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肪液化伤口愈合功能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1190发布日期:2020-04-03 14:08阅读:10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脂肪液化伤口愈合功能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脂肪液化伤口愈合功能敷料。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是指切口的大量脂肪细胞破裂,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常见于脂肪较厚和肥胖的患者。脂肪液化严重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严重的会造成败血症,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传统的方法是撑开切口或拆除一部分缝线,甚至必要时敞开全部切口,采用挤出液化脂肪,高渗盐水冲洗,盐水纱布引流等方法,再用绷带加压包扎。需要隔日或每日换药一次。盐水纱布本身引流效果十分有限,而且不能吸附伤口中游离漂浮法人脂肪滴,伤口长期浸泡于渗出液中,肉芽水肿,微循环不良,影响切口愈合,且容易受到感染。同时由于长期而频繁的换药,病人难于忍受换药带来的痛苦,而且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方便,可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脂肪液化伤口愈合功能敷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脂肪液化伤口愈合功能敷料,包括:从外到内层叠的支撑层、功能层和保护层,所述功能层包括聚乙烯醇泡沫层和水凝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醇泡沫层上具有均匀排列的小孔。

进一步地,所述水凝胶层涂布在所述支撑层的内侧面的四周,所述聚乙烯醇泡沫层布置在所述支撑层的内侧面的中间,也即所述水凝胶层的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水凝胶层涂布在所述支撑层的内侧面上,所述聚乙烯醇泡沫层布置在所述水凝胶层的内侧的中间位置,且与所述聚乙烯醇泡沫层相对应位置的水凝胶层上均匀地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层为聚氨酯膜。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为离型纸或格拉辛纸。

本实用新型利用医用聚氨酯支撑膜复合聚乙醇水凝胶,可粘贴皮肤皱褶和毛孔,完全贴合密封,使局部形成封闭环境,避免切口受到外界的感染,水凝胶只粘连周围的干性的皮肤,不粘连湿性伤口,揭除时不会造成二次伤害和疼痛,并能防止液体浸湿贴敷表面,渗液垂直吸收。再利用压缩性特种聚乙烯醇医用生物材料形成唧筒效应,产生局部微负压,达到快速吸收切口渗液及切口引流效果。能整体吸收切口的渗血、渗液,吸附液化的脂肪滴等,同时湿性的环境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溶解,避免了切口与敷料之间渗出液中的纤维素、蛋白质等固体成分及液化脂肪等半固体成分的残留,消除细菌等微生物在切口中的滋生,减少切口感染机会,降低组织代谢,减轻创面水肿程度,微负压可以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从而促进切口愈合。且在使用时渗液实时吸入聚乙烯醇泡沫层,既可以保持切口湿润环境,有明显镇痛作用,又可以避免切口渗液聚集,切口无结痂期,可创造低氧环境,减少瘢痕增生。能促进多种生长因子释放并上调其活性,加速创面愈合。该技术的应用,与常规换药相比,减少了换药次数,减轻创面换药时的再次损伤。同时降低了病人的痛苦,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缩短了切口治疗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切口愈合的质量,也降低了病人的经济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脂肪液化伤口愈合功能敷料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脂肪液化伤口愈合功能敷料的功能层的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为:

1支撑层

2功能层

21聚乙烯醇泡沫层

22水凝胶层

3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脂肪液化伤口愈合功能敷料,如图1所示,包括:从外到内层叠的支撑层1、功能层2和保护层3,所述功能层2包括聚乙烯醇泡沫层21和水凝胶层22。优选的,所述聚乙烯醇泡沫层2上具有均匀排列的小孔;所述支撑层1为聚氨酯膜;所述保护层3为离型纸或格拉辛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是实施例中,所述水凝胶层22涂布在所述支撑层1的内侧面的四周,所述聚乙烯醇泡沫层21布置在所述支撑层1的内侧面的中间,也即所述水凝胶层22的中间。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水凝胶层22涂布在所述支撑层1的内侧面上,所述聚乙烯醇泡沫层21布置在所述水凝胶层22的内侧的中间位置,且与所述聚乙烯醇泡沫层21相对应位置的水凝胶层22上均匀地设置有通孔。其中,聚乙烯醇泡沫层21经压缩处理,使其在吸液时产生“虹吸效应”和类似像注射针筒的“唧筒效应”,形成微负压,且在压缩好的敷料上均匀的打上一排排小孔,能促进液体更好的吸收。

本实用新型采用聚乙烯醇医用生物材料,是一种吸液性能优异、与人体接触时表面极为柔和的可完全自然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其优异的吸液性能不仅表现在较快的吸液速率上,还体现在其超强的吸液倍率。已经在现代外科手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并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在脂肪液化切口方面极具潜力。

本实用新型利用医用聚氨酯支撑膜复合聚乙醇水凝胶,可粘贴皮肤皱褶和毛孔,完全贴合密封,使局部形成封闭环境,避免切口受到外界的感染,水凝胶只粘连周围的干性的皮肤,不粘连湿性伤口,揭除时不会造成二次伤害和疼痛,并能防止液体浸湿贴敷表面,渗液垂直吸收。再利用压缩性特种聚乙烯醇医用生物材料形成唧筒效应,产生局部微负压,达到快速吸收切口渗液及切口引流效果。能整体吸收切口的渗血、渗液,吸附液化的脂肪滴等,同时湿性的环境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溶解,避免了切口与敷料之间渗出液中的纤维素、蛋白质等固体成分及液化脂肪等半固体成分的残留,消除细菌等微生物在切口中的滋生,减少切口感染机会,降低组织代谢,减轻创面水肿程度,微负压可以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从而促进切口愈合。且在使用时渗液实时吸入聚乙烯醇泡沫层,既可以保持切口湿润环境,有明显镇痛作用,又可以避免切口渗液聚集,切口无结痂期,可创造低氧环境,减少瘢痕增生。能促进多种生长因子释放并上调其活性,加速创面愈合。该技术的应用,与常规换药相比,减少了换药次数,减轻创面换药时的再次损伤。同时降低了病人的痛苦,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缩短了切口治疗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切口愈合的质量,也降低了病人的经济费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敷料操作简单,一经使用,可快速引流,吸液量大,可促进伤口快速愈合,降低二次污染的风险;且长期不用更换,减少了换药次数,同时降低了病人的痛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