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腔静脉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7717发布日期:2020-02-22 02:5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开放式腔静脉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放式腔静脉滤器。



背景技术:

栓塞是下肢或骨盆内的深静脉血栓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意外事件增加,肺栓塞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文献报道的西方国家总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年发病率在0.05%-0.1%之间,我国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后遗症病人约有3000万例。由于存在因血栓脱落引起致命性肺栓塞的潜在危险而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而且使溶栓和手术治疗更为安全。

腔静脉滤器大多采用镍钛合金丝编织和镍钛管材雕刻而成,前者存在焊接点强度且径向支撑力较小的问题,后者是多数生产商选择的制造方式。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经皮穿刺的导管或导丝上进行介入释放,在一定时间后取出,滤器的取出较为方便。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可应用特殊的回收系统通过介入的方法经颈静脉或股静脉将体内的滤器回收,创伤小,并发症少。

现有的腔静脉滤器,还存在以下问题:

1、现存在一种笼形的闭式结构滤器,如专利号为cn201420865062.4、专利名称为一种便于取出的腔静脉滤器组件的中国专利所述的腔静脉滤器,该种腔静脉滤器几何稳定性好,但回收周期较短;

2、现存在一种开放式结构滤器,如专利号为cn201310442071.2、专利名称为腔静脉滤器的中国专利所述的腔静脉滤器,该种腔静脉滤器虽回收周期长,但几何稳定性差,容易倾斜或移位,导致血栓捕获效率降低,甚至出现血栓过滤失败;

3、现存在一种锥形结构的滤器,此种结构的滤器像一个漏斗一样植入于腔静脉用以过滤血栓,而漏斗的开口只能朝向血流以有效拦截血栓,故这种滤器只能进行单向的回收或释放,对特殊病变患者适应性差,导致医生临床操作困难,当回收装置无法捕获时,滤器回收往往容易失败,或通过外科手术取出;

4、现存在的腔静脉滤器固定锚起到了固定作用,但同时对血管壁产生损伤,容易引起其它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回收的开放式腔静脉滤器,既有良好的几何稳定性,又具有较长的回收周期,还能进行定向回收或释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开放式腔静脉滤器,包括用于过滤血栓的过滤部和用于固定滤器的支撑部,过滤部包括沿静脉布置的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均为中心对称结构,且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通过连接部连接;

支撑部包括用于支撑第一过滤部于血管壁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用于支撑第二过滤部于血管壁上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设置于第一过滤部上,第二支撑部设置于第二过滤部上。

可选地,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均形成为伞状开放式结构。

可选地,第一过滤部包括至少三件第一过滤件,每件第一过滤件均自第一过滤部轴心向外延伸并逐步向内弯曲;

第二过滤部包括至少三件第二过滤件,每件第二过滤件均自第二过滤部轴心向外延伸并逐步向内弯曲。

可选地,第一支撑部固定于第一过滤件的末端。

可选地,第二支撑部固定于第二过滤件的末端。

可选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为用于在血管内壁上锚定的固定锚。

可选地,第二支撑部由第二过滤件的外侧弯曲处形成。

可选地,连接部形成为管状结构,第一过滤部、第二过滤部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位于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的轴心处。

可选地,开放式腔静脉滤器还包括回收部,回收部穿设过连接部,且回收部两端均设置有回收钩,两端的回收钩分别位于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的轴心处。

可选地,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轴向交错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均形成为伞状开放式结构,在提高血栓过滤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滤器的几何稳定性,减少了滤器的倾斜和移位;

2、沿静脉布置的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采用非对称设计,提高血栓过滤效果;

3、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的轴心处均设有回收装置,可以实现双向回收或释放;

4、支撑部采用或卷曲或弧形的固定锚设计,减小器械对血管壁的损伤。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实施例1的三视图,其中,a为其主视图,b为其侧视图,c为其俯视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实施例5的三视图,其中,a为其主视图,b为其侧视图,c为其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支撑部,2-第一过滤部,3-连接部,4-第二过滤部,5-第二支撑部,6-回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进行定义的,具体地可参考图1所示的图面方向并结合相应零部件在其他附图中的位置关系。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优先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本发明涉及的开放式腔静脉滤器,包括用于过滤血栓的过滤部和用于固定滤器的支撑部,过滤部包括沿静脉布置的第一过滤部2和第二过滤部4,第一过滤部2和第二过滤部4均为中心对称结构,且第一过滤部2和第二过滤部4通过连接部3连接;

支撑部包括用于支撑第一过滤部2于血管壁上的第一支撑部1和用于支撑第二过滤部4于血管壁上的第二支撑部5,第一支撑部1设置于第一过滤部2上,第二支撑部5设置于第二过滤部4上。

第一过滤部2和第二过滤部4均采用中心对称结构,且第一过滤部2和第二过滤部4分别设置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5与血管壁固定,使本发明具备具有更好的几何稳定性,防止滤器倾斜。

本发明沿静脉布置双过滤部,无论是第一过滤部2朝向血流方向还是第二过滤部4,皆可使滤器达到理想的过滤血栓的效果。

本发明为滤器提供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5,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5分散滤器所受作用力,减小支撑部与血管壁连接点的作用力,从而减小器械对血管壁的损伤。

可选地,第一过滤部2和第二过滤部4均形成为伞状开放式结构。

可选地,第一过滤部2包括至少三件第一过滤件,每件第一过滤件均自第一过滤部2轴心向外延伸并逐步向内弯曲;

第二过滤部4包括至少三件第二过滤件,每件第二过滤件均自第二过滤部4轴心向外延伸并逐步向内弯曲。

可选地,第一支撑部1固定于第一过滤件的末端。

可选地,第二支撑部5固定于第二过滤件的末端。

可选地,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5均为用于在血管内壁上锚定的固定锚。

可选地,第二支撑部5由第二过滤件的外侧弯曲处形成。

可选地,连接部3形成为管状结构,第一过滤部2、第二过滤部4和连接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3位于第一过滤部2和第二过滤部4的轴心处。

具体地,一截管材取两端部的两段均分割成n件过滤件,过滤件弯曲成形,未被分割的管材段形成为连接部3。

可选地,开放式腔静脉滤器还包括回收部6,回收部6穿设过连接部3,且回收部6两端均设置有回收钩,两端的回收钩分别位于第一过滤部2和第二过滤部4的轴心处。

回收部6具体形成为一段实心杆件,实心杆件穿过连接部3,并与连接部3焊接,实心杆件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过滤部2和第二过滤部4的轴心处,或实心杆件两端弯曲成形形成回收钩,或靠近两端的实心杆件上倾斜设置凹槽形成回收钩。

可选地,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轴向交错设置。

实施例1,如图1所示:

第一过滤部2由六件第一过滤件自轴心向外延伸并逐步向内弯曲形成,延伸段半径r2为1mm--30mm,在血管内壁上锚定的固定锚固定于第一过滤件的末端,第一支撑部1固定锚向外弯曲,弯曲半径r1为0.1mm--5mm。

第二过滤部4由六件第二过滤件自轴心向外延伸并逐步向内弯曲形成,延伸段半径r2为1mm--30mm,在血管内壁上锚定的固定锚固定于第二过滤件的末端,第二支撑部5固定锚向外弯曲,弯曲半径r1为0.1mm--5mm。

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轴向交错设置,即第一过滤件间隔第二过滤件设置,提高血栓过滤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过滤件的长度为第一过滤件长度的二分之一,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轴向对应设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过滤件的长度为第一过滤件长度的二分之一,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轴向交错设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过滤件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过滤件的横截面面积。

实施例5,如图2所示:

第一过滤部2由六件第一过滤件自轴心向外延伸并逐步向内弯曲形成,延伸段半径r2为1mm--30mm,在血管内壁上锚定的固定锚固定于第一过滤件的末端,第一支撑部1固定锚向外弯曲,弯曲半径r2为0.1mm--5mm。

第二过滤部4由六件第二过滤件自轴心向外延伸并逐步向内弯曲形成,延伸段半径r2为1mm--30mm,弯曲段半径r3为0.5mm--18mmmm,第二支撑部5由第二过滤件的延伸段外侧形成。

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轴向交错设置,即第一过滤件间隔第二过滤件设置。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过滤件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过滤件的横截面面积。

本发明涉及的的可回收的开放式腔静脉滤器,既有良好的几何稳定性,又具有较长的回收周期,还能进行定向回收或释放。

其结构采用两个开放式伞状过滤篮组成,在提高血栓过滤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滤器的几何稳定性,减少了滤器的倾斜和移位,无论是第一过滤部2朝向血流方向还是第二过滤部4,皆可使滤器达到理想的过滤血栓的效果;

滤器轴心设两端均有回收装置,可以双向回收或释放;

伞状过滤篮采用非对称设计,提高了血栓过滤效果,过滤件各分别采用卷曲和弧形固定锚设计,减小了器械对血管壁的损伤。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