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辅助获得自然头位的软组织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7912发布日期:2019-12-24 21:01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辅助获得自然头位的软组织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工具领域,涉及精准测量自然头位下鼻唇颏各标志点到真垂线的距离、上牙列中线与面中线的关系、上中切牙的矢状向位置以及和上中切牙切缘与上唇垂直向位置的测量,特别提供一种新型辅助获得自然头位的软组织测量尺。



背景技术:

正畸治疗的目标为平衡稳定美观。随着社会的进步,美观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以美观为需求来寻求矫治。自然头位(naturalheadposition,nhp)为头部与真垂线之间的关系,其能展示人自然状态下的美学表达。在自然头位下进行测量分析可使临床医生更加客观地评价患者的颅颌面形态,并且自然头位作为一种可重复的头位,被认为比颅内参考线更加可靠,因此越来越受到正畸科医生的重视。

真垂线是一条垂直于自然头位的假想线,当其通过临床前额中点时即为口颌面协调六要素中的上中切牙目标后界限;当其通过眉间点时即为中国人上中切牙的目标前界限;当其通过鼻下点时为tvl线,可以通过测量鼻唇颏各标志点到此线的距离判断受测者侧貌的美观程度。

面中线是一条过眉间点垂直于自然水平头位的假想线,临床上我们需要检查患者上牙列中线是否与面中线一致,且为了获得良好的微笑美学常常检查上中切牙切缘与上唇下缘之间的距离。

然而临床上,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预获得准确的自然头位十分困难。且在自然头位下进行假想线的想象困难且误差较大。为了更加便捷的获得自然头位并利用真垂线与面中线进行相应的软硬组织测量,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设计了一种新型辅助获得自然头位的软组织测量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辅助获得自然头位的软组织测量尺,可以辅助获得自然头位并利用真垂线与面中线进行相应的软硬组织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辅助获得自然头位的软组织测量尺,包括:头套1、水平仪2、水平仪托连接块3、水平仪托4、上方连接杆5、下方连接杆6、连接柱7、额垫8、旋转块9、活动杆10、颏兜11、尺子架12、第一刻度尺13、第二刻度尺14、调节块15、细线16、铅垂17、第一可调关节18、第二可调关节19;

所述连接柱7数量为两个,左右设置;所述上方连接杆5两端通过第一可调关节18连接在两个连接柱7上端之间;所述下方连接杆6和活动杆10两端通过第二可调关节19连接在两个连接柱7下端之间;所述头套1两端固定在两个连接柱7之间;所述上方连接杆5和下方连接杆6为向前凸伸的梯形形状;所述水平仪托4通过水平仪托连接块3连接在上方连接杆5中部,所述水平仪2固定在水平仪托4上;所述连接柱7上设有向前方内侧支出的支杆7a,所述额垫8数量为两个,所述额垫8通过旋转块9连接在支杆7a上;所述第一刻度尺13通过调节块15连接在下方连接杆6中部,所述尺子架12通过调节块15连接在下方连接杆6右侧部;所述尺子架12中设有竖直的夹口12a,所述第二刻度尺14为中空的四周带有刻度的刻度尺,所述第二刻度尺14夹在夹口12a上并可沿夹口12a上下移动;所述颏兜11通过旋转块9连接在活动杆10中部;所述上方连接杆5的前方水平部及右侧部均绑有可自由移动的细线16,所述细线16下部固定铅垂17。

优选的,所述水平仪托连接块3可沿上方连接杆5周向转动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水平仪2可通过调节水平仪托连接块3进行水平度调节;所述水平仪2数量为两个,十字交叉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方连接杆5可通过调节第一可调关节18从而在前后及上下方向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下方连接杆6可通过调节第二可调关节19从而在前后及上下方向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10可通过调节第二可调关节19从而在上下方向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额垫8可通过调节旋转块9进行转动调节。

优选的,所述颏兜11可通过调节旋转块9进行转动调节。

优选的,所述第一刻度尺13可通过调节调节块15在下方连接杆6前方水平部左右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刻度尺14可通过夹口12a进行上下及左右移动,并可通过调节调节块15在下方连接杆6右侧部移动。

优选的,所述头套1为弹性带,宽度为5cm,弹性带上设有扣子及扣眼。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简单,使用简便,临床可操作性强,读数准确。在临床应用中可以辅助获得自然头位并将真垂线、面中线具体化,且可根据不同患者头颅大小进行调节,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刻度尺14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方连接杆5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方连接杆6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头套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套;2、水平仪;3、水平仪托连接块;4、水平仪托;5、上方连接杆;6、下方连接杆;7、连接柱;7a、支杆;8、额垫;9、旋转块;10、活动杆;11、颏兜;12、尺子架;12a、夹口;13、第一刻度尺;14、第二刻度尺;15、调节块;16、细线;17、铅垂;18、第一可调关节;19、第二可调关节;2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辅助获得自然头位的软组织测量尺,包括:头套1、水平仪2、水平仪托连接块3、水平仪托4、上方连接杆5、下方连接杆6、连接柱7、额垫8、旋转块9、活动杆10、颏兜11、尺子架12、第一刻度尺13、第二刻度尺14、调节块15、细线16、铅垂17、第一可调关节18、第二可调关节19;

连接柱7数量为两个,左右设置;上方连接杆5两端通过第一可调关节18连接在两个连接柱7上端之间;下方连接杆6和活动杆10两端通过第二可调关节19连接在两个连接柱7下端之间;头套1两端固定在两个连接柱7之间;上方连接杆5和下方连接杆6为向前凸伸的梯形形状;水平仪托4通过水平仪托连接块3连接在上方连接杆5中部,水平仪2固定在水平仪托4上;连接柱7上设有向前方内侧支出的支杆7a,额垫8数量为两个,额垫8通过旋转块9连接在支杆7a上;第一刻度尺13通过调节块15连接在下方连接杆6中部,尺子架12通过调节块15连接在下方连接杆6右侧部;尺子架12中设有竖直的夹口12a,第二刻度尺14为中空的四周带有刻度的刻度尺,第二刻度尺14夹在夹口12a上并可沿夹口12a上下移动;颏兜11通过旋转块9连接在活动杆10中部;上方连接杆5的前方水平部及右侧部均绑有可自由移动的细线16,细线16下部固定铅垂17。

其中:水平仪托连接块3可沿上方连接杆5周向转动并通过螺栓固定,水平仪2可通过调节水平仪托连接块3进行水平度调节;水平仪2数量为两个,十字交叉固定。

上方连接杆5可通过调节第一可调关节18从而在前后及上下方向进行调节。

下方连接杆6可通过调节第二可调关节19从而在前后及上下方向进行调节。

活动杆10可通过调节第二可调关节19从而在上下方向进行调节。

额垫8可通过调节旋转块9进行转动调节。

颏兜11可通过调节旋转块9进行转动调节。

第一刻度尺13可通过调节调节块15在下方连接杆6前方水平部左右移动。

第二刻度尺14可通过夹口12a进行上下及左右移动,并可通过调节调节块15在下方连接杆6右侧部移动。

头套1为弹性带,宽度为5cm,弹性带上设有扣子及扣眼。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患者佩戴测量尺,坐于椅子上,医生坐于患者右侧。嘱患者坐直,眼睛水平目视正前方,尽量远眺;旋转颏兜11,调节架子下方位于颏部的位置,此时架子也会发生旋转,通过转动架子使水平仪2达到水平,此时即记录下患者的自然头位。侧方细线16代表的即为真垂线。

1)嘱患者尽量露出上中切牙;移动侧方细线16,当侧方细线16通过临床前额中点时;通过移动第二刻度尺14,记录上中切牙临床冠中心到细线的距离;当侧方细线16细线通过眉间点时;通过移动第二刻度尺14,记录上中切牙临床冠中心到侧方细线16的距离;

2)嘱患者嘴唇自然放松;当侧方细线16通过鼻下点时,通过上下前后移动第二刻度尺14,记录上唇突点,下唇突点及颏前点等到侧方细线16的距离。

注:患者佩戴后可以调节额垫8使额部更加舒适。

患者佩戴测量尺,坐于椅子上,医生坐于患者正前方。嘱患者坐直,眼睛水平目视正前方。此时调节架子使的上方水平仪2水平,此时即记录下患者的水平自然头位。移动前方细线16使其通过眉间点,此时前方细线16代表的即为面中线。

嘱患者尽量露出上下中切牙;通过读数即可确定上下中切牙牙中缝与面中线的偏移程度。

因前方细线16与第一刻度尺13距离极近,所以几乎不存在偏离误差。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