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芽蓼鲜药的保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17389发布日期:2019-11-13 01:18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珠芽蓼鲜药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l.)是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生长于山坡林下,高山或亚高山草甸。根状茎入药,俗称“高原拳参”,性味苦涩、凉,有退烧、止泻、调经、收敛、止血的功能。现代化学研究表明珠芽蓼中含有挥发油、酚类(有机酸和黄酮)、甾醇、多糖等多种成分,其中,酚类为其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抑菌的活性。

鲜药,即新鲜的中药药材,一般是指取于自然,仍处于生理代谢状态下,通过各种方法手段,保持药物的新鲜、保持药物原有的气味,从而发挥特殊的疗效。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使用鲜药记载,例如,三鲜汤、四生丸等。从大量古代本草及方书文献中可以发现,历代医家对鲜药有别于干药的特殊作用都有着中肯的认识,鲜药在治疗疑难杂症、危急重症解毒外治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中药鲜用、生着优良”的观点,是几千年来大量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因其有效成分保留多,故在中医药方面应用较为广泛。

通常情况下,褐变是植物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褐色聚合物的过程。中药鲜药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失水,衰老、病原微生物入侵以及逆境胁迫导致醌类物质累积,形成黑褐色高聚物,最后引起褐变的产生。鲜药从采摘开始,就存在一个自身的动态变化过程,即存在着自身代谢,因此鲜药储藏保鲜的难度变大,若保存不当可发生加速褐变,褐变可导致中药的活性成分含量及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中药药效。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沙藏法用于中药材的保鲜,主要是利用沙子的抗菌隔氧的作用,多用于大体积的药材,而珠芽蓼个头较小,单独埋于沙中,取拿不方便。杉木屑具多孔和超强的吸水性,加上材料成本低,质量轻,取拿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探索珠芽蓼鲜药的保鲜方法时发现,如果用沙子包埋珠芽蓼根茎,虽然根茎未见发霉,但是珠芽蓼根茎的上表面容易变干,如果用杉木屑包埋珠芽蓼根茎,虽然珠芽蓼根茎湿度保持较好,但下层珠芽蓼根茎却容易发霉。基于这个发现,发明人创造地提出将沙子和杉木屑结合使用,即将珠芽蓼根茎放于沙子上,而在珠芽蓼根茎的上表面铺设杉木屑,这样既可以克服沙子包埋带来的珠芽蓼根茎的上表面变干的问题,又可以克服杉木屑包埋带来的下层珠芽蓼根茎容易发霉的问题。而实际的实验结果也表明,当采用沙子和杉木屑联合贮藏珠芽蓼鲜药时,珠芽蓼鲜药根茎未见有发霉,珠芽蓼鲜药根茎也较为湿润新鲜。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珠芽蓼鲜药的保鲜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将珠芽蓼鲜药设置于下保鲜层的上方,所述下保鲜层由干沙构成;在珠芽蓼鲜药的上方设置上保鲜层,所述上保鲜层由木屑构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珠芽蓼鲜药的保鲜方法首次提出采用沙子和杉木屑组合的方式长期贮藏珠芽蓼鲜药,珠芽蓼鲜药的水分含量高,无霉变虫蛀、泛油、腐烂和变干的现象,在长期贮藏中,珠芽蓼中总糖、粗蛋白、淀粉、脂肪和氨基酸(水解和游离)的含量降低缓慢,减轻鲜药发生颜色褐变,显著改善贮藏过程中珠芽蓼的品质,延长珠芽蓼鲜药的保鲜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珠芽蓼鲜药预先经过消毒处理。发明人发现,珠芽蓼鲜药预先经过消毒处理可进一步显著降低珠芽蓼的褐变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消毒处理是在三氯异氰尿酸溶液中进行的,优选地,所述三氯异氰尿酸溶液的浓度为1.0g-2.0g/l。三氯异氰尿酸(tcca)是食品级消毒剂,发明人发现,采用三氯异氰尿酸溶液能够杀灭珠芽蓼鲜药鲜药褶皱内的微生物,减少由于鲜药发霉导致的褐变损失。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三氯异氰尿酸溶液为三氯异氰尿酸的水溶液,配置三氯异氰尿酸溶液所使用的三氯异氰尿酸的纯度为97%,即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三氯异氰尿酸溶液是通过将纯度为97%的三氯异氰尿酸溶解在水中获得的;所述三氯异氰尿酸溶液的浓度为1.0g-2.0g/l是指每升三氯异氰尿酸溶液中含有1.0g-2.0g的纯度为97%的三氯异氰尿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干沙含水量不大于3%,粒径为0.3~0.5mm。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采用的干沙细腻,内部已经吸水饱和,但是沙子表面凹凸与缝隙处没有水,沙子看起来是干燥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下保鲜层的厚度为1~3cm。发明人发现,下保鲜沙层的厚度在1~3cm范围内,进一步提高了防霉和防干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珠芽蓼鲜药以28~31kg/m2的密度设置于下保鲜层的上方。发明人发现,株芽蓼鲜药以28~31kg/m2的密度铺设到下保鲜层的上方,可进一步提高保鲜效果同时可有效节省包埋物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木屑的含水量为65~70%,容重为0.75~0.90g/cm3,ph为5.0~5.5。发明人发现,采用含水量为65~70%,容重为0.75~0.90g/cm3的木屑,可进一步提高保湿效果,有效避免上层鲜药脱水变干的问题;ph为5.0-5.5和鲜药表面泥土的ph值一致,有效避免了因为ph不同对鲜药成分造成损失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上保鲜层的厚度为2~4cm。发明人发现,上保鲜木屑层的厚度在2~4cm范围内,可进一步提高保鲜层的透气性,进一步提高防干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木屑为杉木屑。发明人发现,杉木屑含有大量的芳香烃类物质,本身不易发霉和滋生细菌,而且它的ph为5.0-5.5和鲜药表面泥土的ph值一致,有效避免了因为ph的不同对鲜药有效成分造成损失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将设置有上保鲜层和下保鲜层的珠芽蓼鲜药放置于4~10℃的环境中。进而可进一步降低珠芽蓼的褐变率。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珠芽蓼鲜药的保鲜方法实现了以下技术效果:

1、使用的保鲜材料为沙子和杉木屑,属于天然材料,绿色环保无污染,可长期与鲜药接触,且成本低。该方法采用浸泡消毒、分层铺放的方法,除菌保湿,保持一定的含氧量,存放3个月的珠芽蓼水分含量高,无霉变虫蛀、泛油、腐烂和变干的现象。

2、采用沙子+杉木屑组合材料,下层干沙起到阻止发霉和吸收多余水汽的作用,上层杉木屑保持水分,隔离部分氧气和二氧化碳。干燥的沙藏环境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能够减缓珠芽蓼腐烂发霉,杉木屑保藏能减弱珠芽蓼的呼吸作用,降低酶系代谢强度并减少蒸腾失水。97%三氯异氰尿酸(tcca)是食品级消毒剂,能够杀灭珠芽蓼鲜药鲜药褶皱内的微生物,减少由于鲜药发霉导致的褐变损失。

3、在长期贮藏中珠芽蓼中总糖、粗蛋白、淀粉、脂肪和氨基酸(水解和游离)的含量降低缓慢,减轻鲜药发生颜色褐变,显著改善贮藏过程中珠芽蓼的品质,延长珠芽蓼鲜药的保鲜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出的珠芽蓼鲜药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1、把新鲜的珠芽蓼放入浓度为1.0g-2.0g/l的97%三氯异氰尿酸溶液中浸泡10-15min后,沥干水分,自然风吹至珠芽蓼表面无水珠;

2、取一木盒,底层铺一层厚约1-3cm的干河沙(含水量≤3.0%,粒径0.3-0.5mm),按照28-31kg/m2均匀铺入珠芽蓼鲜药,上层覆盖厚度约2-4cm的杉木屑(持水量在65-70%,容重0.75-0.90g/cm3:ph5.0-5.5),盖上盒盖;

3、把装有珠芽蓼鲜药的木盒放入冷藏室内,保持贮藏温度4-10℃。

在保鲜方法探索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下层铺沙太厚,会占据木盒空间,增加盒体的重量,还会使沙子吸取较多的珠芽蓼水分,导致下层珠芽蓼失水变干;而下层铺沙太薄,起不到阻挡底层珠芽蓼防霉的效果。本申请所采用的沙子内部已经吸水饱和,但是沙子表面凹凸与缝隙处没有水,沙子看起来还是干燥的。同时,发明人也发现,杉木屑铺设太厚,透气性会变差,还会影响盖盒盖;杉木屑太薄,会影响保湿性,上层鲜药易变干,容易出现不能覆盖住全部珠芽蓼的问题。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三氯异氰尿酸的纯度为97%,纯度为97%三氯异氰尿酸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发现问题

选取新采挖自西藏林芝的珠芽蓼根茎,无发霉、无褐变,作为实验对象。杉木屑购自灵寿县汇亨矿产品加工厂,ph5.0-5.5。

1.1方法

(1)底层铺上一层干沙(含水量2.5%,粒径0.3-0.5mm)或含水量为70%杉木屑,然后称取约200克/盒的珠芽蓼根茎放入木盒中,最后分别覆盖上干沙(含水量2.5%,粒径0.3-0.5mm)或含水量为70%的杉木屑;对照组直接放在木盒内;

(2)实验组:

处理组:

a、杉木屑:底层75克(厚度约2cm),根茎约200克,上层覆盖125克(厚度约4cm);

b、干沙:底层200克(厚度约2cm),根茎约200克,上层覆盖630克(厚度约4cm);

对照组:把根茎放入木盒内:204克;

按照上述方法,铺设密度约为28kg/m2,每实验组各做3个平行,以上实验组木盒都盖上盒盖。

(3)放入冷库(温度4-10℃)中贮藏;

(4)在第30天、60天、90天定天观察,取出根茎,先称重;进行纵切片,然后切去褐变部分,称重,计算褐变率,褐变率公式如下所示。

1.2结果与分析:

(1)每次各实验组取出1盒未曾经过切片的珠芽蓼根茎进行切片计重,称量褐变珠芽蓼重量;按照褐变率公式计算褐变率,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不同包埋材料对珠芽蓼根茎褐变率的影响

(2)从上表数据看出,在不同的取样时间段,保鲜效果是:杉木屑好于沙子,沙子稍好于对照;

(3)沙子包埋珠芽蓼根茎,根茎未见发霉,但是上表面的珠芽蓼根茎表面容易变干,这可能是干沙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根茎表面的部分水分释放到沙子中;

(4)杉木屑包埋珠芽蓼根茎,下层根茎在30d有发霉现象,整体来说珠芽蓼根茎湿度保持较好,这是杉木屑有较好的保湿和吸湿能力;

(5)对照组中的珠芽蓼根茎表面脱水变干,30d后部分根茎有发霉现象。

1.3结论:

综上结果与分析,杉木屑的保鲜的效果好于沙子的保鲜效果,沙子保鲜效果好于对照组。

实施例2

选取新采挖自西藏林芝的珠芽蓼根茎,作为实验对象。

2.1方法:

(1)底层铺上一层干沙(含水量2.5%,粒径0.3-0.5mm)或含水量为65%杉木屑,然后称取约500克/盒的珠芽蓼根茎放入木盒中,最后分别覆盖上干沙(含水量2.5%,粒径0.3-0.5mm)或含水量为65%的杉木屑;对照组直接放在木盒内;

(2)实验组

处理组:

a、杉木屑:底层铺一层厚度约2cm的杉木屑,放根茎约500克,上层覆盖厚度约3cm杉木屑;

b、干沙:底层铺一层厚度约2cm的沙子,放根茎约500克,上层覆盖厚度约3cm沙子;

c、杉木屑+干沙:底层铺一层厚度约2cm的沙子,放根茎500克,上层覆盖厚度约3cm杉木屑;

对照组:把约500克根茎放入木盒内;

按照上述方法,铺设密度约为31kg/m2,每实验组各做3个平行,以上实验组木盒都盖上盒盖。

(3)放入冷库(温度4-10℃)中贮藏;

(4)在第30天、60天、90天定天观察,取出根茎,先称重;进行纵切片,然后切去褐变部分,称重,计算褐变率,褐变率公式如下所示。

2.2结果与分析:

(1)每次各实验组取出1盒未曾经过切片的珠芽蓼根茎进行切片计重,称量褐变珠芽蓼重量;按照褐变率公式计算褐变率,具体数据见下表2。

表2:不同包埋材料对珠芽蓼根茎褐变率的影响

(2)从上表数据看出,在不同的取样时间段,保鲜效果是:杉木屑+干沙好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

(3)沙子包埋珠芽蓼根茎,根茎未见发霉,但是上表面的珠芽蓼根茎表面容易变干;

(4)杉木屑包埋珠芽蓼根茎,下层珠芽蓼根茎在30d后偶见有发霉现象,珠芽蓼根茎湿度保持较好;

(5)对照组中的珠芽蓼根茎表面易变干,30d后部分根茎有发霉现象;

(6)杉木屑+干沙处理组根茎未见有发霉,根茎较为湿润新鲜。

2.3结论:

综上结果与分析,杉木屑+干沙的保鲜效果好于其它实验组。

实施例3

选取新采挖自西藏林芝的珠芽蓼根茎,作为实验对象。

3.1方法:

(1)称取约4kg的珠芽蓼根茎放入1.5g/l的97%三氯异氰尿酸溶液(称取1.5g纯度为97%三氯异氰尿酸溶解在1l水中获得)中,浸泡约15min,沥干水分,自然风干至珠芽蓼表面无水珠;

(2)在盒底铺上一层干沙(含水量2.5%,粒径0.3-0.5mm)或含水量在68%的杉木屑,把经过97%三氯异氰尿酸浸泡过的珠芽蓼根茎放入木盒中,覆盖上干沙(含水量2.5%,粒径0.3-0.5mm)或含水量在68%的杉木屑,具体见以下处理组;把经过97%三氯异氰尿酸(tcca)浸泡过的珠芽蓼根茎直接放在木盒内作为对照组;

(3)

处理组:

a、杉木屑:底层铺一层厚度约2cm的杉木屑,放入根茎约4kg,上层覆盖厚度约3cm杉木屑;

b、干沙:底层铺一层厚度约2cm的沙子,放入根茎约4kg,上层覆盖厚度约3cm沙子;

c、杉木屑+干沙:底层铺一层厚度约2cm的干沙,放入根茎4kg,上层覆盖厚度约3cm杉木屑;

对照组:把约4kg根茎放入木盒内;

按照上述方法,铺设密度约为29kg/m2,每实验组各做3个平行,以上实验组木盒都盖上盒盖。

(4)放入冷库(温度4-10℃)中贮藏;

(5)在第30天、60天、90天定天观察,取出根茎,先称重;进行纵切片,然后切去褐变部分,称重,计算褐变率,褐变率公式如下所示。

3.2结果与分析:

(1)每次各实验组取出1盒未曾经过切片的珠芽蓼根茎进行切片计重,称量褐变珠芽蓼重量;按照褐变率公式计算褐变率,具体数据见下表3。

表3:不同包埋材料对珠芽蓼根茎褐变率的影响

(2)从上表数据看出,使用97%三氯异氰尿酸灭菌后的珠芽蓼根茎的褐变率要低于实施例2的褐变率;

(3)在不同的取样时间段,保鲜效果最好的依然是:杉木屑+沙子好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

(4)沙子包埋珠芽蓼根茎,根茎未见发霉,但是最上层珠芽蓼根茎表面容易变干;

(5)杉木屑包埋珠芽蓼根茎,下层珠芽蓼根茎未见发霉,珠芽蓼根茎湿度保持较好;

(6)对照组中的珠芽蓼根茎表面易变干,90天后观察有个别根茎出现发霉现象。

3.3结论:杉木屑+沙子处理组根茎未见有发霉,根茎较为湿润新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3中不同保鲜时间内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珠芽蓼根茎营养成分进行测定。

水分的测定: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水分测定法中烘干法测定。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称取定量样品经硫酸消化后,生成的硫酸铵被氢氧化钠分解释放出氨,后者借水蒸气被蒸馏入硼酸液中生成硼酸铵,最后用强酸滴定,依据强酸消耗量可计算出供试品的氮含量;本次测定使用自动凯氏定氮仪进行检测。

总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建立葡萄糖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是y=10.4597x-0.0474,r2=1.0000。称取样品放入容量瓶内,用80-90℃的热水超声溶解,定容。稀释供试样品,加入5%苯酚溶液摇匀,再加入浓硫酸摇匀,煮沸4min,取出放至室温,选择波长485nm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

淀粉的含量测定:经80%乙醇预先除去可溶性糖,用6mol/l盐酸水解生成葡萄糖,用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标定葡萄糖的质量,最后折算成淀粉含量。

脂肪含量测定:用酸水解法测得珠芽蓼根茎中脂肪的含量;用2mol/l盐酸水浴样品,放入索氏抽提器内加入无水乙醚抽提,回收乙醚,干燥样品称重得到脂肪重量。

表4:对实施例3中在不同保鲜时间内不同处理组珠芽蓼根茎营养成分的比较(单位:%)

从表4看出,杉木屑+沙子组湿润程度和杉木屑组相当,但是营养成分含量最高,也就是说,杉木屑+干沙组合保鲜营养成分流失最少。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3中不同保鲜时间内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珠芽蓼根茎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

水解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制备水解氨基酸样品溶液(采用盐酸加热抽提)和游离氨基酸(采用超纯水超声提取)样品溶液,以异硫氰酸苯酯和三乙胺进行柱前衍生,建立rp-hplc法,采用梯度洗脱方法,检测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含量。

表5:对实施例3中不同保鲜时间内不同处理组珠芽蓼根茎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比较(单位:%)

从表5可以看出,在90天的保藏期内,杉木屑+干沙组合游离氨基酸总量比起其他组都是最高的,达到0.4961%。

表6:对实施例3中不同保鲜时间内珠芽蓼根茎中水解氨基酸含量比较(单位:%)

从表6看出,杉木屑+干沙组合,在30天、60天、90天的保鲜期内水解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4.2372%,4.0989%,3.9763%,高于相对应的其他不同处理和对照组的含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