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颈椎疾病治疗的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调节装置的颈椎牵引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7843发布日期:2020-02-22 02:5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颈椎疾病治疗的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调节装置的颈椎牵引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颈椎疾病治疗的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调节装置的颈椎牵引椅。



背景技术: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有效的牵引能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并快速缓解颈椎病症状。由于该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治疗时间短、患者痛苦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并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颈椎牵引装置,通过牵引装置的治疗有利于颈椎病症状的缓解,使患者受累的软组织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椎间盘突出的复位。由于患者身高不同、位姿不同,而现有装置的牵引带不具备倾角调节和上下位置调节功能,只能通过椅垫增高垫起的方法来调节,在使用上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颈椎疾病治疗的调节装置及应用该调节装置的颈椎牵引椅,该调节装置可根据患者坐姿任意调节倾角位置及牵引带上下位置,操作灵活方便,使用便捷,可满足不同患者的要求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用于颈椎疾病治疗的调节装置,包括:牵引升降装置、旋转臂组件、牵引倾角调节装置和牵引上下调节装置,所述牵引升降装置位于底架内,且牵引升降装置的伸缩端从底架顶部伸出,所述旋转臂组件呈弧形,其一端通过牵引倾角调节装置与牵引升降装置的伸缩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牵引上下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牵引升降装置在升降过程中能够带动旋转臂组件、牵引倾角调节装置和牵引上下调节装置同步实现上下位移,通过调节牵引倾角调节装置可改变旋转臂组件与水平面间所形成的倾角幅度。

优选地,所述牵引倾角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板、加强套、调整轮、螺纹轴、转臂尾板、丝母和丝杠,所述支撑板和转臂尾板的上端由外向内均通过螺纹轴与旋转臂组件端部的两侧连接,且转臂尾板与旋转臂组件端部为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下端与牵引升降装置伸缩端固定,两个转臂尾板之间通过加强套实现固定连接,在转臂尾板之间还固定有丝母,所述丝杠与丝母螺纹连接,在丝杠的一端固定有调整轮。

优选地,在所述丝杠上的丝母与调整轮之间还套设有活套,所述活套固定在两个支撑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倾角为α,所述α的最大度数为90度。

优选地,所述牵引上下调节装置包括套管组件和压把,所述套管组件的外壁与旋转臂组件连接,套管组件包括滑动管和套管,所述滑动管滑动套设在套管内,在滑动管侧壁上纵向间隔开设有插销孔,所述压把的中部通过压把轴安装在套管外壁上,所述压把一侧为定位端,另一侧为弧形下压端,在压把的定位端上设有与压把相垂直的插销,所述插销穿过套管外壁可插入到滑动管内壁上的插销孔内,在压把的弧形下压端内设有弹簧,通过下压压把可实现滑动管在套管内的上下移动,同时通过弹簧可实现压把下压后的复位。

优选地,所述牵引升降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导向管、下升降管和上升降管,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与底架的底板铰接,电机的推杆与底板垂直设置,电机的推杆通过下升降管与上升降管连接,在下升降管外侧还套设有导向管,下升降管滑动设置在导向管内,所述导向管穿设在底架上,上升降管的上端与牵引倾角调节装置的下端连接。

一种颈椎牵引椅,包括调节装置和座椅,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在座椅的椅背后面,还包括头部固定装置和能量发生照射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为上述任一调节装置,所述头部固定装置位于座椅的上方,所述能量发生照射装置通过照射源固定架安装在底架顶部,且能量发生照射装置的照射端与头部固定装置的安装轴线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包括上连杆、拉力传感器、下连杆、圆环、牵引架和牵引带,所述上连杆用于将牵引升降装置与拉力传感器连接,下连杆用于将拉力传感器与圆环连接,所述牵引带通过牵引架挂在圆环上,用来与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所述拉力传感器的信号端通过控制器与牵引升降装置内的驱动装置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照射源固定架包括固定杆、滑动套管和u形杆,所述固定杆垂直固定在底架的顶部,所述固定杆与u形杆垂直设置,滑动套管同时套设在固定杆和u形杆的外侧,在滑动套管上安装有用来锁定滑动套管与固定杆、u形杆之间位置的锁紧螺栓,能量发生照射装置安装在u形杆上。

优选地,所述座椅为不可升降式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牵引升降装置、牵引倾角调节装置和牵引上下调节装置后,在治疗前通过调节牵引上下调节装置使牵引带的位置适合患者的身高,通过调节牵引倾角调节装置使牵引带的角度适合患者的坐姿,操作灵活方法,由于牵引升降装置采用250毫米行程的推杆电机,在牵引过程缓慢、柔和、平稳,而且倾角调节范围在0-30度之间,上下升降调节范围在0-150毫米之间,可适应不同患者的病情,从而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2、本发明在头部固定装置中设置了拉力传感器,由于在牵引过程中需要不同的牵引力,通过拉力传感器的实时监控,便于对当前工作状况做出判断,进而控制电机行程。

3、本发明在治疗时通过采用远红外光能量波作为照射源在对骨关节疾病进行照射,可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对神经的压迫,牵引时与能量发生照射装置配合使用,使颈椎牵引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旋转臂组件在调整前后的位置对照图;

图6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加强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螺纹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转臂尾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c剖视图;

图12为丝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转臂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转臂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转臂尾板、加强套和丝母装配时的位置关系图;

图16为支撑板与活套装配时的位置关系图;

图17为滑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一种颈椎牵引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d处的放大图;

图20为牵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牵引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照射源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图;

其中:1牵引升降装置、101电机、102导向管、103下升降管、104上升降管、2旋转臂组件、201旋转臂、202转臂接头、203转臂下接头、3牵引倾角调节装置、301支撑板、302加强套、303调整轮、304螺纹轴、305转臂尾板、306活套、307丝母、308丝杠、309连接轴、4牵引上下调节装置、401套管组件、4011滑动管、4012套管、402压把、403连接座、404插销孔、405压把轴、406插销、407弹簧、408丝堵、409盖形螺母、5头部固定装置、501上连杆、502拉力传感器、503下连杆、504圆环、505牵引架、506牵引带、5061吊带、5062锁紧带、6能量发生照射装置、7底架、8照射源固定架、801固定杆、802滑动套管、803u形杆、804锁紧螺栓、9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颈椎疾病治疗的调节装置,包括:牵引升降装置1、旋转臂组件2、牵引倾角调节装置3和牵引上下调节装置4,所述牵引升降装置1位于底架7内,且牵引升降装置1的伸缩端从底架7顶部伸出,所述旋转臂组件2呈弧形,其一端通过牵引倾角调节装置3与牵引升降装置1的伸缩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牵引上下调节装置4连接。所述牵引升降装置1在升降过程中能够带动旋转臂组件2、牵引倾角调节装置3和牵引上下调节装置4同步实现上下位移,通过调节牵引倾角调节装置3可改变旋转臂组件2与水平面间所形成的倾角幅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设置在底架7内,牵引升降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导向管102、下升降管103和上升降管104,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101,该电机101采用行程为250毫米的推杆电机,该电机101底部与底架7的底板铰接,电机101的推杆向上设置,且与底板相垂直,电机101的推杆通过下升降管103与上升降管104连接,在下升降管103外侧还套设有导向管102,下升降管103滑动设置在导向管102内,所述导向管102固定在底架7的顶板上,当电机101的推杆做上下运动时,带动下升降管103和上升降管104同步运动,且下升降管103在导向管102内滑动,导向管102为下升降管103的上下运动提供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臂组件包括旋转臂201、转臂接头202和转臂下接头203,所述旋转臂201呈弧形,所述转臂接头202安装在旋转臂201的上端,用来与牵引上下调节装置4连接;所述转臂下接头203安装在旋转臂201的下端,用来与牵引倾角调节装置3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图6至图16所示,所述牵引倾角调节装置3包括支撑板301、加强套302、调整轮303、螺纹轴304、转臂尾板305、活套306、丝母307和丝杠308,所述支撑板301和转臂尾板305的上端由外向内依次设置在旋转臂组件2端部的两侧,均通过螺纹轴304与旋转臂组件2端部的转臂下接头203铰接,并且转臂尾板305与旋转臂组件2端部为固定连接,两个转臂尾板305之间设有加强套302,加强套302与转臂尾板305之间通过沉头螺栓实现固定,该结构可起到固定转臂尾板305两侧距离及增加强度的作用;支撑板301的下端与牵引升降装置1伸缩端通过连接轴309固定。在每个转臂尾板305内侧上均设有一个定位凸起,且两个定位凸起相对设置。在丝母307上开设有与两个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凹槽,通过定位凸起与凹槽的配合,来实现两个转臂尾板305将丝母307进行固定的效果,且丝母307的中心线水平设置。所述丝杠308与丝母307螺纹连接,在丝杠308的一端固定有调整轮303,所述调整轮303可以采用手动调节方式,例如通过手轮进行调节,也可以根据需要改造成电动控制方式,例如通过旋转电机驱动丝杠308旋转。在丝杠308上的丝母307与调整轮303之间还套设有活套306,所述活套306固定在两个支撑板301之间,且活套306与支撑板301的固定方式与转臂尾板305与丝母307的固定方式相同。如图5所示,通过调整轮303转动,带动丝杠308旋转,使丝母307向前推动,进而带动转臂尾板305摆动,使与其连接的旋转臂组件2产生不同角度的倾角,所述倾角为α,所述α的最大度数为90度,虽然根据丝杠308的长度,倾角α的最小度数可以趋近于0度,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倾角α的最小度数为60度较为适宜。通过改变旋转臂组件2产生的不同倾角幅度,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不同坐姿,使其达到最优的牵引治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17所示,所述牵引上下调节装置4包括套管组件401、压把402和连接座403,所述套管组件401的外壁与旋转臂组件2上的转臂接头202连接,套管组件401包括滑动管4011和套管4012,所述滑动管4011滑动套设在套管4012内,在滑动管4011的顶端内设有丝堵408,在丝堵408外侧安装有盖形螺母409,盖形螺母409可以防止滑动管4011从套管4012内滑脱。在滑动管4011侧壁上纵向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插销孔404,所述压把402的中部通过压把轴405安装在套管4012外壁上,所述压把402一侧为定位端,另一侧为弧形下压端,在压把402的定位端上设有与压把402相垂直的插销406,所述插销406穿过套管4012外壁可插入到滑动管4011内壁上的插销孔404内,在压把402的弧形下压端内设有弹簧407,所述弹簧407套设在定位销上。通过下压压把402可实现滑动管4011在套管4012内自由的上下移动;通过插销406与插销孔404的配合,可实现滑动管4011与套管4012的上下位置调节;通过松开压把402,利用弹簧407可实现压把402下压后的复位。所述连接座403安装在滑动管4011的底端。

如图18至图23所示,一种颈椎牵引椅,包括调节装置、座椅9、头部固定装置5和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在座椅9的椅背后面,所述调节装置为上述调节装置。所述头部固定装置5与调节装置中的牵引上下调节装置4连接,且头部固定装置悬置于座椅9的上方;所述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通过照射源固定架8安装在底架7顶部,头部固定装置5、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牵引升降装置1并列依次设置,且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的照射端与头部固定装置5的安装轴线相垂直,所述能量发生照射源6为能发射出远红外光能量波的治疗仪,例如qk-c04a远红外光多功能治疗仪。

进一步地,如图18至图21所示,所述头部固定装置5包括上连杆501、拉力传感器502、下连杆503、圆环504、牵引架505和牵引带506,所述上连杆501用于将牵引升降装置4上的连接座403与拉力传感器502连接,下连杆503用于将拉力传感器502与圆环504连接,如图23所示,所述拉力传感器502的信号端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拉力传感器502拉力的设定,来控制牵引升降装置1内的电机101,同时该控制器根据设定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信号的强弱和时间设定的情况来控制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的工作状况,所述控制器可以选用at89c51单片机。由于拉力传感器502内弹性元件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转换片也随之同时产生变形,电阻应变转换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变化将发生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电信号,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由于在牵引过程中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需要不同的牵引力,因此本实施例利用拉力传感器502的工作特性对牵引力进行实施监控,以便对当前工作状况做出判断,按设定拉力控制电机101驱动,以实现牵引的目的。如图21所示,所述牵引带506通过牵引架505挂在圆环504上,用来与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所述牵引架505为不锈钢材质,牵引架505呈一字型,在牵引架505的顶部中间处设有o型锁,在牵引架505的对称开设有用来与牵引带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牵引带506由软牛皮制成,在牵引带506内侧贴附有软质绒布,所述牵引带506包括吊带5061和锁紧带5062,所述吊带5061形状与人颈部贴合,所述锁紧带5062为两条,对称设置在吊带5061上,其一端与吊带5061固定,另一端通过魔术粘钩与吊带5061上的魔术绒面粘贴在一起,通过锁紧带5062进行扣紧,可实现患者头部在牵引时的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22所示,所述照射源固定架8包括固定杆801、滑动套管802和u形杆803,所述固定杆801垂直固定在底架7的顶部,且与牵引升降装置1并列设置,所述固定杆801与u形杆803垂直设置,滑动套管802同时套设在固定杆801和u形杆803的外侧,在滑动套管802上安装有用来锁定滑动套管802与固定杆801、u形杆803之间位置的锁紧螺栓804,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安装在u形杆803上。照射源固定架8用来调节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与患者颈椎患处的高低、前后位置,使调节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能够直接对患处进行照射。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9为不可升降式结构,其固定在框架上,该框架与底架7固定在一起。

工作过程:

使用前,先根据患者的坐下后的高度、患处位置,对牵引倾角调节装置3进行调节,再根据患者的坐姿调节牵引上下调节装置4的角度,然后将头部固定装置5上的牵引带506与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最后调节照射源固定架8上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与患者颈部患处的位置,调节装置调节完毕后,通过控制器启动电机101、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电机101对患者颈部进行缓慢、柔和、平稳牵引,患者通过自控小拉力牵引扶正颈椎,减轻局部椎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及神经根的压迫与肌肉韧带的损伤,起到治疗、改善神经及肌肉的营养,恢复颈部正常功能。同时,能量发生照射装置6发出的远红外光能量波,可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活化肌肉、神经组织细胞,缓解对神经压迫。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发明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