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结石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28457发布日期:2020-01-18 03:40阅读:1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结石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尿路结石、肝胆结石为多发常见病,临床以病灶部位疼痛不适为特征。其中,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病的总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其形成与环境因素、全身性病变及泌尿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尿路结石的症状反应主要有:疼痛、血尿、尿频、尿急、发热、寒颤等。

肝胆结石是指发生于肝胆系统内任何部位的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复合部位结石等。按结石的化学成分,肝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是胆道感染、胆汁排出减缓和胆固醇等代谢失常,可促使胆石形成。同时胆道蛔虫病、胆道感染、肝硬变等疾病,比较肥胖的中年以上的人、胃切除术后等,也可继发胆结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进行性上升趋势。

目前,对于尿路结石和肝胆结石的治疗主要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虽然见效快但同时也具有风险高、费用大、复发率高以及可能留有后遗症的风险。非手术疗法有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法和药物疗法。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法并不能适合所有人,且冲击波还会对人体器官造成一定的伤害。而目前市场上用于排石溶石的药物又良莠不齐,存在溶石排石效果差、副作用大、不安全等缺陷。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治疗结石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结石的中药。本发明的治疗结石的中药,由多种中药配制而成,组成合理,配伍得当,各组分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释出,具有清热、利尿、排石之功效,用于治疗尿路结石和肝胆结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结石的中药,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钱草25-35g、车前草25-35g、木通12-18g、海金沙25-35g、穿破石22-28g、鸡内金18-22g、石苇12-18g、炙大黄5-10g、田七8-12g和甘草8-12g。

本发明选用的金钱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胆、肾、膀胱经,有清热利尿、祛风止痛、止血生肌、消炎解毒、杀虫之功效;车前草,味甘,性寒;归肝、肾、膀胱经,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木通,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之功效;海金沙,味甘、咸,性寒,归膀胱、小肠经,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之功效;穿破石,味微苦,性平,归心、肝经,有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之功效;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有消食健胃、涩精止遗之功效;石苇,味苦甘,性凉,归肺、膀胱经,有利水通淋、清肺泄热之功效;炙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有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之功效。以上各原料在发挥单一作用的同时,共奏清热、利尿、排石之功效,用于治疗尿路结石和肝胆结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治疗结石的中药,由多种中药配制而成,组成合理,配伍得当,各组分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释出,具有清热、利尿、排石之功效,用于治疗尿路结石和肝胆结石。

(2)本发明的治疗结石的中药,无毒无副作用,见效快且持久,服用安全可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钱草25g、车前子35g、延胡索12g、人头蕨18g、牛膝12g、白牛膝12g、桑寄生20g、黑老虎22g、小白背12g、钩藤12g、黑风藤18g、地龙18g、田七8g和甘草8g。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各原料采用上述配比,得到的治疗结石的中药的药效更明显。

进一步,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钱草30g、车前草20g、木通15g、海金沙30g、穿破石25g、鸡内金20g、石苇15g、炙大黄8g、田七9g和甘草10g。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各原料采用上述配比,得到的治疗结石的中药的药效更明显。

进一步,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钱草35g、车前子25g、延胡索18g、人头蕨12g、牛膝18g、白牛膝8g、桑寄生30g、黑老虎18g、小白背18g、钩藤8g、黑风藤22g、地龙12g、田七12g和甘草4g。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各原料采用上述配比,得到的治疗结石的中药的药效更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治疗结石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治疗结石的中药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容易,药源广,成本低廉,市场前景广阔,适合推广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结石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以下重量的原料:金钱草25-35g、车前草25-35g、木通12-18g、海金沙25-35g、穿破石22-28g、鸡内金18-22g、石苇12-18g、炙大黄5-10g、田七8-12g和甘草8-12g,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治疗结石的中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治疗结石的中药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容易,药源广,成本低廉,市场前景广阔,适合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治疗结石的中药的服用方法:

按上述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为1剂,煎煮,每天2-3次,1天1剂,8天1疗程,服药1-5个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粉碎的粒径为2cm-3c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粉碎的粒径为2cm-3cm,治疗结石的中药中各原料的有益成分更容易溶出,药效更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治疗结石的中药,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钱草25g、车前子35g、延胡索12g、人头蕨18g、牛膝12g、白牛膝12g、桑寄生20g、黑老虎22g、小白背12g、钩藤12g、黑风藤18g、地龙18g、田七8g和甘草8g。

上述治疗结石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以下重量的原料:金钱草25g、车前子35g、延胡索12g、人头蕨18g、牛膝12g、白牛膝12g、桑寄生20g、黑老虎22g、小白背12g、钩藤12g、黑风藤18g、地龙18g、田七8g和甘草8g,分别粉碎至粒径为2cm-3cm后,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治疗结石的中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治疗结石的中药,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钱草30g、车前草20g、木通15g、海金沙30g、穿破石25g、鸡内金20g、石苇15g、炙大黄8g、田七9g和甘草10g。

上述治疗结石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以下重量的原料:金钱草30g、车前草20g、木通15g、海金沙30g、穿破石25g、鸡内金20g、石苇15g、炙大黄8g、田七9g和甘草10g,分别粉碎至粒径为2cm-3cm后,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治疗结石的中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治疗结石的中药,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钱草35g、车前子25g、延胡索18g、人头蕨12g、牛膝18g、白牛膝8g、桑寄生30g、黑老虎18g、小白背18g、钩藤8g、黑风藤22g、地龙12g、田七12g和甘草4g。

上述治疗结石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以下重量的原料:金钱草35g、车前子25g、延胡索18g、人头蕨12g、牛膝18g、白牛膝8g、桑寄生30g、黑老虎18g、小白背18g、钩藤8g、黑风藤22g、地龙12g、田七12g和甘草4g,分别粉碎至粒径为2cm-3cm后,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治疗结石的中药。

临床观察:

本发明人于2016年至今,对25例结石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为25-69岁。

1、治疗方法

取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治疗结石的中药1剂,煎煮,每天2-3次,1天1剂,8天1疗程,服药1-5个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

2、临床症状

轻型结石:结石直径在0.5-1.0cm以下,或泥沙数目较少。

重型结石:结石直径在1.0cm以上,或泥沙型沉积较多,反复阵发性发作,发作时呕吐、出汗、疼痛或剧烈疼痛。

3、治疗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石消失。

(2)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石较前减少或变小。

(3)无效:症状、体征减轻不明显,影像学检查结石体积数量无变化。

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21例(84%),有效2例(8%),无效2例(8%),总有效率为92%。

5、典型病例

病例1:孟某,男,29岁,腰痛20天,小便疼痛、艰涩、淋漓不尽,b超检查有1.3cm肾结石,舌红,苔白,脉滑。取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治疗结石的中药1剂,煎煮,每天2-3次,1天1剂,8天1疗程。1个疗程后,小便涩痛减缓。继续服用2个疗程,b超检查结石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2:海某,女,38岁,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肩和背部,伴有低烧、厌食、恶心。经b超检查确诊为胆结石。取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治疗结石的中药1剂,煎煮,每天2-3次,1天1剂,8天1疗程。1个疗程后,右上腹胀和肩背部疼痛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b超检查结石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3:方某,男,45岁,右上腹和肩背部胀痛,伴有低烧、厌食、恶心,打寒战,浑身出汗。经b超检查确诊为胆结石。取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治疗结石的中药1剂,煎煮,每天2-3次,1天1剂,8天1疗程。2个疗程后,右上腹胀和肩背部疼痛减轻。继续服用1个疗程,b超检查结石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