开放槽,所述开放槽2用于放置所述敷药带4以及辅助带,所述敷药带4以及辅助带交替放置在所述开放槽2内,以使所述敷药带4或辅助带与脊柱接触,所述开放槽2内的两侧设置有滑动槽113,所述滑动槽113用于所述敷药带4以及辅助带的滑动安装及取下,所述本体1的上端及下端均设有所述固定带3以将所述本体1固定到脊柱部位。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与脊柱接触面上可以设置有一层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可以是硅胶材料制成的硅胶层、或者是包裹在本体1与脊柱接触面布料层。塑性材料指的是延伸率在>5%的材料,包括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金属的塑性材料可以是合金类的材料,比如钛合金、记忆合金等,非金属的塑性材料可以是塑料、高塑性亚克力等。所述固定带3包括设置在本体1上部的肩带31,以及设置在本体1下部的腹带32,肩带31与腹带32可以是两端固定设置在本体1上,可以通过铆钉将肩带31与腹带32两端固定设置在本体1上,同时,肩带31与腹带32采用的是弹性带,这样,用户可以直接将护理装置套下,无需打开肩带31或腹带32。另外,也可以采用打开式的肩带31或腹带32,具体的,所述肩带31或腹带32的一端设置有插扣(图中未示出),对应的,本体上的设置有对应的插槽(图中未示出),肩带31或腹带32的插扣插入插槽内,使肩带31或腹带32闭合,将本体1固定在用户的背上,其中,插扣处还可以设置有调节结构(图中),用于调节肩带31或腹带32的松紧;或者,在肩带31或腹带32采用弹性带,这样,可以不用设置调节结构。另外,打开式的肩带31或腹带32也可以是在端部设置魔术贴,通过魔术贴的贴合来使肩带31或腹带32闭合,魔术贴的打开来使肩带31或腹带32打开;或者,魔术贴的设置位置可以是肩带31或腹带32的中间部,肩带31或腹带32的两端均固定设置在本体1上。

所述敷药带4包括装载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给药部41,设置所述给药部41两侧的塑料包边42,以及设置在所述给药部41两端的硬性包边43(45),其中,所述给药部41的表面凸起于所述塑料包边42的表面,所述硬性包边43(45)为凸出的导向结构45,所述敷药带4通过所述塑料包边42以及硬性包边43(45)在所述滑动槽113进行滑动,以使所述敷药带4能够在所述开放2槽中滑动安装或滑动取下。所述给药部41的表面凸起于塑料包边42的表面,可以使敷药带4安装在开放槽2内时,给药部41能够与脊柱区域接触从而进行给药。上述的塑料包边42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在不使用时支撑敷药带4的形状为直条形,在使用时,插入滑动槽113中时,可以随着滑动槽113的曲线进行变形,使敷药带4变形为沿脊柱方向适应脊柱的形状,以使给药部41贴合到脊柱区域。上述的给药部41的表面凸起的高度略高于滑动槽113到开放槽2外表面的限位壁板的厚度,以使给药部41充分贴合到脊柱区域。上述的硬性包边43(45)可以是金属材料或感性塑料,可以保证敷药带1在插入滑动槽113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端部变形而脱出滑动槽113。上述的塑料包边42以及硬性包边43(45)形成敷药带4的定形框架,可以保证敷药带4的形状以及变形。导向结构的凸出可以是圆弧形的凸出,由于圆弧形的凸出存在曲率的关系,在插入敷药带4时,圆弧的顶部先进行,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了非凸出结构不容易对准滑动槽口113的情况出现。

所述辅助带包括装载所述辅助剂的装载部,设置所述装载部两侧的塑料包边,以及设置在所述装载部两端的硬性包边,其中,所述装载部的表面凸起于所述塑料包边的表面,所述硬性包边为凸出的导向结构,所述辅助带通过所述塑料包边以及硬性包边在所述滑动槽进行滑动,以使所述辅助带能够在所述开放槽中滑动安装或滑动取下。辅助带的结构及结构的功能与敷药带相同,在此便不再另行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辅助带可以用于在不取下护理装置的情况下,对脊柱区域进行清理或清洗,用户将装载有清洗剂(辅助剂)的辅助带插入滑动槽后,通过装载部与脊柱区域进行摩擦,清洗掉脊柱区域残留的中药组合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理疗器械还可以包括按摩带(与敷药带4形状及结构相同),与敷药带4与辅助带相似的,包括装载按摩器的按摩部,设置所述按摩部两侧的塑料包边,以及设置在所述按摩部两端的硬性包边,按摩部中设置有多个独立的无线按摩器,可以保护按摩部的柔性度能够使塑料包边变形以适应脊柱的曲线。无线按摩器及其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本领域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不用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将无线按摩器装载到按摩带中,在此不再对按摩器及其控制方式另行赘述,

所述开放槽2底端设置有限位结构(图中未示出),和/或所述敷药带以及辅助带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结构。开放槽2底端设置的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敷药带4、辅助带或按摩带插入后的位置,防止敷药带4、辅助带或按摩带从开放槽113中滑落出来。进一步的,可以是在滑动槽113内设置限位结构,滑动槽113内的限位结构可以是限位挡板,限位挡板可以是与本体一体的,限位结构也可以是逐渐变小的滑动槽,当滑动槽的宽度小于敷药带4、辅助带或按摩带中硬性包边(45)的宽度,或者当滑动槽113的厚度小于敷药带4、辅助带或按摩带中硬性包边(45)的厚度,则会对敷药带4、辅助带或按摩带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敷药、清理等功能使用带的形式实现,只需要将带插入到护理装置中的滑动槽即可实现在不拆下护理装置的情况下对脊柱区域进行药物治疗与护理的功能,不需要外人的帮助便可以实现对脊柱的上药,使用方便、穿戴舒适。由于可以多种功能的带,比如敷药带、辅助带、按摩带等,使得到本发明的康复器械的可扩展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敷药带4的给药部41为脱脂棉纱布,所述脱脂棉纱布内装载有所述中药组合物;所述辅助带的装载部为脱脂棉纱布,所述脱脂棉纱布内装载有所述辅助剂;所述辅助剂为医用酒精或清水。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是预先装载在所述给药部41中的,在使用时,可以用热水浸湿所述敷药带,然后将所述敷药带4插入到护理装置中,也可以是使用中药组合物的药液浸湿所述敷药带4的给药部41,使得所述给药部41装载所述中药组合物。当辅助剂为医用酒精或清水时,可以使用酒精或清水浸湿所述辅助带,使得所述装载部装载有酒精或清水。

进一步的,所述开放槽2内还包括有气囊槽114,所述气囊槽114内固定设置有按压气囊115,所述按压气囊115通过一进气管(图中未示出)与设置在本体1外部的按压球(图中未示出)进行连接,所述按压气囊115还通过一设置有出气阀(图中未示出)的出气管(图中未示出)向本体1外部排气。所述气囊槽114设置在开放槽2的底部,所述气囊槽114与滑动槽113的沿脊柱方向上的曲线相同。所述按压气囊115可以是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气囊槽114内。通过按压球向按压气囊115充气后,可以挤压开放槽2中的敷药带4或辅助带,使得敷药带4或辅助带能够更加紧贴脊柱区域,在需要将敷药带4或辅助带取出时,通过打开出气阀将按压气囊115中的气体放出,使得敷药带4或辅助带与按压气囊115间松开,即将敷药带4或辅助带从滑动槽113中抽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3包括至少两层布料,所述进气管和/或所述出气管隐藏设置在所述固定带3的布料夹层中。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带3为非弹性的固定带。这样,可以将所述进气管和/或所述出气管隐藏起来,美观的同时,不会发生管子缠绕打结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包括主体部11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侧的肋板12,所述主体部11以及肋板12与脊柱接触面的形状与脊柱形状相适应,为曲线型,所述开放槽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内。所述肋板12可以增加与脊柱区域的接触面积,将护理装置的压力进行分散,避免对用户造成紧勒,提高用户的穿戴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敷药带4以及辅助带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敷药带以及辅助带的顶端的限位结构可以是硬性包边43,如图6所示,具体的,将所述敷药带4以及辅助带顶端硬性包边43宽度做成超过滑动槽宽度的结构,这样,敷药带4以及辅助带顶端硬性包边43就不会进入滑动槽113里面,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具体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定位插扣44,所述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插扣44相对应的定位插槽(图中未示出);另外,限位结构也可以只是硬性包边43的包边延伸部,只要能挡住敷药带4以及辅助带顶端落入滑动槽113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开放槽2底端可以不用设置限位结构,使护理装置结构更为简单。

实施例2用于肘关节康复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一种用于肘关节康复治疗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白术6份、白芷10份、薏苡仁8份、川芎3份、当归4份、土茯苓8份、过江龙12份、宽筋藤15份、海桐皮6份、薄荷2份、鬼针草9份、两面针2份、白芨8份、艾叶7份。

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各成分:白术6份、白芷10份、薏苡仁8份、川芎3份、当归4份、土茯苓8份、过江龙12份、宽筋藤15份、海桐皮6份、薄荷2份、鬼针草9份、两面针2份、白芨8份、艾叶7份;清洗,晾晒,粉碎至20~30目得药物粗粉;

(2)将所得药物粗粉置于超微粉碎机中进行超微粉碎至400~600目得药物细粉;

(3)取所得药物细粉,用乙醇溶剂充分浸泡(温度:80~105℃,时间:60~90min)得到浸泡液,然后将所得浸泡液进行连续循环渗漉法萃取2~3次,合并萃取液;

(4)将所得萃取液经过滤,浓缩后,即得。

实施例3用于肘关节康复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一种用于肘关节康复治疗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白术10份、白芷6份、薏苡仁5份、川芎8份、当归8份、土茯苓4份、过江龙16份、宽筋藤10份、海桐皮3份、薄荷4份、鬼针草6份、两面针4份、白芨4份、艾叶12份。

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各成分:白术10份、白芷6份、薏苡仁5份、川芎8份、当归8份、土茯苓4份、过江龙16份、宽筋藤10份、海桐皮3份、薄荷4份、鬼针草6份、两面针4份、白芨4份、艾叶12份;清洗,晾晒,粉碎至20~30目得药物粗粉;

(2)将所得药物粗粉置于超微粉碎机中进行超微粉碎至400~600目得药物细粉;

(3)取所得药物细粉,用乙醇溶剂充分浸泡(温度:80~105℃,时间:60~90min)得到浸泡液,然后将所得浸泡液进行连续循环渗漉法萃取2~3次,合并萃取液;

(4)将所得萃取液经过滤,浓缩后,即得。

实施例4用于肘关节康复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一种用于肘关节康复治疗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白术8份、白芷8份、薏苡仁7份、川芎6份、当归6份、土茯苓6份、过江龙15份、宽筋藤13份、海桐皮4份、薄荷3份、鬼针草7份、两面针3份、白芨5份、艾叶9份。

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各成分:白术8份、白芷8份、薏苡仁7份、川芎6份、当归6份、土茯苓6份、过江龙15份、宽筋藤13份、海桐皮4份、薄荷3份、鬼针草7份、两面针3份、白芨5份、艾叶9份;清洗,晾晒,粉碎至20~30目得药物粗粉;

(2)将所得药物粗粉置于超微粉碎机中进行超微粉碎至400~600目得药物细粉;

(3)取所得药物细粉,用乙醇溶剂充分浸泡(温度:80~105℃,时间:60~90min)得到浸泡液,然后将所得浸泡液进行连续循环渗漉法萃取2~3次,合并萃取液;

(4)将所得萃取液经过滤,浓缩后,即得。

实施例5疗效测试

以下对用于脊柱康复治疗的中药组合物进行疗效试验,收治门诊患者发生脊柱劳损的80人,社会无诊治患者20人,平均年龄30岁,收治门诊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人,社会无诊治患者20人为空白对照组,前3组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脊柱康复护理装置,第4组均使用市场上常见的脊柱康复器械,第5组没有使用任何康复器械,同时第一组的护理装置中的敷药带装载实施例2所得的中药组合物,第二组的护理装置中的敷药带装载实施例3所得的中药组合物,第三组的护理装置中的敷药带装载实施例4所得的中药组合物。对使用者的症状进行考察评分。

考察指标如下:

(1)脊柱活动度,将处于站立状态时,脊柱位置设置为0°;

(2)愈合时间;

(3)是否发生并发症: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疼痛加剧、皮肤搔痒等;

(4)通过肘关节joa评分比较优良率,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通过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改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率还可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考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使用者的脊柱恢复情况考察结果

由上表可观察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脊柱康复的护理装置同时配合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患者使用方便舒适,可有效加快患者康复时间,同时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