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6080发布日期:2020-04-29 01:0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助针器。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时的注射胰岛素来控制整体病情。目前,医疗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依靠手工埋植输入管路针头,这种方法存在的缺陷是不仅需要反复针刺,而且会使患者感到痛苦,整个过程也相当繁琐,一天需要多次的胰岛素注射给患者带来了极大不便及不适感,而且很有可能引起皮下脂肪组织的萎缩,以及导致局部皮肤的硬化,最终导致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不稳定。还有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专用医疗器械:胰岛素泵和一次性使用的胰岛素泵输注管路,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为设定胰岛素泵输注量,每隔一小段时间微量向患者体内输注胰岛素来达到控制患者血糖的目的,从而减轻患者高血糖痛苦和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但现有状况是缺少一种助针器将带有软管的输注管路注入人体皮下组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助针器,能够保证精确地、快速地且无痛感地将带有软管的注射管路注入人体皮下组织。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助针器,包括具有设定高度的外壳,所述外壳的顶壳和底壳上分别设有开口,所述两个开口的中心点共线;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按钮孔;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两个开口之间设有配合座,所述配合座的顶端穿出顶壳上的开口从而位于所述外壳之外;所述配合座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留置针组件的卡接组件;所述配合座的外壁上设有垂直于该外壁的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外壳的顶壳之间设有主弹簧;所述配合座的外壁上还设有释放按钮及释放弹簧,该释放弹簧用于使该释放按钮向远离所述配合座外壁的方向移动;在配合座底部受外力从而沿所述两个开口的中心点的连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当释放按钮到达按钮孔时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从按钮孔内伸出从而卡在按钮孔内,此时主弹簧呈压缩状态;在释放按钮在受到外力按压从而与按钮孔分离时,在主弹簧的伸展弹力作用下配合座向所述底壳的方向弹出从而能够使连接于所述卡接组件上的留置针组件被弹至所述外壳以外。

可选地,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中空圆柱形的凸起柱和多个限位块,所述凸起柱及多个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配合座的底部;其中,所述凸起柱的轴线与所述配合座的轴线重合,多个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凸起柱外侧以所述凸起柱为中心周向布置;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凸起柱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留置针组件的卡钩。

可选地,所述配合座的顶端凹槽内设有顶部按钮,所述顶部按钮包括朝向所述凹槽底部设置的推板,所述推板的端部穿过所述配合座的底部位于所述配合座的外侧,且用于推动留置针底座的端口从而与所述卡钩分离;所述顶部按钮的内壁与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间设有顶部弹簧;所述配合座的侧壁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条形的卡扣孔,所述顶部按钮上设有用于穿设在所述卡扣孔内的卡扣,在顶部弹簧作用下,所述卡扣能够在所述卡扣孔的顶部位置和底部位置间移动。

可选地,所述外壳内还包括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与所述顶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支架的中部设有用于套设所述配合座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导向支架远离所述顶壳的一端设有弹簧孔,所述托板上设有朝向所述顶壳方向设置的弹簧导向杆,所述主弹簧的一端套在所述弹簧导向杆上,且与托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孔的底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条形限位槽,所述释放按钮位于所述条形限位槽内移动。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还设有锁扣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扣弹簧和滑动锁扣;所述外壳的底壳内壁上位于所述开口两侧设有弹簧槽,所述锁扣弹簧设于弹簧槽内,所述滑动锁扣位于所述弹簧槽上方,且与所述底壳平行设置,锁扣弹簧的一端与弹簧槽的侧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锁扣抵接;所述滑动锁扣上设有与所述底壳上开口相对设置的锁扣板开口和锁扣按钮,所述锁扣板开口上设有朝向所述底壳开口延伸的锁钩;所述锁钩能够在锁紧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推动锁扣按钮使锁扣弹簧呈压缩状态,从而将锁钩移动到分离位置,释放锁扣按钮,在锁扣弹簧回弹力作用下使锁钩移动至锁紧位置。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锁扣孔,所述锁扣按钮穿出所述锁扣孔部分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锁扣组件还包括锁扣固定件,所述锁扣固定件包括套筒,所述凸起柱和多个限位块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的底部开口连接压板,所述压板垂直所述套筒轴线设置;所述压板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滑动锁扣位于该间隙内移动。

可选地,所述配合座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释放按钮。

可选地,所述导向支架上设有四个呈四角排列的所述弹簧孔,所述托板上设有四根呈四角排列弹簧导向杆;每个所述弹簧孔和与其相对设置的所述弹簧导向杆之间设有所述主弹簧。

可选地,底壳的至少一端设有对接槽或对接凸起,用于将底壳与留置针的底板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释放按钮按下释放后,利用主弹簧的伸展弹力推动配合座快速移动,从而带动端部通过卡接组件连接的留置针组件移动,将留置针置入皮下。

该助针器,能够保证精确地、快速地且无痛感地将留置针(带有软管的注射管路)注入人体皮下组织,避免相对疼痛和不可靠的手工埋植输入管路针头的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现在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是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外壳和底壳的一个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外壳和底壳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配合座和顶部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图9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四;

图10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五;

图11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六;

图12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七。

图中:

1:外壳;1.1:按钮孔;1.2:锁扣孔;2:底壳;3:底板;4:配合座;4.1:限位块;4.2:弹簧柱;4.3:卡扣孔;5:顶部按钮;5.1:卡口;5.2:卡扣;5.3:推板;6:顶部弹簧;7:导向支架;8:释放按钮;8.1:弹簧孔;9:释放弹簧;10:按钮固定件;11:弹簧导向杆;12:主弹簧;13:锁扣弹簧;14:滑动锁扣;14.1:锁扣按钮;15:锁扣固定件;100:留置针底座;100.1:端口;200:保护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助针器,如图1-5,包括具有设定高度的外壳1,外壳1的顶壳和底壳2上分别设有开口,两个开口的中心点共线;外壳1的侧壁上设有按钮孔1.1;外壳1内位于两个开口之间设有配合座4,配合座4的顶端穿出外壳1顶壳的开口从而位于外壳1之外;配合座4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留置针组件的卡接组件;配合座4的外壁上设有垂直于该外壁的托板,托板与外壳1的顶壳之间设有主弹簧12,可以是对称分布的多条弹簧;配合座4的外壁上还设有释放按钮8及释放弹簧9,该释放弹簧9用于使该释放按钮8向远离配合座4外壁的方向移动;在配合座4底部受外力从而沿两个开口的中心点的连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当释放按钮8到达按钮孔1.1时在释放弹簧9的作用下从按钮孔1.1内伸出从而卡在按钮孔1.1内,此时主弹簧12呈压缩状态;在释放按钮8在受到外力按压从而与按钮孔1.1分离时,在主弹簧12的伸展弹力作用下配合座4向底壳2的方向弹出从而能够使连接于卡接组件上的留置针组件被弹至外壳1以外。

留置针组件对准配合座4的卡接组件向其施加外力,从而推动配合座4移动,此时,施加的外力大于弹簧的伸展弹力,配合座4上的释放按钮8一同移动,当移动到按钮孔1.1位置时,释放按钮8与按钮孔1.1相对,在释放弹簧9的作用下,释放按钮8被顶出,卡在按钮孔1.1内,此时,主弹簧12被压缩;继续向留置针组件施加外力,由于配合座4无法继续移动,施加的外力作用在卡接组件上,从而使卡接组件与留置针组件卡接。留置针组件与配合座4连接后,可实施留置针植入操作,手动按压释放按钮8,在主弹簧12伸展弹力的作用下,推动配合座4迅速移动,配合座4带动其上的留置针组件植入人体皮下,完成植入操作。

本实施例中,卡接组件的作用是连接留置针组件,优选地,卡接组件包括中空圆柱形的凸起柱5.1和多个限位块4.1,凸起柱5.1及多个限位块4.1设于配合座4的底部;其中,凸起柱5.1的轴线与配合座4的轴线重合,多个限位块4.1位于凸起柱5.1外侧以凸起柱5.1为中心周向布置;限位块4.1朝向凸起柱5.1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留置针组件的卡钩。留置针组件上设有中空的留置针底座100,底座100的端口100.1为外翻的檐,该结构配合卡接组件的凸起柱5.1使用,使用时,端品对准并套入凸起柱5.1,然后用力使端口100.1将限位块4.1撑开,因为端口100.1有外翻的檐,所以当底座100继续进入时,限位块4.1卡在该檐处,进而实现留置针组件与卡接组件的连接,如图7所示。

其中,为了方便助针器与留置针组件的分离操作,在配合座4上还设置有顶部按钮5,即配合座4的顶端的凹槽内设有顶部按钮5,顶部按钮5包括朝向该凹槽底部设置的推板5.3,推板5.3的端部穿过配合座4的底部位于配合座4的外侧,且用于推动底座100的端口100.1从而与卡钩分离;顶部按钮5的内壁与凹槽的底部之间设有顶部弹簧6;配合座4的侧壁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条形的卡扣孔4.3,顶部按钮5上设有用于穿设在卡扣孔4.3内的卡扣5.2,在顶部弹簧6作用下,卡扣5.2能够在卡扣孔4.3的顶部位置和底部位置间移动。手动按压顶部按钮5,压缩顶部弹簧6,顶部按钮5的卡扣5.2移动至卡扣孔4.3的底部位置,顶部按钮5带动推板5.3移动,将按压力作用在留置针组件上,推动留置针组件与卡钩分离,从而完成脱针操作;之后,松开顶部按钮5,在顶部弹簧6伸展弹力的作用下,顶部按钮5复位,即卡扣5.2复位到卡扣孔4.3的顶部位置。

本实施例中,外壳1内还包括导向支架7,导向支架7与顶壳的内壁固定连接,导向支架7的中部设有用于套设配合座4的通孔。配合座4使用时,沿外壳1的高度方向移动,为了使配合座4能够规则的移动,避免偏离,在外壳1的内部设置一导向支架7,配合座4穿设在导向支架7上的通孔内,该通孔沿外壳1的高度方向具有一定的深度,对配合座4起到限位作用。其中,可将配合座4的截面形状设置为非圆形,如,其截面呈圆角矩形,进而可避免配合座4相对通孔自转。

本实施例中,导向支架7远离顶壳的一端设有弹簧孔,托板上设有朝向顶壳方向设置的弹簧导向杆11,主弹簧12的一端套在弹簧导向杆11上,且与托板抵接,另一端与弹簧孔的底部抵接。主弹簧12的一端设置在弹簧孔内,另一端连接到弹簧导向杆11上,此结构对于主弹簧12具有限位作用,确保其在轴线方向往复移动,降低偏离的可能性。优选地,导向支架7上设有四个呈四角排列的弹簧孔,托板上设有四根呈四角排列(对称设置)的弹簧导向杆11;每个弹簧孔和与其相对设置的弹簧导向杆11之间设有主弹簧12。设置四根主弹簧12,可保证释放时,对于主弹簧12伸展弹力对留置针组件施加足够大的力,同时,对于配合座4的施力更均匀,降低留置针组件偏离几率。

本实施例中,释放按钮8在按钮孔1.1处释放,在主弹簧12的伸展弹力的作用下移动,移动至伸展弹力消失。助针器使用过程中,释放按钮8在以上行程往复移动,为了进一步对配合座4进行限位,在外壳1的内壁上设有条形限位槽,释放按钮8位于条形限位槽内移动。释放按钮8的端部始终在条形限位槽内往复移动,可有效避免配合座4及释放按钮8偏离,确保释放按钮8能够卡接入按钮孔1.1。

本实施例中,外壳1上还设有锁扣组件,锁紧组件包括锁扣弹簧13和滑动锁扣14;外壳1的底壳2内壁上位于开口两侧设有弹簧槽,锁扣弹簧13设于弹簧槽内,滑动锁扣14位于弹簧槽上方,且与底壳2平行设置,锁扣弹簧13的一端与弹簧槽的侧壁抵接,另一端与滑动锁扣14抵接;滑动锁扣14上设有与底壳2上开口相对设置的锁扣板开口和锁扣按钮14.1,锁扣板开口上设有朝向底壳2开口延伸的锁钩;锁钩能够在锁紧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推动锁扣按钮14.1使锁扣弹簧13呈压缩状态,从而将锁钩移动到分离位置,释放锁扣按钮14.1,在锁扣弹簧13回弹力作用下使锁钩移动至锁紧位置。

留置针组件使用时,需要配合底板3结构使用,底板3贴敷在人体皮肤上,留置针组件穿过底板3后植入人体皮下,在底板3上设置有留置针的支撑固定结构。为了方便助针器与底板3连接,在助针器上设置锁扣组件;其中,在底板3上设有钩体结构,使用时,推动锁扣按钮14.1,锁钩移动到分离位置,此时锁钩与底板3上的钩体分离,松开锁扣按钮14.1,在锁扣弹簧13伸展弹力的作用下,锁钩移动至锁紧位置,此时与钩体卡接,进而实现助针器与底板3的连接。利用锁扣组件可有效避免助针器与底板3发生偏离,提高皮下植入的精准度。优选地,外壳1的侧壁上设有锁扣孔1.2,锁扣按钮14.1穿出锁扣孔1.2部分位于外壳1的外侧。

优选地,在底壳2的一端设置对接装置,利用对接装置可将底壳2卡在底板3上,如,对接装置为对接槽或对接凸起。在留置针的底板3上对应位置相应的设置对接凸起或对接槽,这样,如图9所示,在助针器与底板3连接时,先利用对接装置使助针器的一端与底板3连接,上述的对接凸起即嵌入上述的对接槽中,之后,再以该连接点为固定点下压另一端,从而实现锁扣组件与底板3的连接。对接装置既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也方便助针器与底板的快速精准连接。

锁扣组件还包括锁扣固定件15,锁扣固定件15包括套筒,凸起柱5.1和多个限位块4.1位于套筒内;套筒的底部开口连接压板,压板垂直套筒轴线设置;压板与底壳2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间隙,滑动锁扣14位于该间隙内移动。套筒具有一定的高度,凸起柱5.1和限位块4.1移动过程中始终在套筒内完成,相当于在外壳1内部,凸起柱5.1和限位块4.1外设置一保护壳,避免底部开口直接与外壳1内部连通,造成异物或留置针等落入外壳1内。

本实施例中,配合座4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释放按钮8。配合座4上设有弹簧柱4.2,释放按钮8内侧设有弹簧孔8.1,释放弹簧9一端套在弹簧柱4.2上,一端伸入到弹簧孔8.1中,每个释放按钮8外侧的配合座4上固定有按钮固定件10,释放按钮8的边缘能与按钮固定件10卡接,避免在释放弹簧9的作用下使释放按钮8弹出。两个释放按钮8必须同时操作才能完成留置针的植入,只触碰一个释放按钮8,不会释放留置针组件,由于留置针组件为尖锐器物,采用此方式,可降低误操作的几率,提高安全性。

使用方法为:

第一步,使用前对选定的底板3贴敷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二步,将留置针组件的留置针底座100对准助针器内的凸起柱5.1(如图6),用力向里按压留置针的保护帽200(如图7),推动配合座4及顶部按钮5直到释放按钮8运动到按钮孔1.1位置,在释放弹簧9作用下伸出按钮孔1.1,此时主弹簧12压缩,留置针底座100内端中间套在凸起柱5.1上,外侧卡入到限位块4.1之间,将保护帽200移除备用(如图8)。

第三步,手持助针器外壳1,将助针器底壳2与底板3卡扣对齐,向下按压助针器外壳1(如图9),按压后得到装配好的助针器(如图1)。

第四步,将底板3放到植入部位,手指同时按压助针器外壳1两侧的释放按钮8,在主弹簧12伸展作用力下,配合座4及顶部按钮5迅速向下运动,将留置针底座100上的部分植入体内(注意:按压释放按钮8时,另一只手必须压住助针器底端,不能将底板3提起)(如图10)。

第五步,留置针植入后,手指向内按压助针器外壳1下端的锁扣按钮14.1(如图11),底壳2与底板3脱离,将助针器外壳1从底板3上取下。

第六步,将保护帽200套回,用手指按下助针器的顶部按钮5,带动推板5.3向下运动(配合座4及限位块4.1不移动),推板5.3推动底座100的端口100.1,使的端口100.1处的檐克服限位块4.1的卡接,从而将留置针底座100的剩余部分脱离限位块4.1推出助针器(如图12),并存放在适当的收纳容器中。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