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提取物及含有该中药提取物的祛痘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3901发布日期:2020-01-24 13:18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皮肤养护技术领域,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药提取物及含有该中药提取物的祛痘液。



背景技术:

粉刺、痤疮在青少年人群发生的比例较高,一般经常发生于面部和额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美观,给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中医来说属于体内湿热较多引起的,从现代科学来分析,主要是由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的,目前治疗的途径主要是化学物质的杀菌来实现,也有一部分中药祛痘产品,大多数产品以清热解毒为主,痤疮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男性略多于女性,但女性发病早于男性,有80-90%的青少年患过痤疮,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退或痊愈,个别患者也可延长到30岁以上,虽然痤疮是有自愈倾向的疾病,但是痤疮本身以及痤疮治疗不及时引起的瘢痕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需引起关注。痤疮好发于面颊、额部、颊部和鼻唇沟,其次是胸部、背部和肩部,痤疮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炎症明显时可伴有疼痛。

目前祛痘产品很多,但祛痘效果较差,见效时间较长,需要患者长时间使用才能见效,同时现有的祛痘产品由于单一的采用化学配方进行抗炎祛痘,因此有许多人群的面部不适用,会出现过敏情况,不能实现通过采用以中药组分为主,化学成分为辅的配合使用,来扩大祛痘产品的适用人群范围,无法达到通过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使患者面部的抗炎祛痘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的目的,不能实现既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又能长期保持药效,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提取物及还有该中药提取物的祛痘液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祛痘产品的祛痘效果较差,见效时间较长,需要患者长时间使用才能见效,同时现有的祛痘产品由于单一的采用化学配方进行抗炎祛痘,因此有许多人群的面部不适用,会出现过敏情况,不能实现通过采用以中药组分为主,化学成分为辅的配合使用,来扩大祛痘产品的适用人群范围,无法达到通过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使患者面部的抗炎祛痘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的目的,不能实现既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又能长期保持药效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药提取物,由以下中药组合物中提取而来:萹蓄、黄芩、、银花、、鱼腥草、大青叶、板蓝根、地丁、秦皮、马齿苋、野菊花、鸭跖草、鹅肠草、败酱草、夏枯草、地锦草和白头翁。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萹蓄5-10份、黄芩5-10份、银花5-10份、鱼腥草5-10份、大青叶1-5份、板蓝根1-5份、地丁1-5份、秦皮1-5份、马齿苋1-5份、野菊花1-5份、鸭跖草1-5份、鹅肠草1-5份、败酱草1-5份、夏枯草1-5份、地锦草1-5份和白头翁1-5份。其中中药组合物的总分数为60-65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萹蓄7份、黄芩7份、银花7份、鱼腥草7份、大青叶3份、板蓝根3份、地丁3份、秦皮3份、马齿苋3份、野菊花3份、鸭跖草3份、鹅肠草3份、败酱草3份、夏枯草3份、地锦草3份和白头翁3份。中药组合物的总份数为64份。

本发明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中药组分的称量和清洗:首先称取萹蓄、黄芩、银花、鱼腥草、大青叶、板蓝根、地丁、秦皮、马齿苋、野菊花、鸭跖草、鹅肠草、败酱草、夏枯草、地锦草和白头翁,然后将称量完成的各中药组分依次倒入清洗池中,先冲洗2-3次,然后换水涮洗3-4次,清洗完成后捞出,沥水摊晾1-2h,晾干后集中收集备用;

s2、中药的熬制:将步骤s1清洗晾干后的各中药组分依次倒入锅炉中,加去离子水100份,然后大火加热煮沸后,保持3-5min,然后调至小火熬制30-45min,即可停止加热;

s3、中药提取物的制备:之后将步骤s2熬制的药材和药液倒入过滤设备中,经80-100目不锈钢滤网进行初过滤药渣,弃去药渣收集药液,然后经200目不锈钢滤网二次过滤药液,将过滤得到的药液冷却至25-30℃,采用200目不锈钢滤网再次过滤,使药液中的杂质全部滤除,收集过滤液从而得到中药提取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本发明所述中药提取物的祛痘液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祛痘液,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所述中药提取物15-25%、氯霉素2-4%、维生素c1-3%、丹皮酚1-3%、薄荷精油3-7%、柠檬桉油3-5%、丁香精油2-4%、山苍子油1-3%、丙二醇10-15%、医用95%酒精40-55%。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祛痘液由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组成:所述中药提取物20%、氯霉素3%、维生素c2%、丹皮酚2%、薄荷精油5%、柠檬桉油4%、丁香精油3%、山苍子油2%、丙二醇12%、医用95%酒精47%。

上述祛痘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将所述中药提取物加入搅拌锅,使搅拌锅温度保持在20-25℃条件下,开启搅拌,转速300-400rpm,慢慢加入丙二醇,搅拌至溶解混合均匀,再加入医用95%酒精,搅拌溶解混合均匀,最后分别依次加入氯霉素、维生素c、丹皮酚、薄荷精油、柠檬桉油、丁香精油和山苍子油,依次搅拌至完全溶解,从而得到含有所述中药提取物的祛痘液;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油祛痘液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技术可实现通过采用以中药组分为主,化学成分为辅的配合使用,来扩大祛痘产品的适用人群范围,很好的达到了温和低敏、安全高效的抑制痘痘再生,抚平痘坑、去除痘印效果,实现了既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又能长期保持药效,从而大大增强了祛痘效果,缩短了见效时间,无需患者长时间使用就能见效,从而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同时本发明祛痘液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易控,可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

所用中药组合物重量为萹蓄7g、黄芩7g、银花7g、鱼腥草7g、大青叶3g、板蓝根3g、地丁3g、秦皮3g、马齿苋3g、野菊花3g、鸭跖草3g、鹅肠草3g、败酱草3g、夏枯草3g、地锦草3g和白头翁3g。加入去离子水量为100g。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步骤为s1、中药组分的称量和清洗:首先称取萹蓄、黄芩、银花、鱼腥草、大青叶、板蓝根、地丁、秦皮、马齿苋、野菊花、鸭跖草、鹅肠草、败酱草、夏枯草、地锦草和白头翁,然后将称量完成的各中药组分依次倒入清洗池中,先冲洗3次,然后换水涮洗3次,清洗完成后捞出,沥水摊晾1.5h,晾干后集中收集备用;

s2、中药的熬制:将步骤s1清洗晾干后的各中药组分依次倒入锅炉中,加去离子水100g,然后大火加热煮沸后,保持5min,然后调至小火熬制40min,停止加热;

s3、中药提取物的制备:之后将步骤s2熬制的药材和药液倒入过滤设备中,经80-100目不锈钢滤网进行初过滤药渣,弃去药渣收集药液,然后经200目不锈钢滤网二次过滤药液,将过滤得到的药液冷却至28℃,采用200目不锈钢滤网再次过滤,使药液中的杂质全部滤除,收集过滤液从而得到中药提取物;

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

所用中药提取物重量为萹蓄5g、黄芩10g、银花8g、鱼腥草6g、大青叶4g、板蓝根2g、地丁3g、秦皮4g、马齿苋2g、野菊花2g、鸭跖草1g、鹅肠草1g、败酱草1g、夏枯草4g、地锦草4g和白头翁3g。加入去离子水量为100g,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中药提取物制备

所用中药组合物为萹蓄10g、鱼腥草3g,大青叶10g,板蓝根6g、地丁7g、马齿苋6g、野菊花7g、鹅肠草6g、败酱草5g、夏枯草1g、白头翁3g。加入去离子水量为100g,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发明祛痘液及其制备

配方:以重量百分比计,实施例1的中药提取物20%、氯霉素3%、维生素c2%、丹皮酚2%、薄荷精油5%、柠檬桉油4%、丁香精油3%、山苍子油2%、丙二醇12%、医用95%酒精47%。祛痘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实施例1的中药提取物加入搅拌锅,使搅拌锅温度保持在20℃条件下,开启搅拌,转速300rpm,慢慢加入丙二醇,搅拌至溶解混合均匀,再加入医用95%酒精,搅拌溶解混合均匀,最后分别依次加入氯霉素、维生素c、丹皮酚、薄荷精油、柠檬桉油、丁香精油和山苍子油,依次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祛痘液。

实施例4本发明祛痘液及其制备

配方:以重量百分比计,实施例1的中药提取物20%、氯霉素2%、维生素c3%、丹皮酚3%、薄荷精油3%、柠檬桉油5%、丁香精油4%、山苍子油1%、丙二醇10%、医用95%酒精49%。祛痘液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实施例5本发明祛痘液及其制备

配方:以重量百分比计,实施例2的中药提取物20%、氯霉素3%、维生素c2%、丹皮酚2%、薄荷精油5%、柠檬桉油4%、丁香精油3%、山苍子油2%、丙二醇12%、医用95%酒精47%。祛痘液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实施例6本发明祛痘液及其制备

配方:以重量百分比计,实施例2的中药提取物20%、氯霉素2%、维生素c3%、丹皮酚3%、薄荷精油3%、柠檬桉油5%、丁香精油4%、山苍子油1%、丙二醇10%、医用95%酒精49%。祛痘液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对比例2祛痘液及其制备

配方:以重量百分比计,对比例1的中药提取物20%、氯霉素3%、维生素c2%、丹皮酚2%、薄荷精油5%、柠檬桉油4%、丁香精油3%、山苍子油2%、丙二醇12%、医用95%酒精47%。祛痘液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对比例3祛痘液及其制备

配方:以重量百分比计,对比例1的中药提取物20%、氯霉素2%、维生素c3%、丹皮酚3%、薄荷精油3%、柠檬桉油5%、丁香精油4%、山苍子油1%、丙二醇10%、医用95%酒精49%。祛痘液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试用试验:一、人体皮肤刺激性试验

试验品:实施例3-6、对比例2-3的祛痘液

受试人群数目:80人,女性

年龄:22~45岁之间

健康状况:受试者皮肤健康,无皮肤病过敏史,符合受试者志愿入选标准。

分组:8组,每组10人,平均年龄30±2岁。

试验方法:选用合格的斑试器,以封闭式斑贴实验方式,将受试物约0.010g~

0.015g滴于斑试器内,外用专用胶带贴覆于受试者背部,24小时后去除受试物,分别去除后0.2、6、12、24、48小时观察皮肤反应,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皮肤反应分级标准记录其结果。

实验结果:人体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如下表1:

二、产品效果评价

受试样品:实施例3-6、对比例2-3的祛痘液。

受试人群

性别数目:女、80人;男80人

年龄:18~40岁之间

皮肤状况:面部有明显的粉刺和痘痘,无皮肤病过敏史,符合受试者志愿入选标准。

分组:分成8组,每组20人,女10人、男10人。

测试方法:取适量受试样品涂在已清洁的患处,每天2次,早晚各1次,试用2周;受试者在试用期间保持良好生活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试用过程中,记录各个使用者的见效时间,之后实验人员求出每组试用者的平均见效时间并记录。最后统计8组受试者的平均见效时间评价试验样品的见效时间,结果见下表2:

(1)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3-6祛痘液很少出现皮肤瘙痒、刺痛、红肿等状况。得到了几乎所有受试者的认可,低敏安全,而对比例2-3祛痘液受试者出现较多皮肤刺激性案例。说明本发明祛痘液各组分间存在协同抗炎作用。

(2)由表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3-6祛痘液祛痘见效快且祛痘效果显著,而对比例见效慢且祛痘效果较差。说明本发明祛痘液各组分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因此,本发明可实现通过采用以中药组分为主,化学成分为辅的配合使用,来扩大祛痘产品的适用人群范围,很好的达到了通过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使患者面部的抗炎杀菌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的目的,实现了既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又能长期保持药效,从而大大增强了祛痘效果,缩短了见效时间,无需患者长时间使用就能见效,很好的避免了现有的祛痘产品由于单一的采用化学配方进行抗炎祛痘,有许多人群的面部不适用,会出现过敏的情况发生,从而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