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7923发布日期:2020-02-14 15:5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药模具。



背景技术:

敷药治疗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药物对胸、背部穴位或病变相对应的体表部位的吸收作用,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并刺激覆盖部位的经络穴位,发挥药物作用及经络穴位刺激的双重功效,可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是最常用的、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中医外治疗法。临床实施敷药治疗时,需要先将中药搅拌混合,再将中药抹在敷药贴上做成一定面积的敷药贴,但这样制备敷药贴效率慢,时间久,当病人较多时容易担误病情,故有必要研究一种调药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调药模具,在调药面板底部放置一张敷药贴纸,将外部中药填抹在装药腔,使用碾平块沿着调药面板表面来回移动,使中药充分且平整地填充于装药腔,将调节模具拿走并将整块的中药留置在敷药贴纸上,完全敷药贴的制备,制备时间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调药模具,包括调药面板、固定设置于调药面板两侧的左侧挡板和右侧挡板、固定设置于调药面板后侧的后挡板以及滑动设置于左侧挡板和右侧挡板之间的碾平块,所述调药面板贯穿设置有用于容设外部中药的装药腔,所述碾平块用于碾平装药腔所装设的中药。

其中,所述左侧挡板上端设置有左把手,右侧挡板上端设置有右把手。

其中,所述碾平块与后挡板之间设置有拉簧。

其中,所述调药面板设置有两个装药腔。

其中,所述装药腔为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向形腔体。

其中,所述装药腔为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向形腔体。

其中,所述装药腔为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向形腔体。

其中,所述调药面板的厚度为0.3-0.8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调药模具,在调药面板底部放置一张敷药贴纸,将外部中药填抹在装药腔,使用碾平块沿着调药面板表面来回移动,使中药充分且平整地填充于装药腔,将调节模具拿走并将整块的中药留置在敷药贴纸上,完全敷药贴的制备,制备时间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调药面板;11、装药腔;2、左侧挡板;21、左把手;3、右侧挡板;31、右把手;4、后挡板;5、碾平块;6、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调药模具,包括调药面板、固定设置于调药面板两侧的左侧挡板和右侧挡板、固定设置于调药面板后侧的后挡板以及滑动设置于左侧挡板和右侧挡板之间的碾平块,所述调药面板贯穿设置有用于容设外部中药的装药腔,所述碾平块用于碾平装药腔所装设的中药。

传统制备敷药贴为直接将中药抹在敷药贴纸上,再手工抹成需要的厚度与大小,这种制备方法需要的时间长,一个需要10-20分钟,而且制备出来的敷药贴厚度与大小不准确,使治疗效果不佳,当在临床使用时,由于病人较多,使用这种方法难以快速满足大量病人的需求,容易延误病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调药模具,在调药面板底部放置一张敷药贴纸,使用摊药刀将外部中药填抹在装药腔,使用碾平块沿着调药面板表面来回移动,使中药充分且平整地填充于装药腔,将调节模具拿走并将整块的中药留置在敷药贴纸上,完全敷药贴的制备,制备时间短,效率高。应用于临床时,仅需要1分钟就能够完成敷药贴的制备,大大缩短制备时间,使每个病人能够用上新鲜药贴,提高临床的疗效,而且大大方便了医务人员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左侧挡板上端设置有左把手,右侧挡板上端设置有右把手。左把手和右把手能够便于使用者对调药装置的移取,提高敷药贴的制备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碾平块与后挡板之间设置有拉簧。碾平块能够对装药腔中的中药抹平,具体地,中药填抹于装药腔中,将碾平块沿着调药面板移动拉出,碾平块的下表面对装药腔中的中药进行一次抹平,同时拉簧发生形变产生对碾平块的拉力,松开手,碾平块在拉簧的作用下复位移动至靠近后挡板处,如此循环几次,直至中药充分且平整地填充于装药腔。

本实用新型的调药面板设置有两个装药腔。两个装药腔平行设置于调药面板,一次操作能够制作出两份敷药贴,大大提高制备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装药腔为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向形腔体。根据使用者的年龄、用药处面积大小和病情,使用不同大小的敷药贴,有边长为5厘米的、有边长为8厘米的和有边长为10厘米的,而且调药面板的厚度为0.3-0.8厘米,能够保证药效的同时,能够便于敷药贴的制备,优选地,调节面板的厚度为0.3厘米。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