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小型动物子宫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7430发布日期:2019-11-25 21:5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小型动物子宫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小型动物子宫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实验需要,尤其在生殖领域的研究中,需要在动物上模拟临床上使用药物进行子宫腔灌注的方法或者通过子宫腔灌注构建疾病的模型,进而开展与其相关的机制研究。作为目前常用的实验动物,啮齿类动物子宫腔狭小,宫颈口直径小,为单阴道双子宫双宫颈,目前在上述基础动物研究中,尚无有效简便模拟临床上宫腔灌注的方法及装置,相关实验常需采用开腹结扎远端子宫角后子宫局部注射,类似此类方法未能完全模拟临床上子宫灌注的方法,局部子宫注射损伤子宫内膜及肌层,术后发生子宫局部肿块、感染及腹腔粘连率较高,甚至动物死亡率升高,科研的干扰因素增多,最终降低实验可靠性。

目前相关研究中常采用经腹部往宫腔注入药物,该方法有以下不足:1.直接穿入子宫肌层注入宫腔,未能如实再现临床上子宫宫腔灌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进行造模及治疗效果不可靠。2.自宫腔注入,药液可流向阴道,注入之前需结扎远端子宫腔,增加子宫及周围血管组织的损伤,术后可出现局部出血、水肿、感染以及宫腔粘连,干预实验效果。3.经腹注入子宫肌层,药液可自注射点渗出,增加药物的流失,药液外渗同时增加腹腔脏器的粘连及污染的几率。因此,需研制出一种有效的用于子宫灌注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小型动物子宫灌注装置,该装置中的导管可与子宫腔组织较好贴合,且局部损伤小;防刺软管套可在置管时能迅速调整导管内钢针达到准确位置而不损伤子宫内膜及肌层,并在置管过程中持续保护;钢针上的凸起作为退针标识,可用于指导置管成功后,准确定位退出钢针以便注射灌注药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的小型动物子宫灌注装置,包括导管、三通接头、延长管、隔离塞和钢针组件,所述导管和延长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三通接头的其中两个接口连接,所述隔离塞设于所述三通接头的另一接口内,所述延长管上间隔设有固定装置和止水夹,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延长管可活动连接,所述延长管的远离所述三通接头的一端还设有一注射器接头;所述钢针组件中钢针的针尖端穿过所述隔离塞插入所述导管内,所述钢针上设有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钢针组件包括钢针、设于所述钢针远离所述针尖端的端部的第一针座和第二针座,所述第一针座与所述钢针连接,所述第二针座与所述第一针座远离所述钢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针座上通过一细线挂设有带开口的防刺软管套,所述防刺软管套为弹性管套,所述细线为弹性线,所述第二针座上设有持针柄。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接头为透明的塑料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一索套和一正三角形底座,所述索套与所述延长管可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正三角形底座的底部设有可用于将所述延长管固定于操作台上的粘贴。

进一步地,所述针尖端为三角形,所述持针柄为鱼脊鳍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针座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针座的直径;所述第一针座的直径为4-5mm,所述第二针座的直径为6-7mm;所述防刺软管套的直径为6-7mm,边厚为3mm。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长度为3.5-4cm,所述导管的直径为1-1.5mm,所述延长管的长度为10cm。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远离所述三通接头的一端为弧形口。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导管顶端呈弧形收口,可克服动物宫颈外口狭小的解剖特点,使导管插入较易实现,导管插入时对局部损伤小;导管管径与动物管径高度符合,导管插入后无需固定,同时确保了药液无返流。导管长度3.5-4cm,刚好可满足自阴道插入至子宫颈内口的距离要求,同时,可减少对子宫腔内的机械干扰。此外,导管材料软且韧,可与子宫腔组织较好贴合,且局部损伤小。

2.本实用新型的防刺软管套用于固定钢针达到导管内准确位置,使置管时能较好引导导管,同时又不损伤子宫内膜及肌层;所述钢针上的凸起,用于作为退针标识,用于指导置管成功后,准确定位退出钢针以便注射灌注药液;所述注射器接口可与各种型号注射器外接并注药;所述止水夹可满足实验中维持灌注张力要求;所述延长管上可活动的固定装置可黏连在操作台上,起固定和支称作用,防止延长管脱落等。

3.本实用新型小型便捷,成本低,可满足常规实验消毒,提高实验的效能且操作简便,灌注完毕,药液可经外接注射器回收,若需药液保持残留,快速拔出针,因宫颈内口狭小,短时间内可较好的使药液残留并继续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的小型动物子宫灌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的小型动物子宫灌注装置中钢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导管,2-三通接头,3-延长管,4-隔离塞,5-钢针,6-固定装置,61-索套,62-正三角形底座,7-止水夹,8-注射器接头,9-凸起,10-第一针座,11-第二针座,12-防刺软管套,13-细线,14-持针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一种新型的小型动物子宫灌注装置,包括导管1、三通接头2、延长管3、隔离塞4和钢针组件,所述导管1和延长管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三通接头2的其中两个接口连接,所述隔离塞4设于所述三通接头2的另一接口内。所述导管1的远离所述三通接头2的一端为弧形口,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克服动物宫颈外口狭小的解剖特点,使导管1插入较易实现,且导管1插入时对局部损伤小。所述三通接头2为透明的塑料接头,以便于观察等。所述延长管3上间隔设有固定装置6和止水夹7,所述固定装置6与所述延长管3可活动连接,所述延长管3的远离所述三通接头2的一端还设有一注射器接头8。所述钢针组件中钢针5的针尖端穿过所述隔离塞4插入所述导管1内。

进一步地,所述钢针组件包括钢针5、设于所述钢针5远离所述针尖端的端部的第一针座10和第二针座11,所述钢针5的针尖呈三角形突出,所述钢针5上设有凸起9,凸起9作为标识点,用于指导置管成功后,准确定位退针以便注射灌注药液。所述第一针座10与所述钢针5连接,所述第二针座11与所述第一针座10远离所述钢针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针座10上通过一细线13挂设有带开口的直径为6-7mm的防刺软管套12,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刺软管套12为弹性管套,防刺软管套12的直径为6mm,其中,防刺软管套12的内径与外径之间的距离为1mm,防刺软管套12的边厚为3mm(即防刺软管套12的相对两端面间的距离),所述细线13为弹性线,所述第二针座11上设有持针柄14。所述第一针座10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针座11的直径;所述第一针座10的直径为4-5mm,所述第二针座11的直径为6-7mm。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座10的直径为4mm,所述第二针座11的直径为6mm。

当将防刺软管套12套于第一针座10上时,防刺软管套12可用固定钢针5,使操作者置管前能迅速将钢针5退到导管1内准确位置,同时,又能够在操作时防止钢针5误穿损伤子宫内膜及肌层。当将防刺软管套12从第一针座10上移除时,第一针座10可完全与三通接头等吻合,钢针5的针尖外凸于导管时,可当留置针使用,用于动物的动静脉采血,达到一物多用途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相连接的一索套61和一正三角形底座62,所述索套61与所述延长管3可活动连接,所述正三角形底座62的底部设有可用于将所述延长管3固定于操作台上的粘贴。

进一步地,所述持针柄14为鱼脊鳍型,鱼脊鳍型的持针柄14不仅利用握持,且不妨碍防刺软管套12的使用,同时利于置管(即导管1的置入)。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1的长度为3.5-4cm,所述导管1的直径为1-1.5mm,刚好可满足自阴道插入至子宫颈内口的距离要求及子宫内口的大小要求,同时,可减少对子宫腔内的机械干扰。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1的长度优选为3.5cm,所述导管1的直径优选为1mm。所述延长管3的长度为10cm,以便于固定装置6的安装、移动和止水夹7的安装等。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1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天然橡胶12-18份、聚酯纤维10-15份、聚氨酯弹性体5-10份、环氧树脂3-7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份。天然橡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聚酯纤维可作用增强材料,聚氨酯弹性体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橡胶的弹性和强度,环氧树脂起到良好的粘接作用,一定量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增强环氧树脂的粘度,因此,通过采用这些材料制作,使得导管1不仅柔软度较高,弹性好,且韧性也较强,使其可与子宫腔组织较好贴合,且对子宫的局部损伤小。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管1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天然橡胶16份、聚酯纤维12份、聚氨酯弹性体8份、环氧树脂5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份。导管1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的管材制作相同,在此不再复述。其他实施例中,防刺软管套12的制作材料也可以与导管1的制作材料相同。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将钢针外拉,将防刺管套套在小针座上,调整距离合适,检查针尖已退入导管内1-1.5mm左右;将钢针置入阴道,同时用导管顶端轻柔探索宫颈外口并顺势进入,将导管顶端维持在两支宫角联合处,轻轻拔出钢针至针身上的凸起处(标识处),调整延长管固定装置并固定,防止本实用新型装置脱落,另用注射器外接入注射器接口,注入药液,即实现了子宫的灌注。在这一过程中,可根据实验需要调节(钳夹)止水夹保持子宫充盈张力。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