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可折叠的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1404发布日期:2020-02-14 22:0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可折叠的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轮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翻转可折叠的轮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轮椅,分为手动轮椅与电动轮椅,电动轮椅又分为固定或者折叠轮椅,折叠轮椅可以方便收纳,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推崇。但目前的折叠轮椅在展开使用的时候缺乏扶手需要另外拆卸,多是螺栓紧固,安装比较麻烦。另外,在展开使用的时候缺乏自动锁扣,为了防止折叠恢复变形,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会将零件过盈配合,加大摩擦,使用非常麻烦,缺乏一种更为适用,且功能多样的电动轮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翻转可折叠的轮椅,通过骨架衔接椅座、椅轮及椅背,同时利用翻转机构、自动锁扣机构折叠自锁,避免以往电动轮椅功能单一的麻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翻转可折叠的轮椅,其包括骨架,骨架包括上撑杆,上撑杆两端连接椅背;安装于椅背两侧的上部安装框,上部安装框支撑椅座;通过翻转机构连接上撑杆的下撑杆,下撑杆两端连接后椅轮;延伸连接下撑杆的下部安装框,下部安装框安装前椅轮并通过铰链架连接后椅轮并连接至上部安装框;枢接于椅背的上扶手架;枢接于椅座且活动支撑上扶手架的下扶手架;伸缩套设于上扶手架内的伸缩杆,伸缩杆安装控制手柄;以及安装于下部安装框的电池盒。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翻转机构包括套设固定于上撑杆两端的上枢臂,上枢臂一端枢接套设于下撑杆的下枢臂,另一端穿设调节螺栓,调节螺栓活动压抵于下枢臂的支部,支部粘附橡胶垫,调节螺栓上端通过螺帽限位压抵,下端套设压缩弹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上撑杆与下撑杆之间还设有自动锁扣机构,自动锁扣机构包括固定于上撑杆中央的扣接块与安装于下撑杆且对应的扣接座;其中扣接块由上端弧度压抵下撑杆,具有面向扣接座的扣槽;扣接座包括间隔设置于下撑杆的导向柱套,导向柱套具有相对的滑槽;分别穿设于导向柱套的拉杆,拉杆位于导向柱套的外端通过拉片连接,内端通过对应扣槽的扣杆连接;以及套设于拉杆且位于导向柱套内的弹簧;其中通过拉动拉片,带动拉杆伸缩弹簧,使得扣杆扣接或分离扣槽;当扣杆扣接扣槽时,调节螺栓压抵下枢臂的支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上部安装框具有由椅座下侧弯折向椅背后侧的弯折部,弯折部由横杆连接,横杆通过套接连接片枢接至椅背。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下部安装框前端还安装有踏板。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上扶手架中段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定位柱侧面具有定位凹槽;下扶手架前端具有撑抵上扶手架的托把,托把中空,具有插设定位柱的导向柱槽,且托把侧面具有活动锁止定位凹槽的调节转销。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调节转销包括裸露于托把侧面的圆盘部;延伸于圆盘部上端的拨片部;以及偏心设置于圆盘部且可嵌设于定位凹槽的销柱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上扶手架上端胶连皮质护垫。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伸缩杆具有多个限位孔,上扶手架具有卡扣插设入限位孔的限位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骨架衔接椅座、椅轮及椅背,同时利用翻转机构、自动锁扣机构折叠自锁,避免以往电动轮椅功能单一的麻烦。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翻转可折叠的轮椅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翻转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自动锁扣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扶手架与下扶手架安装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分离示意图。

附图标记

骨架10,上撑杆11,上部安装框12,下撑杆13,下部安装框14,铰链架15,弯折部16,横杆17,连接片18,椅背20,椅座30,翻转机构40,上枢臂41,下枢臂42,调节螺栓43,支部44,压缩弹簧45,后椅轮51,前椅轮52,上扶手架60,定位柱61,定位凹槽62,下扶手架70,托把71,导向柱槽72,调节转销73,圆盘部74,拨片部75,销柱部76,伸缩杆80,控制手柄81,电池盒82,踏板83,限位销84,自动锁扣机构90,扣接块91,扣接座92,扣槽93,导向柱套94,滑槽95,拉杆96,拉片97,扣杆9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翻转可折叠的轮椅立体图。如图所示,一种翻转可折叠的轮椅包括骨架10,骨架10包括上撑杆11,上撑杆11两端连接椅背20;安装于椅背20两侧的上部安装框12,上部安装框12支撑椅座30;通过翻转机构40连接上撑杆11的下撑杆13,下撑杆13两端连接后椅轮51;延伸连接下撑杆13的下部安装框14,下部安装框14安装前椅轮52并通过铰链架15连接后椅轮51并连接至上部安装框12;枢接于椅背20的上扶手架60;枢接于椅座30且活动支撑上扶手架60的下扶手架70;伸缩套设于上扶手架60内的伸缩杆80,伸缩杆80安装控制手柄81;以及安装于下部安装框14的电池盒82。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骨架10组成轮椅的整体支架,通过上撑杆11连接固定椅背20,并在椅背20的两侧加装支撑椅座30的上部安装框12,下撑杆13连接到后椅轮51,并且横向延伸下部安装框14,用来安装连接到前椅轮52,然后通过铰链架15连接至后椅轮51,最终衔接到上部安装框12完成整体的固定,组成骨架10,完成稳定的支撑。

另外,在椅背20的两侧还枢接有上扶手架60,配合枢接在椅座30的下扶手架70,形成整体扶手,方便用户使用。在上扶手架60的内侧穿设有伸缩杆80,其端部安装控制手柄81。优选的,伸缩杆80具有多个限位孔,上扶手架60具有卡扣插设入限位孔的限位销84,通过伸缩调节,适应不同用户体验,灵活性更强。另外在下部安装框14上还安装由存放电池的电池盒82,实现电动控制。

请参考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翻转机构安装示意图。翻转机构40包括套设固定于上撑杆11两端的上枢臂41,上枢臂41一端枢接套设于下撑杆13的下枢臂42,另一端穿设调节螺栓43,调节螺栓43活动压抵于下枢臂42的支部44,支部44粘附橡胶垫,调节螺栓43上端通过螺帽限位压抵,下端套设压缩弹簧45。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撑杆11通过套设上枢臂41枢接到下撑杆13套设的下枢臂42上,同时在相对枢接处的另一端利用调节螺栓43抵。具体而言,调节螺栓43装在上枢臂41上,下端套设压缩弹簧45,上端由螺帽限位,可以抵触压缩到下枢臂42上,在轮椅打开时能形成缓冲减震的效果。优选的,上枢臂41弯折向下枢臂42枢接,带有弯折角度,形成调节螺栓43一定的伸缩行程。

请参考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自动锁扣机构示意图。上撑杆11与下撑杆13之间还设有自动锁扣机构90,自动锁扣机构90包括固定于上撑杆11中央的扣接块91与安装于下撑杆13且对应的扣接座92。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自动锁扣机构90在转动上撑杆11与下撑杆13的时候,随着整体的折叠转动,扣接块91与扣接座92之间能够分离折叠,也能扣接打开轮椅,实现了自动的锁扣定位功能。

具体而言,扣接块91由上端弧度压抵下撑杆13,具有面向扣接座92的扣槽93;扣接座92包括间隔设置于下撑杆13的导向柱套94,导向柱套94具有相对的滑槽95;分别穿设于导向柱套94的拉杆96,拉杆96位于导向柱套94的外端通过拉片97连接,内端通过对应扣槽93的扣杆98连接;以及套设于拉杆96且位于导向柱套94内的弹簧;其中通过拉动拉片97,带动拉杆96伸缩弹簧,使得扣杆98扣接或分离扣槽93;当扣杆98扣接扣槽93时,调节螺栓43压抵下枢臂42的支部44。

上部安装框12具有由椅座30下侧弯折向椅背20后侧的弯折部16,弯折部16由横杆17连接,横杆17通过套接连接片18枢接至椅背20。在翻转椅座30的时候,能够通过连接片18转动,也能在打开的时候,通过弯折部16撑抵,稳定可靠。

下部安装框14前端还安装有踏板83,便于用户脚踏。

接下来,请一并参考图4与图5,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扶手架与下扶手架安装示意图;图5是图4的分离示意图。上扶手架60中段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61,定位柱61侧面具有定位凹槽62;下扶手架70前端具有撑抵上扶手架60的托把71,托把71中空,具有插设定位柱61的导向柱槽72,且托把71侧面具有活动锁止定位凹槽62的调节转销7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扶手架60的中段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61,对应的托把71具有插设定位柱61的导向柱槽72,同时内部中空,在定位柱61的侧面具有凹设的定位凹槽62,而在托把71的侧面具有穿设入内的调节转销73,可以活动锁止定位柱61,实现固定及分离,方便拔出拆卸折叠,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调节转销73包括裸露于托把71侧面的圆盘部74;延伸于圆盘部74上端的拨片部75;以及偏心设置于圆盘部75且可嵌设于定位凹槽62的销柱部76。通过转动拨片部75,使得圆盘部74带动销柱部76偏心转动,抵扣或分离定位凹槽62,锁止或打开销柱部76,实现上扶手架60与下扶手架70的分离折叠,便携性得到大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上扶手架70上端胶连皮质护垫,使用舒适。另外托把71上端具有弧度,且弧面配合上扶手架60,圆滑过渡,平稳性较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