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痰型喉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1228发布日期:2019-12-06 17:09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痰型喉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喉镜。



背景技术:

喉镜是喉部检查中有创的检查方法,也属于麻醉科的常规全麻操作,通常需要住院,并在全身麻醉条件下进行。喉镜按其用途不同可有多种类型,其中薄片型喉镜中的薄片片形有直、弯两种。弯型喉镜,如图1和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弯型喉镜包括手柄(1)和镜片(4),镜片(4)的顶部下侧设有灯泡(6),该弯型喉镜用于详细了解和检查喉部结构的是否异常,以及明确病变的部位及范围。但是,该弯型喉镜的功能单一,仅能完成单一的喉部观察和检查,特别是在麻醉科医生将弯型喉镜置入患者的喉部后,发现患者喉部存有痰液需要将其吸出时,必须使用另外的吸痰管插入口腔对痰液进行吸引,然后再进行下面的操作,这个操作往往需要重复多次,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降低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痰型喉镜,对喉镜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在喉镜上增设吸痰管的结构,麻醉医生在给患者进行喉镜检查时,发现有痰液需要吸出时,麻醉医生就可直接使用的吸痰装置将痰液吸出,然后继续进行后面喉镜的操作,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提高了麻醉医生喉镜置入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痰型喉镜,包括内部设有空腔彼此连通且设有柱形的手柄和锄型结构的镜片,所述镜片设置在手柄底部,所述手柄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镜片下侧的一侧设有彼此相邻的弧形板和弧形结构的阶梯板,所述阶梯板设置在弧形板上侧,所述阶梯板前端设置的灯与手柄上的灯开关电连接,所述灯开关和电池电连接并设置在手柄的侧壁上,所述镜片的另一侧设有检修扣盖和凹槽,所述顶盖与吸痰管的接口插接固定,所述吸痰管上分别设有呼吸机接口、冲洗接口和加药接口,所述吸痰管内的软管外侧设有防护套,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控制阀的接口管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阀上设有负压接口与外部的负压装置连接;

所述阶梯板上设有第二导向体,所述第二导向体设置在灯的上方,所述软管的另一端穿过手柄内腔并从设置在阶梯板上的第一内腔上穿过后,从第二导向体上的通孔穿过。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管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内凹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标示伸入到人口腔进入的长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槽的间隔为1mm、2mm或3mm为一个单位长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腔内固设有第一导向体,所述第一导向体与第二导向体设有通孔的中心线相同且相对应设置用于软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体与第二导向体之间的距离范围在40mm-70mm之间。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向体与第二导向体之间的距离范围在40mm、50mm、55mm、60mm、65mm、或70mm。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向体与第二导向体之间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齿轮设置在软管的下侧,所述齿轮上的齿牙与卡槽相对应设置用于啮合传动,所述电机与设置在手柄侧壁上的电机开关电连接,所述电机开关上设有前进按钮和后退按钮。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向体与第二导向体设有通孔的侧壁嵌装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与软管滚动连接进行传送。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腔的侧壁上设有用于穿过软管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侧壁上设有上小下大的梯形槽,所述梯形槽内设有用于传送稳定的轴辊。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腔上设有用于封闭的壳盖。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套为透明的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增加了麻醉医生喉镜手术操作的便捷性,提高了麻醉医生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完成喉镜检查的同时,能对伸入患者喉部的吸痰管长度进行及时、准确和有效的调整,提高了吸痰操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喉镜的立体主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喉镜的立体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吸痰型喉镜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5是图3中第二导向体和软管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

图中,1—手柄,2—顶盖,3—灯开关,4—镜片,5—弧形板,6—灯,7—阶梯板,8—检修扣盖,9—凹槽,10—电机开关,11—冲洗接口,12—加药接口,13—防护套,14—控制阀,15—负压接口,16—呼吸机接口,17—软管,18—第一内腔,19—第一导向体,20—齿轮,21—电机,22—第二导向体,23—梯形槽,24—轴辊,25—侧壁,26—卡槽,27—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痰型喉镜,包括柱形的手柄1和锄型结构的镜片4,柱形的手柄1和锄型结构的镜片4内部设有的空腔彼此连通,空腔内设置有电导线以及电源,锄型结构的镜片4设置在手柄1底部,手柄1的顶部设有顶盖2,顶盖2卡接或螺纹连接在手柄1上,镜片4下侧的一侧设有彼此相邻的弧形板5和弧形结构的阶梯板7,阶梯板7设置在弧形板5上侧,弧形板5和弧形结构的阶梯板7为阶梯结构,阶梯板7前端设置的灯6与手柄1上的灯开关3电连接。如图3所示,灯开关3和电池电连接并设置在手柄1的侧壁上,当按下灯开关3时,灯6亮,为麻醉医生照亮患者的喉腔,再次按下灯开关3时,灯6亮关闭,结束喉腔的检查。其中,镜片4的另一侧还设有检修扣盖8和凹槽9,顶盖2与吸痰管的接口插接固定,吸痰管上分别设有呼吸机接口16、冲洗接口11和加药接口12,吸痰管内的软管17外侧设有防护套13,防护套13由透明材料制成,不仅起到保护其内部不会受到污染的作用,还能够通过透明材料,及时观察到软管17的置入的位置、长度及状态。其中,软管17的一端与控制阀14的接口固定连接,控制阀14上设有负压接口15与外部的负压装置连接,当需要吸出喉部的痰液时,按下控制阀14的按钮,进行吸痰操作,痰液被吸出后,放开控制阀14的按钮,按钮弹起将软管17阻断,结束吸痰操作。本实施例中,阶梯板7上还设有第二导向体22,第二导向体22设置在灯6的上方,软管17的另一端穿过手柄1内腔从设置在阶梯板7上的第一内腔18上穿过,使医护人员能轻松的将软管17顺利拽至镜片4的第一内腔18内,软管17的端头能从第二导向体22上的通孔穿过,由于设置了第二导向体22,所以能够将软管17伸出的位置和管口进行定位,保证了软管17伸出的管口位置固定以方便进行吸痰操作,用来保证在需要吸痰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吸痰操作,也就是起到的是准确靶向的作用。本实施例中,软管17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内凹的卡槽26,此处卡槽26起到的作用是给麻醉医生标示软管17伸入到患者口腔进入的长度,也就是能起到尺子的作用,设置均匀的卡槽26的间隔优选为1mm、2mm、3mm或5mm为一个单位长度。其中,第一内腔18还设有用于封闭的壳盖,壳盖便于拆卸,用于防止污物进入第一内腔18内部。另外,在第一内腔18内还固设有第一导向体19,第一导向体19与第二导向体22均设有通孔,通孔之间是相对应设置且中心线相同,两个通孔圆心同心的设置,起到保证软管17的伸出和收缩更顺利的作用。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导向体19与第二导向体22之间的距离需要考虑周全设置,优选的范围是在40mm-70mm之间,第一导向体19与第二导向体22之间的距离数值为40mm、50mm、55mm、60mm、65mm、或70mm。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体19与第二导向体22之间的距离范围在55mm,这个长度能够最好的保证第一导向体19与第二导向体22之间的软管17不会向下发生较大的变形,以至影响吸痰效果。本实施例通过在喉镜上设置了吸痰装置,既能保证做正常的喉镜检查,又能在喉镜检查中发现有痰液需要吸出时,不用将喉镜取出,在灯6的照亮下,直接进行吸痰操作,在吸痰结束后,继续进行喉镜的下一步检查或探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其他结构相同,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痰型喉镜,其中的第一导向体19与第二导向体22之间固定设有电机21,电机21选用微型直流电机,电机21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20,齿轮20设置在软管17的下侧,由于软管17表面设有卡槽26,齿轮20上的齿牙与实施例1中的卡槽26相对应设置并进行啮合传动,软管17的外侧壁上均匀设置的内凹型的卡槽26,起到的作用是软管17上的卡槽26与齿轮20上的齿牙实现机械的传动,软管17会在齿轮20的带动下伸出和缩回,软管17上的卡槽26在实现伸出和缩回时不发生滑动,起到软管17准确进行吸痰的作用。其中,电机21与设置在手柄1侧壁上的电机开关10进行电连接,电机开关10上设有前进按钮和后退按钮,当按下前进按钮时,软管17伸出,当按下后退按钮时,软管17缩回,以实现喉镜检查和吸痰的综合操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其他结构相同,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痰型喉镜,其中的第一内腔18的侧壁25上设有用于穿过软管17的通孔,通孔的侧壁上设有上小下大的梯形槽23,梯形槽23内设有用于传送稳定的轴辊24,当软管17伸出或缩回时,轴辊24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使软管17伸出或缩回顺利进行,达到防止软管17被卡住或伸缩不畅的目的。

如图5所示,第一导向体19与第二导向体22上均设有通孔,通孔的侧壁嵌装有若干滚珠27,滚珠27与软管17进行滚动滑动,以进行软管17正常的输送,以预防软管17上设置的卡槽26与第一导向体19与第二导向体22发生卡死现象发生,影响吸痰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