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伤急救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0914发布日期:2019-11-29 16:5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伤急救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伤急救手套。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多变和自然灾害频发,紧急医疗救援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外伤紧急救治,尤其是群发事件,就更需争分夺秒。

目前医学界临床上使用的无菌手套,厂家仅仅将手套的套口向外翻折后灭菌包装,医护人员使用时需要小心拆开包装,在保证可能粘有病菌的双手皮肤不接触手套外表面的情况下按规范动作佩戴好,在急救情况下,对于同一个病人往往需要先佩戴清洁手套做一般处置,再更换无菌手套做包扎缝合等,往往会浪费抢救时间,不能节省时间救治更多的危重外伤患者。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伤急救手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外伤急救时,需要先佩戴清洁手套做一般处置,再更换无菌手套做包扎缝合等,造成抢救时间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外伤急救手套,包括依次套设的外层手套、中间层手套和内层手套,外层手套用于帮助医护人员穿戴手套,对中间层手套和内层手套起到有效保护,并对伤口做初步处理,脱下外层手套,中间层手套用于进一步处理伤口,如按压止血、清理包扎伤口等操作,内层手套为无菌手套,用于手术时清创、缝合伤口等操作,所述外层手套、中间层手套和内层手套的套口处粘合成一体,方便穿戴,所述外层手套、中间层手套和内层手套在腕部处的长度依次减小,穿戴好后将套筒向手臂方向拉伸,依次将会对内一层手套特别是拆封条区域形成有效防护,所述外层手套和中间层手套在腕部处对折形成“z”型构造,在所述外层手套的套口边缘处设置螺旋环绕腕部的拆封条a,用于将外层手套与中间层手套撕开分离,当外层手套使用完毕后,撕开拆封条a,通过无污染的“z”型构造将外层手套脱掉,使用中间层手套继续操作,在所述中间层手套的套口边缘处设置螺旋环绕腕部的拆封条b,用于将中间层手套与内层手套撕开分离,同上,撕开拆封条b,通过无污染的“z”型构造脱掉中间层手套,使用内层手套继续操作,医护人员不需要频繁地更换手套,提高了医护救治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外伤急救手套包括:所述外层手套为连指手套或分指手套,手掌处容积大于中间层手套,所述中间层手套和内层手套为同手型的分指手套,方便穿戴,中间层手套和内层手套采用分指手套,更灵活,方便精细地进行手术处理伤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外伤急救手套包括:所述中间层手套和内层手套是由天然乳胶制作的医用手套、或由涂覆有聚氨酯涂层制作的医用手套,或由丁腈树脂制成的医用手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该外伤急救手套包括:所述拆封条a和拆封条b采用具有弹性、耐高温高压的改性丁腈树脂材料制作而成,末端设有提带并设置在腕部上端面,不容易损坏,方便撕拉,所述外层手套与拆封条a具有较大色差,所述中间层手套与拆封条b具有较大色差,方便区分拆封条和手套本体,更好的撕拉拆封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该外伤急救手套包括:所述外层手套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方便确认中间层和内层手套是否佩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z”型构造为:将所述外层手套和中间层手套的腕部在b点向掌心方向对折至a点,再从a点向套口方向反折,在a点至套口边缘处e点之间分别设置拆封条a和拆封条b,当外层手套用完后撕掉撕拉带a,外层手套的“z”型构造处未受到污染,左右手交换分别从“z”型构造处将外层手套脱掉,不会污染到内层手套,同理,中间层手套用完后,从“z”型构造处将中间层手套脱掉,不会污染到内层手套,医护人员不需要其他人帮助,就可以快速地将用完的手套脱掉,不会污染内一层手套,不会对伤者造成潜在的感染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三层结构设计,外层手套对内层手套形成有效保护,操作时可以避免反复佩戴手套造成的时间浪费,并对内层手套形成保护,避免污染。

2.外层手套和内层手套的腕部处设置“z”型构造,在医护人员自己脱掉用完的外层手套和中间层手套时,有效防护不污染内一层手套,同时在外层手套和中间层手套的套口处设置拆封条,方便医护人员自己在使用后脱掉外层手套和中间层手套,不需要医护人员频繁更换、穿戴手套,提高了医护救治效率,尤其是在急救处理时,节省了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提高了救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外伤急救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外伤急救手套的中间层手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外伤急救手套腕部的“z”型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手套、2.中间层手套、3.内层手套、4.拆封条a、5.拆封条b、6.“z”型构造、7.提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外伤急救手套,包括依次套设的外层手套1、中间层手套2和内层手套3,所述外层手套1为连指手套,所述中间层手套2和内层手套3为同手型的分指手套,所述外层手套1为透明的,所述外层手套1、中间层手套2和内层手套3是由天然乳胶制作的医用手套,所述外层手套1、中间层手套2和内层手套3的套口处粘合成一体,所述外层手套1、中间层手套2和内层手套3在腕部处的长度依次减小,述外层手套1和中间层手套2在套口处对折形成“z”型构造6,将所述外层手套1和中间层手套2的腕部在b点向掌心方向对折至a点,再从a点向套口方向反折,在a点至套口边缘处e点之间分别设置螺旋型环绕腕部拆封条a4和拆封条b5,所述拆封条a4用于将外层手套1与中间层手套2撕开分离,所述拆封条b5用于将中间层手套2与内层手套3撕开分离,所述拆封条a4和拆封条b5采用具有弹性、耐高温高压的改性丁腈树脂材料制作而成,末端设有提带并设置在腕部上端面。使用时,医护人员戴好手套,当外层手套1使用完毕后,撕开拆封条a4,从“z”型构造处向下拉将外层手套1脱掉,使用中间层手套2继续操作,当中间层手套2污染后,撕开拆封条b5,从“z”型构造处向下拉脱掉中间层手套2,使用内层手套3继续操作,医护人员不需要频繁地更换手套,提高了医护救治的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伤急救手套,采用三层乳胶医用手套套设在一起的结构,在外层手套和中间层手套的腕部处设有“z”型构造和环绕腕部的拆封条,一方面方便将外层手套和中间层手套拆开脱掉,另一方面在脱掉手套时能够有效防护不污染内一层手套,不需要医护人员频繁更换、穿戴手套,提高了医护救治效率,外一层手套对内一层手套形成有效保护,防止污染内一层手套。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