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7377发布日期:2019-12-11 00:0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救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是运输病人或伤员的重要急诊抢救设备之一,病人及伤员急救搬运担架的种类有很多,有固定担架、可折叠无骨担架和特定环境专业担架(水运救援担架)等。尽管担架的种类很多,但现有的各急救搬运担架结构较为单一,普遍存在以下缺陷:

1、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拖、拉、搬、吊和漂浮等搬运功能,不能兼顾陆地、水运和空运救援,适用范围小;

2、在运输过程中受颠簸、振动影响大,易造成伤员伤情加重,且舒适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急救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解决了现有的各急救搬运担架结构较为单一,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拖、拉、搬、吊和漂浮等搬运功能,以及不能兼顾陆地、水运和空运救援,适用范围小,在运输过程中受颠簸、振动影响大,易造成伤员伤情加重,且舒适度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救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包括主梁、锁紧滑块、折叠杆、双交叉杆、气囊垫和气囊袋,其中,所述主梁是由两段直杆活动连接组成,两段直杆的连接端通过锁紧滑块锁紧,所述锁紧滑块的锁紧轴松开时,可对两段直杆进行折叠,所述折叠杆活动连接于主梁的两端左右两侧壁上,所述折叠杆上设有抛绳器,所述双交叉杆活动连接于折叠杆与主梁之间,所述折叠杆和双交叉杆可折叠于主梁的内侧,所述气囊垫的两端连接于折叠杆上,所述气囊垫的侧部设有用于其充气的燃爆式充气装置,所述主梁、折叠杆和气囊垫连接构成方形担架结构,所述气囊袋是由按人体不同固定部位要求对应安装于气囊垫上的多个分囊袋组成,所述气囊袋的侧部设有用于其充气的气瓶充气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囊垫上设有气囊锁带,所述气囊垫收折后通过气囊锁带进行锁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囊垫的底部两侧连通设有减摇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囊袋中各分囊袋对应设置于成人体的头颈部、腰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各分囊袋上均设有泄压阀,各分囊袋的外表面上均设有限位板件,所述限位板件的开口部两端表面上均连接有搭接带,两条搭接带之间通过搭扣锁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件是由固定底板以及活动连接于固定底板两端的搭接板组成,两个搭接板连接端闭合后形成一个内环形限位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抛绳器为微型高压气体抛绳装置,所述抛绳器采用高压气体抛射机构,将带线的弹丸抛射至转运装备近端,当弹丸与吊装装具绑好后,再拉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抛绳器的牵引绳长度为50~100m,该牵引绳采用高强度尼龙线。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急救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急救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采用折叠式结构,便于担架的搬运,通过抛绳器的设置,满足拖、拉、搬、吊和漂浮等各中环境下的运输,可由一位伤员救护者进行伤员固定、运输等操作,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2、该急救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采用气囊式担架结构,通过燃爆式充气装置和气瓶充气装置对气囊进行充气,能够对伤员进行自适应固定,在运输过程中对伤员起到缓冲防护作用,防止伤员伤情加重,同时能够为伤员提供一个舒适的运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气囊垫和气囊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主梁折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气囊垫折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气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气囊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主梁;200、锁紧滑块;300、折叠杆;400、双交叉杆;500、气囊垫;501、气囊锁带;502、减摇鳍;600、气囊袋;601、泄压阀;602、限位板件;603、搭接带;604、搭扣;700、燃爆式充气装置;800、气瓶充气装置;900、抛绳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急救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包括主梁100、锁紧滑块200、折叠杆300、双交叉杆400、气囊垫500和气囊袋600,其中,主梁100是由两段直杆活动连接组成,两段直杆的连接端通过锁紧滑块200锁紧,锁紧滑块200的锁紧轴松开时,可对两段直杆进行折叠,折叠杆300活动连接于主梁100的两端左右两侧壁上,折叠杆300上设有抛绳器900,双交叉杆400活动连接于折叠杆300与主梁100之间,折叠杆300和双交叉杆400可折叠于主梁100的内侧,气囊垫500的两端连接于折叠杆300上,气囊垫500的侧部设有用于其充气的燃爆式充气装置700,主梁100、折叠杆300和气囊垫500连接构成方形担架结构,气囊袋600是由按人体不同固定部位要求对应安装于气囊垫500上的多个分囊袋组成,气囊袋600的侧部设有用于其充气的气瓶充气装置800。

本实施方案中,燃爆式充气装置700为通过拉环控制的引爆装置,燃爆式充气装置700包括一个药仓和设置在药仓内的引爆机构,药仓内对应引爆机构的两侧设有分开储存的叠氮化钠和硝酸钾,通过拉动拉环起爆引爆机构,叠氮化钠和硝酸钾接触瞬间发生爆燃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氮气,为气囊垫500充气,使气囊垫500膨胀;气瓶充气装置800是由高压气瓶、连接筒、活动杆、导向槽、压杆、压针、压簧和气囊连通通道组成,连接筒连接于高压气瓶的充气口端,高压气瓶的充气口端设有封口,连接筒远离高压气瓶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活动杆转动安装于安装槽内,导向槽设置于连接筒的内部,压杆设置于导向槽的内部,且压杆的一端与活动杆活动连接,压杆的另一端与压针连接,压针与封口轴向对应,压簧设置于压杆上且套设于压针的外围,压簧的长度大于压针的长度,气囊连通通道的一端与导向槽连通,气囊连通通道的另一端与气囊袋600连通,通过转动活动杆,活动杆端部压向压杆,使压杆压缩压簧的同时带动压针刺破封口,使高压气瓶内的高压气体通过导向槽、气囊连通通道进入气囊袋600内,达到充气的效果,为了防止导向槽8气体泄漏,在压杆的外表面套还设有密封垫,防止气体泄漏。

具体的,气囊垫500上设有气囊锁带501,气囊垫500收折后通过气囊锁带501进行锁紧。

本实施例中,气囊锁带501设置有两组,使用时,当主梁100、折叠杆300和双交叉杆400收折后,通过两组气囊锁带501前后将气囊垫500进行固定限位,防止气囊垫500松垮影响搬运。

具体的,气囊垫500的底部两侧连通设有减摇鳍502。

本实施例中,减摇鳍502的设置便于在拖拉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时能够保证担架的稳定性,起到辅助拖拉的作用,特别是在水运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水运的稳定性,在实际使用时,还可在主梁100的底部设置滑轨或滑轮,辅助拖拉。

具体的,气囊袋600中各分囊袋对应设置于成人体的头颈部、腰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各分囊袋上均设有泄压阀601,各分囊袋的外表面上均设有限位板件602,限位板件602的开口部两端表面上均连接有搭接带603,两条搭接带603之间通过搭扣604锁紧。

本实施例中,气囊垫500上表面按人体固定部位要求设置多个分囊袋,当伤员放入气囊垫500上躺好后,先将各部位分囊袋锁扣好,然后启动气瓶充气装置800迅速释放为气囊袋600充气,通过搭扣604锁紧,自适应固定伤员,形成担架搬运模式,可一人进行操作,操作便利,实用性强。

具体的,限位板件602是由固定底板以及活动连接于固定底板两端的搭接板组成,两个搭接板连接端闭合后形成一个内环形限位腔。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人体相应部位放入内环形限位腔内,通过气瓶充气装置800迅速释放为气囊袋600充气,达到自适应固定效果。

具体的,抛绳器900为微型高压气体抛绳装置,抛绳器900采用高压气体抛射机构,将带线的弹丸抛射至转运装备近端,当弹丸与吊装装具绑好后,再拉回。

具体的,抛绳器900的抛绳长度为50~100m,该抛绳采用高强度尼龙线。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当后送转运装备(车、机、船)到来时,取下担架上所配置的抛绳器900,该抛绳器900可在转运装备(车、机、船)无法直接接伤员时,伤员救护者可将抛绳器900对准转运装备打开,抛出牵引绳,拉回吊带装具,挂钩锁扣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转运装备(车、机、船)回收吊装装具绳,即可将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拖拉(或吊起或漂浮)到转运装备(车、机、船)上,完成伤员后送转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快速展开结构架并锁紧,启动燃爆式充气装置700迅速释放为气囊垫500充气形成担架,气囊垫500上表面按人体固定部位要求设置多个分囊袋,当伤员放入气囊垫500上躺好后,先将各部位分囊袋锁扣好,然后启动气瓶充气装置800迅速释放为气囊袋600充气,通过搭扣604锁紧,自适应固定伤员,形成担架搬运模式,可一人进行操作;

当后送转运装备(车、机、船)到来时,取下担架上所配置的抛绳器900,该抛绳器900可在转运装备(车、机、船)无法直接接伤员时,伤员救护者可将抛绳器900对准转运装备打开,抛出牵引绳,拉回吊带装具,挂钩锁扣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转运装备(车、机、船)回收吊装装具绳,即可将充气折叠便携式担架拖拉(或吊起或漂浮)到转运装备(车、机、船)上,完成伤员后送转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