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扭力的牙科手持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5686发布日期:2020-06-23 18:4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扭力的牙科手持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牙科手持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扭力的牙科手持机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牙齿的维护要求也日益提升。牙齿作为人们面部一个重要的器官,不但具有咬嚼功能也关系人们的美观。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给人们的外表增添了一大亮色。

传统牙齿的治疗修复工具为牙科手机,人们利用牙科手机来对牙齿进行维护修复。但是传统的牙科手持机器大部分采用气动涡轮机为主,在气动涡轮机的使用过程中,在停止时会产生回吸,回吸气流进入牙科手机会污染综合治疗仪本身,造成医源性感染。而且,现在市面上采用气动涡轮机的缺陷在于转速过低,会导致牙科手机转动不平稳、打磨难度大、不老靠等众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扭力的牙科手持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气动涡轮机存在转速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扭力的牙科手持机器,包括:手柄部,所述手柄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通过螺纹连接的中部接头、手柄外壳和锁紧螺母,所述中部接头前端设有机头,所述机头内部设有机芯组件;三级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中部接头与所述手柄外壳的内部,所述三级传动机构前端的输出端与所述机芯组件通过齿轮啮合相连,所述三级传动机构的尾端位于所述手柄外壳内部连接有内衬套筒,所述内衬套筒内部穿设有与所述三级传动机构尾部输入端相连的拔插杆。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组件,位于所述中部接头内,所述第一传动轴组件的前端齿轮与所述机芯组件上的连接齿轮啮合相连;第二传动轴组件,位于所述中部接头内,所述第二传动轴组件的前端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组件的后端齿轮啮合相连;第三传动轴组件,位于所述手柄外壳内,所述第三传动轴组件的前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组件的尾端插接相连,所述第三传动轴组件前端的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组件后端的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第三传动轴组件的后端与所述拔插杆的前端插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轴组件包括机头传动轴和套设在所述机头传动轴上的机头传动轴套,所述机头传动轴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机芯组件上的所述连接齿轮啮合连接的机头齿,所述机头传动轴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组件的前端齿轮相啮合的尾齿,所述机头传动轴套的前端与所述机头尾端螺纹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轴组件包括中轴座、传动中轴和套设在所述传动中轴上的中轴套,所述传动中轴通过所述中轴套设置在所述中轴座内部,所述传动中轴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尾齿相连的中轴片齿,所述传动中轴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三传动轴组件的前端齿轮相啮合的中轴尾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动轴组件包括输入轴支座、输入轴和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定位套,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定位套设置在所述输入轴支座内部,所述输入轴的前端设有输入齿盘,所述输入齿盘与所述中轴尾齿内切啮合相连,所述输入轴的后端与所述拔插杆插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三级传动机构中的齿轮上均设有dlc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机头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呈夹角45°设置的安装部,所述机芯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接头与所述手柄外壳内部,并位于所述三级传动机构上方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的前端贯穿并固定连接在所述机头上,所述发光组件的后端贯穿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衬套筒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接头与所述手柄外壳内部,并位于所述三级传动机构上方设有水气管路,所述水气管路的前端与所述机头内部相连,所述水气管路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衬套筒底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中部接头、手柄外壳和锁紧螺母依次通过螺纹连接,中部接头前端设有机头,机头内部设有机芯组件,三级传动机构设置在中部接头与手柄外壳的内部,三级传动机构前端的输出端与机芯组件通过齿轮啮合相连,采用齿轴传动的方式,增加扭力,提高转速,使得机芯组件能够高速平稳的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三级传动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传动轴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传动轴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三传动轴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手柄部;11-中部接头;12-手柄外壳;13-锁紧螺母;14-机头;141-机芯组件;1411-连接齿轮;142-连接部;143-安装部;20-三级传动机构;21-第一传动轴组件;211-机头传动轴;2111-机头齿;2112-尾齿;212-机头传动轴套;22-第二传动轴组件;221-中轴座;222-传动中轴;2221-中轴片齿;2222-中轴尾齿;223-中轴套;23-第三传动轴组件;231-输入轴支座;232-输入轴;2321-输入齿盘;233-定位套;24-内衬套筒;241-拔插杆;30-发光组件;40-水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大扭力的牙科手持机器,包括手柄部10和三级传动机构20。其中,手柄部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通过螺纹连接的中部接头11、手柄外壳12和锁紧螺母13,中部接头11前端设有机头14,机头14内部设有机芯组件141,该机芯组件141用于安装牙科车针,以带动牙科车针进行高速旋转。

三级传动机构20设置在中部接头11与手柄外壳12的内部,三级传动机构20前端的输出端与机芯组件141通过齿轮啮合相连,三级传动机构20的尾端位于手柄外壳12内部连接有内衬套筒24,内衬套筒24内部穿设有与三级传动机构20尾部输入端相连的拔插杆241,该拔插杆241用于连接动力源,以带动三级传动机构20进行稳定高速旋转,使得机芯组件141的转速又高又稳定。

另外,在三级传动机构20中的齿轮上均设有dlc涂层。由于dlc涂层具有高硬度和高弹性模量,低摩擦因数,耐磨损以及良好的真空摩擦学特性,使得整个三级传动机构20中的齿轮在传动过程中更加抗磨、抗氧化、防锈,提高了三级传动机构20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三级传动机构20包括:第一传动轴组件21、第二传动轴组件22和第三传动轴组件23。其中,第一传动轴组件21位于中部接头11内,第一传动轴组件21的前端齿轮与机芯组件141上的连接齿轮1411啮合相连;

第二传动轴组件22位于中部接头11内,第二传动轴组件22的前端齿轮与第一传动轴组件21的后端齿轮啮合相连;

第三传动轴组件23位于手柄外壳12内,第三传动轴组件23的前端与第二传动轴组件22的尾端插接相连,第三传动轴组件23前端的齿轮与第二传动轴组件22后端的齿轮啮合相连,第三传动轴组件23的后端与拔插杆241的前端插接相连。

通过牙科电动马达与拔插杆241的尾端连接后,依次带动第三传动轴组件23、第二传动轴组件22和第一传动轴组件21进行一个三级齿轴传动,通过第三传动轴组件23、第二传动轴组件22和第一传动轴组件21中齿轮的模数变化,可达到从牙科电动马达到机芯组件141实现一个1:4.2的增速效果,使得增加传动扭力,提高转速,实现高速平稳转动。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具体的,第一传动轴组件21包括机头传动轴211和套设在机头传动轴211上的机头传动轴套212,机头传动轴211的前端设有与机芯组件141上的连接齿轮1411啮合连接的机头齿2111,机头传动轴211的后端设有与第二传动轴组件22的前端齿轮相啮合的尾齿2112,机头传动轴套212的前端与机头14尾端螺纹相连。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具体的,第二传动轴组件22包括中轴座221、传动中轴222和套设在传动中轴222上的中轴套223,传动中轴222通过中轴套223设置在中轴座221内部,传动中轴222的前端设有与尾齿2112相连的中轴片齿2221,传动中轴222的后端设有与第三传动轴组件23的前端齿轮相啮合的中轴尾齿2222。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具体的,第三传动轴组件23包括输入轴支座231、输入轴232和套设在输入轴232上的定位套233,输入轴232通过定位套233设置在输入轴支座231内部,输入轴232的前端设有输入齿盘2321,输入齿盘2321与中轴尾2222齿内切啮合相连,输入轴232的后端与拔插杆241插接相连。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具体的,机头14包括连接部142和与连接部142呈夹角45°设置的安装部143,机芯组件141设置在安装部143内部。

具体的,中部接头11与手柄外壳12内部,并位于三级传动机构20上方设有发光组件30,发光组件30的前端贯穿并固定连接在机头14上,发光组件30的后端贯穿并固定连接在内衬套筒24底部,该发光组件30具体为光纤。

具体的,中部接头11与手柄外壳12内部,并位于三级传动机构20上方设有水气管路40,水气管路40的前端与机头14内部相连,水气管路40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内衬套筒24底部。通过水气管路40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中部接头11与手柄外壳12内部的温度,延长手机使用寿命,还可以避免烫伤患者的口腔,消除了安全隐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中部接头11、手柄外壳12和锁紧螺母13依次通过螺纹连接,中部接头11前端设有机头14,机头14内部设有机芯组件141,三级传动机构20设置在中部接头11与手柄外壳12的内部,三级传动机构20前端的输出端与机芯组件141通过齿轮啮合相连,采用齿轴传动的方式,增加扭力,提高转速,使得机芯组件能够高速平稳的转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