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7565发布日期:2019-11-25 21:5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属于腰椎舒缓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腰部占据者人体的主要部分,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曲度,目前,腰间盘突出等腰部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为了缓解以及治疗腰椎疾病,人员常使用腰椎牵引架进行辅助治疗。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腰椎牵引架只能调节三个弯曲幅度,使用范围有限,使用灵活性差,且部分腰椎牵引架上设置的按摩颗粒是固定在牵引架上的,只能对人员的腰部进行静态挤压按摩,按摩效果差,且按摩舒适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扩大了使用范围,改善了按摩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包括底板以及橡胶板,所述橡胶板左下端插入到底板上端左部位置,所述底板上端右部位置设有滑块,所述橡胶板右下端插入到滑块内部,所述橡胶板下端粘贴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端固定风琴式气囊,所述风琴式气囊上端设有按摩块,所述风琴式气囊以及按摩块均固定在橡胶板内部,所述连接管设在底板上侧,所述连接管下端安装管道,所述管道下端连接按压气囊,所述按压气囊安装在底板上端,所述底板上端右部位置设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固定在连接管右端,所述海绵垫设在滑块上端,所述滑块内部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左端固定手柄,所述手柄以及螺纹杆均设在底板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端左部位置对称开设两个插槽一,所述橡胶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橡胶板左下端分别插入到两个插槽一内部,两个所述橡胶板中间位置通过橡胶连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橡胶板内部均开设至少两个通孔,且至少两个通孔内部均设有按摩块以及风琴式气囊,至少两个所述风琴式气囊均固定在连接管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端中间位置开设凹槽,且凹槽内部底端设有按压气囊,且凹槽内部设有手柄,所述底板上端右部位置开设滑槽,且滑槽内部设有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端对称开设两个插槽二,两个所述橡胶板右下端分别插入到两个插槽二内部,且两个插槽二对称设在螺纹杆前后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与底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右端固定连接带,且连接带设在海绵垫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本实用新型因增加底板、橡胶板、连接管、管道、海绵垫、手柄、按压气囊、风琴式气囊、按摩块、滑块以及螺纹杆,该设计通过转动手柄,实现带动滑块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便于对橡胶板的弯曲弧度进行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腰准病况下的人员使用,提高了使用灵活性,且人员通过按压以及松开按压气囊,实现推动按摩块上下移动,实现对人员的腰部进行动态按摩,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扩大了使用范围,改善了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的主视剖视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的主视剖视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底板、2-橡胶板、3-连接管、4-管道、5-海绵垫、6-手柄、7-按压气囊、8-风琴式气囊、9-按摩块、10-滑块、11-螺纹杆、21-橡胶连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骨科用牵引架,包括底板1以及橡胶板2,橡胶板2左下端插入到底板1上端左部位置,底板1上端右部位置设有滑块10,橡胶板2右下端插入到滑块10内部,橡胶板2下端粘贴连接管3,连接管3上端固定风琴式气囊8,风琴式气囊8上端设有按摩块9,风琴式气囊8以及按摩块9均固定在橡胶板2内部,连接管3设在底板1上侧,连接管3下端安装管道4,管道4下端连接按压气囊7,按压气囊7安装在底板1上端,底板1上端右部位置设有海绵垫5,海绵垫5通过粘胶固定在连接管3右端,海绵垫5设在滑块10上端,滑块10内部设有螺纹杆11,滑块10通过螺纹与螺纹杆11相连接,螺纹杆11左端焊接手柄6,手柄6以及螺纹杆11均设在底板1内部,人员转动手柄6,手柄6转动带动螺纹杆11进行转动,由于螺纹杆11通过螺纹与滑块10相连接,故螺纹杆11转动带动滑块10进行水平移动,滑块10水平移动对橡胶板2的弯曲弧度进行调节,当橡胶板2的弯曲弧度被调节至合适大小时,人员停止转动手柄6,然后人员端坐在床面上,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床面上,且使本实用新型贴合在人员的后腰背部,然后人员躺下,使后腰背置于橡胶板2上端,由于橡胶板2呈上凸起的弧形,故人员利用自身重力,牵引打开椎间隙,使椎间盘突出点回缩,从而消除神经压迫,减轻疼痛,由于橡胶板2的弧度可调节,故便于各种腰准病况下的人员使用,另外人员可对按压气囊7进行握持,然后按压按压气囊7,使按压气囊7内部的空气沿着管道4进入到风琴式气囊8中,使得风琴式气囊8伸展,从而推动按摩块9向上移动,使按摩块9对人员的腰背进行挤压,然后人员松开按压气囊7,风琴式气囊8内部的气体回流到按压气囊7内部,按摩块9向下移动与人员腰背进行分离,间断的对按压气囊7进行按压以及松开,实现利用按摩块9对人员的腰背进行动态按摩。

底板1上端左部位置对称开设两个插槽一,橡胶板2设有两个,两个橡胶板2左下端分别插入到两个插槽一内部,两个橡胶板2中间位置通过橡胶连板21固定连接,插槽一的设计便于底板1与橡胶板2的连接,橡胶连板21的设计使两个橡胶板2形成一体。

两个橡胶板2内部均开设至少两个通孔,且至少两个通孔内部均设有按摩块9以及风琴式气囊8,至少两个风琴式气囊8均固定在连接管3上端,至少两个按摩块9的设计提高了按摩效果。

底板1上端中间位置开设凹槽,且凹槽内部底端设有按压气囊7,且凹槽内部设有手柄6,底板1上端右部位置开设滑槽,且滑槽内部设有滑块10,凹槽的设计便于人员握持以及转动手柄6,滑槽的设计便于滑块10的移动。

滑块10上端对称开设两个插槽二,两个橡胶板2右下端分别插入到两个插槽二内部,且两个插槽二对称设在螺纹杆11前后两侧,插槽二的设计便于橡胶板2与滑块10的连接。

螺纹杆11通过轴承与底板1相连接,轴承式连接便于螺纹杆11的转动。

底板1右端通过销钉固定连接带,且连接带设在海绵垫5内部,连接带的设计便于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携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