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人群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术式可以在腔镜下完成,并且腔镜的手术切口越来越小、越来越少,近年来单孔手术也日益增多并有成为主流的趋势,然而腔镜手术下尤其是单孔手术下难免从一个手术切口进出多个手术器械,器械之间相互干扰在所难免,牵拉的角度过于集中,不成实现呈角度的牵拉和暴露目标位置,极大的影响了手术的流畅性和安全性,通常的做法是增加腔镜切口的长度或者在多加一个额外的切口,增加了手术对患者创伤,如果勉强手术则无形中增加了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延长对患者也是增加创伤的一种。并且单孔腔镜或者少孔腔镜手术对术者要求高,学习曲线长,不利于年轻医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可应用于腔镜手术中组织的牵拉,简单易操作,不占用手术切口,减少器械之间相互干扰,手术视野好。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其包括:腔镜释放器,具有夹持杆和设置在夹持杆前端且可张开或闭合的一对夹持钳头;抓持器,具有相互铰接的一对抓柄和与一对抓柄前端对应连接的一对抓钳;牵引线,其一端与一对抓柄或一个抓柄连接;穿刺针,其尾端带有用于与牵引线的另一端连接的针孔;其中,通过所述一对夹持钳头夹持一对抓柄,并通过一对抓柄带动一对抓钳先张开以含住目标组织、再闭合以抓持目标组织;其中,通过所述穿刺针带动所述牵引线牵拉抓持目标组织后的抓持器,以便暴露手术视野。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腔镜释放器的一对夹持钳头快速对准并夹持所述抓持器的一对抓柄的快速定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快速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对夹持钳头相对的内侧壁上的一对凸台;设置在所述一对抓柄上的一对凹槽或一对通孔;其中,所述一对凸台可插入在所述一对凹槽或一对通孔内。
或者,所述快速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对夹持钳头相对的内侧壁上的一对凹槽;设置在所述一对抓柄相背的外侧壁上的一对凸台;其中,所述一对凸台可插入在所述一对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凸台为其横截面呈柱形或星形的凸台,所述凹槽为其横截面呈柱形或星形的凹槽。
其中,所述抓持器一对抓钳相对的内侧壁设置便于一对抓钳抓牢目标组织的加力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力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对抓钳中第一抓钳的内侧壁上的凹进结构或凸出结构;设置在所述一对抓钳中第二抓钳的内侧壁上的凸出结构或凹进结构;其中,所述凹进结构与所述凸出结构相适配,以增加一对抓钳夹持目标组织的力度,且使目标组织被夹持时受力均匀而避免损伤。
其中,所述凸出结构包括凸点或齿形凸起或波浪形凸起,所述凹进结构包括与凸点或齿形凸起或波浪形凸起相适配的凹坑或齿形凹槽或波浪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一对抓柄或一个抓柄的后端设置固定孔,所述牵引线的一端直接或间接固定于所述固定孔上。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针头的横截面呈星形,以增加针头的穿刺能力并减小对目标组织的损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可应用于腔镜手术中组织的牵拉,通过牵引线在远离操作切口的患者体腔外牵引抓持器,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医生手术,且简单易操作,不占用手术切口,减少器械之间相互干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对抓钳处于闭合状态);
图2是本发明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对抓钳处于张开状态);
图3是本发明腔镜释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夹持钳头与抓钳待适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抓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抓钳上设置v形凹槽与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抓钳上设置齿状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抓持器的一对抓柄铰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抓持器与牵引线、穿刺针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穿刺针针头部分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针头的左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穿刺针针头部分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针头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的一对抓钳处于闭合和张开两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图2可知,本发明的内镜用免切口组织抓持装置包括:腔镜释放器1,具有夹持杆13和设置在夹持杆13前端且可张开或闭合的一对夹持钳头14;抓持器2,具有相互铰接的一对抓柄21和与一对抓柄21前端对应连接的一对抓钳;牵引线4,其一端与一对抓柄或一个抓柄连接;穿刺针5,其尾端带有用于与牵引线4的另一端连接的针孔;其中,通过一对夹持钳头14夹持一对抓柄21,并通过一对抓柄21带动一对抓钳先张开以含住目标组织、再闭合以抓持目标组织;其中,通过穿刺针5带动牵引线4牵拉抓持目标组织后的抓持器2,以便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腔镜释放器1包括具有固定把手和活动把手的手柄11、与手柄11连接的夹持杆13、套装在夹持杆13与手柄11连接处的转轮12、设置在夹持杆13前端的一对夹持钳头14。操作者通过食指转动转轮12可调整前端一对夹持钳头14的角度,通过使活动把手相对固定把手移动以夹紧或张开手柄11来夹紧或张开一对夹持钳头14,以带动抓持器2的一对抓钳松开或抓持目标组织。
其中,腔镜释放器1的上述这些构件中,除了一对夹持钳头14之外的其它构件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中腔镜手术中使用的内镜分离钳的结构,故在此不对这些构件的结构详细描述。
为了在腔镜释放器1夹持抓持器2时,可以快速对准并夹持抓持器2的一对抓柄21,本实施例还具有快速定位结构,该快速定位结构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包括:设置在一对夹持钳头14相对的内侧壁上的一对凸台141;设置在一对抓柄21上的一对凹槽211,凹槽垂直于抓柄的厚度方向;其中,一对凸台141可插入在一对凹槽211内。或者,在一对抓柄21上设置一对通孔(如图5所示),一对凸台141可对应插入在一对通孔内。或者,本发明的快速定位结构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图中未示出),包括:设置在一对夹持钳头相对的内侧壁上的一对凹槽;设置在一对抓柄相背的外侧壁上的一对凸台;其中,一对凸台可插入在一对凹槽内。
设计时,夹持钳头14呈如图4所示的钩形,即,夹持钳头14具有其延伸方向与夹持杆13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的连接段143和与连接段143前端垂直连接的垂直段142,而凸台141或凹槽设置在垂直段142的朝向另一夹持钳头的内侧壁上,且凸台141的凸出方向或凹槽的凹进方向均与连接段143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将凸台插入到凹槽或通孔内的方式,可以使腔镜释放器1快速对准并夹持抓持器2的一对抓柄21,提高手术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一对夹持钳头14夹持一对抓柄21时的定位速度与准确性,本实施例的凸台可采用带有磁性的材料制成,如磁铁,相应的,设有凹槽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可与磁铁相吸合的材料制成,如铁等。
为了使腔镜释放器1的一对夹持钳头14在夹持抓持器2的一对抓柄21时不会松脱,凸台采用其横截面呈柱形(图中未示出)的凸台,相应的,凹槽采用横截面呈柱形的凹槽。或者,如图4所示,凸台采用其横截面呈星形的凸台,相应的,凹槽采用横截面呈星形的凹槽。
当然,为了防止夹持钳头14在夹持一对抓柄21时不会松脱,还可以采用在一对夹持钳头14的用于夹持一对抓柄21的内侧壁上设置凸凹不平的纹理结构,如波浪纹或齿形纹。使用时,本实施例的腔镜释放器1在体外夹持抓持器2(腔镜释放器1夹持抓持器2时,使腔镜释放器1的一对夹持钳头14张开以夹持抓持器2的一对抓柄;然后经手术切口将抓持器2送入胸腔,在到达目标位置时,握紧腔镜释放器1的手柄而使一对夹持钳头闭合,以通过一对抓柄带动一对抓钳张开,使一对抓钳的钳口含住目标组织,接着松开手柄,一对夹持钳头的闭合力度变小,使一对抓钳的钳口逐渐闭合,以便通过一对抓钳2抓住需要抓持的目标组织;腔镜释放器的手柄完全松开后,抓住目标组织的抓持器与腔镜释放器分离,可将腔镜释放器1从胸腔撤出。这样,就可以在不需要腔镜释放器1的情况下进行后续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术时存在的如下问题:在手术中,需要腔镜释放器1始终插入在切口内,且多个手术器械共同进出同一个切口,从而造成多个手术器械之间产生操作干扰;或者,需要多个切口以供多个手术器械进出,增加因多切口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而本实施例的抓持器2在被腔镜释放器送入胸腔后,除了可以在患者胸腔内抓持住目标组织,还可以连接牵引线4和穿刺针5,以便穿刺针5可带动牵引线4从患者体腔穿出,然后通过牵引线在患者体外对抓持器2进行牵拉,以通过抓持器2牵拉目标组织,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并且不占用操作切口,可以从不同于切口的方向牵拉目标组织,符合医生正常手术的操作习惯,即符合医生不在腔镜下手术的习惯。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抓持器2具有相互铰接的一对抓柄21和与一对抓柄21前端对应连接的一对抓钳,即第一抓钳22和第二抓钳23。一对抓钳可相互夹紧贴合。
其中,在一对抓钳相对的内侧壁(即夹紧贴合时相互贴合的表面)设置便于一对抓钳抓牢目标组织的加力结构,加力结构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包括:设置在一对抓钳中第一抓钳22的内侧壁上的凹进结构;设置在一对抓钳中第二抓钳23的内侧壁上的凸出结构;或者,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包括:设置在一对抓钳中第一抓钳22的内侧壁上的凸出结构;设置在一对抓钳中第二抓钳23的内侧壁上的凹进结构。上述的凹进结构与凸出结构相适配,以增加一对抓钳夹持目标组织的力度,且使目标组织被夹持时受力均匀而避免损伤。
其中,凸出结构可以采用多个凸点(图中未示出),或者一个或多个齿形凸起,或者波浪形凸起,相应的,凹进结构可以采用与上述凸点或齿形凸起或波浪形凸起相适配的凹坑或齿形凹槽(如图6所示)或波浪形凹槽。
设计时,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结构,在第一抓钳22的内侧壁中心设置沿其长度延伸的一个齿形凹槽221,在第二抓钳23的内侧壁设置沿长度延伸的一个齿形凸起231,凸起部231可以插入在凹槽221内。或者,可采用如图7所示的多个齿形槽的方式。
其中,抓持器2的一对抓柄21和一对抓钳可以分别采用记忆金属制成,一对抓柄21在被腔镜释放器夹持时使一对抓钳张开,并在一对抓钳抓持住目标组织且腔镜释放器撤出胸腔后,一对抓钳可自动闭合,以通过闭合的钳口将目标组织夹紧。
或者,抓持器2的一对抓柄21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的结构铰接在一起,即,一对抓柄21可通过铰接轴连接在一起,且在铰接轴上套装弹簧24,以通过弹簧24自身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使张开后的一对抓钳闭合。一对抓柄21相互铰接在一起的结构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衣夹子的铰接结构以及其它可使铰接的元件在张开后自动闭合的结构,在此不再重述。
设计时,本实施例抓柄可采用如图5所示的两段式结构,即,抓柄后段和抓柄前段,且抓柄后段和抓柄前段弯折设置,而与抓柄对应连接的抓钳由抓柄前段沿着夹持杆的延伸方向朝前延伸。设计时,可使朝前延伸的抓钳呈弧形朝前延伸,如抓钳弧形圆心位于抓持器2整体的长度延长线上或位于延长线下方。或者,也可使朝前延伸的抓钳呈直线形朝前延伸。
其中,设置在抓柄上的凸台或凹槽或通孔均设置在抓柄后段上。此外,为便于将牵引线4与抓持器2连接,本实施例还在一对抓柄或一个抓柄的后端设置固定孔212(如图5所示,在一对抓柄后段的后端均设置一个固定孔),牵引线4的一端直接或间接固定于固定孔212上,如,将牵引线一端直接绑在固定孔212上,或者,可在牵引线4的一端绑扎固定一个连接环3,而连接环套过固定孔212(如图9所示)。
在牵引线4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穿刺针5,穿刺针5尾端带有用于与牵引线4的另一端连接的针孔。设计时,穿刺针5的针头可采用如图10-图13所示的结构,即,针头51为圆锥形,且针头51横截面的外周呈细星芒形(如图11、图13所示),即,针头的外壁间隔设置凸棱与凹槽,从而增加穿刺针5在穿刺组织时的锋利度,并且可以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设计时,牵引线4采用一根长约30cm的单股缝合线,在牵引线4上每1cm设有刻度以方便测量抓持器与胸壁间的距离。而穿刺针5可采用长约8cm的尖头针。通过穿刺针5带动牵引线4从患者体腔穿出,然后,通过牵引线4牵拉抓持组织后的抓持器2,起到暴露手术视野的作用。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抓持装置的使用过程。
抓持过程:腔镜释放器于患者体外夹持抓持器后端的一对抓柄并经手术切口将抓持器送入胸腔,于目标位置握紧腔镜释放器手柄,以使抓持器前端的一对抓钳张开,张开的一对抓钳顶住需要抓持的目标组织,然后缓慢松开腔镜释放器,则抓持器的一对抓钳即可抓紧需要抓持的组织。完全松开腔镜释放器的手柄,并将腔镜释放器从胸腔撤出。以持针器(为现有技术中常规手术的器械)持穿刺针对组织进行所需缝合后,按照需要牵引的方向将穿刺针由内至外穿透胸壁,穿刺针带出部分牵引线,然后在胸壁外牵拉牵引线即可达到牵引组织的作用。
松开/取出过程:在牵拉操作完成后,以剪刀于胸腔内剪断牵引线,将腔镜释放器伸入胸腔并夹持住抓持器的一对抓柄,握紧腔镜释放器手柄,则抓持器的一对抓钳张开并松开所抓持的组织,然后撤出腔镜释放器及抓持器。
本发明的抓持装置,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下情况而研发的:目前内镜下组织抓持器均需要通过切口操作,而目前内镜下手术趋于单口化、少口化,多个手术器械共同进出同一个切口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干扰,牵拉的角度过于集中,不能实现呈角度的牵拉和暴露目标组织的位置,增加手术难度甚至会增加手术风险,不利于手术安全、便捷的进行。
而采用本发明的抓持装置,抓持器后端通过牵引线连接穿刺针,穿刺针可被牵出体外对组织进行牵拉,不占用操作切口,并且能从不同于切口的方向对组织进行牵拉,从而达到减少手术切口长度、减少切口数量的目的,同时还能从非手术切口方向进行牵拉,符合正常手术的操作习惯,实现避免器械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手术效率、便捷手术操作的目的。另外,切口及手术器械的减少可减轻对患者身体上造成的创伤,并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而腔镜释放器快速对准并夹持抓持器,又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