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不同口径接头的多功能胃肠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0754发布日期:2020-01-03 10:1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配不同口径接头的多功能胃肠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适配不同口径接头的多功能胃肠管。



背景技术:

胃肠管是临床上常用的器械,现用肠胃管主要用于腹部胃肠减压、冲洗、鼻饲和引流等。尤其对于一些重症患者,胃部已不能消化吸收食物,需要往小肠注入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在使用时,胃肠管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食管、胃部、幽门后到达小肠,并用针筒连接充气腔接头充气吹胀气囊袋对胃肠管实行定位。在需要鼻饲或冲洗时,营养腔接头外连接装有营养物质或水的针筒等注射器注入;在需要实行减压和引流操作时,抽液腔接头外连接负压吸引器来操作。然而,现有的胃肠管的营养腔接头和抽液腔接头的口径尺寸单一,在面对使用不同接口尺寸的注射器或管道时,无法满足不同治疗应用场合的匹配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配不同口径接头的多功能胃肠管,以解决上述连接口径尺寸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配不同口径接头的多功能胃肠管,包括柔性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呈平面三叉形分布的三叉接头,所述三叉接头包括充气腔接头以及位于充气腔接头两侧的营养腔接头和抽液腔接头,所述管体内设有营养腔、充气腔和抽液腔,所述营养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开口和所述营养腔接头,所述管体在靠近所述开口一侧的表面设置环形包覆所述管体的气囊袋,所述充气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气囊袋和所述充气腔接头,所述管体的中部设置若干个胃通道孔,所述抽液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胃通道孔和所述抽液腔接头,所述营养腔接头和所述抽液腔接头均设置有变径翻盖,所述变径翻盖包括密封翻盖和中空的变径连接头,所述密封翻盖连接所述变径连接头,所述变径连接头与所述营养腔接头或所述抽液腔接头连接。

进一步,所述变径连接头的一侧表面形成中空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凸筋。在中空的第一连接柱表面设置第一环形凸筋,便于变径连接头牢固连接在营养腔接头或抽液腔接头上。

进一步,所述密封翻盖的一侧表面形成实心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表面设有第二环形凸筋。在密封翻盖的一侧表面形成实心的第二连接柱,并在第二连接柱的表面设有第二环形凸筋,便于密封翻盖插入变径连接头的第一连接柱中并实行密封。

进一步,所述气囊袋位于所述开口上方10~50mm处。位于胃肠管前端设置气囊袋,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充气后利用气囊袋来卡住小肠,实行对胃肠管的定位固定。

进一步,所述管体上距离所述开口上方50mm~100mm处还设置有肠通道孔,所述肠通道孔连通所述营养腔。通过肠通道孔和开口,营养液可以注入至小肠中,以便病人吸收营养。

进一步,所述开口处设置x光显影端子,所述管体上设置有沿所述管体分布的x光显影线,所述x光显影线的一端连接所述x光显影端子,所述x光显影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三叉接头。在开口处设置x光显影端子,可以确定胃肠管具体到达的位置;在管体上设置有沿管体分布的x光显影线,可以查看到胃肠管的走向分布,保证使用安全。

进一步,所述x光显影线和所述x光显影端子为由硫酸钡形成的蓝色标识件。采用硫酸钡制作的x光显影线和x光显影端子,在x光检查时,具有更高的显示对比度,便于观察。

进一步,所述管体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在胃肠管上从开口开始设置长度刻度线,以cm为单位,在5cm、10cm、15cm、20cm、25cm、70cm、80cm、90cm、100cm、110cm、120cm处做明显的数字标记,并在5cm~25cm和70cm~120cm的长度区间中每隔1cm做白色圆点标记。如此设置,通过观察刻度线,可以提醒医生注意胃肠管目前已插入的长度以及所到达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营养腔和所述抽液腔对称分布且截面呈d字形,所述充气腔截面呈圆形并位于所述营养腔和所述抽液腔之间。如此设置,具有较大的通道横截面积,通过营养腔和抽液腔在实行注入营养液或减压时可以保持内部通道畅通,具有较好效果。同时,充气腔截面为圆形并位于营养腔和抽液腔之间,提高管道内三个腔体的分布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胃通道孔的数量为八个,呈直线间隔分布。设置多个多个直线间隔分布的胃通道孔,提高胃部抽液减压操作效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三腔结构的设计,可以将胃肠减压、引流和冲洗、鼻饲分开在不同的腔体里实现;管体前端设置气囊袋,在胃肠管达到小肠位置通过充气后利用气囊袋来卡住小肠,实行对胃肠管的定位固定,避免胃肠管滑脱;在营养腔接头和抽液腔接头设置变径翻盖,利用中空的变径连接头插入营养腔接头或抽液腔接头,实行适配不同口径大小的仪器接口,提高便利性,能与不同口径大小的胃肠管配件连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管体在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管体;2、开口;3、三叉接头;4、充气腔接头;5、营养腔接头;6、抽液腔接头;7、营养腔;8、充气腔;9、抽液腔;10、气囊袋;11、胃通道孔;12、变径翻盖;13、密封翻盖;14、变径连接头;15、第一连接柱;16、第一环形凸筋;17、第二连接柱;18、第二环形凸筋;19、肠通道孔;20、x光显影端子;21、x光显影线;22、刻度线;23、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至图5,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适配不同口径接头的多功能胃肠管,包括柔性的管体1,采用柔性管体,便于进入人体内部。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开口2,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呈平面三叉形分布的三叉接头3,所述三叉接头包括充气腔接头4以及位于充气腔接头两侧的营养腔接头5和抽液腔接头6,所述管体内设有营养腔7、充气腔8和抽液腔9。所述营养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开口和所述营养腔接头。所述管体在靠近所述开口一侧的表面设置环形包覆所述管体的气囊袋10,所述充气腔的一端通过通气孔23连通所述气囊袋,所述充气腔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充气腔接头。所述管体的中部设置八个胃通道孔11,八个胃通道孔呈直线间隔分布。设置多个多个直线间隔分布的胃通道孔,提高胃部抽液减压操作效率。所述抽液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胃通道孔和所述抽液腔接头。所述营养腔接头和所述抽液腔接头均设置有变径翻盖12,所述变径翻盖包括密封翻盖13和中空的变径连接头14,所述密封翻盖连接所述变径连接头,所述变径连接头与所述营养腔接头或所述抽液腔接头连接。设置变径翻盖,利用中空的变径连接头插入营养腔接头或抽液腔接头,实行适配不同口径大小的仪器接口,提高便利性。

所述变径连接头的一侧表面形成中空的第一连接柱15,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凸筋16。在中空的第一连接柱表面设置第一环形凸筋,便于变径连接头牢固连接在营养腔接头或抽液腔接头上。

所述密封翻盖的一侧表面形成实心的第二连接柱17,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表面设有第二环形凸筋18。在密封翻盖的一侧表面形成实心的第二连接柱,并在第二连接柱的表面设有第二环形凸筋,便于密封翻盖插入变径连接头的第一连接柱中并实行密封。

所述气囊袋位于所述开口上方10~50mm处。位于胃肠管前端设置气囊袋,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充气后利用气囊袋来卡住小肠,实行对胃肠管的定位固定。

所述管体上距离所述开口上方50mm~100mm处还设置有两个肠通道孔19,所述肠通道孔连通所述营养腔。通过肠通道孔和开口,营养液可以注入至小肠中,以便病人吸收营养。

所述开口处设置x光显影端子20,所述管体上设置有沿所述管体分布的x光显影线21,所述x光显影线的一端连接所述x光显影端子,所述x光显影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三叉接头。在开口处设置x光显影端子,可以确定胃肠管具体到达的位置;在管体上设置有沿管体分布的x光显影线,可以查看到胃肠管的走向分布,保证使用安全。

所述x光显影线和所述x光显影端子为由硫酸钡形成的蓝色标识件。采用硫酸钡制作的x光显影线和x光显影端子,在x光检查时,具有更高的显示对比度,便于观察。

所述管体表面设置有刻度线22。在胃肠管上从开口开始设置长度刻度线,以cm为单位,在5cm、10cm、15cm、20cm、25cm、70cm、80cm、90cm、100cm、110cm、120cm处做明显的数字标记,并在5cm~25cm和70cm~120cm的长度区间中每隔1cm做白色圆点标记。如此设置,通过观察刻度线,可以提醒医生注意胃肠管目前已插入的长度以及所到达的位置。

所述营养腔和所述抽液腔对称分布且截面呈d字形,所述充气腔截面呈圆形并位于所述营养腔和所述抽液腔之间。如此设置,具有较大的通道横截面积,通过营养腔和抽液腔在实行注入营养液或减压时可以保持内部通道畅通,具有较好效果。同时,充气腔截面为圆形并位于营养腔和抽液腔之间,提高管道内三个腔体的分布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胃肠管的管体1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食管、胃部、幽门后到达小肠,使用针筒等充气装置连接充气腔接头4,注入适量气体后使得气囊袋10鼓起卡住小肠,停止充气;参照x光显影线21和x光显影端子20通过x光,可以观察并确认管体1的位置是否正确;抽液腔接头6外连接负压吸引器,以便在需要时实行减压和引流操作;营养腔接头5外连接装有营养物质或水的针筒等注射器,在需要鼻饲或冲洗时只需通过注射器注入即可;当需要使用较小口径大小的注射器时,只需对应将变径连接头14上中空的第一连接柱15插入抽液腔接头6或营养腔接头5,再将注射器插入中空的第一连接柱15连接即可完成适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三腔结构的设计,可以将胃肠减压、引流和冲洗、鼻饲分开在不同的腔体里实现;管体前端设置气囊袋,在胃肠管达到小肠位置通过充气后利用气囊袋来卡住小肠,实行对胃肠管的定位固定,避免胃肠管滑脱;在营养腔接头和抽液腔接头设置变径翻盖,利用中空的变径连接头插入营养腔接头或抽液腔接头,实行适配不同口径大小的仪器接口,提高便利性,能与不同口径大小的胃肠管配件连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