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医药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长时间的坐立、熬夜加班加点,过度劳累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同时,再加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像长时间吹空调冷气、不合理运动等使很多人患上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肩周炎,风湿骨病等一些慢性疾病。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并且现在的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治愈这些病症,从而给患者带来很重的经济负担和长期的精神折磨。现在很多患者都比较喜欢贴敷外用膏药来治疗或辅助治疗这些疾病,但市面上的膏药种类繁多,制作质量也参差不齐,疗效很难得到保证。黑膏药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药物制剂,它一般通过与皮肤的接触使其中的活性药物成分直接吸收进入患病部位而发挥治疗的作用,在历代古书典籍中多有记载,并且目前在中医临床和民间仍在广泛的使用这类制剂。黑膏药的制备主要包括炒丹、炼油、下丹、去火毒、摊膏等步骤。这些传统制备工艺操作起来比较复杂、繁琐,其制作通常都是经由家传或者靠常年积累的经验来把控,一般人很不易掌握。重要的一点是,黑膏药制备中的“炼油”过程需要长时间的高温,这对药物成份破坏较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疗效。因此,需要对传统膏药在制备工艺上进行加以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存的诸多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效好、对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以及风湿骨病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膏药,其特征在于,该膏药包含川穹、牛膝、狗脊、鸡血藤、伸筋草、五加皮、桑寄生、独活、秦艽、防风、肉桂、没药、冰片、基质。具体地,一种膏药,包括以下重量比的成分:川穹200-300份、牛膝200-350份、狗脊300-450份、鸡血藤200-300份、伸筋草300-450份、五加皮150-250份、桑寄生200-300份、独活300-400份、秦艽100-200份、防风250-350份、肉桂100-200份、没药100-200份、冰片100-200份、基质800-1200份。优选为包括以下重量比成分的一种膏药:川穹250份、牛膝300份、狗脊350份、鸡血藤250份、伸筋草350份、五加皮200份、桑寄生250份、独活350份、秦艽150份、防风300份、肉桂150份、没药150份、冰片100份、基质1000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超微粉碎机将上述药材原料(冰片除外)粉碎,将原料粉转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纯化水,浸泡20-30min,蒸煮30-60min,收集蒸馏液;(2)将步骤(1)中制得的蒸馏液转入另一容器中,蒸煮30-60min,收集二次蒸馏液;(3)将步骤(2)中制得的滤液经低温喷雾干燥器进行干燥,获得提取干燥物;(4)以适量纯化水将步骤(3)中获得的提取干燥物溶解备用;(5)将中药材原料冰片粉碎至细粉状备用;(6)将步骤(4)中制备的溶解液缓慢加入经加热融化的基质中,充分搅拌至其混合均匀,制得药膏;(7)将步骤(5)中的冰片细粉加入步骤(6)中制备的药膏中,搅拌至混合均匀;(8)趁热将步骤(7)中制得的混合物转入膏药空白贴中,摊平附上硅油纸,制成膏药成品。进一步优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1)中药材原料粉碎、浸泡后的蒸煮条件为-0.04~-0.07mpa、80℃-95℃。进一步优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2)中药材原料粉碎、浸泡后的蒸煮条件为-0.05~-0.08mpa、温度60℃-80℃。进一步优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3)中低温喷雾干燥温度为60℃-80℃。进一步优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5)中冰片需粉碎至可过100-150目筛。本发明中的膏药在制作过程中,对原材料采用了水浸提取法和低温干燥法,相比传统油炸法减少了对药材中热敏有效成分的破坏,更好的保持了药效,同时也更容易标准化的大量制备。本发明中的中药材原料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结、补肝肾、强腰膝、消炎镇痛等功效,经优化组合可使药效可协同发挥作用,快速改善患者病症。本发明中的膏药对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肩周炎,风湿骨病等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更具体的解释,但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同样这些实施例也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由如下配方组成的膏药:川穹250g、牛膝300g、狗脊350g、鸡血藤250g、伸筋草350g、五加皮200g、桑寄生250g、独活350g、秦艽150g、防风300g、肉桂150g、没药150g、冰片100g、基质1000g。以超微粉碎机将上述药材原料(冰片除外)粉碎,将原料粉转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纯化水,浸泡25min,-0.06mpa、90℃下蒸煮55min,收集蒸馏液;将制得的蒸馏液转入另一容器中,在-0.08mpa、70℃下蒸煮50min,收集二次蒸馏液;将制得的滤液经低温喷雾干燥器55℃下进行干燥,获得提取干燥物;以适量纯化水将获得的提取干燥物溶解备用;将中药材原料冰片粉碎至至可过120目筛细粉状备用;将备用的溶干燥物解液缓慢加入经加热融化的基质中,充分搅拌至其混合均匀,制得药膏;将备用的已粉碎冰片细粉加入制备的药膏中,搅拌至混合均匀;趁热将混合物转入膏药空白贴中,摊平附上硅油纸,制成膏药成品。实施例2制备由如下配方组成的膏药:川穹220g、牛膝280g、狗脊330g、鸡血藤220g、伸筋草330g、五加皮170g、桑寄生220g、独活320g、秦艽130g、防风270g、肉桂120g、没药120g、冰片70g、基质850g。以超微粉碎机将上述药材原料(冰片除外)粉碎,将原料粉转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纯化水,浸泡20min,-0.06mpa、80℃下蒸煮60min,收集蒸馏液;将制得的蒸馏液转入另一容器中,-0.06mpa、70℃下蒸煮40min,收集二次蒸馏液;将制得的滤液经低温喷雾干燥器60℃下进行干燥,获得提取干燥物;以适量纯化水将获得的提取干燥物溶解备用;将中药材原料冰片粉碎至至可过100目筛细粉状备用;将备用的溶干燥物解液缓慢加入经加热融化的基质中,充分搅拌至其混合均匀,制得药膏;将备用的已粉碎冰片细粉加入制备的药膏中,搅拌至混合均匀;趁热将混合物转入膏药空白贴中,摊平附上硅油纸,制成膏药成品。实施例3制备由如下配方组成的膏药:川穹280g、牛膝340g、狗脊390g、鸡血藤280g、伸筋草390g、五加皮220g、桑寄生280g、独活390g、秦艽150g、防风330g、肉桂170g、没药170g、冰片120g、基质1100g。以超微粉碎机将上述药材原料(冰片除外)粉碎,将原料粉转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纯化水,浸泡20min,-0.05mpa、85℃下蒸煮50min,收集蒸馏液;将制得的蒸馏液转入另一容器中,-0.05mpa、60℃下蒸煮60min,收集二次蒸馏液;将制得的滤液经低温喷雾干燥器60℃下进行干燥,获得提取干燥物;以适量纯化水将获得的提取干燥物溶解备用;将中药材原料冰片粉碎至至可过150目筛细粉状备用;将备用的溶干燥物解液缓慢加入经加热融化的基质中,充分搅拌至其混合均匀,制得药膏;将备用的已粉碎冰片细粉加入制备的药膏中,搅拌至混合均匀;趁热将混合物转入膏药空白贴中,摊平附上硅油纸,制成膏药成品。实施例4制备由如下配方组成的膏药:川穹200g、牛膝200g、狗脊300g、鸡血藤200g、伸筋草300g、五加皮150g、桑寄生200g、独活300g、秦艽100g、防风250g、肉桂100g、没药100g、冰片100g、基质800g。以超微粉碎机将上述药材原料(冰片除外)粉碎,将原料粉转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纯化水,浸泡30min,-0.07mpa、95℃下蒸煮30min,收集蒸馏液;将制得的蒸馏液转入另一容器中,-0.08mpa、80℃下蒸煮50min,收集二次蒸馏液;将制得的滤液经低温喷雾干燥器70℃下进行干燥,获得提取干燥物;以适量纯化水将获得的提取干燥物溶解备用;将中药材原料冰片粉碎至至可过120目筛细粉状备用;将备用的溶干燥物解液缓慢加入经加热融化的基质中,充分搅拌至其混合均匀,制得药膏;将备用的已粉碎冰片细粉加入制备的药膏中,搅拌至混合均匀;趁热将混合物转入膏药空白贴中,摊平附上硅油纸,制成膏药成品。实施例5制备由如下配方组成的膏药:川穹300g、牛膝350g、狗脊450g、鸡血藤300g、伸筋草450g、五加皮250g、桑寄生300g、独活400g、秦艽200g、防风350g、肉桂200g、没药200g、冰片200g、基质1200g。以超微粉碎机将上述药材原料(冰片除外)粉碎,将原料粉转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纯化水,浸泡25min,-0.04mpa、90℃下蒸煮40min,收集蒸馏液;将制得的蒸馏液转入另一容器中,-0.07mpa、70℃下蒸煮30min,收集二次蒸馏液;将制得的滤液经低温喷雾干燥器80℃下进行干燥,获得提取干燥物;以适量纯化水将获得的提取干燥物溶解备用;将中药材原料冰片粉碎至至可过140目筛细粉状备用;将备用的溶干燥物解液缓慢加入经加热融化的基质中,充分搅拌至其混合均匀,制得药膏;将备用的已粉碎冰片细粉加入制备的药膏中,搅拌至混合均匀;趁热将混合物转入膏药空白贴中,摊平附上硅油纸,制成膏药成品。对比例1除了将川穹省去外,其它的组分、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对比例2除了将川穹、牛膝省去外,其它的组分、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对比例3除了将川穹、牛膝及狗脊省去外,其它的组分、组分含量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一致。实验例1为了验证临床疗效,选取其中160例颈椎病的病人,分成8组,每组20人,其中第1、2、3、4、5组作为实施例1-5的给药组,6、7、8组作为对比例1、对比例2及对比例3的给药组。具体的临床资料如下:1、患者资料:患者160例,年龄50-74岁,男80例,女80例,随机分为8组,并编上编号1、2、3、4、5、6、7、8,其中1、2、3、4、5组作为实施例1-5的给药组,作为试验组1-5,7、8组作为对比例1、对比例2及对比例3的给药组,作为对照组1-3。2、诊断标准:依据《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84年5月于桂林),符合颈椎病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诊断:(1)临床上表现有不同程度颈、肩、背、上肢疼痛及麻木;颈部活动受限,颈性眩晕,头痛,恶心,耳鸣等症状;(2)颈椎棘突或椎旁有压痛,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旋颈试验阳性;(3)颈椎x线正、斜、侧位摄片,提示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或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颈椎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改变;(4)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提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用药方法:试验组:将实施例1-5制得的膏药,外用,加热软化,分别贴于1、2、3、4、5组患者患处,每贴7天,2贴为一疗程,连续使用4个疗程后观察统计疗效;对照组:将对比例1-3制得的膏药,外用,加热软化,分别贴于6、7、8组患者患处,每贴7天,2贴为一疗程,连续使用4个疗程后观察统计疗效。4、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结合症状、体征积分、tcd及x线检查等综合判定。(1)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tcd基本正常或x线摄片明显改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率在95%以上。(2)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tcd有明显改变或x线摄片有所改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率在65%~95%。(3)有效:症状、体征好转、tcd及x线检查有改善者,症状、体征积分改善率在30%-65%。(4)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tcd及x线检查无改变,症状、体征积分改善率在30%以下。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症状、体征计分及病情分级标准:局部疼痛正常:肢体无疼痛和治疗后疼痛消失者,为0分。轻度:静止时感轻微疼痛,活动时加重者,为1分。中度:静止时感疼痛,活动时明显加剧者,为2分。重度:静止时明显疼痛,不愿活动者,为3分。压痛正常:局部无压痛者,为0分。轻度:局部压痛需用力者,为1分。中度:局部压痛明显者,为2分。重度:局部压痛剧烈或拒按者,为3分。具体的结果如下表所示:项目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率(%)有效率(%)试验组11062255.090.0试验组21153155.095.0试验组31252155.095.0试验组41261155.095.0试验组51152255.090.0对照组1972245.090.0对照组2872340.085.0对照组3781435.080.0由表中数据可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5膏药的治愈率及有效率要高于对比例1-3,并且,由对比例1-3可知,本膏药中添加的川穹、牛膝及狗脊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三者中缺少其中的一个都会影响到治愈率和有效率。实验例2临床典型病例:病例1:贾某某,女,46岁,患颈椎病,ct检查颈椎间盘突出、膨出,压迫神经引起上肢疼痛、麻木,不能干农活和正常做家务,2009年10月20日来诊所治疗,贴敷本发明膏药(实施例1制备)3贴后病症缓解,坚持治疗6个月后痊愈,能正常务农,回访无复发。病例2:宋某某,男,30岁,患颈椎椎间盘突出,右上肢不能抬起,肩部肌肉出现萎缩,2012年2月2日来诊所治疗,用本发明膏药(实施例1制备)一贴后症状明显减轻,帖敷3个月彻底治愈。现能正常工作。病例3:杜某某,男,58岁,患腰椎间盘突出,椎管出现狭窄,压迫神经,左腿麻木疼痛不能行走,于2010年2月5日来所治疗,敷用本发明膏药(实施例1制备),3贴后症状缓解,半年后痊愈,现能正常工作和活动。半年回访无复发。病例4:张某某,女,60岁,腰部和两腿疼痛不能行走,卧床三个多月,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曾到医院进行治疗,效果不佳,经人介绍,2010年3月5日来所治疗,用本发明膏药(实施例1制备)30天,症状缓解,治疗7个月后康复,现能正常活动和生活。病例5:汤某某,女,55岁,两腿膝关节部疼痛,不能下蹲,拍片检查发现患增生性关节炎,曾去县医院治疗,效果不好,2012年1月来诊所治疗,用本膏药(实施例1制备)1帖疼痛减轻,3帖后疼痛基本消失,半年后痊愈,现能正常务农。病例6:刘某某,女,56岁,右腿麻木疼痛,行走困难,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2010年8月12日来所治疗,用本发明膏药(实施例1制备)3帖症状缓解,坚持治疗半年后痊愈,能正常活动和干家务。半年回访无复发。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中药材原料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结、补肝肾、强腰膝、消炎镇痛等功效,经优化组合可使药效可协同发挥作用,快速改善患者病症。本发明中的膏药对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肩周炎,风湿骨病等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