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术后上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6375发布日期:2020-03-20 06:22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腋臭术后上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腋臭术后上肢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腋臭手术一般为双侧手术,在腋臭术后没有专门的上肢支撑、治疗装置或功能锻炼的装置,患者一般在腋窝下方放置软垫使上肢保持一定的姿势;现有技术使用不方便,患者需要自己夹持软垫,软垫容易脱落及触碰伤口,而且不能维持标准姿势,维持到标准姿势有利于腋臭术后伤口保持合适的张力,不至于牵拉伤口或挤压伤口,有利于术后康复。现有技术不具有对腋臭综合治疗的功能,现有技术不具有术后手部锻炼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对腋臭术后病人的上肢进行支撑、可以对术后病人腋窝进行治疗、可以对术后病人进行锻炼的腋臭术后上肢支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腋臭术后上肢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壳,安装壳包括两块侧板,两块侧板左右对称设置,两块侧板的前端通过前连接带连接,两块侧板的后端分别连接有两块后连接带,两块后连接带通过背扣连接,前连接带与两块后连接带之间连接有背带,两条背带左右对称设置,两个侧板均连接有上肢支撑机构和拨转锻炼机构;

拨转锻炼机构包括弧形杆,弧形杆的一端铰接在侧板上,弧形杆向前方延伸设置,弧形杆上套设有拨轮,拨轮上设有计数器,两组拨转锻炼结构的弧形杆端部之间套设有连接套,连接套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两根弧形杆的端部位于连接套内且上下并排设置,固定螺栓与其中一根弧形杆外壁顶压配合。

上肢支撑机构包括托板、连杆和电动推杆,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一球铰链铰接在侧板上,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烤灯,托板的截面为弧形,托板上连接有束带,托板的底部固定有滑轨,滑轨沿托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球铰链,电动推杆的一端铰接在烤灯上,电动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球铰链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首先将安装壳通过背扣和背带穿戴于身上,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两块侧板为硬质板,前连接带和后连接带均为韧性连接带,接着将病人的上肢臂部利用束带捆绑固定在两个托板上,然后启动两根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向上推起托板,使得烤灯照射病人的腋下,由于烤灯的照射促进病人腋下术后的恢复,另外,在电动推杆的支撑下,病人可以自由活动上肢前后摆动,在摆动过程中,第二球铰链来回在滑轨内运动;其次,病人可以手握两个拨轮,然后转到拨轮进行康复锻炼,拨轮转到的同时计数器进行计数;由于不同病人的胸围不同,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旋拧固定螺栓,调整两根弧形杆在连接套内的位置,从而改变拨轮的位置,使得病人以最舒适的方式旋转拨动拨轮,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可以对腋下术后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又可以对其进行支撑,加快了术后恢复,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拨转锻炼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腋臭术后上肢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壳,安装壳包括两块侧板1,两块侧板1左右对称设置,两块侧板1的前端通过前连接带2连接,两块侧板1的后端分别连接有两块后连接带3,两块后连接带3通过背扣4连接,前连接带2与两块后连接带3之间连接有背带5,两条背带5左右对称设置,两个侧板1均连接有上肢支撑机构和拨转锻炼机构;

拨转锻炼机构包括弧形杆6,弧形杆6的一端铰接在侧板1上,弧形杆6向前方延伸设置,弧形杆6上套设有拨轮7,拨轮7上设有计数器8,两组拨转锻炼结构的弧形杆6端部之间套设有连接套9,连接套9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0,两根弧形杆6的端部位于连接套9内且上下并排设置,固定螺栓10与其中一根弧形杆6外壁顶压配合。

上肢支撑机构包括托板11、连杆12和电动推杆13,连杆12的一端通过第一球铰链14铰接在侧板1上,连杆12的另一端设置有烤灯15,托板11的截面为弧形,托板11的上表面设有柔软衬层,托板11上连接有束带16,托板11的底部固定有滑轨17,滑轨17沿托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滑轨17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球铰链18,电动推杆13的一端铰接在烤灯15上,电动推杆13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球铰链18上。

本实用新型首先将安装壳通过背扣4和背带5穿戴于身上,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两块侧板1为硬质板,前连接带2和后连接带3均为韧性连接带,接着将病人的上肢臂部利用束带16捆绑固定在两个托板11上,然后启动两根电动推杆13,电动推杆13向上推起托板11,使得烤灯15照射病人的腋下,由于烤灯15的照射促进病人腋下术后的恢复,另外,在电动推杆13的支撑下,病人可以自由活动上肢前后摆动,在摆动过程中,第二球铰链18来回在滑轨17内运动;其次,病人可以手握两个拨轮7,然后转到拨轮7进行康复锻炼,拨轮7转到的同时计数器8进行计数;由于不同病人的胸围不同,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旋拧固定螺栓10,调整两根弧形杆6在连接套9内的位置,从而改变拨轮7的位置,使得病人以最舒适的方式旋转拨动拨轮7,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