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1296发布日期:2020-01-07 11:31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控制、或改变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现有的呼吸机中,气源前端高压输入处理和后端低压输出的检测控制有分散的模块通过接头和软管连接后,形成一个检测系统。现有的各种检测检测、调节、控制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气源入口模块各自分散独立,与其它模块联通需要装配各种接头,装配、调试和维护不便且费时;

2、管道气源压力检测模块通过软管与气源入口模块的接头联通,接插软管费时费力,多根软管连接有接错风险,且高压下有泄露风险,给联合调试、更换和维护带来不便;

3、有与各模块分散独立,通气联合测试场地大,连接步骤繁琐,测试合格后还需要拆散软管再装配到整机上。每根软管和每个接头都是一个潜在的泄露点,泄露点多,如果出现泄露,寻找泄露点相当困难,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没保障;

4、各模块分散独立,互相用软管连接,软管数量较多,易出现接错和泄露问题;调试维护时,软管拆卸后非常混乱,复原工作十分复杂极易接错;

5、气体输出由软管连接完成,易用性差,专业要求高,对维护人员要求较高,维护效率过低,维护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包括设有氧气通道的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与所述氧气通道连通的:

高压氧气接入组件,接入高压氧气;

调压阀,连通设置于所述高压氧气接入组件的输出端,调节所述高压氧气的压力、使之成为低压氧气;

比例阀,与所述调压阀相连通,调节所述低压氧气的输出流量;

流量传感输出组件,与所述比例阀相连通,检测输出流量并向外输出;

低压氧气接头,与所述流量传感输出组件相连通,接入外部低压氧气;

氧气压力测量组件,与所述调压阀相连通,测量所述低压氧气的压力;

雾化器输出组件,与所述调压阀相连通,并将所述低压氧气输出至外部雾化器;

其中,所述高压氧气经由所述高压氧气接入组件接入,再由所述调压阀调节成为低压氧气,所述低压氧气的流向分三路:第一路经所述比例阀调节流量、并入所述低压氧气接头接入的所述外部低压氧气后经所述流量传感输出组件输出;第二路经所述氧气压力测量组件测量压力;第三路经所述雾化器输出组件输出至外部雾化器。

优选地,所述高压氧气接入组件包括接入外部高压氧气的高压氧气接头和对所述外部高压氧气进行过滤的第一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高压氧气接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高压氧气接头和所述第一过滤器之间的密封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基座之间的垫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过滤孔孔隙不超过100um。

优选地,所述流量传感输出组件包括用于检测输出流量的流量传感器和用于过滤的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流量传感器和所述基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雾化器输出组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第三路开关的开关阀和连接所述外部雾化器的雾化器接头。

优选地,所述氧气调节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降低腔内噪音的气容,所述气容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优选地,所述基座为立方体、圆柱体、椭球体、梯形体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基座为长方体。

优选地,所述长方体包括顶面、底面和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高压氧气接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比例阀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所述调压阀、所述流量传感输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所述低压氧气接头、所述氧气压力测量组件、所述雾化器输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四侧面。

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中,通过将各部件设置在基座上,形成高度集成的一个整体模块,各部件之间通过基座内部通道相连通,不需使用软管进行连接,避免出现接错及泄露的问题,降低成本;本发明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装配、调试和维护方便且省时,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的氧气流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的氧气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基座的六视图;

图6a是图5中a-a面剖视图;

图6b是图5中b-b面剖视图;

图6c是图5中c-c面剖视图;

图6d是图5中d-d面剖视图;

图6e是图5中e-e面剖视图;

图6f是图5中f-f面剖视图;

图7是图1中高压氧气接入组件的模块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流量传感输出组件的模块示意图;

图9是图1中雾化器输出组件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3示出了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用于呼吸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的包括基座1以及设置在基座1上的如下部件:高压氧气接入组件20、调压阀10、比例阀15、流量传感输出组件30、低压氧气接头6、氧气压力测量组件7、雾化器输出组件40和气容14等。高压氧气经由高压氧气接入组件20接入,再由调压阀10调节成为低压氧气,低压氧气的流向分三路:第一路经比例阀15调节流量、并入低压氧气接头6接入的外部低压氧气后经流量传感输出组件30输出;第二路经氧气压力测量组件7测量压力;第三路经雾化器输出组件40输出至外部雾化器。上述各部件在基座1上与其集成为一个整体,方便装配、维护和调试等。

其中,基座1可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实心金属座,基座1内部开设一氧气通道16。基座1可以为立方体、圆柱体、椭球体、梯形体中的至少一种,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只要可以实现相关功能即可。优选地,基座1为长方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4、5、6a-6f所示,长方体基座1包括顶面、底面160和四个侧面,四个侧面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侧面110、第二侧面120、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结合图4、5所示,主视图为第一侧面110,左视图为底面160,右视图为顶面,俯视图为第二侧面120,仰视图为第四侧面,后视图为第三侧面。高压氧气接入组件20设置在第一侧面110,比例阀15设置在第二侧面120,调压阀10、流量传感输出组件30设置在第三侧面,低压氧气接头6、氧气压力测量组件7、雾化器输出组件40设置在第四侧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高压氧气接入组件20和流量传感输出组件30位于基座1的不同侧。

高压氧气接入组件20用于接入高压氧气。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7所示,高压氧气接入组件20包括依次设置的高压氧气接头2、密封圈3、第一过滤器4、垫片5。高压氧气接头2设置在氧气通道16的入口,用于连接氧气管道以接入外部高压氧气。密封圈3装在高压氧气接头2上、设置在高压氧气接头2和第一过滤器4之间,起到密封作用,优选为o形密封圈。第一过滤器4用于对外部高压氧气进行过滤,优选地,第一过滤器4的过滤孔孔隙不超过100um,从而防止输入的高压氧气中粒径大于100um的颗粒杂质进入。垫片5设置在第一过滤器4和基座1之间,起到保护第一过滤器4的作用,垫片5优选为弹性垫片。

再如图1、2、3所示,调压阀10与高压氧气接入组件20相连通,调节进入的高压氧气的压力、使之成为低压氧气。比例阀15与调压阀10相连通,用于调节低压氧气的输出流量。

流量传感输出组件30与比例阀15相连通,检测输出流量并向外输出。结合图8所示,流量传感输出组件30包括用于检测输出流量的流量传感器12和用于过滤的第二过滤器13,第二过滤器13设置在流量传感器12和基座1之间。

再如图1、2、3所示,低压氧气接头6与流量传感输出组件30相连通,从外部接入外部低压氧气。

氧气压力测量组件7与调压阀10相连通,用于测量低压氧气的压力。作为选择,氧气压力测量组件7另外一端使用软管与外部监控板(未图示)相接,使得氧气压力数值可被实时监测。

结合图9所示,雾化器输出组件40与调压阀10相连通,并将低压氧气输出至外部雾化器。雾化器输出组件40包括用于调节第三路开关的开关阀11和连接外部雾化器的雾化器接头8。开关阀11设置在基座1上。可以理解地,可通过调节开关阀11来控制雾化通道流通的开和闭。

再如图3所示,气容14用于降低腔内噪音,气容14设置在基座1上。其中,气容14可储存一定数量气体、更加稳定气路流量、降低气流冲击噪音、降低气体压力波动;气流在内部膨胀、扩散、反射、相互干涉而降低噪音。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有堵头9,堵头9安装在基座1上,起到密封作用。

本发明用于呼吸机的氧气调节控制装置中,通过将各部件设置在基座1上,形成高度集成的一个整体模块,各部件之间通过基座1内部通道相连通,基座1内对应设置有气路通道与相应的接头、阀等连通,形成一个独立的氧气传输、控制系统,其中节省了软管的使用连接和多个模块的连接,从而实现降低物料成本,整体稳定可靠,且调试简单化、维护简易高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个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