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91803发布日期:2020-04-21 22:0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中所使用的止血材料的制备,尤其涉及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使用的可吸收止血粉大多由天然聚多糖高分子(如淀粉、壳聚糖等)制备得到,通过对它们进行化学改性以提高其亲水性,然后经乳化干燥得到微球。壳聚糖来源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以壳聚糖为代表的止血粉和止血敷料曾经风靡一时,然而,壳聚糖类止血材料的产品本身存在先天不足,主要体现在:1、壳聚糖为动物来源性产物,生物安全性难以保证;2、来源于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周期、不同种类的虾、蟹等海洋生物的壳聚糖的性能差异巨大,导致后期制成的止血类产品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不能保证;3、壳聚糖分子上存在的大量氨基使整个分子呈正电性,对人体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也容易导致机体过敏反应;4、壳聚糖分子内的大量氢键导致其物理性能不佳,如强度弱、脆性、柔韧性低,这些性能使产品的成型加工困难,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无毒,且吸液能力强,止血快的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其中: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30~80%,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于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油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其中: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油溶性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3~10,并控制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达到1g/10ml~1g/150ml;

(2)、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混合溶液体系中的有机溶剂与水的体积比为1:10,然后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其中:控制搅拌转速为800~1000转/分,搅拌3~24小时,使乳滴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形成微球颗粒;

(3)、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微球,具体为:在微球中加水并离心2000~5000转/次,然后换水再离心,重复3~8次,以除去微球表面的聚乙烯醇和残余的有机溶剂,最后将微球在低于-40℃的温度下冷冻干燥48~72小时,得到可吸收的多孔微球止血粉。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嵌段共聚物中的聚酯为: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l-丙交酯-dl-丙交酯共聚物、聚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聚l-丙交酯、聚ε-己内酯或聚dl-丙交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为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丙酮、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

进一步地,所述的油溶性有机溶剂为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本方法制备得到的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且无毒,吸液能力强,止血快,效果好;而且通过调节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含量以及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油溶性有机溶剂的比例可调节微球的孔径大小、孔密度及孔隙率,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的止血粉的多孔微球sem形貌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制备得到的止血粉的多孔微球sem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其中: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30%,多嵌段共聚物中的聚酯为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于1,4-二氧六环与三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其中:1,4-二氧六环与三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3,并控制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达到1g/20ml;

(2)、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混合溶液体系中的1,4-二氧六环与三氯甲烷的总体积与水的体积比为1:10,然后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其中:控制搅拌转速为800转/分,搅拌10小时,使乳滴中的1,4-二氧六环与三氯甲烷挥发,形成微球颗粒;

(3)、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微球,具体为:在微球中加水并离心2000转/次,然后换水再离心,重复8次,以除去微球表面的聚乙烯醇和残余的1,4-二氧六环与三氯甲烷,最后将微球在低于-40℃的温度下冷冻干燥72小时得到可吸收的多孔微球止血粉。

实施例二: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其中: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0%,多嵌段共聚物中的聚酯为聚l-丙交酯,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于四氢呋喃与三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其中:四氢呋喃与三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4,并控制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达到1g/50ml;

(2)、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混合溶液体系中的四氢呋喃与三氯甲烷的总体积与水的体积比为1:10,然后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其中:控制搅拌转速为1000转/分,搅拌5小时,使乳滴中的四氢呋喃与三氯甲烷挥发,形成微球颗粒;

(3)、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微球,具体为:在微球中加水并离心3000转/次,然后换水再离心,重复5次,以除去微球表面的聚乙烯醇和残余的四氢呋喃与三氯甲烷,最后将微球在低于-40℃的温度下冷冻干燥48小时得到可吸收的多孔微球止血粉。

实施例三: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其中: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60%,多嵌段共聚物中的聚酯为聚l-丙交酯-dl-丙交酯共聚物,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于丙酮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其中:丙酮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8,并控制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达到1g/100ml;

(2)、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混合溶液体系中的丙酮与二氯甲烷的总体积与水的体积比为1:10,然后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其中:控制搅拌转速为1000转/分,搅拌15小时,使乳滴中的丙酮与二氯甲烷挥发,形成微球颗粒;

(3)、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微球,具体为:在微球中加水并离心5000转/次,然后换水再离心,重复6次,以除去微球表面的聚乙烯醇和残余的丙酮与二氯甲烷,最后将微球在低于-40℃的温度下冷冻干燥65小时得到可吸收的多孔微球止血粉。

实施例四:一种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取聚酯—聚乙二醇—聚酯—聚酯—聚乙二醇—聚酯多嵌段共聚物为原料,其中:聚乙二醇在多嵌段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80%,多嵌段共聚物中的聚酯为聚ε-己内酯,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其中:二甲基甲酰胺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10,并控制多嵌段共聚物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达到1g/150ml;

(2)、将上述多嵌段共聚物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浓度为2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体系,混合溶液体系中的二甲基甲酰胺与二氯甲烷的总体积与水的体积比为1:10,然后对上述混合溶液体系进行搅拌乳化,其中:控制搅拌转速为800转/分,搅拌24小时,使乳滴中的二甲基甲酰胺与二氯甲烷挥发,形成微球颗粒;

(3)、将搅拌后的溶液离心分离,得到微球,然后用水多次洗涤微球,具体为:在微球中加水并离心5000转/次,然后换水再离心,重复3次,以除去微球表面的聚乙烯醇和残余的二甲基甲酰胺与二氯甲烷,最后将微球在低于-40℃的温度下冷冻干燥72小时得到可吸收的多孔微球止血粉。

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可吸收多孔微球止血粉对家兔进行止血试验,具体为:

(1)、试验对象:肌肉刚受伤出血的家兔;试验过程:用多孔微球止血粉覆盖在家兔的肌肉出血部位;试验结果:15秒内止血。

(2)、试验对象:肝脏出血的家兔;试验过程:用多孔微球止血粉覆盖在家兔的肝脏出血部位;试验结果:30秒内止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