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3009发布日期:2019-12-06 17:24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



背景技术:

不能经口进食的高龄老年患者留置鼻胃管率在90%以上,长期留置鼻胃管需定时更换,常规方法为拔除旧胃管后,再置入新胃管,医护工作者为患者放置胃管主要是将质地柔软的胃管经过鼻腔通过咽喉部再经过食道最后送入胃腔。从咽喉部到食道口这一段是胃管放置的难点。由于咽喉部解剖结构复杂,食道口和气道口相邻,再加上胃管质地柔软,所以难以按照预定方向进入食道,很多情况下会误入气道,使得更换鼻胃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仅为50%-60%。

现有技术中,也有研究采用内导丝引导的方式原位更换鼻胃管,可将一次置管成功率提高至95%以上,但内导丝不易固定,易上下移位,存在损伤粘膜的危险,同时操作过程复杂,耗时长、需双人配合,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包括弹性导管,所述弹性导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纵向开口,所述纵向开口沿所述弹性导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弹性导管包括插入端和手持端,所述插入端设置有弧形插入部,所述手持端设置有拉环结构;所述弹性导管上滑动设置有扩开装置,所述扩开装置包括环状体,所述环状体上设置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尺寸与所述纵向开口的尺寸一致,所述环状体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两侧边上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上转动连接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端部设置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可贴合在所述弹性导管的外壁上,所述弯曲部上通过转动件连接有弧形扣接件,所述弧形扣接件可贴合在所述弹性导管的内壁上,所述弧形杆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弧形驱动杆和支撑部,所述弧形驱动杆包括相连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端部固定在所述弯曲部上,所述支撑部包括竖直支撑杆和水平支撑杆,所述竖直支撑杆固定在所述环状体上,所述水平支撑杆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撑杆上,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连接处通过转动部转动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撑杆上;还包括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压板件和第二弧形压板件,所述第一弧形按压板件和第二弧形按压板件均包括相连的弧形板和按压板,所述弧形板的端部设置有钩形部,所述钩形部可贴合在所述弹性导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弧形压板件上的弧形板和按压板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弧形压板件上的弧形板和按压板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弧形压板件的按压板和第二弧形压板件的按压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机构。

上述的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所述转动部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杆的两端,所述水平支撑杆位于所述转动部处设置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可对所述转动部进行固定。

上述的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两所述第二驱动杆之间设置有弹性恢复件,所述弹性恢复件包括弹簧件和弹性连杆,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弹簧件,所述弹性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驱动杆上的弹簧件相连接。

上述的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圆形板,所述环状体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一端均设置有所述圆形板,所述圆形板上设置有旋转槽和限制槽,所述旋转槽沿所述圆形板的侧边周向设置,所述限制槽设置在所述旋转槽的底部。

上述的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所述弧形杆的端部设置有相连的转动部和限制部,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旋转槽内,所述限制部位于所述限制槽内,所述弧形驱动杆可驱动所述转动部和限制部分别沿所述旋转槽和限制槽旋转。

上述的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所述限制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阻挡在所述限制部沿所述限制槽转动的转动行程上;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一个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限制部和所述限制槽的侧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弹性导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弹性导管等长的纵向开口,弹性导管的插入端和手持端分别设置有弧形插入部和拉环结构,通过弹性导管可提升更换胃管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使得一次换管成功率达95%以上,在弹性导管上设置有扩开装置,通过扩开装置使得纵向开口处的弹性导管侧壁向两侧分开,便于胃管顺利的从纵向开口嵌入弹性导管的内部,在扩开装置上还连接有按压机构,通过按压机构可防止胃管从弹性导管内滑出,且能抵压胃管侧壁使得胃管能够顺利的嵌入弹性导管内部,如此通过弹性导管以及设置在弹性导管上的扩开装置和按压机构,可缩短操作的时间,且单人就能够操作,从而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患者更换胃管时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扩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弹性导管;1.1、纵向开口;1.2、弧形插入部;1.3、拉环结构;2、扩开装置;2.1、环状体;2.1.1、开口部;2.2、弧形杆;2.3、弯曲部;2.4、弧形扣接件;3、按压机构;3.1、第一弧形压板件;3.2、第二弧形压板件;3.3、弧形板;3.4、按压板;3.5、钩形部;3.6、第一转动部;3.7、第二转动部;3.8、弹簧机构;4、转动机构;4.1、圆形板;4.2、旋转槽;4.3、限制槽;4.4、转动部;4.5、限制部;4.6、弹性件。5、驱动机构;5.1、第一驱动杆;5.2、第二驱动杆;5.3、竖直支撑杆;5.4、水平支撑杆;5.5、锁定件;5.6、弹簧件;5.7、弹性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包括弹性导管1,弹性导管1的管壁上开设有纵向开口1.1,纵向开口1.1沿弹性导管1的长度方向设置,弹性导管1包括插入端和手持端,插入端设置有弧形插入部1.2,手持端设置有拉环结构1.3;弹性导管1上滑动设置有扩开装置2,扩开装置2包括环状体2.1,环状体2.1上设置有开口部2.1.1,开口部2.1.1的尺寸与纵向开口1.1的尺寸一致,开口部2.1.1的两侧边上设置有转动机构4,转动机构4上转动连接有弧形杆2.2,弧形杆2.2的端部设置有弯曲部2.3,弯曲部2.3可贴合在弹性导管1的外壁上,弯曲部2.3上通过转动件连接有弧形扣接件2.4,弧形扣接件2.4可贴合在弹性导管1的内壁上,弧形杆2.2上连接有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弧形驱动杆和支撑部,所述弧形驱动杆包括相连的第一驱动杆5.1和第二驱动杆5.2,所述第一驱动杆5.1的端部固定在所述弯曲部2.3上,所述支撑部包括竖直支撑杆5.3和水平支撑杆5.4,所述竖直支撑杆5.3固定在所述环状体2.1上,所述水平支撑杆5.4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撑杆5.3上,所述第一驱动杆5.1和第二驱动杆5.2的连接处通过转动部转动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撑杆5.4上;还包括按压机构3,所述按压机构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压板件3.1和第二弧形压板件3.2,所述第一弧形按压板件3.1和第二弧形按压板件3.2均包括相连的弧形板3.3和按压板3.4,所述弧形板3.3的端部设置有钩形部3.5,所述钩形部3.5可贴合在所述弹性导管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弧形压板件3.1上的弧形板3.3和按压板3.4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转动部3.6,所述第二弧形压板件3.2上的弧形板3.3和按压板3.4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转动部3.7,所述第一弧形压板件3.1的按压板3.4和第二弧形压板件3.2的按压板3.4之间设置有弹簧机构3.8。

具体的,弹性导管1用于对胃管的更换实用,弹性导管1的径向尺寸大于胃管的尺寸,使得弹性导管1能够外套在胃管的外侧,弹性导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纵向开口1.1,纵向开口1.1的尺寸小于胃管的尺寸,如此使得弹性导管1将胃管包覆至中间,纵向开口1.1沿弹性导管1的长度方向设置,弹性导管1具有弹性,使得纵向开口1.1向两侧分开后仍然能够恢复至初始的位置,弹性导管1包括插入端和手持端,插入端设置有弧形插入部1.2,弧形插入部1.2使得导管的端部光滑,当将弹性导管1插入人体内部,弹性导管1的端部不会对人体内的黏膜层造成损伤,手持端设置有拉环结构1.3,拉环结构1.3可以是拉环和固定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通过拉环结构1.3便于使用者对弹性导管1的拔出。在弹性导管1上滑动设置有扩开装置2,扩开装置2用于将纵向开口1.1打开,使得胃管能够顺利的从纵向开口1.1嵌入弹性导管1的内部,扩开装置2包括环状体2.1,环状体2.1的径向尺寸大于弹性导管1的径向尺寸,环状体2.1环绕在弹性导管1上且能够沿弹性导管1滑动,环状体2.1上设置有开口部2.1.1,开口部2.1.1的尺寸与纵向开口1.1的尺寸一致,即开口部2.1.1能够与纵向开口1.1部相重合,在开口部2.1.1的两侧边上均设置有转动机构4,转动机构4可以是转动板或其他的机构,在转动机构4上转动连接有弧形杆2.2,同时转动机构4使得弧形杆2.2能够绕环状体2.1的端部进行转动,弧形杆2.2的端部设置有弯曲部2.3,弯曲部2.3从弧形杆2.2的端部向弹性导管1的内部进行完成设置,通过弯曲部2.3使得弧形杆2.2的端部能够贴合在弹性导管1的外侧壁上,弯曲部2.3上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可以是转轴和锁销,也可以是其他的机构,在转动件上连接有弧形扣接件2.4,弧形扣接件2.4可以是弧形扣接板或其他的结构,弧形扣接件2.4可贴合在弹性导管1的内壁上,如此通过弧形杆2.2、弯曲部2.3和弧形扣接件2.4相组合形成一个钩形结构,钩形结构能够贴合在弹性导管1的纵向开口1.1处的侧壁上,通过转动件可对弧形扣接件2.4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钩形结构和弹性导管1之间相贴合。

本实施例中,在弧形杆2.2上连接有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包括弧形驱动杆和支撑部,弧形驱动杆包括相连的第一驱动杆5.1和第二驱动杆5.2,第一驱动杆5.1和第二驱动杆5.2的弯曲方向不同,第一驱动杆5.1的端部固定在弯曲部2.3上,第一驱动杆5.1用于驱动弧形杆进行转动,第二驱动杆5.2用于手指按压从而能够驱动第一驱动杆5.1和弧形杆2.2的转动,支撑部包括竖直支撑杆5.3和水平支撑杆5.4,竖直支撑杆5.3固定在环状体2.1上,水平支撑杆5.4固定在竖直支撑杆5.3上,第一驱动杆5.1和第二驱动杆5.2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部,通过转动部固定在水平支撑杆5.4的两端,如此当手指按压第二驱动杆5.2的端部时,能够使得两个第二驱动杆5.2向内转动,使得第一驱动杆5.1带动弧形杆2.2向外转动,从而带动弹性导管的纵向开口处的两侧壁向外扩开,便于胃管嵌入至弹性导管1内部,在水平支撑杆5.4上还可以设置有锁定机构,通过锁定机构对第二驱动杆5.2和第一驱动杆5.1的位置进行固定,实现弧形杆2.2的角度固定,使得纵向开口处的弹性导管1侧壁保持分开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按压机构3,按压机构3和扩开装置2相结合,使得胃管能够顺利的沿纵向开口1.1嵌入弹性导管1的内部,按压机构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压板件3.1和第二弧形压板件3.2,第一弧形压板件3.1和第二弧形压板件3.2均通过连接柱与扩开装置2相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按压板件3.1和第二弧形按压板件3.2均包括相连的弧形板3.3和按压板3.4,按压板3.4和弧形板3.3之间连接形成的角度小于90°,弧形板3.3的端部设置有钩形部3.5,所述钩形部3.5可贴合在所述弹性导管1的内壁上,在使用时钩形部3.5刚好贴合在弹性导管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弧形压板件3.1上的弧形板3.3和按压板3.4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转动部3.6,所述第二弧形压板件3.2上的弧形板3.3和按压板3.4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转动部3.7,第一转动部3.6和第二转动部3.7对应设置,使得第一弧形压板件3.1和第二弧形压板件3.2之间能够转动,当手指用力按压第一弧形压板件3.1和第二弧形压板件3.2上的按压板3.4后,第一弧形压板件3.1和第二弧形压板件3.2上的弧形板3.3分别沿第一转动部3.6和第二转动部3.7转动,从而使得弹性导管1向外扩张打开,所述第一弧形压板件3.1的按压板3.4和第二弧形压板件3.2的按压板3.4之间设置有弹簧机构3.8,通过弹簧机构3.8使得第一弧形压板件3.1和第二弧形压板件3.2能够恢复至初始位置,当手指对按压板3.4的压力消失后,第一弧形压板件3.1和第二弧形压板件3.2恢复至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实际使用时,按照以下步骤使用,第一步:将环状体2.1和按压机构3的弧形板3.3外套在弹性导管1的插入端上,通过转动机构4和转动件调节弧形杆2.2和弧形扣接件2.4的角度,使得弧形杆2.2和弧形扣接件2.4分别贴合在弹性导管1纵向开口1.1处的侧壁上,弧形板3.3上的钩形部3.5贴合在弹性导管1纵向开口1.1处的侧壁上,通过按压第二驱动杆5.2带动第一驱动杆5.1和弧形杆转动,使得纵向开口1.1处的弹性导管1侧壁向两侧分开,同时按压按压板3.4使得弧形板将弹性导管1的侧壁向两侧分开,然后将胃管通过纵向开口1.1嵌入至弹性导管1的内部;第二步:停止对按压板3.4的按压,使第一弧形压板件3.1和第二弧形压板件3.2恢复至初始位置,以抵压胃管,防止胃管从弹性导管1内部脱出,继续按压第二驱动杆5.2带动第一驱动杆5.1和弧形杆转动,使得纵向开口1.1处的弹性导管1侧壁向两侧分开,同时用手向上拉动,使得扩开装置2和按压机构3沿弹性导管1滑动,弹性导管1逐渐包覆胃管,并逐渐将弹性导管1沿胃管插入人体内部,当拉环结构1.3接近鼻附近时,此时弹性导管1的端部已通过咽喉部进入食道,继续向上拉动,使扩开装置2和按压机构3从手持端脱离弹性导管1;第三步:将原胃管从弹性导管1内抽出;第四部:将新胃管的端部插入弹性导管1内部,并逐渐将新胃管插入人体内部,直至新胃管的插入长度到达原留置处;第五步:通过牵拉拉环结构1.3,将弹性导管1从胃管上分离出来,并逐渐将弹性导管1从人体内抽出,直至弹性导管1和胃管完全相分开,从而完成新胃管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原位更换胃管装置,弹性导管1的管壁上开设有纵向开口1.1,弹性导管1的插入端和手持端分别设置有弧形插入部1.2和拉环结构1.3,通过弹性导管1可提升更换胃管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使得一次换管成功率达95%以上,在弹性导管1上设置有扩开装置2,通过扩开装置2使得纵向开口1.1处的弹性导管1侧壁向两侧分开,便于胃管顺利的从纵向开口1.1嵌入弹性导管1的内部,在扩开装置2上还设置有按压机构3,通过按压机构3可防止胃管从弹性导管1内滑出,且能抵压胃管侧壁使得胃管能够顺利的嵌入弹性导管1内部,如此通过弹性导管1以及设置在弹性导管1上的扩开装置2和按压机构3,可缩短操作的时间,且单人就能够操作,从而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患者更换胃管时的痛苦。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转动部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杆5.4的两端,所述水平支撑杆5.4位于所述转动部处设置有锁定件5.5,所述锁定件5.5可对所述转动部进行固定,锁定件5.5可以是锁扣、锁环或其他的机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手指按压第二驱动杆5.2,使得第二驱动杆5.2带动第一驱动杆5.1绕转动部进行转动,从而驱动弧形杆转动以使弹性导管1侧壁向两侧分开,然后通过锁定件5.5固定对第一驱动杆5.1和第二驱动杆5.2进行固定,保持弹性导管1的侧壁向两侧保持分开的状态,便于胃管嵌入弹性导管1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所述第二驱动杆5.2之间设置有弹性恢复件,所述弹性恢复件包括弹簧件5.6和弹性连杆5.7,所述第二驱动杆5.2的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弹簧件5.6,所述弹性连杆5.7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驱动杆5.2上的弹簧件5.6相连接。弹性恢复件可便于在锁定件5.5对第一驱动杆5.1和第二驱动杆5.2解除锁定后恢复至原始位置,当手指按压第二驱动杆5.2时,第二驱动杆5.2转动抵压弹性件,当手指未按压或锁定件5.5解除锁定后,在弹性恢复件的作用下,第一驱动杆5.1和第二驱动杆5.2恢复至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转动机构4包括圆形板4.1,环状体2.1位于开口部2.1.1的一端均设置有圆形板4.1,圆形板4.1上设置有旋转槽4.2和限制槽4.3,旋转槽4.2沿圆形板4.1的侧边周向设置,限制槽4.3设置在旋转槽4.2的槽底位置;旋转槽4.2沿圆形板4.1周向设置,旋转槽4.2位于圆形板4.1的侧边设置有开口,限制槽4.3设置在旋转槽4.2的底部,限制槽4.3和旋转槽4.2的长度可以一致,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弧形杆2.2的端部设置有相连的转动部4.4和限制部4.5,转动部4.4位于旋转槽4.2内,限制部4.5位于限制槽4.3内,弧形驱动杆可驱动转动部4.4和限制部4.5分别沿旋转槽4.2和限制槽4.3旋转;转动部4.4和限制部4.5可以是限制块,也可以是滑动块,转动部4.4和限制部4.5可以分别沿旋转槽4.2和限制槽4.3滑动,从而实现对弧形杆2.2的角度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制槽4.3内设置有弹性件4.6,弹性件4.6阻挡在限制部4.5沿限制槽4.3转动的转动行程上;弹性件4.6包括至少一个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固定在限制部4.5与限制槽4.3的侧壁上。弹性件4.6可以是一个压缩弹簧,也可以是两个压缩弹簧,通过弹性件4.6,使得当通过驱动机构5驱动限制部4.5沿限制槽4.3转动时,限制部4.5抵压压缩弹簧,从而使得压缩弹簧具有弹性,当弧形杆2.2上的拉力消失后,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限制部4.5和弧形杆2.2能够恢复至初始位置。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