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7363发布日期:2020-01-10 15:0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



背景技术:

产妇在刚做完手术时,身体会处于虚弱状态,需要有人照顾,在休养一段时间时,需要自行起身进行恢复锻炼,而在起身时,由于产妇护理床多呈平面设置,两侧没有护栏,因此,一般是在护士及家人的帮助下实现起身,同时对于卧床需要照料的产妇,在吃饭时,多需有人帮助,且食物一般放置在床头上供产妇食用,不方便的同时容易造成对床体的污染。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其可以便于产妇移动及进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包括床体和位于床体一侧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床体,且所述支撑架包括中空设置的支撑杆和连接支撑杆的连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位于固定座上端的限位块,所述支撑杆与固定座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且所述支撑杆底部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辅助杆,且所述辅助杆一端活动连接固定座,另一端通过万向块连接支撑架,所述辅助杆与固定座连接处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倾斜安装,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移动空间,且所述万向块位于该移动空间内。所述支撑架一侧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底板、调节杆和活动连接调节杆的旋转件,所述调节杆活动连接底板,且所述调节杆上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且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之间安装有弹性件,所述旋转件一端具有弧度,且所述弧度与第三限位柱相匹配,所述调节杆通过固定杆连接支撑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固定装置均安装有两个,所述连杆安装有四根,且两端固定连接支撑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数量对应支撑杆数量,且导向杆一端直径大于支撑杆中空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所述固定座为包围结构,且上端具有开口,所述固定座开口处呈弧形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所述移动空间一端具有限位槽,另一端设有固定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防护海绵,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卡扣,所述防护海绵上设有容纳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所述万向块包括第一连接块和与之套接的第二连接块,且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连接处分别呈弧形凹槽状和球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所述导向杆上设有防滑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所述调节杆弯折成型,且一端安装有防滑把手,所述旋转件与调节杆之间安装有扭力弹簧,且所述调节杆上设有档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床体,所述固定杆两端分别铆接支撑杆和调节杆,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四限位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包括床体和位于床体一侧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床体,且所述支撑架包括中空设置的支撑杆和连接支撑杆的连杆,利用支撑架和连杆形成承载面,便于对物品进行承载,降低不必要的污染;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位于固定座上端的限位块,所述支撑杆与固定座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且所述支撑杆底部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辅助杆,且所述辅助杆一端活动连接固定座,另一端通过万向块连接支撑架,所述辅助杆与固定座连接处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倾斜安装,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移动空间,且所述万向块位于该移动空间内,利用固定装置对支撑架的位置进行固定,并使支撑架能够实现旋转,在保证其能够实现承载物品的同时,能够形成支撑面,使产妇在起身过程中能够有一个较高的支撑点,便于产妇实现起身移动。所述支撑架一侧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底板、调节杆和活动连接调节杆的旋转件,所述调节杆活动连接底板,且所述调节杆上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且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之间安装有弹性件,所述旋转件一端具有弧度,且所述弧度与第三限位柱相匹配,所述调节杆通过固定杆连接支撑架,利用调节杆带动支撑架实现旋转,同时利用旋转件和第三限位柱对支撑架位置进行限定,保证其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支撑架实现对物品的承载,降低产妇一日三餐对床体造成的污染,同时使支撑架能够实现旋转并固定,为产妇提供一个较高的支撑点,使其能够借助该支撑点实现起身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装置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床体,21-支撑杆,211-移动空间,212-固定件,22-连杆,31-固定座,32-限位块,33-旋转轴,34-挡块,4-辅助杆,5-调节装置,51-底板,52-调节杆,53-旋转件,541-第一限位柱,542-第二限位柱,543-第三限位柱,544-第四限位柱,55-弹性件,56-档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包括床体1和位于床体1一侧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床体1,且所述支撑架包括中空设置的支撑杆21和连接支撑杆21的连杆22,利用支撑架和连杆22形成承载面,便于对物品进行承载,降低不必要的污染;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31和位于固定座31上端的限位块32,利用该限位块32对辅助杆4的倾斜角度进行限定的同时并进行支撑,保证辅助杆4形成倾斜状态后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杆21与固定座31之间通过旋转轴33连接,且所述支撑杆21底部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固定座31上设有辅助杆4,且所述辅助杆4一端活动连接固定座31,另一端通过万向块连接支撑架,所述辅助杆4与固定座31连接处安装有挡块34,所述挡块34倾斜安装,所述支撑杆21上设有移动空间211,且所述万向块位于该移动空间211内,利用固定装置对支撑架的位置进行固定,并使支撑架能够实现旋转,在保证其能够实现承载物品的同时,能够形成支撑面,使产妇在起身过程中能够有一个较高的支撑点,便于产妇实现起身移动。所述支撑架一侧安装有调节装置5,所述调节装置5包括底板51、调节杆52和活动连接调节杆52的旋转件53,所述调节杆52活动连接底板51,且所述调节杆52上设有第一限位柱541,所述底板51上设有第二限位柱542和第三限位柱543,且所述第一限位柱541和第二限位柱542之间安装有弹性件55,所述旋转件53一端具有弧度,且所述弧度与第三限位柱543相匹配,所述调节杆52通过固定杆连接支撑架,利用调节杆52带动支撑架实现旋转,同时利用旋转件53和第三限位柱543对支撑架位置进行限定,保证其稳定性。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和固定装置均安装有两个,所述连杆22安装有四根,且两端固定连接支撑杆21,通过两个支撑架和固定装置,增强支撑面的面积,便于对物品进行承载,提高使用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31为包围结构,且上端具有开口,所述固定座31开口处呈弧形设置,利用包围结构的固定座31,能够对导向杆的位置进行承载限定,同时利用弧形设置的开口,保证支撑架能够实现有效旋转,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数量对应支撑杆21数量,且导向杆一端直径大于支撑杆21中空直径,利用该导向杆对支撑架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其能够实现旋转后的固定,从而能够为产妇提供一个较高的支撑点,便于产妇起身移动。

更好的,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空间211一端具有限位槽,另一端设有固定件212,利用限位槽对万向块的位置进行限定,同时利用固定件212对万向块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其移动造成不必要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当支撑架平行于床体1平面时,由于支撑杆21一端通过旋转轴33连接固定座31,因此,该支撑杆21能够实现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由于万向块及辅助杆4的作用,当旋转至一定位置时,万向块移动至移动空间211一端,从而使辅助杆4、固定座31和支撑杆21形成三角形状态,便于支撑杆21和连杆22的稳定性,此时可以在支撑杆21和连杆22所形成的平面上放置物品,比如碗筷等产妇进食所需的物品。原理近似与车斗挡板打开后利用铁链对其位置进行限定,使其与车斗地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该处为便于对支撑架进行有效支撑,采用辅助杆4。也可以将支撑架和固定装置下移,将辅助杆呈180°旋转,反向安装,使辅助杆4位于支撑杆21上方,利用拉力对支撑架进行支撑,原理与车斗挡板打开原理一致。为了防止连杆22之间的空隙造成物品放置不稳定,可以在连杆22上放置一平面纸壳等硬性物品,进而可以避免将进食所需物品直接放置在床体1上,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当产妇需要起身时,可以旋转支撑杆21,使其沿旋转轴33实现旋转,从而与床体1形成90°垂直,如图5所示。在支撑杆21旋转过程中,由于万向块及移动空间211的原因,辅助杆4一端会移动至移动空间211另一端,与平行床体1时的端部相反,从而使辅助杆4能够紧贴在固定座31与支撑杆21上,然后将导向杆插入到中空设置的支撑杆21和呈包围结构的固定座31内,利用导向杆形成支撑,防止支撑杆21出现倾斜,此时,由于支撑杆21与床体1形成90°,能够为产妇提供一个较高的支撑点,孕妇可以借力实现起身移动,省却他人帮助的同时能够使自身实现有效锻炼,便于身体恢复。固定件212包括固定板和防护海绵,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卡扣,所述防护海绵上设有容纳空间,利用容纳空间对万向块进行固定,防止其出现晃动,造成不必要的噪音,卡扣采用现有技术,原理与行李箱上的卡扣相同,只是对其大小进行变化,便于对万向块位置进行限定。所述万向块包括第一连接块和与之套接的第二连接块,且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连接处分别呈弧形凹槽状和球状,该装置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万向球原理近似,如图6所示,也可采用万向联轴器等现有技术,能够使辅助杆4实现万向旋转即可。所述导向杆上设有防滑把手,便于对导向杆的拿取和放置,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7~8所示,为了增强支撑架的稳定性及牢固性,在支撑架一侧设置有调节装置5,所述调节装置5包括底板51、调节杆52和活动连接调节杆52的旋转件53,当需要将支撑架角度调节至于床体1处于同一水平线时,按动旋转件53,使其弯折端脱离第三限位柱543的限定,从而能够拉动调节杆52使其带动支撑架实现旋转,进而将支撑架角度调节至于床体1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位置。当需要将支撑架角度旋转至于床体1垂直位置时,只需推动调节杆52使其带动支撑架旋转,旋转至上方时,按动旋转件53,使其弯折端套在第三限位柱543上,从而将调节杆52固定,利用调节杆52对支撑架的稳定性及牢固性进行加固,保证支撑架的有效工作。调节杆52弯折成型,且一端安装有防滑把手,所述旋转件53与调节杆52之间安装有扭力弹簧,且所述调节杆52上设有档销56,利用扭力弹簧对旋转件53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其能够实现有效复位,便于旋转件53对调节杆52的有效固定。所述底板51固定连接床体1,所述固定杆两端分别铆接支撑杆21和调节杆52,所述底板51上还设有第四限位柱544,利用第四限位柱544对调节杆52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其出现行程过大现象,影响支撑架的有效支撑。为了防止毛发对弹性件55及调节杆52造成缠绕,可以在调节装置5外部安装一外壳,同时外壳上设有与调节杆52及固定杆的旋转轨迹相对应的移动槽,便于固定杆及调节杆52能够有效带动支撑架实现旋转,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妇产科用床头支撑架,包括床体和位于床体一侧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床体,且所述支撑架包括中空设置的支撑杆和连接支撑杆的连杆,利用支撑架和连杆形成承载面,便于对物品进行承载,降低不必要的污染;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位于固定座上端的限位块,所述支撑杆与固定座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且所述支撑杆底部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辅助杆,且所述辅助杆一端活动连接固定座,另一端通过万向块连接支撑架,所述辅助杆与固定座连接处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倾斜安装,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移动空间,且所述万向块位于该移动空间内,利用固定装置对支撑架的位置进行固定,并使支撑架能够实现旋转,在保证其能够实现承载物品的同时,能够形成支撑面,使产妇在起身过程中能够有一个较高的支撑点,便于产妇实现起身移动。所述支撑架一侧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底板、调节杆和活动连接调节杆的旋转件,所述调节杆活动连接底板,且所述调节杆上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且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之间安装有弹性件,所述旋转件一端具有弧度,且所述弧度与第三限位柱相匹配,所述调节杆通过固定杆连接支撑架,利用调节杆带动支撑架实现旋转,同时利用旋转件和第三限位柱对支撑架位置进行限定,保证其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支撑架实现对物品的承载,降低产妇一日三餐对床体造成的污染,同时使支撑架能够实现旋转并固定,为产妇提供一个较高的支撑点,使其能够借助该支撑点实现起身移动。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