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3208发布日期:2020-03-27 19:5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
背景技术
:脑损伤具有很多的后遗症,当脑损伤发生时,患者容易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为了加快患者康复,除了需要应用一定的药物之外,还需要使用康复功能重建训练的装置进行辅助。其中康复治疗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电、光、热、声、机械设备和主动活动)以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伤、残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恢复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社会。可参考现有公开号为cn109172083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脑损伤康复训练辅助器械,所述器械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分别用于放置左臂、右臂、左脚和右脚的第一底盘、第二底盘、第三底盘和第四底盘、以及连接第一底盘、第二底盘、第三底盘和第四底盘于底板的四个座体,每个座体与底板之间通过用于调整座体左右位置的左右调节机构相连,每个座体与其上方的底盘之间通过用于调节底盘前后位置的自动调节机构相连。上述的这种脑损伤康复训练辅助器械能够用于脑儿麻痹,发育迟缓,中风等脑损伤所导致肢体活动不协调,异常反射反应,但是上述的这种脑损伤康复训练辅助器械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一、无法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二、无法利用装置对患者的腰部进行锻炼,且无法实现锻炼时的自动化;三、无法对患者的臂膀进行同步锻炼,且不方便调整锻炼的强度;四、无法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按摩。技术实现要素:针对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以解决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包括基座和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立柱,还包括:铰接在所述立柱顶部的第一摆动杆;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摆动杆端部的第二摆动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二摆动杆上的靠椅;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方的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牵拉所述第二摆动杆摆动;对称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的两个腿部承托板;通过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腿部承托板底部的脚部承托板;设置在所述脚部承托板上的脚部固定组件;对称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的两个臂膀推拉组件;用于调整所述臂膀推拉组件推力的配重组件;以及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按摩的头部按摩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本装置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当使用此装置时,操作者可以坐在靠椅上,将腿部放置在腿部承托板上,将脚部放置在脚部承托板上用脚部固定组件进行固定,之后进行康复训练,故装置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此外,利用本装置可以对患者的腰部进行锻炼,且能够实现锻炼时的自动化,在进行锻炼时,操作者可以启动基座上的动力组件,利用动力组件牵拉第二摆动杆和第一摆动杆晃动,从而使得患者自动化弯挺腰,从而能够对患者的腰部进行自动化康复锻炼;此外,本装置可以对患者的臂膀进行同步锻炼,且方便调整锻炼的强度,通过使用臂膀推拉组件可以实现臂膀的锻炼,利用配重组件能够调整患者臂膀的锻炼强度;再者,利用本装置中的头部按摩组件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按摩。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螺纹柱、紧固环套和若干个第一锁紧螺栓,所述第一固定环连接在所述第一摆动杆端部,所述螺纹柱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环上,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摆动杆内,所述第二固定环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摆动杆端部,所述紧固环套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外部,若干个所述第一锁紧螺栓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连接组件能够方便实现第一摆动杆与第二摆动杆的连接固定,使得第一摆动杆与第二摆动杆之间可以拆卸,当需要将两者固定时,操作者可以将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对接,将螺纹柱螺纹连接在第一摆动杆内,将第一锁紧螺栓拧紧,再将紧固环套拧紧,从而能够实现第一摆动杆与第二摆动杆的充分固定。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筒、安装板、若干个第二锁紧螺栓、滑动槽、定位柱、第一弹簧与定位孔,所述固定筒焊接固定在靠椅底面,所述固定筒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摆动杆外部,所述安装板焊接固定在所述固定筒上,若干个所述第二锁紧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靠椅之间,所述滑动槽开设在所述第二摆动杆内,所述定位柱滑移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在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滑动槽槽底,所述定位孔开设在所述固定筒内供所述定位柱插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连接组件能够实现靠椅的安装固定,当需要安装靠椅时,操作者可以将固定筒螺纹连接在第二摆动杆外部,当固定筒拧紧到一定程度后,滑动槽内的定位柱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以插入至定位孔内实现安装定位,再拧紧安装板上的第二锁紧螺栓就能够实现靠椅与第二摆动杆之间的连接固定。较佳的,所述动力组件支撑座、防护箱、固定座、伺服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避让槽,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方,所述防护箱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方,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防护箱内部,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在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端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杆端部,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杆上,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摆动杆上,所述防护箱上开设有供所述第四连杆穿过的所述避让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动力组件中的伺服电机时,伺服电机能够带动第一连杆摆动,在第三连杆的牵扯下将促使第二连杆发生摆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能够形成双摆杆机构,从而能够带动第四连杆摆动,第四连杆能够带动第二摆动杆和第一摆动杆摆动,从而能够完成腰部的自动化锻炼。较佳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向块、导向槽、螺杆、腰形槽和螺纹环套,所述导向块固定在所述腿部承托板上,所述导向槽开设在所述脚部承托板上供所述导向块竖直滑动,所述螺杆固定在所述导向块上,所述腰形槽开设在所述脚部承托板上供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螺纹环套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的外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调节组件能够调整脚部承托板的位置,当需要调整其位置时,操作者可以拉动脚部承托板滑动,带动导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带动螺杆在腰形槽内滑动,之后拧紧螺纹环套即可,较为方便可靠。较佳的,所述脚部固定组件包括放置板、第二弹簧、导向杆、导向套、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放置板滑移连接在所述脚部承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在所述放置板与所述脚部承托板之间,所述导向杆固定在所述放置板底面,所述导向套嵌设固定在所述脚部承托板内供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第二绑带分别固定放置板上,所述第一绑带上具有毛面,所述第二绑带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绑带粘贴的勾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脚部固定组件能够实现对患者脚部的牢靠固定,一方面弹簧能够提高一定的弹力,增大脚部踩踏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利用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能够充分的实现脚部固定。较佳的,所述臂膀推拉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推拉杆、手柄和扭簧,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推拉杆铰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杆端部,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推拉杆的铰接轴外部,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推拉杆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利用臂膀推拉组件进行锻炼时,操作者可以手握手柄带动推拉杆在第一固定杆端部转动,推拉杆铰接轴外部的扭簧能够实现提供锻炼的阻力。较佳的,所述配重组件包括螺纹管筒、法兰盘、第三锁紧螺栓、配重箱、若干个放置槽、配重块、盖板和销杆,所述螺纹管筒螺纹连接在所述推拉杆的铰接轴外部,所述法兰盘固定在所述螺纹管筒底部,所述法兰盘通过所述第三锁紧螺栓固定有所述配重箱,若干个所述放置槽分别开设在所述配重箱内,所述配重块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所述盖板铰接在所述配重箱上,所述盖板和所述配重箱之间通过所述销杆连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配重组件能够调整配重重量,利用其中的螺纹管筒、法兰盘、第三锁紧螺栓能够方便实现配重箱的拆卸,通过打开盖板能够向放置槽内加注配重块,利用销杆能够实现对盖板的锁定。较佳的,所述头部按摩组件包括外伸板、第一挡盖、第二挡盖以及若干个弹性按摩凸条,所述外伸板焊接固定在所述靠椅上方,所述第一挡盖和所述第二挡盖分别固定在所述外伸板上,若干个所述弹性按摩凸条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挡盖与所述第二挡盖上的弧形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挡盖和第二挡盖上的弹性按摩凸条能够对患者头部的前后两侧进行按摩。较佳的,所述第二摆动杆上焊接固定有第五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五连杆外部,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锁紧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五连杆和第四锁紧螺栓能够方便实现第二摆动杆的拆卸与固定。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装置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当使用此装置时,操作者可以坐在靠椅上,将腿部放置在腿部承托板上,将脚部放置在脚部承托板上用脚部固定组件进行固定,之后进行康复训练,故装置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第二、利用本装置可以对患者的腰部进行锻炼,且能够实现锻炼时的自动化,在进行锻炼时,操作者可以启动基座上的动力组件,利用动力组件牵拉第二摆动杆和第一摆动杆晃动,从而使得患者自动化弯挺腰,从而能够对患者的腰部进行自动化康复锻炼;第三、本装置可以对患者的臂膀进行同步锻炼,且方便调整锻炼的强度,通过使用臂膀推拉组件可以实现臂膀的锻炼,利用配重组件能够调整患者臂膀的锻炼强度;第四、利用本装置中的头部按摩组件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按摩。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3是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的结构剖视图之一;图4是图3中的b处放大图;图5是图3中的c处放大图;图6是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的结构剖视图之二;图7是图6中的d处放大图;图8是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9是图8中的e处放大图;图10是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的结构剖视图之三;图11是图10中的f处放大图;图12是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在隐藏防护箱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的g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基座;10、立柱;11、第一摆动杆;12、第二摆动杆;2、第一连接组件;3、第二连接组件;13、靠椅;4、动力组件;14、腿部承托板;5、调节组件;15、脚部承托板;6、脚部固定组件;7、臂膀推拉组件;8、配重组件;9、头部按摩组件;21、第一固定环;22、第二固定环;23、螺纹柱;24、紧固环套;25、第一锁紧螺栓;31、固定筒;32、安装板;33、第二锁紧螺栓;34、滑动槽;35、定位柱;36、第一弹簧;37、定位孔;41、支撑座;42、防护箱;421、固定座;422、伺服电机;43、第一连杆;44、第二连杆;45、第三连杆;46、第四连杆;47、避让槽;51、导向块;52、导向槽;53、螺杆;54、腰形槽;55、螺纹环套;61、放置板;62、第二弹簧;63、导向杆;64、导向套;65、第一绑带;66、第二绑带;71、第一固定杆;72、推拉杆;73、手柄;74、扭簧;81、螺纹管筒;82、法兰盘;83、第三锁紧螺栓;84、配重箱;85、放置槽;86、配重块;87、盖板;88、销杆;91、外伸板;92、第一挡盖;93、第二挡盖;94、弹性按摩凸条;48、第五连杆;49、第四锁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功能康复重建的装置,包括基座1和固定在基座1上的立柱10,还包括以下部件:铰接在立柱10顶部的第一摆动杆1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2安装固定在第一摆动杆11端部的第二摆动杆12;通过第二连接组件3安装固定在第二摆动杆12上的靠椅13;安装在基座1上方的动力组件4,其中动力组件4牵拉第二摆动杆12摆动;对称安装在立柱10上的两个腿部承托板14;通过调节组件5安装在腿部承托板14底部的脚部承托板15;设置在脚部承托板15上的脚部固定组件6;对称安装在立柱10上的两个臂膀推拉组件7;用于调整臂膀推拉组件7推力的配重组件8;以及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按摩的头部按摩组件9;分析可知,本装置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当使用此装置时,操作者可以坐在靠椅13上,将腿部放置在腿部承托板14上,将脚部放置在脚部承托板15上用脚部固定组件6进行固定,之后进行康复训练,故装置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利用本装置可以对患者的腰部进行锻炼,且能够实现锻炼时的自动化,在进行锻炼时,操作者可以启动基座1上的动力组件4,利用动力组件4牵拉第二摆动杆12和第一摆动杆11晃动,从而使得患者自动化弯挺腰,从而能够对患者的腰部进行自动化康复锻炼;分析可知,本装置可以对患者的臂膀进行同步锻炼,且方便调整锻炼的强度,通过使用臂膀推拉组件7可以实现臂膀的锻炼,利用配重组件8能够调整患者臂膀的锻炼强度;再者,利用本装置中的头部按摩组件9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按摩。参考图1、图2和图4,其中第一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环21、第二固定环22、螺纹柱23、紧固环套24和四个第一锁紧螺栓25,其中第一固定环21连接在第一摆动杆11端部,螺纹柱23固定在第一固定环21上,螺纹柱23螺纹连接在第一摆动杆11内,第二固定环22焊接固定在第二摆动杆12端部,紧固环套24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环21与第二固定环22外部,四个第一锁紧螺栓25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环21与第二固定环22之间,利用第一连接组件2能够方便实现第一摆动杆11与第二摆动杆12的连接固定,使得第一摆动杆11与第二摆动杆12之间可以拆卸,当需要将两者固定时,操作者可以将第一固定环21和第二固定环22对接,将螺纹柱23螺纹连接在第一摆动杆11内,将第一锁紧螺栓25拧紧,再将紧固环套24拧紧,从而能够实现第一摆动杆11与第二摆动杆12的充分固定。参考图2、图3和图4,其中第二连接组件3包括固定筒31、安装板32、两个第二锁紧螺栓33、滑动槽34、定位柱35、第一弹簧36与定位孔37,其中固定筒31焊接固定在靠椅13底面,固定筒31螺纹连接在第二摆动杆12外部,安装板32焊接固定在固定筒31上,两个第二锁紧螺栓33连接在安装板32与靠椅13之间,滑动槽34开设在第二摆动杆12内,定位柱35滑移连接在滑动槽34内,第一弹簧36连接在定位柱35与滑动槽34槽底,定位孔37开设在固定筒31内供定位柱35插入,利用第二连接组件3能够实现靠椅13的安装固定,当需要安装靠椅13时,操作者可以将固定筒31螺纹连接在第二摆动杆12外部,当固定筒31拧紧到一定程度后,滑动槽34内的定位柱35在第一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可以插入至定位孔37内实现安装定位,再拧紧安装板32上的第二锁紧螺栓33就能够实现靠椅13与第二摆动杆12之间的连接固定。参考图3、图12和图13,其中动力组件4支撑座41、防护箱42、固定座421、伺服电机422、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4、第三连杆45、第四连杆46以及避让槽47,其中支撑座41固定在基座1上方,防护箱42固定在支撑座41上方,固定座421固定在防护箱42内部,伺服电机422固定在固定座421上,第一连杆43固定在伺服电机422的电机轴端部,第二连杆4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座421上,第一连杆4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连杆45端部,第三连杆45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44之间转动连接,第四连杆46固定在第二连杆44上,第四连杆46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摆动杆12上,防护箱42上开设有供第四连杆46穿过的避让槽47,当启动动力组件4中的伺服电机422时,伺服电机422能够带动第一连杆43摆动,在第三连杆45的牵扯下将促使第二连杆44发生摆动,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4和第三连杆45能够形成双摆杆机构,从而能够带动第四连杆46摆动,第四连杆46能够带动第二摆动杆12和第一摆动杆11摆动,从而能够完成腰部的自动化锻炼。参考图6和图7,其中调节组件5包括导向块51、导向槽52、螺杆53、腰形槽54和螺纹环套55,其中导向块51固定在腿部承托板14上,导向槽52开设在脚部承托板15上供导向块51竖直滑动,螺杆53固定在导向块51上,腰形槽54开设在脚部承托板15上供螺杆53穿过,螺纹环套55螺纹连接在螺杆53的外部,利用调节组件5能够调整脚部承托板15的位置,当需要调整其位置时,操作者可以拉动脚部承托板15滑动,带动导向块51在导向槽52内滑动,带动螺杆53在腰形槽54内滑动,之后拧紧螺纹环套55即可,较为方便可靠。参考图6和图7,其中脚部固定组件6包括放置板61、第二弹簧62、导向杆63、导向套64、第一绑带65和第二绑带66,其中放置板61滑移连接在脚部承托板15的上方,第二弹簧62连接在放置板61与脚部承托板15之间,导向杆63固定在放置板61底面,导向套64嵌设固定在脚部承托板15内供导向杆63穿过,第一绑带65与第二绑带66分别固定放置板61上,第一绑带65上具有毛面,第二绑带66上具有与第一绑带65粘贴的勾面,利用脚部固定组件6能够实现对患者脚部的牢靠固定,一方面弹簧能够提高一定的弹力,增大脚部踩踏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利用第一绑带65和第二绑带66能够充分的实现脚部固定。参考图8和图9,其中臂膀推拉组件7包括第一固定杆71、推拉杆72、手柄73和扭簧74,其中第一固定杆71固定在立柱10上,推拉杆72铰接在第一固定杆71端部,扭簧74套设在推拉杆72的铰接轴外部,手柄73固定在推拉杆72端部,当利用臂膀推拉组件7进行锻炼时,操作者可以手握手柄73带动推拉杆72在第一固定杆71端部转动,推拉杆72铰接轴外部的扭簧74能够实现提供锻炼的阻力。参考图9、图10和图11,其中配重组件8包括螺纹管筒81、法兰盘82、第三锁紧螺栓83、配重箱84、五个放置槽85、配重块86、盖板87和销杆88,其中螺纹管筒81螺纹连接在推拉杆72的铰接轴外部,法兰盘82固定在螺纹管筒81底部,法兰盘82通过第三锁紧螺栓83固定有配重箱84,五个放置槽85分别开设在配重箱84内,配重块86放置在放置槽85内,盖板87铰接在配重箱84上,盖板87和配重箱84之间通过销杆88连接固定,利用配重组件8能够调整配重重量,利用其中的螺纹管筒81、法兰盘82、第三锁紧螺栓83能够方便实现配重箱84的拆卸,通过打开盖板87能够向放置槽85内加注配重块86,利用销杆88能够实现对盖板87的锁定。参考图2和图5,其中头部按摩组件9包括外伸板91、第一挡盖92、第二挡盖93以及三个弹性按摩凸条94,其中外伸板91焊接固定在靠椅13上方,第一挡盖92和第二挡盖93分别固定在外伸板91上,三个弹性按摩凸条94分别固定在第一挡盖92与第二挡盖93上的弧形面上,利用第一挡盖92和第二挡盖93上的弹性按摩凸条94能够对患者头部的前后两侧进行按摩。参考图12和图13,其中在第二摆动杆12上焊接固定有第五连杆48,第四连杆46的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五连杆48外部,第四连杆46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锁紧螺栓49固定在第二连杆44上,利用第五连杆48和第四锁紧螺栓49能够方便实现第二摆动杆12的拆卸与固定。使用步骤:当使用本装置进行功能康复重建时,患者可以坐立并依靠在座椅上,将患者的腿部放置在腿部承托板14上,将脚部放置在脚部承托板15上方,并用脚部固定组件6进行固定,利用调节组件5根据患者的身高调整脚部承托板15的位置;之后操作者可以启动基座1上方的动力组件4,动力组件4可以带动第二摆动杆12和第一摆动杆11摆动,从而能够带动座椅随着第二摆动杆12和第一摆动杆11的摆动而摆动,从而能够促进患者的腰部进行曲腹,完成对腰部的锻炼;此外,也可以利用座椅上安装的头部按摩组件9在康复训练时对头部进行按摩;此外,利用臂膀推拉组件7可以对患者的臂膀进行康复训练,并可以通过调整配重组件8中的配重块86的数量调整推拉推拉杆72的力,调整锻炼强度。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靠椅13的表面还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由于靠椅13用以患者坐卧,其容易积累灰尘变得脏污,为了便于对其表面进行清理,故在靠椅13的表面喷涂有一层防污涂层,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60份、聚碳酸酯50份、聚氯乙烯20份、二氧化硅颗粒20份、碳酸钙颗粒20份、氧化石墨烯颗粒10份、聚氨酯硬脂酸钙10份、三羟乙基胺10份、甲基丙烯酸酯20份、乙酸乙酯20份;s1、制备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加热至220℃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二氧化硅颗粒、碳酸钙颗粒、氧化石墨烯颗粒、聚氨酯硬脂酸钙、三羟乙基胺、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酯并搅拌均匀,加热至80℃后保温处理20min,得到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与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均匀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靠椅13的表面。综上,靠椅13表面的防污涂层能够避免污物积累在靠椅13的表面,造成难以清洗的问题,且上述的方法具有流程短、制造简单的优点。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靠椅13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64份、聚碳酸酯54份、聚氯乙烯23份、二氧化硅颗粒20份、碳酸钙颗粒20份、氧化石墨烯颗粒10份、聚氨酯硬脂酸钙10份、三羟乙基胺10份、甲基丙烯酸酯20份、乙酸乙酯20份;s1、制备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加热至223℃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二氧化硅颗粒、碳酸钙颗粒、氧化石墨烯颗粒、聚氨酯硬脂酸钙、三羟乙基胺、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酯并搅拌均匀,加热至83℃后保温处理20min,得到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与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均匀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靠椅13的表面。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靠椅13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68份、聚碳酸酯54份、聚氯乙烯23份、二氧化硅颗粒24份、碳酸钙颗粒24份、氧化石墨烯颗粒13份、聚氨酯硬脂酸钙10份、三羟乙基胺10份、甲基丙烯酸酯20份、乙酸乙酯20份;s1、制备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加热至227℃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二氧化硅颗粒、碳酸钙颗粒、氧化石墨烯颗粒、聚氨酯硬脂酸钙、三羟乙基胺、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酯并搅拌均匀,加热至86℃后保温处理25min,得到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与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均匀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靠椅13的表面。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靠椅13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68份、聚碳酸酯54份、聚氯乙烯23份、二氧化硅颗粒24份、碳酸钙颗粒24份、氧化石墨烯颗粒13份、聚氨酯硬脂酸钙14份、三羟乙基胺17份、甲基丙烯酸酯20份、乙酸乙酯20份;s1、制备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加热至232℃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二氧化硅颗粒、碳酸钙颗粒、氧化石墨烯颗粒、聚氨酯硬脂酸钙、三羟乙基胺、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酯并搅拌均匀,加热至88℃后保温处理25min,得到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与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均匀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靠椅13的表面。实施例6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靠椅13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74份、聚碳酸酯58份、聚氯乙烯27份、二氧化硅颗粒28份、碳酸钙颗粒24份、氧化石墨烯颗粒13份、聚氨酯硬脂酸钙14份、三羟乙基胺17份、甲基丙烯酸酯20份、乙酸乙酯20份;s1、制备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加热至237℃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二氧化硅颗粒、碳酸钙颗粒、氧化石墨烯颗粒、聚氨酯硬脂酸钙、三羟乙基胺、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酯并搅拌均匀,加热至88℃后保温处理25min,得到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与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均匀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靠椅13的表面。实施例7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靠椅13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80份、聚碳酸酯60份、聚氯乙烯30份、二氧化硅颗粒30份、碳酸钙颗粒25份、氧化石墨烯颗粒20份、聚氨酯硬脂酸钙15份、三羟乙基胺20份、甲基丙烯酸酯25份、乙酸乙酯30份;s1、制备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加热至240℃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二氧化硅颗粒、碳酸钙颗粒、氧化石墨烯颗粒、聚氨酯硬脂酸钙、三羟乙基胺、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酯并搅拌均匀,加热至90℃后保温处理30min,得到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与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均匀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靠椅13的表面。对实施例2-7中涂覆有防污涂层的靠椅13进行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为了便于比较,所有实施例的数据基于实施例2的数据进行归一化。表1表面硬度剥离强度实施例2100%100%实施例398%108%实施例4111%99%实施例5117%114%实施例698%110%实施例7102%103%由上可知,由于实施例5中靠椅13的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结果比其他涂覆有防污涂层的实施例都要高,故实施例5中给出的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是最优选择。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