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针防刺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0594发布日期:2020-02-22 03:0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针防刺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针防刺注射器。



背景技术:

药剂注射是最常使用的医疗手段,注射器(通常配有注射针)则是使用率最高的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被注射针刺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虽是轻微皮肉损伤,却极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均可借此感染,因此医护人员期待防刺注射器的普及。

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关于防刺注射器的专利技术或产品,通过完成注射后将钢针牵引或自动弹射入针筒内以达到防刺效果。此类注射器要求穿刺时针不回缩、不漏液,完成注射后又能滑动回缩,因此共性特点是结构复杂,制造工艺难度大,成本高。源于比普通注射器贵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目前我国防刺注射器的使用率很低。

有鉴于此,研制能够有效防刺且低成本的防刺注射器对该类产品的普及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市场需求,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固定针防刺注射器,配设有护帽,使用该注射器完成注射后,通过简单操作即可使护帽自动弹出遮蔽钢针以达到防刺伤的目的。产品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使用,且成本低,非常有利于该类防刺注射器的推广普及。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定针防刺注射器,包括具有接头的注射筒、安装于接头上的钢针、以及护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接头外的护帽;

护帽的顶端封闭,且在端面中心处设置有供钢针穿过的针孔;

护帽的顶端内部设置有弹簧,护帽顶端通过弹簧与接头顶端连接;

护帽的尾端为开口端,且能够与接头的尾部限位卡合;

前提是,当护帽尾端与接头尾部处于限位卡合状态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钢针穿过弹簧后穿出护帽顶端的针孔,护盖套接在护帽顶端以遮蔽外露钢针;

当护帽尾端与接头尾部处于非限位卡合状态时,护帽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将钢针遮蔽在护帽内。

在本发明的固定针防刺注射器中,主要改进点体现在护帽的设置上。具有接头的注射筒、安装于接头上的钢针、以及护盖的设置均可参照现有技术进行设计和实施;若因引入护帽而需要对接头和/或钢针的尺寸进行调整,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是容易确定和操作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护帽和接头的顶端均是指靠近钢针针头的一端,尾端则是指与之相对的另一端。

所述护帽的顶端内部设置有弹簧以作为核心弹力构件。从产品稳定性和装配便利性考虑,优选弹簧是以与钢针同轴的方式设置。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接头顶端和护帽顶端固定连接。容易理解的是,弹簧的长度设置应当足以确保在非限位卡合状态下将钢针完全遮蔽到护帽内。

从设计便利性和成本考虑,护帽尾端与接头尾部通过旋接实现限位卡合。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护帽尾端的内沿设置有凸起的内螺纹,接头尾部设置有外螺纹圈,外螺纹圈与内螺纹适配,可通过旋接实现限位卡合。

优选地,所述接头的上侧外沿设置有限位翼,外螺纹圈与限位翼之间形成限位活动段。当限位卡合解除后,护帽尾端的内螺纹段滑动到限位活动段内,限位翼可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护帽与接头分离,进一步确保钢针遮蔽在护帽内。

优选地,所述接头的顶端设置有延长座,弹簧的一端与延长座固定套接。非限制性地,延长座外沿设置有卡棱,便于与弹簧连接。

在知晓本发明的固定针防刺注射器的构造后,如何制造所述注射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确定的,可借鉴现有技术进行灵活选择,在此不做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固定针防刺注射器可以有两种初始备用状态:一种是护帽尾端与接头尾部处于限位卡合状态,弹簧被压缩,钢针穿出护帽顶端针孔,但被护盖遮蔽;另一种是护帽尾端与接头尾部处于非限位卡合状态,钢针整体遮蔽在护帽内(此时护盖可以有,也可以省去)。但从使用便利性和更高的安全性考虑,优选前一种,即处于限位卡合状态时的注射器。

同样,在知晓本发明的固定针防刺注射器的构造后,以防止被钢针刺伤为目的,如何使用该注射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是容易理解的。以初始备用状态为限位卡合状态的注射器为例:使用时,摘下护盖,按固定针注射器常规操作注射,注射完成后,通过旋转护帽等方式解除限位卡合状态(此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护帽自动弹出,与注射处的皮肤相贴),然后拨针;整个拔针过程中,由于弹簧持续的弹力作用,拔出的钢针始终被护帽遮蔽,直至钢针完全拔出。如此,达到了防止刺伤的目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操作习惯选用不同的初始备用状态,完成注射后可以很方便的解除限位卡合状态,使护帽自动弹出遮蔽钢针以达到防刺伤的目的。产品不但性能可靠,克服了现有防刺注射器钢针滑动的不足,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使用,大幅度降低成本,易于推广。本发明的固定针防刺注射器结构简单小巧,特别适合用于疫苗注射、皮试针等小剂量注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示固定针防刺注射器(限位卡合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所示固定针防刺注射器(非限位卡合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所示固定针防刺注射器(非限位卡合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应用实施例中所用实验样品使用前的实物图;

图5是应用实施例中所用实验样品使用后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限位卡合状态下的固定针防刺注射器,包括注射筒1、钢针2、护盖3和护帽4。

注射筒1具有接头10。接头10的顶端设置有延长座13,延长座13外沿设置有凸起状的卡棱;尾部设置有凸起的外螺纹圈11。

钢针2以常规方式安装于注射筒1的接头10上。

护帽4套设于接头10的外侧,其顶端封闭,且在端面中心处设置有针孔41。钢针2穿过针孔41,外露于护帽4。

护帽4的顶端内部设置有与钢针2同轴的弹簧5(图示为压缩状态),弹簧5的一端与护帽4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延长座13外沿上的卡棱与延长座13固定套接(通过卡棱将弹簧5的端部卡住)。

护帽4的尾端为开口端,其内沿设置有凸起的内螺纹42。内螺纹42与外螺纹圈11适配。通过将护帽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内螺纹42与外螺纹圈11位置锁定,由此护帽4与接头10处于限位卡合状态。

护盖3套接在护帽4的顶端,遮蔽住外露的钢针2。护帽4的顶端具有与护盖3套接部位适配的圆台台阶状结构,且具有与护盖3适配的卡槽(未图示出)。

显然,图1所示是本发明固定针防刺注射器的一种典型的初始备用状态。使用时,摘下护盖3,按注射器常规操作注射,注射完成后,逆时针旋转护帽4以解除限位卡合状态,然后拨针。在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整个拔针过程中拔出的钢针2始终被护帽4遮蔽,直至钢针2完全拔出,从而达到防止刺伤的目的。整个过程不但性能可靠,克服了现有防刺注射器钢针滑动的不足,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大幅度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图2所示为本发明固定针防刺注射器非限位卡合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也是图1所示注射器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到,钢针2被护帽4遮蔽,且由于弹簧5的固定连接作用,护帽4弹出时不会与接头10脱离。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接头10的上侧(延长座13的尾端)外沿设置有限位翼12,外螺纹圈11与限位翼12之间形成限位活动段。解除限位卡合后,护帽4尾端的内螺纹段滑动到限位活动段内。受到限位翼12的阻挡,护帽4的内螺纹段不能穿过限位翼12,使护帽4不能与接头10分离,护帽4遮蔽钢针2,达到防刺伤的目的。

应用实施例

在了解本发明固定针防刺注射器的构造后,基于结构便能充分了解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及其性能优势。为了进一步验证发明效果,申请人使用实际产品进行了应用实验。

1、实验地点:湛江健力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物医疗实验室。

2、实验样品

采用如图4所示的固定针防刺注射器作为实验样品,规格为1ml(出于清晰拍摄钢针的目的,事先去除了护盖)。图中,左侧为整体实物图,右侧为局部放大实物图。

3、实验对象:医学实验用兔子。

4、实验方法

1)将固定针防刺注射器的护盖去除,吸入实验药液;

2)将固定针防刺注射器的钢针穿刺于实验对象,进行常规注射操作;

3)注射完毕后,逆时针旋转护帽直至护帽与接头解除限位卡合状态(大概转三分之一圈),此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护帽自动弹出,与实验对象注射处的皮肤相贴,随后拔针。整个拔针过程中,拔出的钢针始终被护帽遮蔽,直至钢针完全拔出。

5、实验结果

如图5所示,左侧为固定针防刺注射器使用后的实物图,右侧为局部放大实物图。

使用本发明的固定针防刺注射器,除了必须经由针头吸入药液的环节,在后续注射和拔针环节、以及使用后的废品放置和处理环节,钢针始终处于被遮蔽状态,即使动作幅度较大也不会有刺伤的隐患,达到了防止刺伤的目的。

产品不但性能可靠,克服了现有防刺注射器钢针滑动的不足,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大幅度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例。通过上述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变更及修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