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88479发布日期:2021-04-16 09:3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眼用制剂领域,特别是一种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二氟泼尼酯是皮质类固醇泼尼松龙的二氟化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2006年由sirion公司从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得到眼用乳剂的授权。二氟泼尼酯眼科乳液的iii期临床试验获得了肯定性结果,在此项试验中该药可快速解决眼科手术后的眼部炎症,安全有效。该药的独特结构使药物成分能快速进入类固醇角质层,可更快解决前房细胞的炎症与前房水闪光问题。
3.二氟泼尼酯为脂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好,制成眼用乳剂可解决其难溶性的问题。但普通乳剂在眼部角膜的滞留时间较短,药物释放缺乏长效性。国外上市的普通二氟泼尼酯眼用乳剂在使用时起始需要一天内滴加4次,以保证维持眼部较高的药物浓度,这个样的给药频次对一个刚经历了眼部手术的患者来说用药顺应性比较差,因为给药时会对眼睑部位进行拉扯,较为频繁的给药不利用眼部手术伤口的愈合,同时也增加了伤口感染的风险,另外多频次给药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专利cn200910015868.8提供的一种含有二氟泼尼酯和左氧氟沙星眼用或者耳鼻用组合物,专利cn201210259768.1提供的一种具有再分散性的糖皮质激素眼用水混悬液,采用糖皮质激素(包含二氟泼尼酯等)与防腐剂(硼酸、苯扎氯铵、苄索氯铵、山梨酸、山梨酸钾等)、ph调节剂(醋酸钠、磷酸及其盐等)、表面活性剂(吐温80、卡波姆、聚氧乙烯蓖麻油6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60,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各种脂肪油类(蓖麻油等)、甘油等常规的原料进行混合,然而根据其说明书中对模型家兔的模拟临床手术切口的试验方法,需要连续给药7日,4次/日,2滴/次;类比到人类患者给药频次也很高。因此开发一种具有缓释、可较长时间起效、降低给药频次的二氟泼尼酯眼用制剂可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可实现具有缓释、可较长时间起效、降低给药频次的目的,具体通过以下技术实现。
5.一种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二氟泼尼酯0.05~0.15%、改性胶原蛋白1~2.5%、中链脂肪酸甘油酯0.3~0.8%、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0.2~0.8%、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0.2~0.6%、甘油2.2%、苯扎氯胺0.1%,余量为去离子水;
6.所述改性胶原蛋白的制备方法为:将胶原蛋白粉放入密闭搅拌容器中通入二氧化氯和氮气的混合蒸汽并不断搅拌,并同步进行紫外线照射后制备而成。
7.上述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中的二氟泼尼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溶解在油及表面活性剂中形成纳米乳,剩余部分药物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在乳化剂(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的作用下分散在体系中,同时因为胶原蛋白的稳定作用,形成稳定、均一的混悬制剂。溶解在乳剂中的二氟泼尼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逐渐被眼部吸收,发
挥药效;悬浮在混合液中的二氟泼尼酯经过高压均质工艺后,由于是固体纳米颗粒,在胶原蛋白的稳定及粘附作用下,易沉积在眼角膜及炎症部位,所以会逐步溶解释放药物并被眼部缓慢地吸收。胶原蛋白在无氧条件下被二氧化氯蒸汽和紫外线的协同作用进行交联改性,形成的改性胶原蛋白相比于普通胶原蛋白能够在混合液中形成交联网状结构,包裹、稳定二氟泼尼酯纳米乳及二氟泼尼酯纳米颗粒,并具有更好的粘附性,延长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药物释放时间延长,同时保证眼部微环境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可降低用药频次提高用药顺应性,同时增强治疗效果。
8.优选地,一种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二氟泼尼酯0.1%、改性胶原蛋白1.8%、中链脂肪酸甘油酯0.6%、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0.6%、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0.5%、甘油2.2%、苯扎氯胺0.1%,余量为去离子水。
9.优选地,所述改性胶原蛋白的制备方法中,搅拌时间为10~15min,搅拌温度为35~45℃,搅拌频率为100rpm~150rpm。
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s1、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将二氟泼尼酯、中链脂肪酸甘油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于50~65℃下搅拌10~30min得油相;
12.s2、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取50%的去离子水、苯扎氯胺、甘油于50~65℃下搅拌5~10min得水相;
13.s3、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将油相缓慢加至水相中,5000rpm-12000rpm剪切10-30min,然后于50~65℃,均质压力1000~1500bar下均质6~9次,得混合液;
14.s4、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取剩余50%的去离子水加入改性胶原蛋白常温搅拌溶解;
15.s5、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将步骤s4所得的改性胶原蛋白溶液倒入步骤s3所得的混合液中,于40~50℃,300~800rpm下搅拌30min得混悬滴眼液成品。
16.本发明制备的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二氟泼尼酯一部分溶解在乳剂中,未溶解的悬浮在体系中的二氟泼尼酯由于是经过高压均质的固体纳米颗粒,在胶原蛋白的稳定及粘附作用下,易沉积在眼角膜及炎症部位,所以会逐步溶解释放药物并被眼部缓慢地吸收,起到缓释效果,同时减少了药物浓度波动,眼部微环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17.优选地,步骤s3中,均质的条件为:55℃,1300bar下均质8次。
18.优选地,步骤s5中,搅拌的条件为于45℃,600rpm下搅拌30min。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20.本发明制备的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含有未溶解的二氟泼尼酯纳米结晶颗粒,利用改性胶原蛋白的粘附性及对纳米结晶颗粒的稳定性,显著延长了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同时药物纳米结晶颗粒可较长时间释放药物,使眼部始终处于较高浓度的药物微环境中,可降低眼部手术患者的用药频次提高用药顺应性,同时减少了因为给药对手术伤口部位附近拉扯的次数,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的机会增强疗效。
附图说明
21.附图1为实施例1~4,对比例2、4的样品的体外累计释放率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用的改性胶原蛋白的制备方法为:将胶原蛋白粉放入密闭反应釜中通入二氧化氯和氮气的混合蒸汽不断搅拌,并同步进行紫外线照射后制备而成;搅拌时间为10~15min,搅拌温度为35~45℃,搅拌频率为100rpm~150rpm。
24.实施例1~3、对比例1~2
25.实施例1~3、对比例1~2提供的二氟泼尼酯滴眼液,其所用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如下表1所示。
26.表1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的二氟泼尼酯滴眼液的组分表(%)
[0027][0028][0029]
以上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的二氟泼尼酯滴眼液,其制备方法为:
[0030]
s1、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将二氟泼尼酯、中链脂肪酸甘油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于50~55℃下搅拌20min得油相(有肉眼可见的未溶解的药物颗粒);
[0031]
s2、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取50%的去离子水、苯扎氯胺、甘油于55℃下搅拌8min得水相;
[0032]
s3、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将油相缓慢加至水相中8000rpm剪切20min,于55℃,均质压力1300bar下均质8次,得混合液;
[0033]
s4、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取剩余50%的去离子水加入改性胶原蛋白常温搅拌溶解;
[0034]
s5、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将步骤s4所得的改性胶原蛋白溶液倒入混合液中,于45℃,600rpm下搅拌30min得滴眼液成品。
[0035]
对比例2的步骤s1中,药物完全溶解,未观察到未溶解的药物颗粒。
[0036]
对比例3的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其组分与实施例1相同,但制备方法不同,其先将改性胶原蛋白加入后再高压均质,具体制备方法为:
[0037]
s1、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将二氟泼尼酯、中链脂肪酸甘油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于50~55℃下搅拌20min得油相(有肉眼可见的未溶解的药物颗粒);
[0038]
s2、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取50%的去离子水、苯扎氯胺、甘油于55℃下搅拌8min得水相;
[0039]
s3、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取剩余50%的去离子水加入改性胶原蛋白常温搅拌溶解;
[0040]
s4、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将s3步骤得到的胶原蛋白溶液加入到s2水相中;
[0041]
s5、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将油相缓慢加至s4所得的水相中8000rpm剪切20min,于55℃,均质压力1300bar下均质8次,得混悬滴眼液成品。
[0042]
实施例4
[0043]
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的原料的种类和用量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混悬滴眼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3中,均质的条件为:50℃,1500bar下均质9次。
[0044]
实施例5
[0045]
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的原料的种类和用量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混悬滴眼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3中,均质的条件为:65℃,1000bar下均质6次。
[0046]
实施例6
[0047]
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的组分种类和用量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混悬滴眼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5中,搅拌的条件为于40℃,800rpm下搅拌30min。
[0048]
对比例4
[0049]
本对比例提供的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其组分种类和用量与实施例1完全完全相同,不同的是该对比例采用的是普通胶原蛋白,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二氟泼尼酯0.1%、普通胶原蛋白1.8%、中链脂肪酸甘油酯0.6%、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0.6%、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0.5%、甘油2.2%、苯扎氯胺0.1%,余量为去离子水。
[0050]
上述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的制备方法中,将步骤s4的改性胶原蛋白替换成普通胶原蛋白,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0051]
对比例5
[0052]
本对比例提供的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其组分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制备方法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0053]
步骤s3中,均质条件为55℃,800bar下均质5次。
[0054]
应用例1:实施例1~6,对比例1、3、5的二氟泼尼酯滴眼液的稳定性观察
[0055]
将实施例1~6及对比例1,3,5制备的滴眼液在温度40℃
±
2℃、相对湿度75
±
5%的环境中放置1个月,观察样品外观评价其稳定性,试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
[0056]
表2混悬滴眼液的稳定性观察
[0057]
[0058][0059]
表2数据显示,实施例1~6制备二氟泼尼酯混悬滴眼液样品稳定性良好。对比例1的样品因为不含有胶原蛋白,样品不稳定。对比例3的样品虽然含有胶原蛋白,但其也不稳定,分析原因可能是胶原蛋白的交联结构经过高压均质后被破环,导致其稳定作用下降而引起样品不稳定。对比例5的样品同样不稳定,可能是因为均质压力不够,导致药物颗粒被粉碎的不够小,体系中存在少量的不易观察到的药物大颗粒,这些稍大的颗粒与体系中的小颗粒之间发生了瓦尔德熟化效应,重新生成了大颗粒聚集体,因此放置一段时间后体系中出现了明显的肉眼可见的药物大颗粒。
[0060]
应用例2:实施例1~4,对比例2、4的滴眼液的体外释放试验
[0061]
试验开始前观察试验样品外观,进行粒径测试,结果见表3。
[0062]
表3试验样品外观及平均粒径(nm)
[0063]
样品编号样品外观平均粒径(nm)实施例1样品呈均一乳白色,无分层,无肉眼可见药物颗粒212.5实施例2样品呈均一乳白色,无分层,无肉眼可见药物颗粒195.8实施例3样品呈均一乳白色,无分层,无肉眼可见药物颗粒227.6实施例4样品呈均一乳白色,无分层,无肉眼可见药物颗粒201.3对比例2样品呈均一乳白色,无分层,无肉眼可见药物颗粒192.9对比例4样品呈均一乳白色,无分层,无肉眼可见药物颗粒205.1
[0064]
上表3数据表明,实施例样品1~4和对比例2、4样品,在外观上无差异,在平均粒径上也比较一致。
[0065]
通过扩散池做药物释放试验,采用5μm的人造纤维膜作为渗透材料,以20%乙醇溶液作为接收介质,供给室给药量为0.2ml,接收池体积7ml,有效渗透面积为3.14cm2。将扩散池置于恒温水浴槽(37℃
±
0.5℃)中,磁力搅拌器置于恒温水浴槽下,搅拌速度为300r/min。分别于2、4、6、8h取出5ml接收液,同时补以同体积的空白接收液。将取得的样品进行离心,取上清液,通过液相色谱法分析接收液,绘制二氟泼尼酯累积释放率,结果如图1。
[0066]
由图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样品1~4都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对比例2样品中的药物大部分释放,与本发明样品相比不具有缓释长效的功能。对比例4样品虽然相较于对比例2样品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但其缓释作用的效果明显差于本发明实施例样品。图1的数据表明,药物完全溶解后不具有缓释效果(如图1中对比例2样品的数据),采用普通的胶原蛋白其缓释效果不理想(如图1中对比例4样品的数据)。
[0067]
本发明的缓释效果可能是来源于混悬剂中的改性胶原蛋白和体系的药物纳米颗粒,展示了令人意外的缓释效果。
[0068]
应用例3:实施例1~3及对比例2的样品在眼角膜滞留试验
[0069]
通过扩散池做药物眼角膜滞留实验,采用兔子眼角膜作为渗透材料,以20%乙醇溶液作为接收介质,供给室给药量为0.2ml,接收池体积7ml,有效渗透面积为3.14cm2。将扩散池置于恒温水浴槽(37℃
±
0.5℃)中,磁力搅拌器置于恒温水浴槽下,搅拌速度为300r/min。试验进行4h后,停止实验,取出角膜,将角膜表面残留的混悬液清洗干净,将角膜剪碎,用有机试剂提取组织中的药物,通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二氟泼尼酯眼角膜滞留量数据结果如下表4。
[0070]
表4实施例1~3及对比例2的样品在眼角膜残留量
[0071]
实施例138.3%实施例237.4%实施例333.6%对比例23.8%
[0072]
表4数据表明,本实施例样品在眼角膜的残留量较对比例2显著提高,本实施例样品可以更好的保证眼部微环境的药物浓度及药物长时间释放。
[0073]
应用例4:实施例1、4、5和对比例2的样品药效试验
[0074]
1、试验动物
[0075]
使用重约2kg、眼无疾病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在室温24
±
2℃的动物房中饲养,每天固定喂食,并自由饮水。
[0076]
采用眼角膜切口的方式模拟手术伤口。为了保证药物效果的对比,排除因为药物浓度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采用药物浓度相同均为0.1%的实施例1,4,5样品和对比例2样品进行试验。
[0077]
2、试验方法
[0078]
(1)试验前24小时内选择上述无眼睛刺激症状、角膜缺陷和结膜损伤的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实施例1、4、5组,对比例2组,每组5只。
[0079]
(2)将家兔固定,眼睛局部麻醉后,用消毒的扩眼器扩开眼睑,在角膜缘为基底切一字切口,长度约为3~5mm,以微见少量房水为度,后用注射器将定量的绿脓杆菌液注入手术切口侧结膜层内,模拟眼部感染的情况,手术后24小时开始给药。
[0080]
实施例1、4、5组和对比例2组给药量均为:1滴/次,每日1次,连续给药至手术后第6日。
[0081]
上述各组在手术后及第一次给药后48h、96h、144h使用手持裂隙灯观察家兔手术部位及结膜,观察指标:手术部位是否发生红肿,角膜、结膜是否水肿,具体评分标准按下表5进行。
[0082]
表5家兔手术部位及结膜观察指标及具体评分标准
[0083]
眼部症状反应分值a.红肿(指手术部位及睑结膜、球结膜部位)——血管正常颜色正常0血管充血呈红色,切口为红色,有轻微外翻1血管充血呈红色,血管不易分辨,伤口外翻或突起2弥漫性充血呈紫红色,伤口外翻突起严重3
b.水肿——无水肿0轻微水肿(包括瞬膜)1明显水肿,伴有部分睑外翻2水肿至眼睑近半闭合3
[0084]
3、结果与结论
[0085]
(1)日常观察评分结果
[0086]
自手术后24小时起,第一次给药前、第一次给药后48h、96h、144h使用手持裂隙灯观察,根据表5的评分标准,分别对手术部位是否发炎红肿、水肿进行评分。
[0087]

红肿症状:手术切口的红肿及眼内充血症状代表着术后感染程度,本指标对眼部手术切口和眼睑充血红肿加以评分,观察切口愈合程度。评分结果如下表6、7所示。
[0088]
表6实施例1、4、5和对比例2组的家兔手术部位及结膜红肿症状评分结果
[0089] 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5对比例2第一次给药前3333第一次给药2天后2.22.222.6第二次给药2天后0.60.80.62.0第三次给药2天后0.20.40.21.6
[0090]
表7实施例1、4、5和对比例2组的家兔手术部位及结膜水肿症状评分结果
[0091] 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5对比例2第一次给药前3333第一次给药2天后2.22.22.42.8第二次给药2天后11.20.81.8第三次给药2天后0001.4
[0092]
通过上表6、7可知,滴加实施例1、4、5滴眼液的家兔,其手术部位及结膜的红肿、水肿的治疗效果明显,药效持续时间长,即使1天滴一次,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滴加对比例2滴眼液的家兔,其红肿、水肿症状的治疗效果欠佳,评分明显差于实施例1、4、5组的动物。结合应用例2体外释放的数据,推测本发明制备的样品中其步骤s1操作中含有部分未溶解的药物颗粒,有利延长药物的释放,保证眼部微环境的药物浓度,而对比例2的二氟泼尼酯由于完全溶解,释放加快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